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堂 第76節
這些年李家受盡踐踏,連太平也被迫二嫁,但李旦從未妥協,他的姓名可以改,身份可以改,卻絕不與武家結親。 而李顯一俟回京便安排瑟瑟下嫁,身段之柔軟令人鄙夷。 魏王愚蠢,梁王狡詐,皆不是兒女良配,李顯卻像餓極了的乞丐,什么臟的臭的都塞進嘴里,太平因此深深地瞧不起他,更因他身為李家魁首卻無意庇護弟妹,而感到一種格外的羞辱失望。 “你來獻犧牲也無不可,不過,是以武家郡王身份,還是李家郡馬?” 指桑罵槐太平也會,故意疑惑地咦了聲。 “近日有個書生大放厥詞,請廢除武氏諸王公爵,返鄉閑居……” “這等狂悖之語,豈能任由朝野流傳?” 李顯一聽,忙慌亂地表示此事與己無關。 “圣人!還請下令有司捉拿!” 瑟瑟萬沒想到阿耶會做如此反應,驚愕地一瞟。 太平亦是措手不及,反應過來,便帶著一陣風沖到李顯跟前,猛拍神案。 “哈!你反說他狂悖?!” 案上酒爵撲簌簌應聲而倒,連累得奉祀燭火搖曳欲滅。 ——大大不吉之兆! 四平八穩的光祿卿嚇得面目煞白,呃了兩聲,卻不敢上手阻攔太平,幸而武攸暨也在左近,他反應倒快,踏步上前來,雙手穩穩按住桌子,壓聲勸阻。 “殿下當心!這可拍不得!” 太平瞪眼嗤笑,武周唯一代之主,再傳無人,這香火滅與不滅,有何分別? 傲然看向李顯,只見他悻悻低下頭,并不敢斗嘴。 瑟瑟看得心潮迭起,指甲掐進rou里才沒叫出聲,滿腦子問為何姑姑在御前如此肆無忌憚,又想阿耶為何對她的跋扈束手無措。 她卻不知道李顯面上虛弱,心里也是憤憤不平。 太平從小就倍受寵愛,什么事都敢做,什么話都敢說。 當年宮中傳言李賢是圣人的長姊韓國夫人所生,只為掩蓋妹夫與大姨偷情才栽在圣人頭上。這話他們五個都聽見了,獨太平敢捅破窗戶紙向高宗求證,李顯至今記得他憋成豬肝色的尷尬表情,再三道,“朕愛二郎甚也,甚也?!?/br> 太平高聲向李顯叫陣。 “這道上疏不曾加封,自遞進公門,被各級官吏層層驗看,已是傳得沸沸揚揚,不獨神都,就連長安仕宦公卿之家也都聽說了?!?/br> 第79章 顏夫人瞧李顯面色訕訕, 太平趾高氣揚,便施施然一揖手。 “圣人,蘇安恒的上疏壓在才人手中已經二十日了, 確如公主殿下所說,朝野物議頻頻,不如趁今日, 做個了結罷?” 太平求之不得,痛快地搶話。 “異姓不封爵,除非有力挽狂瀾的功勛, 功高如秦瓊、程咬金,爵位亦止于國公,所以百姓心中王爵便是宗室。如今李家有親王, 武家也有, 李家有郡王,武家又有,更有嗣王、郡公、縣主,一應封賜不低于宗室,且人口更多, 百姓分不出淵源,只會問,武家大王比李家還多, 到底是誰的天下?” 顏夫人嘆氣,就著她的話反問,“那殿下以為,如今是誰的天下?” 太平滔滔的追問打了個梗。 顏夫人推開武攸暨和光祿卿, 逐一扶起銀爵。 “圣人既立太子,諸事便已分明, 殿下又何必急于一時?” 太平嘴唇微張,想解釋什么,顏夫人當然不會給她機會,踏著騰騰的步子轉回女皇跟前,朗聲道。 “國之氣運,盡系君王一身,李唐也好,武周也罷,圣人千秋,便有國運萬世,臣等愿圣人足馭千花,萬壽無疆!” 眾人忙跟著低頭祝禱,瑟瑟嘴上念念有詞,心里嘆服不已。 幾次三番地,顏夫人就是有本事把私心掩蓋在堂而皇之的大道理底下,噎得太平無可反駁,而她仿佛贏得很沒有意思,還要再吃半子。 顏夫人笑得很從容,勝券在握。 “其實殿下不必為蘇安恒掩飾,他那道奏疏的題眼,哪是爵位?” 太平真的招架不住了,難堪地望向上首。 “庶子胡言亂語,不足為慮……” 顏夫人帶了捉狹的笑意,注意到李顯額上冷汗涔涔,已是吃不消了。 “蘇安恒長篇大論,兩百余字,比了又比,興了又興,字里行間,強調圣人年事已高,難以承擔繁重國事,而太子春秋正盛……” 太平后退一步,戒備地看著她。 二十幾年了,顏夫人和上官永遠侍立女皇左右,比夫君兒女更親近,比重臣男寵更貼心,上官十五歲便為女皇侍書,朝夕默默,猶豫影子,顏夫人卻句句帶刺,很是討厭,她不明白女皇為什么重用顏夫人。 但直到今天太平才發現了她的妙用,她比天下人都坦然,只說事實,哪怕那是令人尷尬萬分的事實。 “太子自來石淙,每夜咳嗽不止,無法入眠。臣昨日奉圣人之命,陪相爺與太子商議要事,青天白日的,他竟坐立不安,幾近昏厥,反而相爺之高齡,精神矍鑠,神采斐然?!?/br> 顏夫人踏近太平,目光灼灼地總結。 “可見人的精力本事與年歲無關,臣以為,太子當趁圣人有心有力之時,勤練弓馬,調氣養息,往后才挑得起這副擔子?!?/br> 說罷,將眾人的視線引向女皇,恭敬道,“圣人,您說是么?” 嘰嘰喳喳吵了半晌,只有顏夫人和武崇訓記得她還在場,女皇很是不滿,在強烈的日光下瞇起了眼,先吩咐上官。 “召蘇安恒進京覲見?!?/br> 太平哎了聲,“圣人不可——” 便要跪地求情,痛陳言路不可閉塞,以及民心所向不能強改,可是陳詞尚未出口便聽顏夫人嘆息了聲,頓時羞惱成怒,不顧冒犯天顏也要瞪眼回去,甫一抬眼,卻見上官微不可見地輕輕搖頭。 終于反應過來,女皇的意思并不是要殺蘇安恒。 太平困惑地張開嘴,未及發問,女皇已勾了勾手指。 “瑟瑟,三郎——” 在場三個三郎全都眼前一亮。 但她這一聲叫的很親昵,帶著老年人逗弄哈巴狗兒的熱情,那就只能是指時常承歡膝下的武崇訓了。 “趕緊罷,朕累了,辦完你們幾個隨朕吃個冰碗?!?/br> 她蒼老的手指隨便在瑟瑟方向劃拉了兩下。 顏夫人便捧著一卷誓約遞給兩人。 四六駢句洋洋灑灑,俱是李武兩姓承諾永結友好,兩人齊聲誦讀,朗朗高音在山水間回蕩,落地有聲,更鑿在兩家心底。一語即畢,武崇訓牽起瑟瑟,揚手一揮,贊者抬著又一頭乳羊走到跟前。 天光大盛,曬得瑟瑟頭臉發燙。 滾熱的日光同樣照著放干了血的牲畜,尸身開膛破肚,翻開的皮rou遍布青紫血管,干癟發黑,腐敗爛臭。 瑟瑟的手指不小心觸碰到,腸胃一陣作嘔,就被武崇訓抓住了。 他看著她,目光沉沉有力,直到她重新矜重地挺直脊梁。 腦子清醒了,視物也清晰。 瑟瑟俯視祭壇下黑壓壓的王公貴戚,人人有個了不起的頭銜,人人只能在她腳下,尤其貼邊兒站的張易之兄弟,根本不夠資格穿戴袞冕。 她輕笑了聲,女皇到底是女皇,不曾亂了根本。 然后意識到自身幸運,第二輪李武聯姻中,李家女的地位高多了。 她有了力氣,穩穩地,和武崇訓一起把乳羊推進火堆,轟地火焰沖天。 “表哥,” 她掀動嘴唇,無聲地謝他,而他的眼神晃了晃,輕輕避開了。 誓約誦讀完畢,儀式還要繼續。 武攸暨朝銀爵中住滿糧食酒,圣人三輪上香祭酒,再由太子重復一遍,然后太尉重復,然后女皇祝禱,放鞭炮…… 如此折騰到日上三竿,諸人肅穆散開,跟隨女皇再三叩拜,才算結束。 光祿卿戰戰兢兢退下來,舉高手臂擋住面孔才敢吁氣。 太平與顏夫人激戰,簡直是把他架在火上烤。 非要攤開來計較,歷代封禪都在泰山,為何圣人獨在嵩山…… 不就是怕與高宗犯沖么? 這話一挑明,武周根基之虛弱便昭然若揭,女皇豈肯咽下窩囊氣?背鍋的只能是負責cao辦流程的光祿寺——那他的烏紗并項上人頭,便都飛了。 太平太不顧念底下人死活! 他下了論斷,看了眼谷底燒成爛架子的乳羊,轉頭差點撞到張易之肩膀。 “寺卿稍等,公主問相王為何選嵩山封禪,相王不知,兩人顛來倒去說不出因果,相王那幾個兒子又愛斗嘴,越扯越遠,才起哄說不如來請教您了?!?/br> 光祿卿嘶地打個寒顫,“下官還有事,有事,改日再說!” 張易之一本正經攔住,“還請寺卿示下?!?/br> “哦——這個嘛?!?/br> 光祿卿煞有介事地捋著胡子,信口胡編。 “府監有所不知,封禪泰山之舉由上古流傳,但其實魏晉時便有人提議,不止泰山,五岳皆可封,嵩山乃是中岳,地處華夏正宗,最受世人推崇?!?/br> 張易之蹙眉遙想,慢慢點頭贊同。 “確實,單論位置,正是嵩山在中央?!?/br> “圣人乃是周朝姬姓后裔,千多年前,周武王、周成王都曾祭祀嵩山,這種事嘛,向來是子承祖制……” “真的嗎?” 張易之滿面不信,好奇追問。 “寺卿莫欺我讀書少,周朝封禪,真有文獻記載么?筆記,還是詩詞?可我以為,修史從司馬遷起,之前事體,真有人字斟句酌錄在紙上?” 光祿卿一張老臉憋得通紅,心道,你明明都知道,何苦來難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