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裝了,我是廚神我攤牌了! 第604節
書迷正在閱讀:糖醋陷阱、燒傷(校園 1v1)、每天都想給同桌下藥怎么辦?、替身受他有千層套路、沉溺NPH、春風不入夜、復制屬性值后我成了萬人迷、大美人要過普通人的生活、怎么還不懂!、穿成貓后大佬們爭著養我
林旭點點頭: “應該是腌好了,等會兒拿回去我拆一條試試……你刷牙洗臉了嗎就開吃?” “馬上馬上,我就是嘗嘗咸淡……” 某人狼吞虎咽的將一個糖糕吃進嘴里,這才在林旭的催促下走進衛生間,接水擠牙膏開始洗漱。 洗漱結束,林旭端著魚鲊走出家門,而沈寶寶則是拿著糖糕跟在旁邊,一邊吃一邊好奇這魚鲊的味道。 “古人一般把鲊湯當成醒酒湯,應該是利用鮮味和發酵產生的酸味來醒酒的吧?” 林旭搞不懂古代人那么吹捧鲊的原因。 準備按照教程把銀絲鲊湯做出來,親自嘗嘗味道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回到店里,墩墩已經吃完了早飯,鹵品部的幫廚也將它的小盤子和小餐桌給收了起來。 來到樓上,周大爺他們幾個正在吃早餐,連隔壁超市的于大爺和釣魚佬老孫頭也在。 “嚯,今天孫大爺也來了啊?!?/br> 老孫頭捧著青菜瘦rou粥吸溜著喝了一口,這才說道: “我老婆嫌我一直釣魚不顧家,一怒之下去閨女家照顧小外孫去了,我懶得動鍋,聽老于說你這里有早餐,就跟著過來一塊兒吃了……這早餐做得真好,等會兒我再打包一些菜角油餅啥的?!?/br> 于大爺一聽好奇的問道: “咋?還要去釣魚???” “去,最近跟小河溝里一條野生大鯉魚鉚上了,已經切兩根魚線了,不信釣不上來?!?/br> 于大爺咬了口油餅: “我都鬧不清你這到底是去釣魚還是去喂魚了,十斤大鯉魚,估計一半重量都是吃你喂的魚食長的……” 老孫頭也不惱,笑呵呵的接受了老鄰居的調侃。 周大爺看了眼林旭端著的托盤,好奇的問道: “這是啥東西啊小林?聞著有點鮮鮮的,也有點腥腥的?!?/br> 林旭笑著說道: “這是一種失傳的腌魚方法,名叫鲊?!?/br> 在座的老人全都一愣: “鲊?” “這是啥東西?” “好吃嗎?” “都怎么吃???” 林旭說道: “一般都做湯吧,比如銀絲鲊湯?!?/br> 一說到這道湯品的名字,薛阿姨臉上閃過一絲驚訝: “銀絲鲊湯?這不是《金瓶梅》第十一回中,潘金蓮挑撥西門慶暴打孫雪娥的一道湯菜名字嗎?當年讀到這段時候,一直好奇銀絲鲊湯到底是什么湯品,讓孫雪娥抱怨不停最終挨打……現在,可以從小林這里見識見識了?!?/br> 她的話也引起了許教授的興趣: “陸游在《鷓鴣天·懶向青門學種瓜》中提過鲊字:歌縹渺,艫嘔啞。酒如清露鲊如花。逢人問道歸何處,笑指船兒此是家,原來鲊就是腌魚啊?!?/br> 兩口子對文學藝術都有很深的造詣,這種詩詞信手拈來。 薛阿姨說道: “陸游在《醉中歌》里寫他對美食的向往中,就有‘黃雀萬里行頭顱,白鵝作鮓天下無’的句子,小林,鲊不僅僅是腌魚是吧?” 林旭沒想到這兩口子一大早就擱這兒飆文學造詣,點頭說道: “剛開始鲊指的是腌魚,但后來好像各種食材都能做成鲊,不僅rou類,連蔬菜也可以,萬物皆可鲊?!?/br> 說不定現在的咸菜泡菜,也是鲊的前身呢。 見許教授兩口子對鲊這種美食如此感興趣,他便笑著說道: “這樣吧,今天中午我拆一條魚做成銀絲鲊湯咱嘗嘗試試,要是好喝,以后就當成店里的隱藏菜品了,要不好吃,咱也嘲笑古人一回?!?/br> 好吃是一定的,畢竟這是完美級。 能被系統評為這個級別的美食,哪怕是咸菜呢,也能讓人吃得欲罷不能。 一聽這話,許教授笑著說道: “那我得把我們北大中文的首席教授請過來,他跟他愛人在這方面頗有研究,正好一塊兒嘗嘗鮮。要是能請立山先生過來就更好了,都是古文化的研究者,說不定會有新的靈感和體會呢……” 第三百四十三章 強哥的死亡沖鋒式表白!做法繁瑣的銀絲鲊湯,鮮! 廚房里。 林旭把綁在魚身上的稻谷仔細解開。 之前封著的時候,鮮味絲絲縷縷的,不太明顯。 此時解開,味道變得濃郁了許多,不僅有魚的鮮味,同時還有食材發酵的酸味以及酒味。 再配上淡淡的魚腥味,讓人聞一口,精神不由一振。 這……不會就是古人用來做醒酒湯的原因所在吧? 把稻草拿開,林旭將魚放進盆里,開始清理表面粘著的糯米。 雖然最近氣溫不高,但糯米依然發酵了,跟剛蒸好的相比,這些糯米有了酒味和酸味,而且黏性更高,濕度也更大。 小心的把糯米扒拉下來,魚身顯現了出來。 鮮味和腥味變得更加濃郁,酸味和酒味減少了一些,但也不是沒有。 整條魚看起來跟現殺的好像沒什么區別,只不過rou好像縮水了一些,不再有彈性,而且魚身軟軟的,沒有現殺的鯉魚那么挺直。 林旭檢查一遍,感覺像是魚rou中水分減少造成的。 當時腌制的時候,魚身表面涂抹了一層食鹽,食鹽具有很強的脫水性,魚rou中的水分應該就是這樣被殺出去的。 魚身表面的糯米扒拉干凈后,林旭又將魚肚子里塞的糯米扒拉了出來。 古代人吃鲊,要么生吃,要么烤一下再吃。 林旭不敢生吃,他過不去心里那道坎,不過烤著吃,這個倒是可以試試。 他將魚的后半截連帶魚尾巴切下來,魚皮表面打上一些花刀,再噴一些高度白酒,然后送到烤箱中進行烤制。 “嚯,這魚rou夠白的啊?!?/br> 剛上班的朱勇圍著林旭切剩下的魚身看了看,斷口處的魚rou并沒有出現腌制特有的那種醬色和黃色,反而呈現出了白色。 林旭看了兩眼,這才明白叫銀絲的原因了。 顏色這么白,切成細絲后確實跟銀絲很相似。 對于什么東西都要用一堆花團錦簇的詞匯來稱贊的古代人來說,用銀絲稱呼魚絲倒挺寫實的,沒有夸張。 沒多久,烤箱里的魚尾已經烤得表面金黃。 打開烤箱,一股好聞的鮮香味從里面飄了出來。 這股味道很特別,跟之前烤魚片的味道有點相似,但香味兒卻更濃郁一些,而且還夾雜著一些酒味以及別的氣味。 總之,挺好聞的。 用手撕下一條魚rou送進嘴里,林旭首先品嘗到了一股咸香的味道,接著是魚rou的鮮美滋味。 跟新鮮的烤魚不同,這種被腌制過的魚烤制后,口感會變得稍稍勁道。 配上魚rou的咸香味兒,林旭覺得這玩意兒挺適合用來下酒的。 這么烤一下就能吃,下酒又下飯,加上味道咸香,一小塊就能吃一頓……這大概就是明朝落魄文人喜歡吃鲊的原因吧。 便宜、耐放、性價比高……沒理由不選擇這種美食啊。 今天中午的聚會既然跟鲊有關,那中午用炭火烤一些魚鲊塊吧,讓教授學者們嘗一下明朝文人的的日常美食。 吃了兩塊后,林旭覺得咸味越來越重,便沒有再吃。 不過來上班的朱勇和魏乾倒是吃得津津有味。 兩人將魚尾上的rou撕成條,再用油餅卷起來吃,咸香的魚rou配上喧軟的油餅,居然挺搭。 來到外面,幾位老人已經吃完走了,臨走前每人都掃著桌上貼的付款碼支付了早餐的費用。 沈寶寶捧著碗咕嚕咕嚕喝了一大口青菜瘦rou粥,拿起手機給陳燕發了條語音消息: “燕寶燕寶,今天中午店里有一場文人聚會,好像要品嘗旭寶做的銀絲鲊湯,你可以過來混個臉熟啊,以后公司需要文化人撐場面的時候,也不至于一個人都找不到?!?/br> 沈寶寶是歡樂傳媒的小股東,雖然從沒管過事兒,但這種混臉熟的場合多參與一下是沒錯的。 而且陳燕老自詡全家學歷最高。 那今天就找個高學歷扎堆兒的場合讓她清醒清醒。 陳燕貌似還沒睡醒,好一會兒才回了條睡意惺忪的語音: “行啊,我中午正好去混一頓飯?!?/br> 聽著陳燕慵懶的聲調,沈寶寶夾了塊泡蘿卜送進嘴里,咯吱咯吱的嚼了兩口,按著語音發送按鈕回復道: “你還沒睡醒啊,那接著睡吧,我繼續吃早餐了?!?/br> 早餐? 正縮在被窩里不想動彈的陳燕當即被這兩個字給吸引住了。 她坐起來開始穿衣服,打算去店里吃早餐。 而另一邊,竇雯靜領著公司的攝像師,開車來到店門口,準備開始拍攝姜片糖的做法,繼續給這道小吃預熱。 上午九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