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堂 第29節
他撂下這句話,仔細觀察著魏元忠的反應,低聲試探。 “譬如儲位——” “那下官就斗膽提醒相爺一句——” 魏元忠面色一翻,冷哼著打斷了他的話。 “你我政見不同,但讀的都是圣賢書,辦的都是百姓差事,效忠的是國,而非人!相爺有興致擺弄儲位,下官不以為然!” 他三言兩語劃清楚河漢界,厭棄地站起身,拍干凈衣角浮土,繼而一個個扶起妻子兒女,最后才轉身對狄仁杰交代。 “您有您的道理,我有我做人的準則,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不結盟。這番話,我能響當當說給您聽,也能用來拒絕張易之、武承嗣,甚至圣人?!?/br> 狄仁杰啞然,許久之后甚至露出了一絲苦笑。 這番擲地有聲的剖白,就和當初的曹從宦、陳思道一樣真摯,也正是他本人踏上仕途的初心,甚至,他能從中聽出魏元忠對他的一點隱約認可。 如果魏元忠像曹、陳一樣年輕,假以時日,兩人在經年累月的對壘中了解對方,他有把握最終說服他:一個沒有世族可倚仗的臣子,想要制衡總會犯錯的君王,就必須擁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系網,而這,才是圣人尊稱他‘相爺’的真正原因。 可是……圣人等不起了。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也無用。 狄仁杰悵然起身,緩緩拱手,從魏家辭出來。曹、陳二人亦是垂頭喪氣,不知道該慶幸魏元忠正直,還是憤懣他眼盲心黯,看不清時世。 邁出門檻,才要登車,瞥見一個人縱馬從星津橋方向而來,遙遙揮舞手臂。 曹從宦站住腳,“哎呀,宮里又出了什么事?” 狄仁杰望了眼,那人趕到面前,來不及下馬。 “曹公!” 那人氣喘吁吁稟報。 “才剛監門衛報稱大軍集結城外,令百姓驚惶,人心不安!府監大怒,命左肅政臺監察上報,如有將官失職,就地查辦!” “胡鬧!” 曹從宦跺腳惱怒。 “相爺辦完河北道差事,班師回朝,一路行來,處處關隘都向夏官報備,如今不過比從前所奏早了三五日。再說了,軍機要事,自有夏官料理,干他監門衛什么事?狗拿耗子!” 那人本是流外聽用的小吏,鬧不清各衙門恩怨,只因今日整個左肅政臺不在官署,獨他一人值守,所以手忙腳亂趕來向上峰匯報,滿以為能得個嘉獎,卻沒想到劈頭蓋臉來了句反問,一時噎住,半晌才道。 “監門衛掌管神都九門,職責所在……” 陳思道在旁補充解釋,“左監門衛將軍乃是張易之提拔的?!?/br> 狄仁杰頓時無可奈何。 張易之的手伸得很長,他在京時尚且要處處提防,何況鬧出個‘無詔入京’的大把柄,卻是不得不小心應付,遂帶陳曹上車,拿腰牌一道進宮。 過了大業門,才問得圣人在凝華殿聽人講書,便見一個衣著光鮮的年輕官員迎上來,殷勤地笑著作揖。 “下官見過相爺,聽聞相爺率大軍飛馳千里,昨夜才抵京畿,怎的這時候就來覲見?” 狄仁杰不喜他自來熟,而且瞧他年不過二十五歲,卻留了一把美髯,分明故意惹人眼目,隨口應了聲“國事巨萬,不好拖延”便繞過他。 那人大是不滿,在他身后故意高聲。 “……府監還以為相爺要回府休息兩日!” 第30章 狄仁杰駐足回頭望他。 宋之問捋了捋漂亮的胡須, 傲然道,“可是來得卻不巧,圣人恐怕無暇聽相爺叨叨國事?!?/br> 瞧這洋洋灑灑的做派, 便知是諂媚之人,狄仁杰長長哼笑了聲。 “啊,老朽要恭喜府監, 手里又添了得用的新人吶?不知閣下是考學入仕,還是靠這把胡子入仕???” 宋之問滿面笑意僵住,硬邦邦道。 “下官當年應試的卷子……也曾風行一時, 被人傳唱,亦有名家揀選詩集刊載,下官不才, 入選區區八首。相爺既然有興趣, 晚間就著人送去相府?!?/br> 狄仁杰沉沉道不必了,指曹從宦。 “世間糊涂書商也多,不挑文辭,卻挑人的官職地位。至于好詩好句,我這個學生無所不知, 倘若他背得你的詩,我便聽聽,若是他都不知道, 那詩集,閣下就留著墊自家桌腳吧?!?/br> 宋之問氣得面孔發白,瞪他半晌,曹從宦笑了笑, 狀似解圍地站在中間。 “座主,您不認得他, 這位是控鶴府新任用的主簿宋之問,小字延清,他的詩詞文章……學生說句公道話,甚好?!?/br> 宋之問面色稍霽,整了整衣領。 他在家鄉時便仰慕狄仁杰的令名,想得到他的認可,更向往像姚崇、敬暉、恒彥范那樣,經狄仁杰推薦而得重用,可是入京后卻遲遲找不到路子,不得已進了控鶴府。 “中丞過獎了,其實文章一事,貴在情真字儉,中丞倘若有空……” “情真,呵,宋主簿說的不錯,我記得您有一首七言長句,用字清麗,暢美如畫,讀來口齒嚼香?!?/br> 曹從宦打斷他,不屑地別開臉,沉吟著回憶背誦。 “……明河可望不可親,愿得乘槎一問津……敢問宋主簿,這詩中真情,可是但求恩寵,無所不為,扔了你我讀書人的自尊,也在所不惜?” 宋之問一怔,頓時像嗆了滿口的墻皮,直噎得說不出話,后知后覺意識到,這幫人自矜身份,嘴上說喜歡他的詩詞,實則還是憑衣冠度人,根本看不上他這種從小地方攀附上來的無名之輩。 他泄氣,又強撐著自尊。 “中丞何必從門縫里瞧人,把人瞧扁了?我本是一片好心,想提醒相爺,圣人未曾上朝,您就算巴巴兒地進去了,還是吃閉門羹?!?/br> 狄仁杰奔波整個上午,乍然聽說,緊張地問,“你說什么?圣躬違和?” “圣人身子好得很……” 宋之問悻悻搖頭。 “不過是夜里與府監多聽了幾支散曲,懶怠上朝?!?/br> 這話一出,曹從宦與陳思道面面相覷,奔波整日,原來底細如此不堪。 狄仁杰沒再說話,轉身往宮外,走了七八步,忽覺頭目森森,天旋地轉,忙提手揉搓面頰,終于覺出疲累來。 宋之問看到他兩鬢刺眼的白發,才剛目睹圣人肆意尋歡,轉頭就見這老臣如拉車的老黃牛般任勞任怨,他也有些難過,又知道這番觸動情腸之語,說出口來不過換得幾句譏諷。 “相爺!” 宋之問猶豫再三還是出了聲,“下官才去梁王府辦差,回來復命?!?/br> “——哦?” 狄仁杰背手扭頭,“主簿還有什么秘事要告訴老朽???” 宋之問為難地看看他。 “實不相瞞,您前腳進城,后腳駐扎北郊的大軍就鬧起來了,有人驚了馬,有人打架,還見了血……” 狄仁杰蹙了下眉,有些意外。 這個狀況比方才報信人所說的駐軍驚擾百姓,要嚴重的多,不過他還是壓著聲量平靜道,“嗯,是老朽治軍不嚴,該如何治罪,左肅政臺定然給控鶴府,給圣人一個交代?!?/br> 宋之問還是搖頭。 “不用勞煩相爺了,早間監門衛稟報此事,圣人便想起兩年前‘營州之亂’,契丹首領孫萬榮舉兵造反,包圍幽州,曾在陣前大喊……” 他點到為止,大家也默契地不追問,一道低頭回顧陳年往事。 曹從宦最先想起來,“那廝胡亂喊的是,何不還政廬陵王?!” 狄仁杰和陳思道都看向他,曹從宦嘟囔道。 “契丹有心犯上,故意指著李唐與武周的嫌隙挑撥,當初便未得逞,被國朝與突厥聯手,從背后夾擊,孫萬榮逃到潞水東岸,被家奴所殺。這種宵小,圣人倒記得他說的話?” 狄仁杰低低斥了曹從宦一聲,重新打量宋之問,只覺得這年輕人眉眼過于靈活機變,渾身透著不安分,像只下了斗場的公雞,恨不得把別人啄的掉毛見血,方顯出他來。 不過,宋之問也算有幾分孺慕之心,年輕人嘛,偶然迷途不要緊。 “延清啊……” 他先親切地喚了聲宋之問的表字,再和聲詢問。 “三臺說的沒有錯,江山萬里錦繡,乃是前人栽樹,我輩乘涼。不論圣人還政于誰,都是國朝內政,輪不到契丹煽風點火。況且營州之后契丹滅族,余眾只能依附突厥,世上已沒有這個名號了,圣人想起他來作甚吶?” “契丹如何,圣人當然不放在心上,不過是想起連孫萬榮這等萬里之外,未經教化的蠻子,都知道廬陵王是何許人也,提著他名姓叫陣。而皇嗣雖然做了武周多年的皇嗣,還是籍籍無名,因此感慨李唐聲名遠播罷了?!?/br> 宋之問嘿嘿長笑,推開陳曹二人,擺出與狄仁杰平起平坐的架勢。 “相爺方才說,無論如何,都是國朝的內政,這話下官深以為然。然世上的事,繞不過名分二字,圣人倘若是個男人,自二圣臨朝至今三十余年,料理的國家蒸蒸日上,于軍,兵強馬壯,于民,繁衍生息,自是明君??墒蔷蜑榱诉@副女人的身子,為了傳位于武家還是李家,翻來覆去的折騰……” 狄仁杰以為他要替武家說項,皺眉打斷了。 “你也是個讀書人,應當明白,名不正,則言不順,宗廟、禮法、名分,自是大事?!?/br> “當然是大事!” 宋之問猛地一擊掌,昂著頭高聲道,“所以聽聞兵變,圣人就借了李唐的好名聲,命廬陵王去彈壓鬧事的生兵!” “什么兵變?” 狄仁杰大吃一驚,這罪名匪夷所思,又正中靶心,單是聽進圣人耳朵里,便要埋下長久禍根,忽然哪日發作起來,碾碎他一把老骨頭。 陳思道急得踏前幾步。 “你不要血口噴人!這回相爺打得突厥小兒望風而逃,實是立了大功,明日上殿便要受封賞,就算幾個小兵吃醉了酒鬧別扭,常有的事,何來兵變?!” 曹從宦也大聲幫腔,拽著宋之問的肩膀不撒手。 “誣告同僚,你罪加一等!聽見沒有——我跟你說話!” “廬陵王是個什么脾性,相爺可有所耳聞?” 宋之問滔滔不絕的氣魄如長江之水奔流入海,陳曹想打斷,竟插不進去。 “聽下官宣讀完口諭,他兩股戰戰,硬是不肯出門,說多年未曾見過如許大場面,怕要失場!要結巴!” 宋之問搖頭大笑。 “哈,控鶴府豈能讓他想如何便如何?當下兩個力士左右提上馬車,一路他便嗚嗚的哭,到地方一看,果然亂作一團,嚎的嚎,叫的叫,幾百匹戰馬沖出校場,散開滿山遍野,踩踏青苗無數,眼看一年的收成都毀了,難怪百姓受不了,連相爺的大帳都點了,一桶臟水潑上去,塌下半邊兒!” 狄仁杰簡直不能置信,張易之將將三十歲,入宮前游手好閑,出入貴婦內帷賺些脂粉錢,哪里想得出這樣大膽又惡毒的主意,坑害重臣來給李顯造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