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的讀書郎 第16節
第27章 永寧縣衙(下) 大仙祠也是一座有堂屋和對稱廂房的四合院。 大仙祠的所在地,是整個衙門的西北角,而這里的大仙是指狐仙。 之所以在這里設計一間大仙祠,是因為狐仙在古代是小偷的圖騰崇拜對象,在縣衙里供奉一座這樣的大仙祠,是為了維護縣衙的財產安全,使衙門里的財產不被小偷偷走,具有震懾和保護的作用! 可是他們沒必要來這里???甚至在大仙祠里,還有人在燒香! 不止有人在燒香,還是女眷! 元刀有點不好意思,可他不敢吭聲,更不敢不從。 而且燒香的女眷還出來了,走出來的,是一位梳著墜馬髻的夫人,這位夫人的頭上戴著一支蘭花玉簪,一支喜上眉梢的流蘇珠釵。 一身朱紅色的襦裙,用深棕色的絲線在衣料上繡出了奇巧遒勁的枝干,紅色的絲線繡出了一朵朵怒放的梅花,從裙擺一直延伸到腰際。 年紀約莫三十六七歲左右,面容清秀,看出來是化了妝的,但是不管怎么化,這臉上還是有些蒼白,眼神里透露著一點疲憊和無奈。 身邊有一個大丫鬟扶著她,身后跟著倆很是強壯的婆子,穿著細棉布的衣裙,頭上簪著一根素銀簪子,利利索索的一看就很有力氣,身后還有兩個小丫鬟。 也就十一二歲的年紀,梳著簡單的馬尾辮,衣裙是嫩嫩的粉紅色。 小丫鬟手里頭還拎著籃子,里面是一些香燭冥紙,一看就真的是來燒香的。 這位夫人看到溫潤,眼睛一亮:“這位是溫潤、溫秀才吧?” “夫人?!痹端麄冓s緊行禮問好。 “嗯?!狈蛉它c頭。 元刀趕緊介紹:“溫秀才,這位是縣令夫人?!?/br> “學生有禮了?!睖貪櫼还笆?,文質彬彬的樣子,讓縣令夫人非常滿意。 縣令夫人剛開口:“溫秀才,老爺這次找你來,是……?!?/br> 剛說到這里,一個男人的聲音,突兀的打斷了縣令夫人的話:“夫人,大少爺在后堂哭呢!” “大少爺不是在讀書么?怎么在后堂哭?”縣令夫人可聰明著呢,不是誰一句話就能忽悠她的,能給一縣的縣令當夫人,將后宅管理的井井有條,縣令夫人就不是個簡單的后宅女人。 “溫秀才,我有……?!笨h令夫人還要開口,那位就走了過來:“夫人!” 說話口氣很不客氣。 元到他們趕緊見禮:“毛師爺?!?/br> “嗯,你們下去吧,這里有我在?!泵珟煚數溃骸拔矣H自帶著溫秀才去見老爺,你們退下?!?/br> 這位毛師爺大概四十以上的年紀,一身深藍色的綢布長衫,天藍色的腰帶,干凈的八成新的布鞋,手里一把折扇。 長得有點圓頭圓腦,留著一把短須,眼睛里透著精光,一看就是個很有主意的家伙。 最主要的是,他當著這么多人的面,不給縣令夫人一點顏面的樣子,態度強硬的不得了。 并且第一時間就想帶走溫潤。 溫潤都有些搞不明白了。 這邊,縣令夫人眼眶子都紅了:“毛師爺,至于嗎?” “夫人,這關系到東翁的前途??!”毛師爺非常生氣的樣子:“此事處理不好,東翁多年心血,將付之東流,一切都成為幻影,別說您了,就是您家的大公子二公子,科舉都有問題,以后子孫三代,是啥也別想了?!?/br> “怎么會這么嚴重?”縣令夫人震驚了,是真的被嚇得震驚了。 “您以為呢?學政大人都來了,府尊大人也關注這件事情,要是一個解決不好,從上到下,都得吃瓜落兒!”毛師爺一臉的焦頭爛額表情:“夫人,您回去吧,此事您最好別插手,還能有點夫妻情面,要真的事不可為……?!?/br> 他沒說清楚,可能是當著外人的面,不方便說。 可是縣令夫人的臉色,白的連胭脂水粉都蓋不住了。 “那本夫人就先回去了?!笨h令夫人只好猶豫的轉身,帶著人離開了。 溫潤看向了毛師爺,他記得這位毛師爺,前身見過,據說是縣令大人身邊的第一得意人。 “溫秀才,這邊請?!泵珟煚攪@了口氣,但是什么都沒說,帶著溫潤走人。 這次就他們倆,從大仙祠出來,向南而下,是思補齋。 顧名思義,思補齋是縣令對自己的過錯進行反省思考補過的場所。 思補齋不再是四合院的模樣,思補齋這里的建筑是南北對稱的兩套房,共四間。 分別是兩間南北群房、兩間南北書房,群房和書房之間靠一個拱門相連。 在南北群房這里,是衙署內官吏辦公的場所;而南北書房這里,是知縣看書、學習、查閱資料的場所。 在思補齋,還有一個很大的警世鐘,警示著縣令和官吏應當當官為民! 繼續南下,來到是:虛受堂。 虛受堂是當知縣受到上級表彰和嘉獎時,反思自己是否受之有愧,是否愧上級對自己的恩賜和榮譽的地方。 門關著,不知道里頭什么樣兒。 虛受堂是整個衙門里面,建筑最少的單元,但是虛受堂是有自己獨特之處的。那就是虛受堂房間門前有一副對聯。 對聯的內容是: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溫潤知道,在這個縣衙的中軸線上,他基本上走到底了。 在右側,主要建筑有:牢房、廚院、知縣后宅和后花園。 聽張大爺提過,在牢房之北就是廚院,廚院二字就透漏出了一絲玄機。 沒錯! 這個廚院,又是一座四合院,因為足夠大,做的活兒也多,所以是廚院,而不是廚房。 在廚院這里,建筑分為廚房和伙房。 廚房就是做飯的地方,伙房就是擺放柴火的地方。 因為古代是燒柴火做飯的,所以廚房和伙房是建在一起的,而且廚房鍋的燒火處就在伙房里。 在廚房和伙房的對面,是兩座對立而立的飯堂,因為所在方位的原因,被命名為東飯堂和西飯堂。 溫潤的前身,中了秀才之后,曾經在縣衙里用過飯。 東飯堂是知縣和家人以及師爺吃飯的地方,西飯堂是其他人吃飯的地方。在古代,飲食座位上是以東為尊的,所以東飯堂是給大家吃飯用的,西飯堂則是給下人們用飯的地方。 走過廚院,出來就是知縣宅群房。知縣宅亦是一座四合院構造,主要居住著知縣和妻子、子女等人,這一部分分為東西廂房。 從知縣宅出來,據說就是衙門里面的后花園。 溫潤越走越覺得不太對,按道理來講,衙門也不是什么事兒都管的,例如在衙門口,就有申明亭。 第28章 咋回事呀?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五年創建的讀法、明理、彰善抑惡、剖決爭訟小事、輔弼刑治之所。 設申明亭處,也必設旌善亭,亭上書寫善人善事、惡人惡事,以示懲勸。 城鄉各坊里廂,都例置二亭。 縣治之有圖者,也多半標明二亭的所在。 申明亭,每里推選一年高有德之人掌其事,曰老人,里長襄助。 起初,老人世襲,不輪充。 老人之職,酷似秦漢鄉官中的三老,掌教化。他定期向里中編戶宣讀并講解《大誥》、《大明律》、《教民榜》,使全里人戶知法畏法,不敢犯法。 可能同時還宣講“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弟,各安生理,毋作非為”等《圣諭》六事。并講說《宣諭》。 明朝祖制,每月朔旦文書房請旨傳《宣諭》一道,教諭百姓于各月應做的事,由順天府發出,以達于天下。 如六月百姓應繳夏稅,《宣諭》即提醒眾人須“各守本分,納糧當差”。 除執掌教化外,老人還剖斷里中人戶爭訟之事。 照明太祖制度的《教民榜》,“民間戶婚田土斗毆相爭一切小事,不許輒便告官,務要經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斷”。 不經由里老理斷的,不問虛實,先將告狀人杖斷六十,仍然發回里老去評理。因為老人的任務是行教化,理詞訟,宣講皇上的圣旨或諭旨,所以地方上的官員、坊里的百姓,都隆禮以待,尊為“方巾御史”。 旌善亭就簡單多了,只負責粘貼榜文,公布本地的孝子賢孫、貞女節婦之事,從而達到教化鄉民之目的。 本朝雖然不是大明,也不是大清,但是本朝沿用明朝的制度,依然在各地各鄉設立“申明亭”,由本鄉人推舉公直老人并報官備案,民間糾紛小事由老人主持,在申明亭調解。 調解不能和息的,再向官府起訴。 因為他們已經路過了大門口,溫潤覺得肯定不是小事兒,要是小事兒的話,他們就會在申明亭那里解決了,一般情況下,百姓們是不會進衙門里去的,他現在不止進來了,還一路同行無阻,進到了三進還往后。 甚至見到了女眷,縣令夫人。 雖然帶了好幾個丫鬟婆子,那也有點于理不合。 還有半路上出來的毛師爺,那一副火急火燎的樣子,硬生生的打斷了縣令夫人的話,不等縣令夫人說清楚來意,他就被毛師爺帶走了。 還一路直奔后宅……后宅? 后宅??! 古代的男女大防不是說著玩的,一般的大戶人家的女子,輕易不可能出自家的后宅。 正所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那里是私人領地,一般能直接去后宅相見的,那關系是相當的好,不說是世交,也得是通家之好才行。 結果沒等進去后宅大門,來了個十歲左右的小廝:“老爺跟大人都在前面的虛受堂等候?!?/br> “剛才沒看到???”毛師爺皺眉。 “剛過去,舅老爺也過去了?!毙P小聲的道:“這里畢竟是后宅,夫人還在呢?!?/br> 毛師爺又深深的嘆了口氣:“走吧,溫秀才,咱們還得走回去?!?/br> “好?!睖貪櫟ǖ母珟煚斪?,他不多問,也不多說,甚至是一句話都不說。 毛師爺呢,沒想到溫潤是這么一個性格,他想著,跟溫潤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