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開局給秦始皇盤點四大發明 第182節
離開未央宮后,霍去病不禁追上舅舅,迫不及待的詢問道:“剛才陛下是不是要收攬匈奴那邊的人心? 然后好讓他們內訌更加厲害,畢竟這不同的想法和意志越來越強烈,則必然會有更多的沖突,那到時候,他們豈不是更坐收漁翁之利?而且與此同時,恐怕還能免費得到更多的免費勞力。 衛青拍了拍霍去病的腦袋,笑道:“你倒是也不傻?!?/br> 霍去病輕哼:“我好歹也是有名的少年將軍——” "現在可還不是。" 霍去?。?……" 頂著外甥哀怨的目光,衛青又拍了一下霍去病的腦袋:“有這資料庫在,以及陛下剛頒布下的政令,以后這聚集過來的各種人才,恐怕會越來越多,所以你可要再多加把勁兒,別被人比下去了才行。" “我才不會?!?/br> 霍去病放了話,又想給自己找點底氣:“我還應該再變聰明點,至少要像舅舅剛才那樣,能立即懂得陛下的想法才行。" 說著,霍去病看了看天幕:“學詩的話,會不會讓我變得更聰明?”那首《詠柳》,聽著簡單,為什么他就想不出那種形容來? 【說起賀知章和李白的偶遇,就是在這個年齡段,而這時候李白四十多歲了,還沒有個一官半職。 于是李白就拿了自己寫的《蜀道難》給賀知章看,關于李白這部分,我們之后再說。 總之賀知章看了李白的《蜀道難》后,直接驚為天人,甚至大呼李白為“謫仙人”,也就是天上被貶下凡的神仙,這也就是李白“謫仙人”美號的由來,這之后,李白和賀知章就成了莫逆之交?!?/br> 【畢竟兩人都是有才華之人,加上先前也說了,賀知章很愿意提攜人,也愿意結交文人雅士?!?/br> 【與此同時,最重要的一點是,李白和賀知章都愛喝酒,而且是出了名的愛喝酒——兩人可是名列 “酒中八仙”之二,足可見這兩位的嗜酒程度,除此之外,關于證實兩人愛喝酒的嗜好,這里還不得不再提另外一個人——即杜甫?!?/br> 【因為杜甫還為這事寫了一首詩——即《飲中八仙歌》,就是將這“酒中八仙”全都概括在了此詩中?!?/br> "這詩仙和詩圣竟還是認識的嗎?" 歷朝歷代下,不少人聽到這里,都有些驚訝。 被稱為詩仙的李白,和被稱為詩圣的杜甫,出現在同時朝代下,那當時的盛唐,究竟是如何的繁盛,否則又怎么會有如此多的出眾人才?簡直單是讓人這樣一想,都覺得那必然是無比“爭奇斗艷”的時代。 【其中前兩句就是描寫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薄?/br> 【即賀知章喝醉酒后,騎馬都像是坐船一樣搖晃,甚至眼睛昏花掉到井底,然后竟然就在井底睡著了?!?/br> 【還有四句是描寫李白——"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薄?/br> 【意思就是說,李白喝醉酒后能作很多詩,還常常在長安市上喝酒,睡在酒館里,一次被天子召喚游船,卻因為醉酒不肯上船,還自稱自己是酒中仙?!?/br> 【其他六人則是李適之,汝陽王李班,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都在此詩中有體現,寫他們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現了他們嗜酒如命,放浪不羈的性格,同時也生動的再現了盛唐時代文人士大夫樂觀,以及放達的精神風貌?!?/br> “詩人都愛喝酒嗎?喝酒就能作出更多詩篇?” "那……我們也試試?" 【賀知章為人曠達不羈,李白也為人爽朗大方,樂于交友,所以兩人除了愛好一樣,這性格也差不多,比如賀知章晚年自稱為四明狂客,就是四明山上的一名狂客,李白也是喜歡自稱為狂客,還為此寫下了一首詩——】 【《醉后答丁十八以詩譏余捶碎黃鶴樓》,其中寫的兩句就是——“一州笑我為狂客,少年往往來相譏?!薄?/br> 【所以兩人非常投緣,為此,賀知章還將李白推薦給了唐玄宗李隆基,然后由此做了官?!俊静⑶乙驗橘R知章的賞識,李白也是很快就名震當時的文壇?!?/br> 【可以說,李白的出眾,不止是因為他自身的才華,作為引路人,賀知 章這位伯樂也是不可少啊?!?/br> 【之后賀知章告老還鄉,也可說是衣錦還鄉。為此又寫下了千古名篇,以及小學生必背古詩詞——《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暨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br> 【還有《回鄉偶書二首(其二)》——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br> 【不過第一首更為出名,因為衣錦還鄉后,若是一般的詩人,可能就會寫家鄉的變化,但賀知章卻角度刁鉆,用不變的鄉音和自身變化的外貌作對比,以此來生動描繪出了漂泊在外,再回到故鄉之時,對這歲月和時光的流逝感嘆?!?/br> "笑問客從何處來……" 李世民不禁點頭,這短短四句,當真是值得品鑒。 這賀知章才華都如此出眾,也不知那位被稱為詩仙的李白,還有那位詩圣杜甫,其才華又是何等的出眾? 不過這兩人竟然都是他的后代——李隆基那一時期的,也是讓他有些沒想到。 但是想想,倒也是理所當然,并不奇怪,只能說難怪是盛唐之勢,能涌現出如此多有才之人,就是越聽這唐朝詩人的詩作才華,就越是讓李世民起了愛才之心,怎么就不是他這里的? 尤其是那詩仙和詩圣,真想親眼目睹一下是何等出眾風采。 不過現下有了這資料庫,自他這里開始,唐朝必然能發展得更好,不止是文化發展方面,其他方面同樣能夠如此。 【詩歌從初唐轉向盛唐,賀知章是非常重要的連接紐帶,也是傳承初唐文風和理念的重要樞紐,不過這其中,可不止是賀知章一個人的作用和影響,也就是我們之前說過的,還有另外一個人,也同樣很重要?!?/br> 【并且這位詩人,我們之前也有提到過哦?!?/br> 第104章 代表人物 從天幕提起“唐詩”開始,唐朝眾人就有些躁動。古詩詞發展的巔峰盛世,甚至“詩”前竟冠上了一個“唐”字!這是何等的榮耀光輝? 而促成這唐詩的名號,必然是唐朝之下的詩人們,沒有人寫,又哪里來的這么多佳作詩篇?而且還有那些必背詩詞和文章……能有[必背]兩個字,那更說明是精品中的精品,誰不想上擁有這樣的[必背]標識? 所以唐朝眾人,尤其是文人雅士們,對此尤為關注。 他們可都想知道自己究竟會不會出現于天幕口中,或是會不會出現于這資料庫詩詞模塊的相關排名中。 而按照天幕現在所說,已經從初唐來到了盛唐,目前都是在唐詩發展和改革過程中有過助力的詩人,這下一位也不知道又會說起誰,又會不會說起他們的名字? 心臟莫名跳得有些快。 就算比不得那詩仙和詩圣,某些人自認也不差吧?要不然將自己詩作掃描上傳到資料庫中試試?也不知道會不會得到相關評估和功德值? 雖說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這詩作文章一出,自然就少不得比對一番,畢竟不止是唐朝,就目前出現的這些詩詞篇章等,歷朝歷代下,已然有不少人開始對比和爭論了起來,偏好不一樣,對于其他人的說辭自然是有些不服。 而且就很奇怪,其他相關模塊內容,按貢獻和影響,目前都有排名出來,但這詩詞文章模塊,不僅免費開放,竟是還沒有排名出來,也不知其后會不會再統一排名? “諸位要不要先暫緩爭辯?畢竟天幕還未說完……而且這往后也不知道又有多少詩人還未介紹。" “倒也是……不過都是同屬于大唐之下的文人,這差距怎么就……” “哈哈,不如兄臺研究研究別的?這資料庫中內容繁多,種類也繁多,再加上如今這上面已然是有所動作,也許我們真正的用武之地,可發揮能力的地方,未來將會是更多了。" “這也倒是的確如此,兄臺說的是,受教了,哈哈?!?/br> "不過能有如此機會領略這些名傳青史的詩人文采,倒也稱得上是一大幸事啊?!啊币膊恢澜酉聛?,天幕又會講到哪一位?" 【張九齡,還記得這位宰相嗎? 他可是號稱盛唐最后一位名 相,是唐朝著名詩人中,官做得最大的,也可以說是大官里面,詩做得最棒的?!?/br> 【而且張九齡還有個稱號,叫“嶺南第一人”,他可是廣東人,現在廣東發展得很好,可不代表古代的廣東地帶發展得很好,所以張九齡可以說是廣東那邊的驕傲,好像直到現在,廣東那邊喝的涼茶,都有叫“張九齡牌”的?!?/br> 【據說是當初張九齡心灰意冷告老還鄉之后,身體有些不舒服,所以就自己煮了一些涼茶喝,于是后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將這種涼茶叫做“張九齡涼茶”?!?/br> 【那張九齡是怎么有這么高的聲望和名氣的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沒身份沒背景,空有一身才華,那總得有展現的機會,所以那時候流行找舉薦人,這舉薦人必須得是有名有才的,有威望的,這樣通過舉薦,這被舉薦人才能一舉成名?!?/br> 【而張九齡找到的最有威望的舉薦人——就是張說,也就是之前帶起賀知章的那位。張說在政壇上當過三次宰相,號稱“開元名相”,在文壇上也混跡了三十年,號稱“一代文宗”,所以的確是位大佬?!?/br> 【就連李白曾經都想要找張說幫忙舉薦一下,可惜連張說的人都沒有見到?!刻瞥钍烂駮r期。 天幕提起張九齡時,李世民瞬間就想起來是誰了。 然后又想起那位接替張九齡的宰相——李林甫……李世民不禁冷哼一聲,現下這李林甫應當是已經伏誅了,但這盛唐面貌展現得越多,如今再想起當初的安史之亂,還是仍舊讓李世民不由得心生感慨與嘆息。 他看著眼前的小屏幕,看著那詩詞欄目中,標記著屬于唐朝的詩人名字,尤其于盛唐之際,恐怕還將會出來更多…… 也不知這盛唐再繼續下去,又會涌向出何種的面貌以及風采來。 【張說的確有眼光,這里提一首詩——《次北固山下》,也是初高中必背名篇之一,大家聽到這首詩的名字,是不是都有那么一點印象?那這首詩的作者,大家又能想起是哪位詩人嗎?是不是又有些沒印象?】 【這首詩的作者是王灣,現存詩篇共10首,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這首《次北固山下》?!?/br>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br> 【這首詩火到什么地步?據 說張說因為特別喜歡這首詩,還把其中一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放到了自己的書房中,所以因為此,王灣也一下子就出名了,于是張九齡也找到張說,想得到張說的舉薦?!?/br> 【而且很幸運的是,張說的確也很欣賞張九齡,也讓張九齡同樣因此而受到了提拔?!?/br> 【更甚至因為張九齡的才干,加之兩人都姓張,據說張說都要拿出家譜來和張九齡認親,不過張說不是當過三次宰相嗎,那對應的必然是還有三當和三落,最后一次,張說因為權傾朝野,而后遭人彈劾,于是便被迫罷相?!?/br> 【張九齡也受到了牽連,雙雙被貶不說,還都被貶出了都城,而且沒多久,張說就病死了,不過臨死前,張說到底愛惜張九齡的才華與才干,于是給唐玄宗寫了不少舉薦信,希望張九齡能再次得到重用?!?/br> 唐朝李隆基時期。 時至今日,張九齡聽到這里,再又想起過往種種,仍是不由得感慨萬分。 若非如此,他也不會被陛下再次記起,然后走到今天。 【張說死后沒多久,唐玄宗想起張九齡,覺得張九齡的確是有才干的,于是就又將他召了回來,然后這一次,張九齡憑借著自己的能力與才干,竟一路走到了當朝宰相的位置?!?/br> 【而且張九齡當初被張說舉薦,現在當了宰相,也有一群人想要被他舉薦,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詩人孟浩然?!?/br> 【因為孟浩然寫的那首詩——《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這其中的張丞相,指的就是張九齡,而這首詩,是我國初中生必背古詩詞篇目之一?!?/br>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br> 【此詩是一首投贈之作,通過描述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以及欲渡無舟的感嘆,還有那臨淵而羨魚的情懷,從而曲折的表達了孟浩然希望張九齡予以援引之意?!?/br> 【前四句寫出了洞庭湖壯麗的景象,以及磅礴的氣勢,后四句則是借此抒發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等?!?/br> 【不過怎么說呢,雖然孟浩然這篇很有名,是初中生必背篇目之一,但張九齡就提攜過有“詩佛”之稱的王維?!?/br> 【當然也沒什么大不了的,畢竟也不止孟浩然一個人這么干過,被譽為“七絕圣手”的邊塞詩人王昌齡,以及許多人也都這么干 過,而且還不止一次,只不過就王維被“看上了”而已?!?/br> 孟浩然:"……" 他該說是被安慰了,還是沒被安慰到?許多人:"……"哭了,他們甚至連名字都不配有。 【關于張九齡,之后的事情,大家應該也都知道了,就是被那位口蜜腹劍的李林甫針對,加上唐玄宗在政事上的懈怠,甚至是貪圖享樂,不愿聽勸,所以相比于曲意奉承的李林甫,耿直勸諫的張九齡就被貶了官?!?/br> 【而遭此一劫,張九齡壓抑很久的作詩天賦終于就此爆發,在被貶之地,寫了一首思念自己妻子的詩——《望月懷遠》,這首詩后來也成了千古名篇,是小學生必背篇目之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