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的讀書郎 第142節
其實是王珺他們打獵弄來的,是個羊腿兒,但不知道是不是黃羊,反正溫潤也不認識是什么東西。 可味道不錯,吃了之后跟羊rou的效果差不多。 “行,那我回去了?!睆埓鬆斈昧藮|西顛顛的回去了。 溫潤打開了辛縣令給他的信,很厚一沓,上頭寫的內容,更有意思。 第一,的確是有個才子要來拜訪溫潤,而且這些才子,是游學過來的,從京城到府城,再到縣城。 第二,來的人身份不簡單,給他們領路的是鄧二少! 鄧二少什么人訥?那么嬌氣高傲的一個小少爺,能給人當領路的? 除非對方大有來頭。 果然,第三,辛縣令說,有一位謝六公子,這位謝六公子可不簡單,他是當朝首輔大臣,謝亮,謝有道的孫子。 謝亮的經歷可傳奇了,他是當今皇上執政之后,第十個狀元,可惜有點大器晚成。 他中狀元那一年都三十了。 但是一中狀元,他就跟皇帝攀上了親家,他的二兒子,尚了皇帝的二公主。 然后他就翰林學士了。 倒是他的二兒子跟二公主成親之后,十分恩愛,二公主三年抱倆,一兒一女。 皇帝一高興,給他老親家升了個官兒,外放成了直隸的布政使。 當了五年的布政使,他就升遷回了京城,成了戶部侍郎,他三兒子就跟當朝太師的親孫女成親了。 然后他就成了戶部尚書。 等到他小女兒嫁入鎮國公府,成為鎮國公的嫡長孫媳婦兒,他就入了內閣,成了閣臣。 連帶著,他早前出嫁的大女兒的夫婿,都有了升遷,可以說,這關系網被他弄得那叫一個親密和牢固啊。 等到他孫子大了,到了入學的年紀,就直接進宮當了皇子伴讀。 然后他就從最后一個閣臣,升遷到了首輔的地步。 且他雖然比當今皇帝年紀小,卻身子骨兒不怎么好。 時不時地生個病,也不知道跟皇帝怎么辦理政務的,反正皇帝很重用他,且寵信他。 他的兒子們,也很爭氣,不僅自己考中了進士,排名還很靠前。 大兒媳婦更是老蚌懷珠,給他生了個六孫子,那就是這位謝六公子,謝松,謝長生。 因為生他的時候,謝大夫人因為年事已高,懷的辛苦,差點難產不說,這孩子還瘦瘦弱弱的,哭聲都沒有貓兒大,當時謝老大人就給起了“長生”這么一個字,壓一壓他的小命兒,還給起了“謝松”這個名字,因為松柏常青。 別看謝松生下來體弱,架不住家里人補啊,從小打到,這養下來,后天補給及時,長得壯實了,也就跟普通的孩子沒什么異常啦。 這位謝六公子,大概是因為小的時候,身體不好的關系,他就在家里養著,也不出去玩耍,家里都是有學問的人,加上家里人疼他嘛,祖父父親都有事沒事的陪著他,教導他讀書寫字,吟詩作對。 他十二歲的時候就考了秀才,十三歲考了舉人,十五歲以一首《如夢令·春花秋月》而名動京師,被人號稱“京師第一才子”。 甚至有人想要跟他家聯姻,條件都很好,有幾位皇子也動了心。 這位謝六公子就只好說要去游學,歸期不定,他反正都是舉人了,哪怕不是解元,也是名列前茅。 會試跟本不怕,但是他討厭留在京城,很多人都想招他為婿,他就跑出來了。 反正他還年輕嘛! 在外面看看山水,參加一下各地的文會,看看其他的才子,甚至是認識點風月佳人什么的,這位倒是瀟灑的很,帶著七八個護院,以及兩個長隨,兩個書童,四五個趕車的馬夫,這就出門游學了。 帶多少錢不知道,反正到哪兒都有人接待。 謝首輔可是有不少門生故舊,不說遍天下,也差不多了。 對于這位謝六公子,那是照顧的無微不至。 而這位謝六公子,就來了永清府,在永清府呢,聽說了溫潤的大名,就想結交一下,可惜,他想等到年終文會的時候,認識一下。 結果聽人說,溫潤不會來年終文會。 這位謝六公子就沉不住氣了,要來永寧縣,與溫雅士一起,探討詩詞歌賦,甚至有可能,在你家過年。 溫潤看到最后,已經一頭黑線了好么。 他好好地在家,突然天上掉下好多人,找他談詩論詞也就罷了,還有可能在他們家過年,這都什么跟什么??? 可是不招待也不行,首先對方的身份,他可以不在乎,反正天高皇帝遠,可民不與官斗啊。 另外就是,辛縣令貌似很在乎。 還有本地土著陪同,這鄧二少來了,恐怕會直奔書院去,吳山長恐怕會很喜歡才子大聚會。 可他不喜歡??! 無緣無故的誰樂意家里來陌生人,還總是纏著自己。 再說了,他家也沒啥特色,來干啥呢? 溫潤不僅氣悶,可是沒辦法,對方就是奔著他來的。 第二天,溫潤就叫了陳強家的過來,吩咐了她好多事情。 “老爺,這是貴客要來嗎?”陳強家的都不由得問了出來。 “是,唉,真不想讓他們來?!睖貪櫅]好氣的道:“來我這里,又是吃有適合,還得招待他們,我閑得慌啊我?真不想他們來?!?/br> “是什么人???”陳強家的愣了一下,老爺這么心不甘情不愿的啊。 “是一群才子,來我這里,找我茬兒的?!睖貪櫸宋亲樱骸拔疫@是人在家中坐,才子天上來?!?/br> 陳強家的一下子笑出了聲:“老爺名聲在外,有才子慕名而來拜訪一二,也是情有可原的,何況對方是上門拜訪,與老爺素不相識,也不能空手而來,萬一真的帶了重禮而來,您不僅要招待,走的時候,還得帶點隨手禮……?!?/br> 溫潤一下子就先是被人抽走了精氣神:“這還連吃帶拿???” 陳強家的樂不可支起來:“您這也太……?!?/br> 也太吝嗇啦。 溫潤趴在桌面上哀嚎:“想個辦法吧,他們最好別來我家?!?/br> 但那是不可能的,溫潤想了一晚上,第二天起來就開始準備了。 不過他準備了七天,都下了兩場雪,他們家的梅樹都開了花兒。 人也沒來! 作者閑話: 先更新一章看著吧,江湖在碼字了,但要先去睡一覺,最近作息顛倒了 第141章 都是官宦子弟 這天溫潤正在教導學生們,背誦《聲律啟蒙》,這個是他臨時增加的課程,希望培養學生們的詩詞歌賦的感覺。 結果陳旭就跑來了:“老爺,張大爺說,有貴客到了山腳下,讓小的告訴您一聲?!?/br> 溫潤一聽就知道人來了。 “那,你跟我一起去?”溫潤問了陳旭一句。 陳旭明顯不想去,低著頭,不吭聲。 “算了,你給我看著點這幫孩子,尤其是小班那里?!睖貪櫟溃骸安辉S他們多吃糖!” 陳旭一下子就開心了:“好的,老爺!” 他不愛見外人,溫潤也隨他去,反正他家里不缺人手。 再說,陳旭越長越好看,他自己就是個結契之人,哪怕現在還沒那啥,也是知道一點的。 有人就是不愛紅裝愛藍顏,溫潤自己無所謂,可陳旭長成那樣,很容易招惹是非,故而不愛出門就不出門,不愛見人就不見人。 溫潤自己卻需要見人的,陳強家的已經在屋里頭等著了。 幸好昨晚洗過了澡,溫潤只需要換一身見客的衣服,重新整理一下頭發,就行了。 等他一搖三晃的走到大門口,張大爺家的二小子就過來,無奈的告訴溫潤:“人還在山腳下,沒上來,你可以爬上你家那觀賞亭臺看看?!?/br> 溫潤皺了皺眉:“我都夠慢的了,他們還沒來?” “嗯?!睆埨隙娃D身回去了。 溫潤讓人打開大門,然后自己一撩袍袖,上了觀賞亭臺,就是他們家用竹子搭建的那個二層的亭子,往村口那邊一看,頓時懵圈了。 他看到的不是馬車,看到的是一排排的轎子! 古代時候,這轎子不是一般人能坐的,別看在那些影視片里,不管秦漢唐宋,還是明清時期,哪怕是七品縣令出門也坐轎子,其實那是不可能的,哪怕是三品高官,也不行。 早在唐朝的時候,就連宰相出門也是騎馬,宋朝時候也是一樣,不要以為宋朝弱,最初它不弱。 主要是士大夫們認為以人代畜有傷風化,都不肯坐人抬的轎子,一直到宋哲宗的時候,因為司馬光四朝元老,年邁體衰,特意下旨準他坐轎,但就算是這樣,司馬光都不敢接受。 一直到了南宋時候,因為趙構南渡,而江南不比北方,多雨又多水道,平坦的大路一下雨也泥濘了,以至于其它交通工具都不太方便,才特許上朝時可以乘轎,其他時候依舊不許以人代畜。 哪怕是元朝也是如此,雖然是外族,但那也是人類不是? 明初的時候,才稍稍放松了一些,可也只有在京的三品以上官員才許乘轎,直到明朝中后期,轎子才流行起來,但也不是普通人能隨便乘坐的,一般百姓除了特殊原因,比如說腿腳不方便,或者是殘疾者,只有七十以上的老人,或者是新娘子,才可以乘坐轎子,并且只能是二人小轎。 一般不乘坐轎子,都只是坐著竹子制成的滑竿,這個既方便,又能看一看風景,尤其在都是男人的情況下,大家女眷不宜露面,故而乘坐轎子的多,可沒說大家男人也得如此,他們這一群人,就是乘坐的轎子上了蓮花坳的山路。 而且他們都是男人! 后來溫潤才知道,他們嫌棄馬車上山顛簸的厲害,就讓人抬了滑竿來乘坐,但是呢,滑竿沒有轎子暖和啊,沒有馬車也不行,就讓人趕著空車來蓮花坳了。 蓮花坳的地形是挺不好走的,但是沒到寸步難行的程度,溫潤來來往往的也是乘坐的馬車啊。 只能說,對方是真的“身嬌rou貴”啦。 這七八頂轎子,都是兩人一抬,倒是不違制,可是,誰家能有這么多轎子備用???這玩意兒,一般沒人用。 而能一口氣抬來這么多的轎子的人家,也不多見。 這伙人慢慢悠悠的上了蓮花坳,過了村口之后,就直奔溫潤家、哦,老王家來了。 現在的蓮花坳周圍,起來的是一圈兒泥土夯實了的圍墻,一人多高,兩米寬,上面還立了拒馬,別說人爬上來,就是馬也跳躍不過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