第59節
書迷正在閱讀:女尊:重生紈绔王女,奪嫡追嬌夫、回到現代后,我成了學神、風月窈窕、暴發戶女兒的導演路、蔫兒玉、天朝仙吏、我爹我娘分居七年后、古代流放日常(穿書)、重生暖寶:霍六爺的心肝兒嬌寵!、朕豈可為炮灰攻乎[穿書]
樓船因形似樓閣而得名。 最上一層除了一座木質亭臺外,還有一片不算小的甲板。 身為工作狂,應長川從不浪費一分鐘時間。 樓船還未駛入東南三郡的時候,其中一郡的太守就已經提前登船,向他匯報政事。 初秋,南地仍不算冷。 傍晚時分,一行人緩緩登上樓船頂層,于此共用暮食。 “……啟稟陛下,桃延郡共有四座大型糧倉,合計糧窖一百余座,一座糧窖約能儲存三千石糧食?!?/br> 說著說著,桃延郡太守的額頭上便冒出了細密的汗珠。 自從聽說皇帝要南下那日起,他便緊鑼密鼓地清點起了境內倉、口與壯男、壯女之數。* 并趕在應長川來之前背得滾瓜爛熟。 太守一邊說,內侍官一邊上前為眾人斟滿當地傳統的恬酒。 在一旁圍觀的江玉珣悄悄將杯子舉至唇邊,趁著對方說話時偷抿了一口。 沁甜味道的瞬間在唇齒間溢開,沒有半點辣意。 ——我果然還是適合這種酒。 五重席上,應長川漫不經心地問道:“現今艙內共有多少石糧食?!?/br> 太守忍不住擦了擦額上汗珠,“回稟陛下,約莫十分之一……”說完立刻補充道,“等到晚稻征收上來就多了?!?/br> 說著又偷偷抬眸,小心觀察起了應長川的表情。 天子不置可否:“老、弱、官、士,還有馬、牛、芻藁呢?*” “這,這個……”桃延郡太守目光飄來飄去,看上去有些心虛,“陛下來得急,呃……這個暫時還未統計過?!闭f話間,他的臉色已經差過了上午暈船的江玉珣。 大周連年戰亂,桃延郡也受到波及,產生了大量流民。 應長川說的這些,都有些不好統計。 但堂堂一郡之首,自然不能給自己找這樣的理由。 此時飯菜還未開始上,聽到這里江玉珣便放下手中酒盞,側身悄悄把守在后面的太監叫了過來,讓他去取筆墨。 ——頭雖然還有些暈,但出于職業習慣,江玉珣仍打算記一下桃延郡太守還未統計上來的東西。 誰料那小太監還未動身,天子便抬手攔住了他,同時輕聲吩咐:“不必在船上記?!?/br> “是,陛下?!苯瘾戁s忙應下。 同時略為驚詫地看向御前——應長川不是在和太守談話嗎,他是怎么注意到這個角落的? 說話間,樓船繼續向前,正好經過一片湖泊。 兩岸的景致不知在何時慢慢起了變化。 同座席上的莊岳不由一驚:“外面這景象怎如此奇怪?” 見狀,眾人均不由自主地向兩岸看去。 不知是誰跟著說了一句:“湖內生田?的確從未見過?!?/br> 桃延郡太守總算松了一口氣,他忽然起身向應長川行禮道: “回稟陛下,眼前這不是什么‘湖內生田’,而是我們桃延郡,以及附近特有的一種圍墾方式?!?/br> 說到這里,心有幾分底氣的他,腰板終于挺直了起來。 這位太守當年也是隨應長川一道打過天下的武將。 他雖然人不在昭都,卻有不少京城同僚可以聯系。 故而太守早就知道,皇帝最近一段時間有“屯田”之意。 想到這里,他便迫不及待地將早早備好的話說了出來: “陛下,剛才您看到的的田地名叫‘圩田’。用土壩在湖邊圍一塊地,再把水抽干,便可得到肥沃的新圩田了!” “原來如此……”坐在江玉珣身邊不遠處的薛可進恍然大悟。 應長川雖然沒有明說為什么要帶薛可進一道南巡。 但朝臣百官均已猜到幾分——他八成是有意要薛可進帶人,在東南三郡屯田。 由此看來,江玉珣當日的提議非常有戲。 太守還在說,薛可進越聽越動心:“圩田不但方法簡單、省時省力,而且圍出來的湖底淤泥正好肥沃,適宜耕種。假如能夠推廣,東南三郡也可大量產糧?!?/br> 桃延郡太守隨聲附和道:“臣明日一早便可同陛下前去圩田邊上細看?!?/br> 接著又滔滔不絕地介紹了起來。 江玉珣:?。?! 這可不行! 聽到這里,他的頭被嚇得都不像方才那樣暈了。 江玉珣本能地抿緊了唇。 雙手也隨之緊緊地攥在了一起。 桃延郡太守顯然早有準備,他口若懸河、語速極快,完全沒有給人打斷的機會。 就在江玉珣想著如何開口的時候,應長川忽然將視線落在了他的身上。 “愛卿可是有話要講?” “正是,”江玉珣終于松了一口氣,他半點也不客氣,直接站了起來,“回稟陛下,臣以為桃延郡太守所言絕不可行?!?/br> “你——”太守當即瞪圓眼睛向他看去。 余光看到天子,只得強壓怒火咬牙說:“你這是何意?” 江玉珣沒有搭理桃延太守,他直接抬眸看著應長川的眼睛說: “這些湖泊原本可以調蓄辰江洪水,若是大范圍圍湖造田,未來再有大水,洪水無處可排必將釀成大禍。故臣并不贊成太守所言?!?/br> 這個道理現代人都懂得。 但是此時,“圩田”之法出現不過短短百年,且圩田的范圍還不大,眾人尚未意識到其背后的危害。 聽到這里,薛可進的臉色驟然一變。 “你這人怎么信口開河……”太守四處張望,似乎是打算尋京中同僚與自己一道譴責江玉珣。 不料眾人竟全部躲避起了他的眼神。 最重要的是,天子也直接將他視為空氣。 “何禍?”應長川直接朝江玉珣問道。 “先不論會不會發生洪災?!苯瘾懲nD片刻說道,“圩田與湖面等高,假如此地百姓全靠圩田生活。一旦遇到大水,田地頃刻間皆會被水所淹,而后一定會爆發嚴重饑荒,后果不堪設想?!?/br> 說到這里,江玉珣的心跳快得有些不正常。 不同于一夜決堤的怡河。 歷史上,辰江附近就是這樣一點一點亂起來的…… 江玉珣的話太過駭人聽聞,擔心他惹怒圣上,莊岳都忍不住咬牙打斷:“江侍中!不可信口開河?!?/br> 可是江玉珣卻如同沒聽到對方說什么般繼續。 他的表情極其嚴肅:“東南三郡是剛被納入大周領土的新郡,民心本就離散。若是再生災禍,定會有人舉兵作亂?!?/br> 民心離散、舉兵作亂…… 江玉珣的話雖然有幾分道理,但是口中的詞卻過分嚇人。 也不知天子心中會如何想? 樓船最上層鴉雀無聲。 原本打算上菜的內侍也停下腳步,不敢上前打擾。 此刻,所有人都在觀察應長川的表情。 太陽一點點西沉。 辰江上泛起了金色的粼粼波光,似巨龍游弋。 應長川不由瞇了瞇眼睛。 他緩緩放下手中的酒樽,目光也不似往常般漫不經心:“愛卿以為,應當如何?” ※ 江玉珣瞬間如釋重負。 他舉手加額,無比鄭重地朝最上席者行了一禮:“東南三郡必須屯田,但絕不可再修建圩田。甚至……” 江玉珣緩緩將手放下,認真地看著應長川的眼睛說:“甚至應當拆除從前的圩田?!?/br> “……這,這是何理?”桃延郡太守的心臟都絞痛了起來。 這個江玉珣是故意同我唱反調嗎?! “你不能因為還沒影的所謂‘大禍’,斷了我們桃延郡千萬百姓的生路啊,”太守看向他的目光,滿是怒意,“江侍中,桃延郡不比別處,這里皆是淺灘、沼澤,你下船便知百姓生活有多么困苦!” 于公于私,他都無法放棄自己的建議。 江玉珣也半點都不退讓:“我也是南方人士,這一點自然清楚?!?/br> 無論原主還是江玉珣自己,都是從小在南方長大的。 甚至江玉珣小的時候,還見過大片開發成熟的圩田。 “那你還——” 太守面色鐵青,下意識挽起衣袖準備辯駁。 不料他剛提起勁頭,便被應長川笑著打斷。 “斟酒吧?!碧熳虞p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