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之后 第100節
官學出身的官員在這方面完全不占優勢,不是官學不團結,而是官學出來的人還沒有爬上特別高的位置?,F在朝中的中堅力量還是廉深這一輩。新老官員間的沖突在所難免,只是誰也沒想到會被一場會試結果激發出來。 從皇帝和連亭等人的角度來說,他們其實是很滿意于舉子們這種放下書院出身,眼里只認皇帝的新風氣的。 可現在的問題就是,看起來是北方的官學占了便宜,而南方正在賦稅改革的關鍵期,皇帝不能也不可以因為個人喜好就出面拉偏架。 皇宮門口聚集的舉子也是越來越多,皇帝必須盡快給一個足夠服眾的回應。連亭就是那個替皇帝解決問題的人。 “大寶呢?”連大人問兒子。 聞蘭因已經帶著之前被他藏起來的詹家兄弟過來了,別問他怎么知道連亭要詹大詹二,他也不知道啊,他只是想帶著幾人來替絮果解決問題,沒想到正好對上了連大伴的需求。 聞蘭因最近看話本的口味,轉向了“給你五百兩,離開我兒子”,為避免絮果出現這種忠孝難兩全的困擾,聞蘭因準備提前走位。不管他和絮果能不能成吧,他都想先改觀連大人對他的印象。目前來說,應該挺成功的。 連亭找詹家兄弟的靈感來自不苦這張天地癩子牌。他表示,現在不是只有私的學舉子在表達不滿嘛,既然沒辦法退,不如索性添把火——難道官學對這個結果就滿意了嗎? 私學覺得榜單有問題? 官學也覺得有問題啊。 別說什么官學舉子是既得利益者,這么明晃晃地都是官學舉子的榜單,傻子都能看出來有問題。整個官學舉子的官員生涯還沒開始呢,就先頂了一層作弊疑云,最后到底對誰更有利,可不好說。 尤其是詹家兄弟,他們碾壓的實力明明是有目共睹的,從小到大一路自己考上來的真才實學,經過這么一鬧,倒顯得詹大的會元是靠什么關系運作出來的了。 要論不滿,詹大不應該最不滿的那個嗎? 哪怕詹大能接受,他鐵骨錚錚的御史爹也不能。 于是,在連亭的“點撥”下,這一科里最有名、也最具辨識度的詹家雙生子,就這樣帶著愿意和他們一起的官學舉子,也去了皇宮門口靜坐,請求陛下對此次的會試結果嚴查。 私學舉子一開始看到官學舉子來的時候,還以為他們追到皇城前面要打架,等看到他們靜坐下來跟著一起請皇帝徹查會試的舉動后,一時間腦子都有點懵。 不是,你們到底哪頭的??? 詹大表示,他們不是哪頭的,他們只是來站真理與正義的! 詹二則替他哥開口,誰會希望自己頭懸梁、錐刺股,讀了十年寒窗才好不容易考出來的成績,被這樣滿城風雨的質疑??? 東廠安排好的番子見氣氛差不多了,混在人群里開始跟著起哄:與其考慮為什么會出現舞弊,不如先想想是怎么舞弊的,為什么能如此精準的只錄取官學舉子,而把整個私學舉子一網打盡。 “對啊,”現場有舉子一拍大腿,他也很是費解,“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這可真是個好問題。 大家也沒空鬧事了,更想知道對方是怎么做到,怎樣才能還自己一個清白。 也就終于有舉子弱弱的發了聲:“有人之前就和我說,是官制紙出了問題?!濒[事自然不可能是一點就著,總要有個前因后果的鋪墊,只不過這個流言之前只在舉子中小范圍地傳播,并沒有引起太大的重視。 “我也聽過?!庇腥撕魬?。 但最奇怪的是,聽過這個說法的人,南北都有,官學私學誰也沒放過。而因為去年二梅探案錄中洗女案的大火,大家還真的挺信紙制作弊這個說法的,傳的有鼻子有眼。 輿論的風向就這樣一點點得到了轉變,這不是一場南北之爭,也不是私學官學的對立,而是景明三年春闈這一科集體舉子對會試結果的質疑。他們勇于挑戰權威,反對地域歧視,只希望能夠擁有一場公正公平、各憑本事的考試。 一場即將鬧起來的矛盾,趕在火焰起來之前,總算是緊趕慢趕的被掐滅了。 皇帝那邊在長舒了一口氣的同時,也給出了朝臣們緊急商量后的解決方案:正式下詔,組建了由數名都察院御史、禮部官員以及知名大儒構成的全新審卷官團,對會試的所有考卷進行復核。與此同時,東廠、錦衣衛以及刑部三方也聯合展開了對此前所有主考官的調查,盡顯朝廷對此事的重視。 楊盡忠在聽說出了這種事后,已經恨不能開心的喊一句“蒼天助我”,朝廷越亂,陛下就會越需要他。 想來皇帝此時正在焦頭爛額,楊盡忠也就沒著急去催皇帝對他們的教育早做決定,生怕自己去的不是時候,觸怒了皇帝的反骨。 楊盡忠對科舉舞弊如此放心的原因,是因為如今的楊黨根本不成氣候,他覺得沒誰能參與此事。 但楊盡忠不知道的是,他弟弟那個不爭氣的孫子楊樂,此時此刻不知道有多害怕。他稱病躲在屋子里根本不敢出門,當日在放榜現場有多煽風點火,如今就被朝廷的大動作嚇得有多手腳冰涼。 楊樂在做這件事時,是懷著要拉全世界與他一起毀滅的癲狂想法的,但真的到了這一天,他反而慫了。一如他從小的性格,沒什么真本事,只會靠家里,非常愛吹噓自己的家世,因為除此之外,他就真的什么都沒有了。當然,也是因為他沒想到朝廷會重視到這種程度。他也不能確定會試到底有沒有舞弊,他一開始只是想要散播科舉不公的丑聞,來報復詹家兄弟。 沒想到會把天捅出一個窟窿。 楊樂已經完全不知道這事會如何收場了。 楊樂不知道,絮果卻知道。 他從一開始就對考試用紙有懷疑,在那天放榜現場看到楊樂后,也終于想起了楊樂遺落在他這里的私試卷子。 絮果等人在入了國子監后,私試的卷子也要自己購買了。只不過可以選擇提前交錢,由國子監統一采買,也可以自己在考試之前上交考試用紙。楊樂一向是看不上國子監統一買的紙的,他曾與人吹噓,為了讓他提前適應科舉,他們家從來給他用的都是科舉標準的紙張。 絮果重新把卷子找出來一對比,果然是科舉用紙,還是南方紙廠的出品。只是上面的暗紋好像有些與眾不同。 “要不要再去查查楊樂之前的鄉試和院試?”絮果等了一晚上,幾乎是在快天亮的時候,才等到了在外辦案一天一夜都快連軸轉的阿爹。事實上,連大人已經連軸轉了,他回來只是為了換身朝服,好敢去上早朝。 絮果看著阿爹眼底日漸增多的黑青,心中非常著急,總希望自己能變得更有用些,在阿爹洗漱用膳時,見縫插針的說了自己的發現。 “你還是懷疑他作弊?” “我懷疑這次的事就是他挑起來的,但楊樂又沒有那個智商想出這樣一套縝密的cao作,所以我覺得,他說的很可能就是他的真實經歷?!币驗檎鎸?,自然能取信于人。至于到底是不是舞弊,楊樂有沒有那個能力參與,那就不好說了。 連大人選擇了相信兒子,派人順著這條線追查了下去。 結果,還真就查到了驚喜。 在連亭把東廠的調查結果送到御案前的當天下午,楊樂就被突然闖入楊府的錦衣衛給拿下了。路過祖父已經變得青蠅吊客的靈堂時,他還沒有那么絕望,在看到被一并準備押走的大爺爺后,他才明白了什么叫心如死灰,完了,真的完了。 楊盡忠本來還在家中高興,沒想到連亭就這樣帶隊從天而降。他是真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還以為是連亭發現了他有可能重新起復,提前在對他進行構陷。 “你這么做,陛下知道嗎?”楊盡忠威脅的很有底氣。 連亭卻站在楊家的大堂上穩如泰山,他正拿帕子擦拭著一雙骨節分明的手,將嫌這里臟的意思表達的淋漓盡致:“證據確鑿,鐵案如山。我東廠本就有先斬后奏的權力,陛下知道如何,不知道又如何?” “哪里來的證據?不知所謂,殊為可笑!”楊盡忠冷笑。 連亭也笑了,用漫不經心的眼神帶著楊盡忠一起,看向了楊樂。他沒說話,意思卻表達的足夠明顯,這不就是一個活證據? 楊樂的舉人身份確實是靠作弊來的,連亭手上這里不僅掌握了書信往來,還有楊盡忠的私印為證,以及幫忙作弊的污點人證。 “這不可能!”楊盡忠怒目而視,本來想說侄孫莫怕,但楊樂做賊心虛的眼神已經說明了一切,他真的做了。楊盡忠隨機應變的能力很強,立刻轉變口風,“老夫一生謹慎,縱使真的是我做的,也不會留下這么明顯的證據!” 連亭當然知道楊盡忠是不可能留下這樣的證據的。但楊盡忠把鍋甩給別人甩了一輩子,大概怎么都沒想到,會被他坑兄坑成習慣的弟弟臨死之前搞這么一把。 楊二是楊盡忠唯一的弟弟,生前多受兄長庇護,行事也算乖覺,雖然囂張,卻多少還知道分寸??伤鲞@事時已經快要死了,他不能讓還沒有功名的孫子無依無靠,就選擇了兵行險著,打著他哥的名義幫孫子作弊。而正是因為楊盡忠不知情、也不可能同意,楊二才更需要明顯的證據來表明是出自他兄長的授意,才能糊弄住旁人。 楊盡忠從未想過有一天“老實”的弟弟會暴出這么一個天雷。 在連亭好像在說“你不是什么都能一推二五六嗎?這回可算是人證物證俱在了吧”的眼神中,楊盡忠氣的差點一口老血噴出。 如果這就受不了,那后面……你可怎么辦啊。連亭輕描淡寫地表示:“楊大人還沒見識過詔獄長什么樣吧?沒關系,咱們這就把這個人生的小缺憾彌補起來?!?/br> 作者有話說: *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出自隋朝的《從軍行》。 第122章 認錯爹的第一百二十天: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國子監又放假了。 絮果和聞蘭因相約一起去吃千步廊的胡麻餅。還是那個掛著輔興坊的小攤,還是那個十里飄香的古樓子前在大擺長龍,人氣更甚以往。只是經營早餐攤的一家已經從張娘子,變成了嫁作人婦的張小娘,比起沉默老實的上一輩,張小娘兩口子明顯更會攬客做生意,也更加熱情愛說話。 張小娘負責掌勺,丈夫招呼客人,孩子跑前跑后幫著力所能及的忙,勤快的不得了。笑容可愛的小童既不認識絮果,也辨識不出北疆王,只會統一喊“大人,您上座”。 張家的胡麻餅攤擴大了不少,從以前的只能帶走,變成了如今支起了數張桌子。桌面一看就使用的很頻繁,帶著褪不去的時間痕跡,但總會被張家擦拭的干凈又整潔。菜單上早點的種類也不再局限于餅子類的干糧,還新增了許多湯湯水水。聞蘭因要了面,絮果要了粉,又各自要了一張二兩rou的古樓子。 在等待早餐出爐的過程中,絮果和聞蘭因正聽到隔壁桌的幾人在繪聲繪色的講著這一次的科舉舞弊案。 一個宛如在說書:“這作弊的辦法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據說每個給了錢的人,得到的都是與其他人不同暗紋的官制紙??瓷先ヒ荒R粯?,乍一摸上去也差不多,只有疊在一起、受過訓練的人才能辨出不同。你覺得是糊名,可在人家眼里,大概就和直接寫了名字沒區別?!?/br> 另外一個朋友捧哏地提問:“然后買通考官?” “哪兒用那么費勁啊,直接買通謄抄官就行——” “說書”的朋友大手一揮,宛如他就在現場。謄抄官比考生提前一天入場,想要提前知道考題不難,他們是有真才實學的,現場就已經開始在做題、背題,等后面開始謄抄時,遇到作弊鏈上的卷子,只要根據自己的答案,為對方謄抄時潤色一番即可。 “——人家這一招多絕啊,作弊的人根本不用擔心因為卷子內容雷同而被發現,因為這答案就是他們自己的?!?/br> 朋友不可思議的睜大了眼:“所有的謄抄官都參與了?” “那肯定啊?!敝`抄官,說是官,其實和衙署的差役沒區別,一年累死累活干到頭,卻連養家糊口都不容易。而只需要干了這一票,就能富裕一輩子。最重要的是,其他人都答應了,你不答應?那怕不是連謄抄官的位置都得不到。 這樣隱蔽的科舉舞弊還不少,連《二梅探案錄》的作者都站出來表示,洗女案的原型靈感都來自某地考童生的縣試。 也就是說,這樣的作弊方式并不是楊家獨創的,他們只是給楊樂聯系了這個作弊路子。據絮果事后了解,這樣的作弊已經形成了宛如產業鏈的存在,在很多偏僻的地方都是有錢人眼中公開的秘密,專門提供定制服務。像這樣把四成能力的楊樂潤色成六成,堪堪過了鄉試最后一檔的舉人線,也不是沒有過。 不過,用這種作弊方式鬧到京師會試還是頭一次,還一下子就被抓包了。 “真是已經致仕的楊閣老搞的事???他不是也是私學出身嗎,這是圖什么???” “那誰知道呢,但肯定是楊家授意的沒跑了。你還不知道嗎?楊閣老孫子的舉人身份就是這么來的。那還能有假?”傳閑話的人手舞足蹈道。 聽的絮果很想插一嘴,不是楊盡忠的孫子,是楊盡忠弟弟的孫子。但趕在他開口前,很了解他為人的聞蘭因已經先一步止住了絮果的躍躍欲試。絮果這種和誰都能搭幾句的性格,到底是跟誰學的呢?未免也太不把別人當外人了。 聞蘭因用一個問題,就把絮果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回了自己身上:“連大伴呢?還在詔獄?” 絮果點點頭:“對,阿爹最近好忙啊?!痹t獄里不只有楊盡忠,還有這次因為參與會試舞弊而落馬的主考官們。他們與楊家沒關系,只是使用了同一種作弊手法而已。只不過楊家是把楊樂運作上去,而他們是反運作,都不需要改謄抄的卷子,只需要把所有用南紙的私學舉子卡下去就行。 禮部為此很是落馬了一批官員,葉之初的阿爹葉侍郎反倒因為當初主動上書避嫌的舉動,而躲過一劫。 至于這些官員為什么要這么做,那就還有待東廠和錦衣衛去拷問了。 絮果對此不是很好奇,朝堂之事,永遠有斗爭,永遠有博弈,也永遠有人在你搞我、我搞你。絮果更在乎的是背鍋的楊盡忠。 楊老頭快憋屈死了,這事他真的沒參與,但卻越來越有一種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的感覺。沒有人相信,他的私印只會用來干“幫自己弟弟孫子作弊”這種小事,這不符合楊盡忠的行事風格。他也確實沒有做,真的是他弟弟做的??上?,已經沒有人相信了。 各地言官紛紛上書要求嚴查,這背后肯定有事! 楊盡忠莫名其妙就變成了禮部科舉舞弊案的幕后主使,所有舞弊案官員的頭兒。即便這些官員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還有這么一個上線。 全世界大概只有連亭知道楊盡忠有多冤枉。但那又怎么樣呢?連亭反正是不會給楊盡忠伸冤的。他連亭從來都不是個什么好人,楊大人不會第一天才知道吧? 破筆殷勤的給自家掌印搬了把太師椅,讓他坐到了與楊盡忠一欄之隔的對面。 然后,破筆就帶著人一起退了下去,給足了二人談話的空間。 “你又要如何?”短短數日,楊盡忠已經快要把詔獄所有的大刑都領略個遍了,在人不人鬼不鬼的折磨中,再難保持體面。他就這樣趴伏在草席上,眼神憤恨的看著眼前的連亭。 每一個來審問他的人都在問,說不說,說不說,但他能說什么呢?那種憋屈比殺了楊盡忠還要讓他難受。但楊盡忠最終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因為他還有希望,他覺得連亭也就敢變著花樣折磨他,是不敢真的殺了他的。 因為皇帝需要他。 “需要你什么?不會是你交給年娘子保管的那些證據吧?”連亭等了這么多天,終于等到了這激動人心的一刻,他好整以暇地看著楊盡忠,不愿意錯過楊盡忠臉上的任何一點變化。 是的,有關先帝的犯罪證據,都被楊盡忠藏在了化名交給年娘子保管的財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