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的讀書郎 第613節
“別激動,我們都在這里呢?!蓖醅B趕緊抱住他:“范沈幫主,這東西,是老夫人的?” “???”范沈幫主雖然軟硬都吃,為人也挺好說話,但是在孝道上,卻很有堅持:“這與我老母親有什么關系?” 他母親花信之年生的他,當年兵荒馬亂的,母親也難產,還跟他岳母大人搞混了孩子,最后岳母大人將男孩兒讓給了母親,母親哪怕是不確定他是不是親生的,都對他很好很照顧。 幸好他長大了之后,容貌很像父親,這才讓父親釋懷……不然父親老是懷疑,自己給岳父大人養兒子了。 每次去岳父家,父親都要稀罕一下當年還是小小嬰兒的媳婦兒,后來媳婦兒嫁給他,母親也當媳婦兒是親閨女一樣。 且母親已經六十歲了,年輕那會兒也有些損傷,老了身體不太好,這些年一直都是在將養之中。 不管外面怎么鬧,他都沒讓人打擾母親。 尤其是欽差大臣都來了,可他沒讓母親出來,讓媳婦兒陪著母親在后宅。 “這東西不是老夫人讓人送來的嗎?派人去請教一下,這東西,還有嗎?從哪兒來的?”王珺拉著溫潤,讓他老實的坐著:“別急,人在這里跑不了?!?/br> 溫潤依然很激動:“這可是好東西,好東西??!” “這是什么???”王珺也好奇,他沒見這樣的東西,伸手拿了一個:“怎么吃?” “扒皮,吃吧!”溫潤直接就道:“還能煮著吃,烤著吃,拔絲,切片炸著吃……切碎了煮粥……別說了,這東西,還有沒有?” “這里有的是?!蓖醅B指了指大木盆子,很多人都拿了這個東西在手里頭看,還有水道將軍,急了他張口就咬,連皮都吃了進去:“味道不錯,還挺甜?!?/br> “當然甜了,這是白薯?!睖貪櫚г沟目粗竽九枳永锏姆恚骸岸冀o弄熟了???” “白薯嗎?我吃過,不是這樣的???”王珺卻懷疑的看了看手里的東西,還掰開了看:“那個是白瓤的,這個是黃色的?!?/br> 還是金黃色的那種,聞著也比白薯甜一些。 “你說的是白薯,我說的,這個東西,也是薯的一種,海外來的,叫番薯?!睖貪櫚T了癟嘴吧:“跟咱們那精心養育的白薯,不是一個品種?!?/br> 其實中原大地也有原產的白薯,白薯也叫涼薯,是一種可以生吃的根類蔬菜,也可以用來炒著吃。 白薯是一種小圓球一樣的薯類食物,里而的rou是白色的,生吃的話,很脆很嫩,吃起來還帶有點甜味,是一種藤本類植物,這種東方原生的白薯,產量低不說,還很容易爛根,故而很少有人會種植,普通百姓可能都不種。 不過還有另外一種白薯,是白色的番薯,那個產量高,不挑地。 可眼前的是普通的番薯,唯一不同的是,這些番薯個頭不大,但是也要比白薯大很多,且口感柔軟,氣味香甜。 “番薯?”這是個什么名字? 其他人面面相覷,王珺看到溫潤如此激動,又是番邦植物,他就想到了辣椒和番茄,這也是那種好的農作物? “你是想要這個?”王珺是帶著八米多的濾鏡看溫潤的:“生的那種?” “對!”溫潤幾乎是咬牙切齒,他太需要這個東西了。 番薯原產于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島,并非東方的植物。 但是溫潤知道,在他的前世,番薯是一種高產而適應性強的糧食作物,在祖國的南方,有“一造番薯半年糧”的說法,番薯適應性強,喜溫暖多光而不耐霜凍,抗旱耐堿,適種于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士,是一種易于保收的作物。 溫潤找了很久的土豆沒找到,但是他找到了番薯,這也行??! 番薯土豆他都要,不挑,真的! “這個,我派人去問問哈?!狈渡驇椭髂税涯?,讓人趕緊去后頭問一問老娘,有生的,沒做的番薯沒? “這個很重要嗎?” “不知道??!” “溫雅士,這么喜歡番邦的東西?” “是挺好吃的,大概是溫雅士喜歡甜食?” “甜食有的是,不差這一個,還是番邦之物?!?/br> “這個看著是挺好吃的,但也不至于發火吧?” 一群人竊竊私語,范沈幫主也有些一頭霧水:“溫雅士別生氣,這東西你要是愛吃的話,這一大盆都給你?!?/br> 同時心里想的是:沒想到溫雅士不愛吃大魚大rou,愛吃番邦的東西???早知道,他就給他們上一大盆這玩意兒,就行了。 這東西他吃過,也挺抗餓的,就是吃多了愛放屁,也不知道這溫雅士,是不是也愛放屁? 想一想,他還偷樂了一下,這溫雅士也是普通人一個。 “一邊兒去,到底有沒有生的???”溫潤關注的是這個東西,能不能獲得生根,這玩意兒長得快,不挑地,好種植,他只要哪怕還有一個番薯,都能繁衍起來一大堆。 去問的人回來得很快,但是回答很讓溫潤火大:“老夫人說,全都煮了給你們吃,吃吧!可甜了?!?/br> 溫潤:“……?。?!” 其他人沉默了一下,然后就看到溫雅士腦袋上冒煙了似的,要發火了! 第588章 回京之路:陳氏 就在溫潤要“哇”的一聲哭出來的時候,王珺趕緊拉著他安撫:“沒事的,既然這里能有,那么就有來路,剛才聽說是老婦人的晚輩送給老夫人的禮物,不知道那位晚輩姓甚名誰?在哪兒居???” 王珺調查戶口似的問話,讓范沈幫主犯了軸:“干啥呢?還想連坐是怎么著?” 他得罪誰了?為了口吃的,至于么? “你要解決問題,就在這番薯上了?!睖貪櫽挠牡目粗?,口氣有點哀怨:“有了這個東西,你們漕幫還能再穩妥個百八十年?!?/br> “真的?”頓時,包括漕幫幫主范沈在內的漕幫眾人,都站了起來。 百八十年的和平發展,足夠他們立足在這新的地盤了。 “最不濟,我買下這玉環山和山下的玉環河流,送給漕幫,只要這番薯?!睖貪欓_出來實質的條件,非常的誘人。 不就是五萬兩銀子嗎? 他有的是錢,只要給他一個番薯。 這東西,能活萬民??! 他沒聽說過,也沒見過,所以溫潤猜測,這東西還在推廣中,且很多人都不認識,或者說沒受到重視。 不然他來了這里二十年了,怎么一次都沒見過?要不然他也不會到處打聽了。 “這么值錢?”范沈幫主二話不說轉身就跑:“你等著,我去問?!?/br> 好幾個老人過來,請溫潤他們去大廳那邊等消息:“幫主不知道多久能回來,尤其是去了后宅的時候,那里不僅有幫主夫人,還有上一任幫主夫人?!?/br> “嫂子就是有些磨磨唧唧,人上了年紀就是這樣,尤其是老女人?!币粋€老人呲了呲牙:“訓兒子,叫孫子,每天就折騰這些小輩呢?!?/br> “幫主孝順啊,再說了,嫂子這些年,也沒少吃苦受罪?!?/br> “是啊,溫大人千萬別介意?!?/br> 說來說去,是給他們幫主和前任幫主夫人說好話呢。 “本大人不會那么沒有氣量?!睖貪櫩扌Σ坏玫牡溃骸熬褪怯行┲?,您老幾位都是水上的行家,這種地可能不太在行,不過咱們百姓,不就是為了那口吃的么?這個番薯,可了不得,弄得好了,能免了天下一半人的饑荒,你說這東西,重要不重要?” “這么厲害的嗎?” “不是夸大??诎??” “這東西這么高產的嗎?” 一群人表示懷疑,溫潤也不跟他們硬犟,反正他只要做出來事實就行了。 正說著呢,有漕幫弟子前來報信:“幫主一會兒會奉老太太來前頭,老太太聽說欽差大臣對這個番薯很感興趣,十分高興,夫人說,不如直接跟欽差大臣見個面,說得清楚一些?!?/br> 溫潤當然更高興了:“那就麻煩老太太了?!?/br> “您不介意就好,夫人說,反正這么多人都在,漕幫也沒那么多規矩,大家都四十的人了,沒必要忌諱?!变顜偷茏右餐Ω吲d,然后快速的表達了夫人的意思,不是他們漕幫沒規矩,而是他們幫主夫人說了,他們年紀都不小了,又是在忠義堂這里,沒什么可避諱的,這么多長輩和兄弟們都在。 “那就快快有請夫人,麻煩老夫人了?!睖貪櫩蓺獾牟坏昧?,他這人經過的教育很多,氣質非常好,對待女子,只要不是對他有敵意的,他都樂意尊重一下她們。 他有更廣闊的胸懷,包容和珍視弱勢群體,女子,老人和孩子。 不一會兒,范沈幫主就跟另外一個婦人,扶著一個老太太進來了。 那婦人穿著打扮都很不錯,雖然不是金翠滿頭,衣著華麗的樣子,可也絕對不是什么窮苦人家的裝扮。 一身蠟染的棉布長裙,綢緞鎖邊,顏色素雅,頭上插著兩根金簪子,帶著金耳環,手上一對大金鐲子,不俗氣,但是顯得有些富貴。 皮膚很白,氣質也好。 而中間被扶著的老夫人,則穿的更好。 醬紅色錦緞的衣裙,還披著個厚實的狐貍毛封邊的披風,腰帶上既沒有掛玉佩也沒有掛香囊,而是掛了個水煙袋。 老太太頭發花白,皮膚有些黝黑,不怎么健壯的身體,但是個頭可不低,只比范沈幫主矮了半個頭。 比兒媳婦高了半個頭。 他們一來,溫潤就笑瞇瞇的站了起來:“溫潤,見過老夫人,見過嫂夫人?!?/br> 嗯,他倒是自來熟,沒擺什么官架子,要知道,他們剛見面的時候,范沈幫主也是自稱“草民”且見了禮的,雖然只見了一半的禮,但那也是見禮了。 他們什么身份??? 說白了,他們就是個草民。 哪怕是年紀大了點兒,那也是草民,溫潤可是欽差大臣,代表的是皇帝,不是誰,都能給他見禮的,同樣的,也不是誰,都能讓他見禮的! 可溫潤就是給倆女人拱手為禮,客氣尊重的不得了。 “民婦不敢當?!崩咸卸Y,溫潤豈能讓她勞累:“您老可別這么說,晚輩是有事情請教您老呢?!?/br> “有什么事情,能讓您這樣的大官人,請教老婦人的?”老太太說話鏗鏘有力,一點看不出來是個上了年紀的老太太。 “您這番薯,是您娘家侄兒孝敬的?”溫潤拿了一顆熟的番薯,一直沒撒手,也沒吃。 “是,是老婦人娘家送來的東西?!崩咸珖@了口氣:“說起來,這都幾代人的故事了?!?/br> 溫潤正襟危坐:“晚輩洗耳恭聽?!?/br> “老婦人娘家姓陳,老家是山西太原人?!崩戏蛉俗谀抢?,雖然花發,但是腰板兒挺直,一看就是年輕的時候,也是個巾幗不讓須眉的人物。 “山西太原,好地方?!睖貪欃澷p了一下:“古稱并,后來叫并州,又叫晉陽。是一座有兩千年建城歷史的古都,正所謂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又有襟四塞之要沖,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城。太原冬季干冷漫長,夏季濕熱多雨,春秋兩季短暫多風,干濕季節分明。且三面環山,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經,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br> “大人說得真好,怪不得叫你溫雅士呢?!崩咸犃诉@話,立刻就眉開眼笑的了:“老婦人的娘家,可沒您說的那么好。要是真的水草豐美,又何必兢兢業業汲汲營營的種什么番薯呢!” 原來在前朝的時候,多年在呂宋做生意的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同其子陳經綸,見當地種植一種叫“甘薯”的塊根作物,塊根“大如拳,皮色朱紅,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產量又高,廣種耐瘠”。 父子二人看到這個甘薯,就想到家鄉福建,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貧瘠,糧食不足,陳振龍決心把甘薯引進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