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農場下凡塵 第135節
書迷正在閱讀:小石妖、靳總的隱婚甜妻又上熱搜了、宋醫生的心動報告、秩序之外(骨科 1V1)、You finally will be mine(1v1)、難以抑制【兄妹骨科】、誘媳(這是一篇公媳文)、殘缺的寶貝(1v1 骨科)、今天我的怨種上司搞事了嗎、小寡婦今日重振妻綱了嗎
而他這一猶豫,對石仲魁來說不用繼續聽下去了。 心里暗罵難怪幾千年里,能被史書用濃墨記載的清官、名臣就那么些個。 不是沒人比他們聰明,也不是沒人比他們更有能力,實在是真正能堅守本心,表里如一的人太少。 石仲魁嘆息一聲,想著自己答應過城隍,處理好護城河里的遺骸。 對于同甫說道,“三日后我會命人清理護城河,這期間要是某能升為侍讀學士,那小弟之后就得想著如何完婚了?!?/br> 這話只是句試探。 石仲魁不是懷疑于洪高和于同甫,但自己剛好要清理護城河,就有人急不可耐的想著把自己踢走。 這讓他不得不懷疑,是不是有人動了其他心思。 當然要是自己真能升官,石仲魁也不介意放手。 再說,他也沒忘了,自己當初向皇帝說過,自己會在河道之事上,待上三五個月。 皇帝如何想先不說,至少自己不能主動站出來說,不想再管河道的事了。 于同甫見他妥協了,心里重重松了口氣的露出笑容離開。 而石仲魁在于同甫離開后,在書房里想了整整一夜。 臨到天微微亮時,暗自嘆息一聲,招來錦毛鼠。 石仲魁其實早就明白,那位從來沒見過面的師祖龐世同,肯定也不是什么道德完人。 但不這妨礙他之前一直把龐世同,塑造成自己希望的完人,以壓制心里那些負面情緒。 給自己樹立一個道德標桿的辦法其實很蠢,但出奇的好用。 不過一旦希望破裂,說不定會從極度喜歡,變成極度厭惡。 好在石仲魁足夠理智,雖然招來了錦毛鼠,卻沒打算把戶部那些爛事全掀出來。 否則面對戶部大案,自己別說升官了,除了極少數一些大事,其他的都得靠邊站。 而戶部度支司刁主事刁德興,和被石仲魁盯上的右侍郎就倒霉了。 …… 兩天后大朝會上,果然有人站出來,列數石仲魁開荒、清理河道、還有稻田養魚的功績,請求朝廷嘉獎。 這話頓時獲得至少十幾個大小官員的支持。 皇帝倒是愿意看到石仲魁升官,但又不愿意由文官提出來。 無法加恩于石仲魁,這要是讓他升官太快,今后鬼知道他會不會轉變立場。 勛貴和武官們因為八寶酒和河道碼頭的事,有人對石仲魁好感滿滿,有人也不愿意在此時得罪他。 畢竟作為六元魁首,升官本來就比一般人快,更別說有實實在在的功勞傍身。 即便少數勛貴和武官看石仲魁不爽,此時也不愿意當出頭鳥。 免得被石仲魁記恨上,未來還回來。 唯一麻煩的是,如何升官。 最簡單的當然是任職詹事府,第二則是升任侍講學士。 石仲魁已經是正六品的侍講,詹事府剩下能充任的官職可不多。 數來數去,正三品的詹事,和正四品少詹事肯定不行。 那就剩下正五品的左、右春坊大學士和左、右庶子,還有從五品的左諭德。 而且這些官職基本上都是兼任,又因為皇帝還沒立太子。 也就是說石仲魁去了詹事府,他的本職其實還是正六品的翰林院侍講。 只不過升了五品過度一下,今后充任侍郎就更容易了。 正當大家剛剛商議好,升石仲魁為詹事府的左庶子時。 緊接著就有人站出來啟奏道,“臣禮部給事中楊文欽有本要奏?!?/br> 皇帝心里忽然有股不詳的預感,遲疑了片刻才說了個‘準’。 “臣彈劾戶部度支司主事刁德興?!?/br> 楊文欽也不傻,彈劾的罪名是刁德興玩忽職守,以至于各衙門想從度支司拿到銀子,等上三五個月都是常事。 這事其實不用查,因為在場的朝臣基本上都明白是因為什么,不過因為楊文欽并沒掀桌子,倒讓不少人暗道可惜。 但這也給了他們找戶部麻煩的理由。 一旦順著刁德興查下去,說不定就能摸到條大魚。 所以戶部不少人一下子就緊張了起來。 隨后錦毛鼠在刁德興被抓后,往左都御史嚴浩文家,扔了一份從刁德興偷偷藏起來的賬本中,抄下來的幾頁賬單。 而這幾頁賬單里,全是戶部右侍郎收錢的時間和數目。 這位左都御史一看就懷疑這是有人在算計自己,卻又拿不動注意,是否是刁德興在威脅自己救他。 因為他也是從戶部火耗上得利的大佬之一。 猶豫不決,當然就不敢冒險。 只能先召集幾個大佬來商議,其中就有那位戶部右侍郎。 之后對刁德興的審理異常順利。 這家伙得到暗示后,心里也明白保住命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 至于賬本,當然是滿口否認。 否則,前腳說出賬本,后腳自己就得死在大牢里。 刁德興罷官歸家,右侍郎也上書請辭,而且態度異常堅決。 因為他已經明白,必然是有人在幕后籌劃,借著朝堂商議石仲魁的獎賞的機會,利用刁德興的事趁機逼迫自己辭官。 而且這些人并沒做絕,那自己要是再不走,后果必然更嚴重。 當然,這位右侍郎一開始還想掙扎一番,畢竟沒人放的下權利的誘惑。 但他不愿意,不代表其他人還敢讓他留在京城里。 石仲魁也強忍到現在,才去了左侍郎趙伯春家。 此時上門,不僅讓人覺得理所當然,也能盡可能的不引起朝堂內外的猜忌。 道理很簡單,右侍郎已經上書請辭了,石仲魁幫翰林院的侍讀學士,就等于幫自己。 還能獲得這位侍讀學士和他背后師門、親友的感激。 趙伯春其實巴不得右侍郎滾蛋,畢竟新來一個右侍郎,至少三五年里都威脅不到他。 而且他其實更愿意翰林院的侍讀學士過來。 因為人家的眼睛只會盯著入閣。 而戶部尚書一項都是內閣大學士兼任,也就是說這位侍讀學士不敢對戶部尚書不敬,也不敢短時間內對付他這個左侍郎。 更別說此時幫石仲魁,未來絕對能得到不小的回報。 至于銀錢,到了趙伯春這級別,錢這玩意真不是首要的。 最后朝堂上一番爭斗和交易后,現任右侍郎因為失察,被外放到外省去了。 戶部右侍郎一空出,立馬成了各方勢力爭奪的對象。 6月下旬,石仲魁正在護城河外親自盯著屯田兵,把護城河的水源切斷,就等著護城河里的積水順著出口流走大部分時。 任命他為翰林院侍讀學士,詹事府左庶子的公文,正式送到他面前。 第152章 招魂 雖然之前就已經知道了自己升官沒問題,可石仲魁親耳聽到后,心情還是難免有些激動起來。 到了這一步,等于侍郎已經再向自己招手,甚至半只腳都已經跨進了內閣。 想想歷史上明初朱元璋親點的,那位真正的第一個連中六元的黃觀,也只用了5年時間,就一路坐到了禮部左侍郎的位置。 到了建文朝時,更是坐到從二品。 而那時他才37歲,而且只用了9年時間。 沒道理自己比他還慢。 …… 清理完護城河后,自己署理河道的事情,就會正式交接給了河道總督衙門。 等他行禮說了聲‘遵旨’的話后,空間農場里功德欄猛的快速跳動起來。 從4030一下子跳到了6030。 石仲魁一邊高興,一邊又有些惋惜。 若是把下游河道也清理一遍,應該還能獲得1千功德。 好在獲得功德的辦法有不少,既然不是必須從河道上獲得功德,那主要矛盾就變成了保全自己上。 等石仲魁在自己的欽差轎子里,換上了五品官才能穿的紅袍官服。 還有特旨學士才能佩戴的玉帶,加上狀元才有的銀牌,頓時讓人打心里覺得敬畏。 薛金平、薛蝌和一眾屯田營大小官吏,全都跪在地上行禮道,“恭喜大人?!?/br> 看著周圍幾十個穿著青袍、綠袍和武官服的官吏,還有幾百個屯田兵丁跪在自己面前,石仲魁這才放下少了1千功德的不爽。 好一番客套,石仲魁坐上轎子回大營時,想著自己當初向皇帝承諾過,借5萬兩銀子,還4萬兩的事。 既然工程只做了三分之二,那自己手里的5萬銀子就不能真的只還4萬。 想了片刻,決定還給朝堂4.6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