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種田指南 第1節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之只想為愛鼓個掌、穿成影帝家的鸚鵡后我爆紅了、拯救世界,王炸開局[快穿]、[快穿]大兄弟,你的頭呢、萬人迷穿成炮灰女配2[快穿]、老攻總是不當人[快穿]、門徒[快穿]、黑心蓮的理想、快穿:綁定生子系統,她好孕爆棚、本次表演,按秒計費
《大唐種田指南》作者:浮云素 文案: 人在唐代,出生地烏斯藏國,家財頗豐,有三個如花似玉的meimei,還綁定了種田系統 高長松認為自己的穿越生活還挺有盼頭的 直到他發現自家是西游記里的高老莊,小妹是豬八戒強娶的高翠蘭 高長松:“……” #活在大唐好難# 內容標簽: 種田文 歷史衍生 古典名著 封神 搜索關鍵字:主角:高長松 ┃ 配角: ┃ 其它: 一句話簡介:逃離高老莊 立意:平凡人也能活出精彩人生 vip強推獎章 穿越大唐的高長松不僅得到了種田系統,還多出仨meimei,其中最小的名為高翠蘭。為躲避豬八戒,他立志點亮科技樹,移民大唐。發明創造的同時,高長松也學習了不少玄學技能,加入靈寶派,認識一眾和藹可親的師兄弟,與貍奴、驩頭等異獸結友,成為最受精怪青睞的男人。 本文語言詼諧幽默,節奏舒緩,故事采用雙線交織結構,不僅敘述了主人公作為烏斯藏小市民的商業奮斗史,還通過主人公與精怪之間相知相交展現了西游大唐奇異玄幻的另一面。故事簡單輕松,笑料頻出,登場人物各個萌點十足,是部讓讀者笑出聲的佳作。 第1章 清晨,霧靄籠罩著迎門的野樹,望遠看,樹叢盡頭是泛著粼粼波光的溪流。 河岸旁栽種兩排別柳,入秋后,嫩綠的柳葉紛紛凋零,只余下光禿禿的柳枝。 高長松推門而出,先被十月的秋風吹了個激靈,都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立秋后已下過三場雨。只見他身著翻領窄袖長袍,皮靴踩在濕漉漉的泥土上,抬腳時帶起泥點。 論長相,高長松生得極好,他面部白凈,頗為俊秀,臉上鑲一雙笑眼,極具少年感,放唐代也是漂亮白凈的年輕人。 是的,沒錯,唐代。 鼻腔內溢滿混雜著雞糞味的清新空氣,高長松心情復雜:若在現代,他一定樂意來生態良好的農村,過田園牧歌式生活,可真穿越到唐代,而且是有“高老莊”的西游大唐,他的心情就很不美妙了。 更何況…… 只聽“咯吱”一聲,大門敞開一條縫,粉雕玉琢的小團子滾出來,白嫩的臉上尤帶睡痕,不過四歲的高翠蘭懵懂抬頭,問他:“阿兄,早食用蒸餅罷?!?/br> 高長松:“……” 誰能想到被豬八戒強娶的高翠蘭會是他親妹,眼下還是小小一團呢? …… 高長松的穿越之旅還要從三日前說起。 正值畢業季,雙一流大學傳媒系在讀的高長松并未像同學一樣海投簡歷或為上岸而奮斗,他收拾包袱,準備回到位于塞北的老家。 他老家有塞上江南之稱,農牧業發達,更有菌菇等營養價值極高的特產。 先前寒暑假時,為帶動本地山貨販賣,他錄過好幾則短視頻,想多增加曝光與銷售途徑,誰知一炮而紅,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網紅。 村支書邀請他錄本地的旅游宣傳片,又詢問他畢業后的去向。高長松對大城市生活沒有很留念,略作思索后便答應回鄉。 他準備以塞北人文為主題,制作一系列的視頻,為此上山下鄉,學習了本地芝麻油、糖類的制作方式,甚至還參與照料菌菇,學習手織業。 零零總總學了一大堆后,不想卻意外穿越,成為了西游大唐中同名同姓的“高長松”。 這一系列際遇使他啼笑皆非,好在腦海里多出一份記憶,不至于他兩眼一抹黑。 他落點頗為精妙,是西游記中的著名景點高老莊。 對這段故事,他已記得不大真切,只能回憶起82版西游中拖著長胡子穿橘黃色袍的高太公,為什么記得他,是因為他跟87版紅樓中的焦大長了同一張臉。 此外還有大家閨秀似的高翠蘭。 高長松跟“自己”記憶一對,心立馬涼了大半截。 他所穿的正主是因為喪親后憂思過重人才沒的。 這位“高長松”年十四,家在莊上還算富裕,卻沒到鄉紳的地步,種田雇長工來干,平日生活做飯是高老太(高長松母親)一人忙活。 他父親被喚高太公,前些日子與其母一同到隔壁鄉訪親,走時坐驢拉的奚車,不想回來時驢受驚撞樹,連帶著車也翻了,他雙親一命嗚呼。 “高長松”是長子,忍痛cao辦完喪事后也步了父母的后塵,只留下三個還懵懂的meimei。 現代高長松最初的記憶,就是三個水靈靈的小姑娘圍著自己嗚嗚地哭。 …… 想畢,他長嘆一口氣,目前看來,西游記的劇情已經破壞了,高太公沒了的高老莊怎叫高老莊?或許沒人給高翠蘭招婿了,八戒就不會出現。 可讓他來說,想著一切還太遠,先把仨meimei拉扯大再說。 想罷他蹲身,幫高翠蘭攏緊領口,將其一把抱起往西廂房走,高長松跨過高且厚的門檻,想高翠蘭是如何邁著小蘿卜腿來找他的。 高長松家是比較典型的唐代院落,且別說他家在烏斯藏國,只要是看過《西游記》的人便會知道,雖說是烏斯藏國,這里的風氣跟大唐鄉下村落沒多少區別。 這里的地多,村落中的人口卻就那樣,因此每家蓋院子時都往大、往寬了蓋,高長松家算條件不錯的,光是門就有兩道,一道是連著圍墻的外門,一道是墻內的中門。此時高翠蘭穩穩呆在大兄懷中,頗為安逸,甚至打起瞌睡來。 過了中門是中堂,父母先前停靈便在此。 中堂過后才是生活區,左手邊的一排分別是廚房與茅廁,正對著中堂的是北堂,在唐代起飯廳之用,東邊才是居住的地方。 現代人看這四合院布局的房屋,準覺得高長松家已脫離小康奔向富裕了,實際上各屋看著都很顯空蕩,這高老莊內大多數人家的布局都如此。 高長松先將高翠蘭在小東廂房放下,她與兩個jiejie高香蘭、高玉蘭是住一塊的,高長松還未開門,就見那大門從屋內被匆匆推開,行二的高玉蘭一臉焦急,往院內不住地看著,直到發現高長松懷里的高翠蘭才松了口氣。 她還怪生氣的,即便身高才到高長松腰上一點也要拽著小妹的襖裙,老氣橫秋地教訓道:“大早上你往哪里去了?!甭曇魠s細細柔柔的,看她的模樣,根本看不出高玉蘭才6歲,真早熟得很。 高長松將高翠蘭往寢床上一垛,后者就不倒翁似的晃了兩下。 這年頭床是廣義字,現在睡覺的床那叫寢床,床中除了寢床外還有坐床,坐床就跟椅子比較像了,其中能夠折疊的折疊椅叫做胡床,有靠背的叫繩床,高長松腦子里是有這些記憶,可在說的時候總覺得別扭。 他跟可靠的小大人高玉蘭千叮嚀萬囑咐,讓她看好最小的meimei,前者小雞啄米似的點頭。 高長松看著高玉蘭每一點頭,rou嘟嘟的臉都會顫抖一下,好似年畫娃娃,被可愛得心都顫抖了,還是在她頭上揉了一把。 …… 《西游記》中提到過,高老莊一共有三個女兒,除了高翠蘭,她的兩個jiejie都嫁給了當地的農戶,其中老大叫做高香蘭,老二叫做高玉蘭,這兩人雖在正劇里沒有出現過,可她們在高長松的記憶中卻是家人,是可愛的meimei。 高香蘭跟高玉蘭年紀只差一歲,也就是說高香蘭才七歲,高長松看著,只覺得這三個meimei分別是小學一年級、幼兒園大班跟幼兒園小班,這年紀能自己穿衣服吃飯就不錯了,更別說做別的。 可因是在發展力不足的古代,起碼高香蘭跟高玉蘭已經很有干活意識了,尤其高香蘭是長姐,母喪后不知聽哪村人說了,竟然生出“長姐如母”的想法,高老太生前她也只看過對方燒火做飯,眼下竟想要承擔起母職,自己在大灶前忙活,還生起火來。 高長松看見這還得了,讓小學一年級女生做飯,她也沒比大灶高多少啊,趕緊把她從廚房趕出去,為了給高香蘭找點事做,還布置了任務,讓她等高翠蘭醒來后給對方扎個頭發。 高香蘭這種年紀還是很希望自己成為大人的,能夠完成大兄布置的任務,照顧好meimei,對她來說是值得光榮的一件事,很快就點頭出去了。 這回高長松終于能全心全意地應付眼前的農村大灶臺,即便他對臺面上稀奇古怪的炊具還有些陌生,這跟未來村落如出一轍的大灶還是很讓他安心的,他立刻琢磨了一下今早吃什么,就高翠蘭心心念念的蒸餅好了,在他捋起袖子動手時,一直蟄伏在腦內的系統終于發布了今天的第一個任務。 經濟-生活類任務: 為你饑腸轆轆的幼妹做一頓可口的早餐吧! 獎勵點數:1點 * 是的,沒錯,身為穿越者高長松怎么能沒有點金手指呢,即使他覺得自己的金手指配錯了頻道…… 他擁有一個系統,系統的名字是很中正平和的“種田指南”,可內部就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光是系統介紹就讓他一驚。 “本系統以‘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為宗旨,立志幫助玩家保護并發展自己的地盤,為后期征服并擴張勢力打下堅實基礎,種田系統,你的穿越好伙伴!” 這介紹本沒什么錯,若是在混亂的魏晉南北朝,高長松說不定就屯糧開始猥瑣發育了,可是,可是! 確認過年號的他在看到介紹的時候幾乎要吐血了,現在可是武德四年??!可能很多人對這個年號不熟悉,簡單說來再過五年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貞觀年了,哪怕是在《西游記》里的大唐,這都意味著馬上要進入唐朝的全盛時代了,他在與唐國直接接壤的小國,怎么征服鄰居,被征服還差不多吧?! 他點亮金手指后驚恐地想,這怕不是個披著種田殼子的爭霸系統吧?他覺得自己干不過唐太宗??! 好在目前為止,種田系統發布的任務都很簡單,甚至一開始靠認識胡床等家具攢了一小波點數。 點數積累到一定數量,便能在積分商城換取商品,這系統用起來還是挺便捷的。 本著“錢要用在刀刃上”的原則,高長松還1點未用,他已經看好了要換的物件,只等集齊點數。 * 蒸餅在唐代范圍很廣,只要是蒸籠而食者都稱蒸餅,現代的包子與饅頭都歸這范圍內。 眼下日頭正早,昨日也無甚準備,臨時和餡是來不及的,高長松只用麥面混練豬膏揉面,分成大小相同的餅后直接蒸。 舍得下豬油的蒸餅在這物資貧瘠的年代都算是難得的美味了,此外加一把煮過的葵菜,再澆上一勺豆醬,就是頓足以飽食的早餐了。 完成任務后,高長松將1點收入囊中,便招呼三個小豆丁來吃早飯。許是高太公與高老太樣貌都好,他與三個meimei都長得不錯,細看都是高鼻梁、大眼睛、白皮膚,新喪后幾人的衣服都灰撲撲的,款式相近,要是高長松記得沒錯,高翠蘭與高玉蘭穿的都是大姐高香蘭穿過的衣服,對此,倆小姑娘也沒甚鬧的,他家雖不愁吃穿,也沒錢給孩子都做新衣。 穿著差不多,發型上三孩子卻有區別,高長松看著高香蘭頭上的倆小啾啾,竟有些手癢,在她低頭認真啃餅時伸出手指戳了把,等小姑娘感覺到頭上有動靜,茫然抬頭時他又作正經狀,該做什么做什么了。 高香蘭只能茫然地左右逡巡,又低頭啃餅了。 與年紀較大,將頭發扎成“總角”的高香蘭不同,高玉蘭跟最小的高翠蘭都扎“垂髫”,即普通的低垂的雙小辮。 在唐代,一般三到七歲的小孩扎垂髫,七到十三四歲的小孩扎總角,其實高香蘭以前是扎垂髫的,可現在為了表示她是長姐,要承擔起照顧meimei的責任,才改了發型。 這種心思讓高長松很感動,這才小學一年級的女生啊,就這么有擔當…… 但考慮到還有他這個內在是成人的大哥,他是絕對不會讓這么小的meimei擔責的。 用完早食后,行二的高玉蘭回屋里拿了本《千字文》出來,她很有念書的天賦,才六歲,這本書已經背得滾瓜爛熟了,眼下她的工作是教導自己還不認幾個大字的meimei,先把文章給背熟了。 高太公自己雖說是農戶,卻是有想法有抱負的農戶,在高長松到適齡年紀時拿出一筆家資讓他去附近城鎮念書,他們烏斯藏國與唐接壤,在正史上烏斯藏國本應是與唐激戰數番的吐蕃,在這里卻成了和平的附屬國,不少烏斯藏國人學習唐國的課本,想到唐國當留學生,或移居唐國。 高長松學過《千字文》等啟蒙書籍后,又將其作為meimei家庭教育的蒙書往下傳,其中二妹高玉蘭學得很好。 至于年紀最大的高香蘭,則要跟著他一起巡視“根據地”。 高長松再次呼喚出系統,他的頭像正下方先是“根據地”“人脈”倆并排的方塊,再往下才是任務標簽,最后則是商城。 點開“根據地”,腦海中的微型地圖中只有他們家這一塊是彩色的,其他則是大片大片代表著未探索的灰色,在距離他約一公里的地方,地圖上插著一把小旗,表示這是他占領的另外一片土地。 這應該是高太公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