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她一心禮佛 第76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替嫁夫郎后、帶著空間穿六零:我繼承億萬家產、六零之福運炮灰、星震、穿成死對頭的性愛處理器、女主她有靠山[快穿年代]、軍官野又撩,扛嬌美人回家養崽崽、【快穿】我只是個打工人、我在首輔科舉文里重生了、女配自救靠美食
日光底下,她眼眸漆黑如墨,冷淡而沒有情緒。 那股冷冽的檀香依舊縈繞在了她的身側。 他定聲道:“不只是今日,往后亦如是?!?/br> 只要她開口,他可以做她手里的刀,她要讓他指向誰,他便會毫不猶豫地斬向誰人。 溫月聲回眸,她身后是萬丈霞光,明媚而嬌艷。 她輕聲道:“有勞晏大人?!?/br> 晏陵眼眸微動。 似乎平靜的浪潮,也遮擋不住底下洶涌的情緒。 只他到底內斂克制,未再去用力看她,只輕垂下眸,聞得那股香,動人悱惻。 晏陵自公主府內離開后,直接去了宮中早朝。 今日早朝尤其的熱鬧。 太和殿內,皇帝還沒到,殿中就已經吵鬧了起來。 原因無他。 昨日有一舉子狀告工部侍郎孫明遠之事,今日已經傳開了。 此事大理寺尚未做出了決斷,今早又生了變故。 竟有十幾個身帶功名之人,聯合一并,告到了大理寺外。 這其中,竟是還有一名被貶過官的前翰林院編修。 隊伍壯大,且目標一致,都是狀告那孫明遠貪墨受賄,賣官鬻爵的。 那個前編修的加入,還捎帶上了另外一個罪名。 那就是構陷同僚,結黨營私! 這幾項罪名中,每一項單獨拿出來,都足以令得孫明遠人頭落地,更別說這么多人聯合上書狀告。 且這還沒完,不少人手里掌握的證據,已不光只是孫明遠一人,牽涉到的,大大小小共計十幾名官員。 有如今得用的,有官職小些的,有算得上是微不足道的。 然無論如何,這已算得上是近些年來,最大的一樁案子。 且有趣的是,牽涉到的這些官員,官職最大的,已涉及到了刑部、大理寺和順天府。 待得皇帝入殿,早朝開始后,此事已吵至沸點。 “這哪是狀告?分明就是誣告!雖說這三處牽涉官員的職位都不算高,但手底下掌著的都是實權,若他們所說為真,豈不是這些人一直在做那孫明遠的倀鬼,為其掃清弊害?” “依臣所見,這些人分明是受了有心之人的指使,牽涉眾多官員,只是想要將這件事情鬧大,逼迫朝廷不得不出面,處置了那孫明遠?!?/br> 底下當即有官員站出來,附和道:“朝中處事,又涉及到了三個京中最大司法衙門,是斷然容不得刁民這般隨意生事,此后若人人都效仿之,朝廷威嚴何在?三大司法衙門如何立處?” “皇上,此事萬萬不可?!?/br> “那李大人覺得,這事就這么撂著不管了?”又有官員出列道:“秋闈剛過,榜單張貼沒幾日,就鬧出了這般大的事情來!” “你可知曉,狀告孫明遠的人,都是有功名在身上的,若隨意誣告,他們的前途不要了???若非真的被逼入了絕境里,誰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若不給出一個合適的交代,只怕會寒了天下讀書人的心,這個后果,大人可能夠承擔???” “江大人這話說得,這天下這么大,讀書人里邊難道就不會出現心懷叵測之輩了嗎?這般行徑,猶如給整個朝堂上潑了好大一盆臟水,那這個臟名,江大人可要承擔?” 朝堂之上,一分為二。 一邊劇烈地抨擊著這種行為,一邊覺得當徹查此事。 鬧哄哄一片,皇帝坐在了殿上,神色越發深沉。 爭論不休間,有個官員上前一步,沉聲道:“諸位且聽我一言?!?/br> 殿內安靜了片刻,那官員遂道:“此事鬧至眼下,已不是該不該管的問題,重要的在于,該如何管?!?/br> “貪墨受賄、賣官鬻爵及結黨營私,均屬于重罪,按理,此案當交由大理寺亦或者是刑部處置,可事到如今,三大司法衙門都被牽扯了進去?!?/br> “若審,還能由誰人來審?” 此言一出,周圍到底是安靜了下來。 三大司法衙門均是被排在其中,無論涉及此事的官員官職的大小,既是牽涉入內,那必然不能再審理此案。 若要其他人來審,又有誰能有這個權威,以及,在場之人,誰能夠保證得了同孫明遠沒有任何的勾扯? 這還是個燙手的山芋,接了此事的人,日后在朝堂上,又該如何自處? 京中上下幾百名官員,并非是人人都跟孫明遠有關系,可一旦做了這樣的事,就一定會淪為眾矢之的。 朝中局勢混雜,誰都說不準會有怎樣的一日,因而,不應下這等費力不討好的活,才是關鍵。 晏陵站在百官行列中,神色始終冷淡。 自早朝開始后,他始終未開過口。 靜立站著,仿若這邊所有的事,皆通他無關。 然就在僵持之時,他輕抬了抬眸。 另一側靜立著的官員中,當下便有人出列道:“皇上,此番事已鬧大,今晨臣自書院經過時,一路行來,皆聽得書院學子議論此事?!?/br> “更有甚者,眼下已經于大理寺外聲討。這等事情,牽連十幾個官員,若不明確給出個交代,只會令得朝廷震蕩,百姓難安?!?/br> “此事誣告與否,需得要去查證,但若全然不管,便會讓天下學子寒心,誅般后果,已不是處置一個誣告之人那么簡單?!?/br> 內閣大學士王進之亦是進言道:“且貪墨受賄、賣官鬻爵者,是吸附朝廷為生之蛀蟲,此等蛀蟲不除,朝中風氣難以糾正?!?/br> “還請皇上頒布旨令,徹查此事,以正視聽?!?/br> 王進之開了口,清流一派的臣子近乎傾巢而出。 接連有人上前道:“臣附議?!?/br> “臣附議!” “請皇上徹查此事,給將要參加來年春闈的學子一個交代!” 清流一派聲勢浩大,一經出手,近乎碾平此前所有的爭論。 恒廣王臉色陰沉難看,正欲開口,卻被身側的徐國公制止。 殿上的皇帝神情難辨,沉聲道:“那此案,當交由誰來辦?” 他目光,落在了幾個王爺的身上。 三大司法衙門已被排除在外,最有權威的人,當屬幾位王爺。 只這事辦好了不討巧,辦不好必定挨罰。 不只會在千萬學子中名譽掃地,還會與朝臣相隔開來。 “父皇,此事可交由兒臣處理?!焙銖V王面色郁郁,冷沉著臉,譏笑了下后,拖著傷病的腿上前道。 想要用這等方式來對付他,當真荒謬。 孫明遠在替他辦事時,一直都格外謹慎,知道的人甚少。 如今無人能辦這個案子,他便親自來辦。 將那些膽敢狀告朝廷命官的刁民,盡數打殺殆盡后,此后他倒是要看看,還有誰人膽敢再生事! 恒廣王一開口,殿內便安靜了下來。 以目前的局勢上來說,若有王爺愿意出面審理此案,是為最佳。 但恒廣王的性情,許多人都算得上是了解。 這些人若是落在了他的手里,必然逃脫不了一個死字。 查清與否不重要,此刻他站出來,說不準被狀告的人里面,就有他想要袒護的人。 殿上的皇帝不語,只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 而在他身邊,渭陽王摸了摸鼻子,低頭看地板。 蕭縉神色復雜,欲抬步上前時,忽聞殿上響起了一個冷淡至極的嗓音。 這道聲音來自于晏陵。 而整個朝堂,在他開口后,便是徹底安靜了下來。 晏陵道:“若此事為真,孫明遠背后,必有能庇佑他之人?!?/br> 滿殿死寂。 他所言不假,但放眼整個朝堂之上,可以無懼這未來的幾個儲君人選直言的人,確實不多。 “是以,臣以為,幾位王爺,皆不適合審理此案?!?/br> 恒廣王冷沉下臉,驟然回頭去看他。 然晏陵可并非常人,并不會為他的威脅觸動,甚至幾乎稱得上面不改色。 “他們幾人都不適合,那你覺得,該由誰來審理?”皇帝沉聲問道。 他目光落在了晏陵身上。 溫尋垂眸不語,依照皇帝的意思,只怕一開始就想要讓晏陵來處理這事。 整個朝堂上,唯有晏陵可以在任何黨派之中來去自如,且不受其影響。 這殿內的其他人,亦是這般以為的。 畢竟晏陵除了是朝臣之外,也是晏貴妃的侄子。 皇帝對他,甚至比對幾位王爺還要信任。 然誰都沒能想到的是,晏陵在聽到了這話之后,靜默片刻,竟是道:“臣以為,此事當交由一個不涉足朝堂,且身份尊貴之人審理?!?/br> 王進之問道:“不涉足朝堂,還身份尊貴,哪有這樣的人?” 有是有,比如皇后、太后等,但大徽一直以來,皆是后宮不干政的。 除此之外,這里便都是朝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