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的讀書郎 第121節
原來掛著紅燒獅子頭的菜牌子,改成了葵花大斬rou,其實是一個東西,但是這葵花大斬rou是古名,聽起來就是那么的文雅,這是隋煬帝下揚州的時候,揚州奉上的美味佳肴。 原來掛著清炒筍片的菜牌子,也改成了清炒玉蘭片兒。 是挺文雅的,這菜牌子都給換了。 上了二樓,很不錯,二樓布置的也算是雅致了,除了菊花和秋海棠,還在角落里擺了幾盆蘭花草。 二樓已經有了幾個人在了,一邊品茶一邊說話,談不上什么高談闊論,但也言之有物,說的是四書五經的釋義,但都是短句,長的沒有,大家一般都在交流一下各自的心得。 看到溫潤他們來了,幾個人都先行禮,溫潤一一還禮,這都是熟人,他們都認識。 他們剛到,又有人來了。 二十幾個人,都是來自永安縣,永安縣是最靠近江岸的一個縣城,那里水路發達,南來北往的船只如梭。 經濟發達,這人才培養上就很下力氣。 前文說過,永安縣是新置的一個縣城。 什么都是新的,好的,人也都很年輕。 這二十幾個人里頭,有七八個都是舉人,剩下的也都是秀才。 他們剛到了沒一會兒,才相互見禮,寒暄過了之后,又有永豐縣的人來了,同樣十幾個,幾個舉人,十幾個秀才。 最后到的是永清縣和永清府的人。 永清府下轄四個縣,永清縣跟永清府在一個地方,其他三個,分別是永寧縣,永安縣和永豐縣。 如今也算是文人薈萃了,不過最高的也就是個舉人,其他的都是秀才,還有那么一些準備考秀才的讀書人,也來湊個熱鬧,不過他們這些人,都十分年輕,十幾歲的年紀,還有的是個小少年呢。 溫潤有點后悔,早知道把弟弟們也帶來了。 眾人相互見禮,寒暄了一下,就有美味佳肴上來了,酒樓是費了心思做的菜,一個個都十分文雅。 東坡肘子,東坡rou。 腌篤鮮,清炒玉蘭片兒。 叔嫂傳珍,哦,這菜也叫西湖醋魚。 總之,都是十分文雅的菜名,加上送來的酒,清一色二兩重的小酒壺,配上那小酒盅,嘖嘖嘖,反正溫潤覺得吧,自己能喝好幾十杯酒都不帶醉的,是不是詩仙李白也是用的這個小酒盅??? 那可真是千杯不醉了! 不過大家名義上是來參加小文會的,但是也不能餓著肚子去揮毫潑墨吧?于是大家先坐下來,吃一吃飯菜,喝一點小酒。 尤其是這菜名,小二上菜的時候就唱出來了。 眾人對這個菜肴的名字還是很有興趣的:“這東坡肘子還真是跟東坡rou一個味道??!” “配料都一樣,一鍋出的,一個肘子一個rou?!?/br> “東坡先生除了詩詞,也就是這吃的是一絕了?!?/br> 溫潤聽了就哈哈一笑:“其實豬rou在宋朝的時候,連普羅大眾都不吃的,覺得豬rou臟,又沒什么營養,宋朝人們普遍吃的是羊rou,不過東坡先生被貶去湖北黃岡,因當地豬多rou賤,才想出這種吃rou的方法。當時東坡先生差一點連生計都維持不住,也就不在乎是豬rou還是羊rou了,不過這豬rou當時不好吃,于是他就用了一些佐料來燉rou,其實這做法,用來做紅燒rou也一樣,只不過一個是甜口,一個是咸口。甜口的就是東坡rou,咸口的是紅燒rou?!?/br> 東坡rou是杭州名菜,用豬的五花rou燉制而成。 其色、香、味俱佳,深受人們喜愛。 酒樓做的更是地道,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這道菜的訣竅。 一般是一塊約二寸許的方正形豬rou,紅燒rou最好是五花,而東坡rou則是一半為肥rou,一半為瘦rou,入口香糯、肥而不膩,帶有酒香,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十分美味。 酒樓比起自家更舍得放佐料,那味道就更濃郁了。 “不錯,不過東坡先生的詩詞跟他的手藝一樣,都是能流傳千古的啊?!?/br> 這提起來,就說起了蘇軾。 提起蘇軾,就提起了蘇氏一門。 都是有名的文人雅士,詩詞一絕。 等到吃完了,也聊的差不多了,正好,大家提起了詩詞歌賦,那就一起來寫一下,展現一下子的才華。 尤其是詩,詞倒是好辦,現在流行的是詩多一些,詞的話,還真是沒人敢下手,因為唐詩宋詞元曲,都是定了型的,哪兒能有多少的詩詞曲調,能蓋得住前人流傳下來的名篇? 但是一些小詞,還是可以的嘛。 不過這個時候,沒人敢露怯,就沒人寫詞,只有人寫詩。 其他人都在沉思,或者是在尋找靈感,只有溫潤端著一杯酒,看著樓下街面上的情況。 如今天黑了,但是酒樓掛滿了燈籠,照的周圍也亮堂了許多。 對面的面攤兒竟然還有人呢,仔細一看,哦,劉三兒他們幾個都在,人家面攤兒收了,他們在那里坐著喝水,好像是高沫的茶水吧? 這是跟來的人,在酒樓里吃喝,但是酒樓里坐著太吵了,他們就去外頭坐著了。 在外面坐著的都是車夫。 長隨跟小廝,都在一樓呢。 二樓能伺候他們的就是書童了。 而且只有幾個而已,一般都沒。 溫潤也沒帶,他也沒什么舉動,只是跟人寒暄,作為東道主,他跟每一個人都要寒暄到,尤其是幾個舉人。 有的竟然是跟原主一起考的鄉試。 只是他們竟然都不認識溫潤! “我們參加鹿鳴宴的時候,沒見過溫兄??!” “是啊,我也不太記得?!?/br> 溫潤能說什么?他就只能說個理由:“我考試過后就接到了家里有急事的消息,不得不快點回來,后來還有一番事情,我就與人結了契,如今在蓮花坳那里居住?!?/br> 一聽溫潤跟人結契,不少人都目露驚訝。 溫潤要是個秀才,與人結契,倒是見過。 可他都舉人了,還跟人結契,這……。 “不知道,您那結契的對方是?”有個好奇的人,不由得問出了聲。 “他是江南大營的后營百戶?!睖貪櫽悬c自豪的道:“是個有戰功的人?!?/br> “可你是個讀書人??!”有人忍不住反駁了一句。 “讀書人怎么了?”溫潤正色道:“沒有那些驕兵悍將們在戰場上以命搏命的保家衛國,能有咱們這太平盛世嗎?我的另一半就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悍卒,他最初從小兵當起……?!?/br> 溫潤說的很仔細,尤其是說到抓那些流寇的時候:“前頭大營人少,不可能將整個山脈都圍上,那些流寇們一看官兵剿上來了,還不得麻利的潰散???這一潰散,就不少人跑掉,上頭抓了大大小小的頭目,可下頭那幫子小的跑的可挺快,唉,可別提了,我們永寧縣也沒少遭罪,要不是新縣令高瞻遠矚,提前就做好了預防,招募了不少衙役跟差人,更組織了一些鄉勇,不然我們這里可能更倒霉?!?/br> “你還別說,我們縣也有一些流寇過去?!?/br> 說起流寇,溫潤才知道,整個永清府都遭了罪。 最多也就府城沒有遭遇,其他的地方,小到一個村子,大到縣城,不少的流寇過去呢。 其中遭遇最小的就是永清縣,它在永清府里啊,但是它的治下有兩個村子遭了殃,跑過去好幾個流寇,村里頭還傷了人命。 一群讀書人,除了憤慨之外也就沒別的了。 大概是看出來,溫潤成了這些人的焦點,一個年長的舉人不由得開口:“諸位,諸位,既然如此憤慨,不知道,溫舉人可有什么佳作?” 這有點牛頭不對馬嘴,但是這個人明顯是想嘩眾取寵。 他這么一說,所有人都看向了他,還有溫潤,但是看向他是驚訝,看向溫潤就有點打量的意思了。 因為這么多人都在吟詩作對,可唯有溫潤這個東道的舉人,看著優哉游哉,一點不慌不忙的,是不想作詩,還是不想出風頭? 可他已經足夠出風頭了。 “呵呵……?!睖貪櫩刹荒茏屓似圬撝?,故而他就那么“呵呵”兩聲,然后看著那人。 順著溫潤的眼色,所有人都看了過去。 看的那個人有些尷尬了:“不知道溫舉人,可有何佳作?您可是在學政大人面前,大放異彩呢,一首小詩,就讓學政大人開懷了?!?/br> “呵呵……?!睖貪欉€是這兩個字。 看的那個人臉色都變了,以為自己恐怕太急,讓溫潤明目張膽的針對上了,這就落了下乘。 跟他一起來的人,明顯是唯他馬首是瞻。 不過就在他們的人,要開口的時候,溫潤開口了,一下子把他們要出口的話,給堵在了嗓子眼兒里。 第122章 才華有點兒 “我呀,倒是沒什么佳作,只有拙作?!睖貪櫺α诵Γ骸皠偛趴创蠹叶紦]毫潑墨以抒情懷,溫某十分歡喜,今日能看到這文壇小盛會,真是倍感榮幸?!?/br> “客氣了?!?/br> “溫舉人廖贊了?!?/br> 好幾個人都跟著他客氣了一下,畢竟溫潤說的是夸贊他們的話。 而后溫潤又道:“只是看到大家這樣,我這高興地,一時之間沒有想到詩意上去,不過啊,看到如今大家濟濟一堂,如此才華橫溢,我是真的高興,永寧縣是個小地方,雖然有遠山近水,卻無幾個知己,故而文會一直沒有舉行過,希望大家不要介意,這第一次舉辦的小文會,簡薄了一些?!?/br> “不簡薄?!?/br> “已經很好了?!?/br> 眾人紛紛發言,他們有的是客氣,有的也是真的覺得不簡薄。 “雖然很好了,但是總有不周之處?!睖貪櫿溃骸斑@不,這位仁兄就覺得我這東道沒做好,呵呵呵,問我要詩詞呢?!?/br> 他逞夠了威風,這就話音一轉,讓人猝不及防的同時,又覺得理所當然,這也不能鬧起來不是? 所有人都笑呵呵的,包括那張嘴的仁兄,也松了口氣,他真怕嗆嗆起來。 畢竟是他起的頭,溫潤什么都沒做呢! 溫潤道:“既然諸位這么盛情,在下要是不做一首,豈不是顯得我們永寧縣招待不周?啊哈哈哈……?!?/br> 又是不周,他這么客氣。 溫潤提筆寫了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