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醫生,別慫! 第742節
從現病史到現狀,從辯證分析到理法方藥,從方義到方解,甚至就連調護都有精準的記錄! 可以說,詳盡無比,事無巨細一般。 揮揮灑灑,楊鴻年語氣抑揚頓挫,讓人不僅拍手叫絕! 到了最后! 楊鴻年面色深沉的說到: “是時候開始改變了!” “中醫,應該走出屬于中醫自己的一條路!” “要真正落實辨證論治十法!” “辨證論治水平的高低,病案是最好的見證,一個臨床大家的病案之所以受歡迎,就是論治水平高,按語寫得到位,故有“讀醫不若讀案”之說。 因為讀醫者,讀醫學理論書也,以醫學理論為主;讀案者,讀病案也,好的病案往往是醫學理論與臨證實踐緊密結合、理法方藥絲絲入扣、且一一闡明,并經實踐檢驗過的鮮活實例,體現了辨證論治的全過程。 所以要重視、完善、發展中醫診籍,寫好現代中醫病案,為總結經驗,尋找規律,繼承創新,積累翔實資料?!?/br> “所以!” “是時候改變了!” “我們要走出一條屬于現代中醫人的路,而不是走老路!” “老路走了這么多年還沒有效果,說明必須要開辟新路了!” “我楊鴻年,不才,但愿為中醫,破荊棘,開新路!” “好了,我的分享,到此結束,大家若有疑惑或者問題,我可以講解!” 楊鴻年說完之后,眾人還沒有從剛才的感悟中醒來,大家都在沉思! 甚至莫向強也在! 國醫大師同樣也在。 楊鴻年這個內容,可以說是今天最有分量的一個! 同樣也是最有話題度的一個。 良久...... 臺下不少人看向了陶功書,只見他面色沉悶不語,眉心緊鎖,因此,鼓掌的人也是稀稀拉拉的。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臺上的孟義超孟老耿老都開始相繼鼓掌。 面帶喜色! 莫向強同樣也是有些欣慰。 誰說楊鴻年沒有真才實學,這是有真水平的,這一個演講,直接為他正名了! 國醫大師都鼓掌了,臺下眾人能不鼓掌,難道他們比國醫大師眼界還高? 一時間,掌聲如沸,而陶功書的臉色更加難看了! 陳南和趙建勇兩人還震驚于楊主任的演講之中,實在是太有說服力了??! 楊鴻年內心冷笑一聲,呵呵......你們覺得老子浪得虛名? 鬼知道這段時間老子茶不思飯不想怎么過來的? 老子書都看了幾百本了! 你們知道嗎? 其實,楊鴻年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很清楚,自己的學術水平顯然是有限的,天賦使然,再怎么努力,最多也是下一個陶功書,但是......自己需要朝這個努力嗎? 自己完全可以作為一個管理人才??! 果然,樹挪死,人挪活,這一個轉變,楊鴻年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天賦所在。 這個研究,他可是給自己老師看過,看完之后,陶訓義陶老差點哭了!喜極而泣??! 這混蛋終于做出一點成績來了! 而此時,陶功書給一旁的一個主任使了個眼色,對方連忙站了起來: “楊主任,我覺得你這思路很好!” “但是......存在著很多不足,首先是病例的完整性,病歷必須要具備一下內容,這是有官方規定的,你的創新對于中醫來說,更加詳細了,但是,很難實施!” “而且,這樣一來,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這對醫生來說,也是一個負擔。同樣,護士沒有學中醫的,他們的中醫素養不足以支持這樣的工作......” “改變,是很難,可行性......我抱有懷疑?!?/br> 楊鴻年聞聲一笑:“改變,就要大刀闊斧的氣勢,有釜底抽薪的決心,有破釜沉舟的勇氣?!?/br> “瞻前顧后,豈能成事兒?” 這話說的,頓時全場啞然。 你這話太牛逼了吧? 楊鴻年自我感覺良好,但是......趙建勇卻無比熟悉,他忽然覺得......楊鴻年被懟神陳南附體了! 但是,不可否認,這話,逼格都要溢出來了。 而陶功書見狀,知道鋪墊夠了,笑著站了起來:“我不太支持楊主任的觀點?!?/br> “當然了,我不是否認楊主任的內容,這個內容,其實我以前也研究過,甚至也有總結,類似于楊主任的?!?/br> “但是……最后上會討論以后,還是覺得時機未成熟!” “楊主任所在的科室為源城市人民醫院中醫科,病人不多,醫生有限,所以你覺得可行?!?/br> “但是,很多都是??漆t院,我們省中醫,有1700張病床,1000多名醫護人員,這些人想要改變,哪有那么容易?” “哎......這條路,應該自上而下的進行?!?/br> “哦,對了,我在這里補充一下,我當時研究出來的,是十二準則,楊主任這十法基礎之上,還有兩點......” 陶功書的這句話,頓時讓陳南心生厭惡! 這已經是明明白白的打壓了。 因為楊鴻年的這觀念絕對新穎,你倒好,直接說自己已經研究過了,還進行過實驗? 這也太不要臉了! 看著一旁的楊鴻年,看起來氣色淡定,不為所動,但是,桌子下的拳頭握緊甚至有些抖動,陳南也有些生氣。 而就在這個時候,耿鵬興笑著說道:“不錯,我覺得這個思路很好!” “楊主任,有時間你把你們科室的病例分享我們一些,我拿回去給我醫院進行參考一下!” “我覺得,你提出的這個東西,很有創新性!” “對于中醫藥發展來說,很不錯!” “我覺得思路很好,我們會研究一下的?!?/br> 莫向強也發言支持:“對,我覺得,楊主任說的有道理,改變,就要大刀闊斧的氣勢,有釜底抽薪的決心,有破釜沉舟的勇氣?!?/br> “下一個,讓我們掌聲有請來自省中醫院的陶功書陶院長分享!” 陶功書笑著站了起來,對著周圍的掌聲謙虛恭維一番:“謝謝大家?!?/br> “我今天分享的是,補中益氣湯的運用!” 陳南瞇著眼睛,戰斗力開始飆升了起來。 他其實今天并不計劃發言的,但是......看著自己楊主任被人欺負,他決定,不裝了,我攤牌了,我他娘的就是懟神! 補中益氣湯是嗎? 我倒要看看,有誰比我更懂補中益氣湯! 陶功書笑著說道:“補中益氣湯加減,其實我們省中醫院脾胃科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有些心得!” “眾所周知,補中益氣湯,最早出自李東垣所著的《內外傷辨惑論》一書,被后世醫家推崇至極。 明代醫家張景岳評價道,“補中益氣湯,允為李東垣獨得之心法?!?/br> 而今日,善用補中益氣湯的醫者日少,初涉臨床的醫生使用補中益氣湯每每會有“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感覺。 為什么? 今天呢,我也把自己壓箱底的東西拿出來,和大家一起重新認識補中益氣湯,重新申視李東垣筆下的補中益氣湯,也許有益于臨床?!?/br> “但是呢,此方不應該拘泥于此?!?/br> “其實,補中益氣湯的適應病證是非常廣的,既可治內傷病,也可以治外感??;方藥加減(主要是加藥)是極其靈活多變的,補藥、瀉藥、寒藥、熱藥都可以加用,不拘一格。 但萬變中有其不變的根本,也就是適應癥只能是“內傷”,外感病也是在內傷基礎上的外感,病脈主要出現在右關,病變的主要病位在脾胃?!?/br> “首先第一點,在使用補中益氣湯時也多加減及合方使用,具有代表性的加減有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和補中益氣湯合六味地黃丸?!?/br> “我在臨床之中啊......” 陶功書講的很認真,的確,他把好東西拿出來分享了! 沒辦法,他要是不分享壓箱底的東西,今天風頭絕對要被楊鴻年搶走了! 今天可是有不少專家的! 他們都是【加分項】的關鍵因素。 伴隨著陶功書的演講結束,頓時臺下掌聲如沸騰。 眾人都很熱情! 陶功書看著那些全國名中醫都開始鼓掌,內心多了幾分自得,畢竟......他是有實力的,有真才實學的! 很快,在他的安排下,幾個人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疑問和好奇。 陶功書不急不慢,繪聲繪色的講解的十分清晰。 甚至還引用了病例和引經據典。 “讀《薛氏醫案》和《壽世保元》就能看出來,補中益氣湯合六味地黃丸,其實是很有研究價值的,同樣,我們正在研發一款制劑,就是在兩方結合的基礎之上進行的!” “這個東西呢,我也申請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目前還在評測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