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開局給秦始皇盤點四大發明 第21節
楊堅都忍不住震驚出聲:“三千多人對陣十萬余眾?!” “此子怎么敢的?” 【李世民駐軍,與竇建德軍隊對峙二十多天,而后假意誘敵,讓竇建德率全部兵馬,陳列軍隊于汜水之上,再加之王世充大將郭士衡扎陣于南面,綿延數里,令諸將大為恐懼?!?/br> 【但李世民卻認定按兵不出——于午時以后,他們必然可攻破敵軍之防守?!?/br> 【而后在敵方士兵等候多時,又餓又累,都坐在陣列中,爭相飲水之際,李世民親自率領輕裝騎兵去追擊引誘敵軍——】 【其攻擊所向披靡,所到之處,敵軍紛紛潰散!】 【后又等大軍趕到,親自率領眾將士追逐攻打三十里,斬首級三千多,俘虜賊眾五萬,于陣中活捉了竇建德?!?/br> 【最后,竇建德都被活捉了,還被帶到城下給王世充看,王世充恐懼到也只能率領兩千多官屬出來歸降了?!?/br> 【自此,李世民一舉翦滅當時的兩大割據勢力,為唐朝大一統戰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br> 【而這三大場戰役,秦王威能盡顯,班師凱旋之際,黃金鎧甲披掛于身,騎兵一萬,鎧甲士兵三萬,前后敲鼓吹號,食邑共計三萬戶……至此,位于王公之上再行加封,天策上將之名將世代傳誦!】 “好!好一個天策上將!” “好一個秦王威能!” 劉徹也不禁心生澎湃之意,為其贊嘆不已:“秦王李世民,英勇當如是??!” 秦王宮。 嬴政再次深吸口氣:“秦王……” 天幕,你為何要讓朕知曉這秦王之能! 朕求而不得??! 第20章 萬國來朝 正在這時,天幕之上突然傳來一陣氣勢雄渾,激昂奮進的音樂之聲。 鼓聲震天響,樂聲震百里,竟如有氣壯山河之感! 歷朝歷代眾人還未從秦王李世民身先士卒,奮勇當先的卓越戰績中回過神來,便又被此高昂恢弘的音樂所吸引。 唐朝,李淵時期。 李世民聽著這曲調異常熟悉的音樂之聲,心下一動—— 這莫不是…… 【武德三年,也就是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敗叛軍劉武周,鞏固了剛建立的唐朝政權,這是相當激奮人心的,于是為了贊揚和稱頌李世民的功績,李世民的將士們便以舊曲填入新詞——】 【“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咸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薄?/br> 【《秦王破陣樂》就此誕生!】 【而在李世民登基后,又親自將這首樂曲編成了舞蹈,再經由加工整理,最終成為了一首龐大,且富麗堂皇的大型樂舞,即從最初的軍歌,再到成了流傳至今的歌舞大曲?!?/br> 【那么這首氣勢雄渾的歌舞大曲,在當時的唐朝究竟流傳多廣,影響又有多大呢——】 天幕之上的音樂之聲已經逐漸變小,而隨之展現于眾人眼前的是—— “輿圖!是輿圖??!” 長孫無忌不禁驚呼出聲,隨后立即看向位于高位的李淵:“懇請陛下著人繪制輿圖!” 僵持凝重的大唐朝堂,隨著這句話落下,開始有了能夠察覺的sao動之意。 有人望向太子李建成,有人望向秦王李世民,見二者具都站立不動,臉上神色也難以分辨清楚,最后于深思熟慮之下,便轉而將目光逐一朝著李淵的方向投望了過去—— 秦王不出聲,可連太子竟也沒有出聲,甚至沒作任何表態…… 眾臣心跳如擂鼓,只等李淵如何反應—— 這哪里是單單回應繪制輿圖那么簡單……如此僵持凝重的氛圍之下,若就此回應了長孫無忌的請求,那豈不是要將之前天幕所提之事就此揭過……不,不止如此,這意味著……在秦王面前,不止是太子李建成,連陛下也要低頭了…… 可能不低頭嗎?或者說,可以不低頭嗎? 李淵看著其下大臣們的反應,又看了眼沉默不語的太子李建成,最終望向秦王李世民的方向,終究是在心底深深嘆了口氣,懷著復雜難言的種種思緒,沉聲開口道:“準?!?/br> 李建成閉了閉眼,心想天幕之后,這太子之位,他合該自當請去了…… 只有李元吉漲紅了臉色,幾乎不可置信地看著李建成,隨后又看向就這樣輕易回應了長孫無忌的李淵——就這樣回應了秦王的屬臣,那之前的玄武門之變呢?!李世民賊子野心的奪朝篡位呢! 難道……難道就因為天幕之言——什么所謂的千古一帝,開啟扶搖而上的盛世大唐…… 以后這大唐天下,就要歸秦王李世民所有了? 李元吉完全不敢想象到時候他的下場會如何,所以他完全不能接受! 于是他看著李淵,張口欲言—— 【這是唐太宗李世民打下的大唐疆域?!?/br> 【其疆域之遼闊,足有1200多萬平方公里——】 李元吉的聲音猛地卡在了嗓子里,滿臉不可置信地望向天幕—— 那大唐疆域的輿圖幾乎讓他說不出話來。 李元吉想搖頭說不,他不相信…… 可天幕聲音還在繼續: 【公元622年,竇建德舊將劉黑闥舉兵造反,最終被秦王李世民俘虜了全部的部眾,致河北平定?!?/br> 【公元624年,突厥侵犯邊境,李世民帶領一百騎士隨從與突厥首領會談,結盟后致突厥軍撤離?!?/br> 【公元626年,即李世民才接下這大唐江山之際,突厥頡利可汗,突利可汗入侵涇州,一日后,入侵武功,京師戒嚴,五日后,入侵高陵,九日后,突厥頡利可汗到達渭水邊?!?/br> 【李世民親自與頡利隔渭水對話,斥責他背棄定約,以大唐盛大威嚴的大軍之姿震懾于頡利可汗,遂請求和解?!?/br> 【十一日后,唐太宗李世民又親自與突厥頡利可汗殺白馬而設盟誓,最終突厥退走?!?/br> 【公元628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師塞北,最終滅東突厥!】 “滅了東突厥?!” 先前看到那遼闊的大唐疆域輿圖,長孫無忌已然吸了口氣,如今再聽到東突厥被滅,又是吸了口氣—— 雖然天幕稱之為東突厥,可是還有西突厥之意? 但不管怎么說,東突厥竟然滅了! 【不止是滅東突厥?!?/br> 眾人盡皆屏息以待——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還攻滅了役屬于突厥的薛延陀汗國,以及征服了高昌,龜茲和吐谷渾等小國,除此之外,還更是親征和重創了高句麗,并且于西北地區設立了安西四軍鎮——】 【不僅能夠用以撫慰西突厥,與此同時,在極大程度上也鞏固了唐朝的西北邊防,以及中西陸路的交通要道?!?/br> 【但這并不意味著唐太宗李世民窮兵黷武?!?/br> 【甚至恰恰相反,李世民在位期間,大唐兼容并包,對外開放包容,與北方地區各民族都相處融洽?!?/br> 【更是由此,唐太宗李世民,被當時的唐朝各少數民族尊稱為“天可汗”!】 【其天可汗之威名,所到之處,無一不彰顯著尊敬震懾之意!】 天可汗,天下……共主! 一時間,所有人的視線都再次匯聚到了秦王李世民身上—— 心中思緒萬千,感慨萬千,震撼萬千,竟一時之間無以言表! 而李世民則依舊怔然望著天幕,雙手逐漸握緊,內心更是激蕩不止,心潮迭起—— 未來的他,竟能做到如此程度嗎…… 【所以要問《秦王破陣樂》在當時的唐朝究竟流傳多廣,影響又有多大——它將會隨著唐太宗李世民之威名聲望,唐朝之威望聲勢名揚國外!甚至印度戒日王也曾問起過——】 【“師從zhina來,弟子聞,彼國有秦王破陣樂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復有何功德致此稱揚?”】 隨著天幕話音落下,先前轉為背景音的樂曲又驟然聲音放大起來,而隨之展現于眾人眼前的,則是華美盛大的宮廷盛宴——而于盛宴之中,宮廷樂隊在其后伴奏樂曲之聲,舞者則位于中央,和著氣勢雄渾的樂曲隨之而舞。 天幕之上,那樣龐大的,富麗堂皇的大型歌舞,就這樣清晰展露于眾人眼前,而天幕畫面中,于歌舞之下,不僅百官面露激動興奮之意,甚至還有模樣裝扮不同的外國賓客也為之贊嘆不休,禁不住跟著手舞足蹈起來。 盛大,震撼,華美,富麗……更有眾多外邦來客,皆臣服于盛世大唐之下。 【《秦王破陣樂》是鼎盛大唐的象征之一?!?/br> 【那是萬國來朝,八方來儀的鼎盛局面!】 【那是開疆拓土,天可汗威名遠播,唐人之稱遠及海外的盛唐之勢!】 “唐人!” 魏征不禁驟然出聲,在這之前,他便說起過漢人之名竟影響如此深遠,而現在所聽,唐人之稱難道也…… 【沒錯——唐人?!?/br> 【強漢盛唐,漢人,唐人?!?/br> 【如今的華夏民族自稱漢人,可唐朝對我們的影響也可見一斑,就比如國外著名的“唐人街”——】 【漢人之多,遍布各地?!?/br> 【而唐人街的存在,則匯聚了眾多遠居海外的華人華僑,成為了現今我國在外的重要象征之一?!?/br> 【這也足可見當時的大唐帝國之強盛,對國外的影響力又究竟有多深遠?!?/br> 【而唐朝之于我們……這盛世燦爛的大唐王朝,及至現在,又是多少華夏人心中的夢之所在啊……】 【——所謂萬國來朝,八方來儀?!?/br> 【所謂安百姓,重人才,強政治!】 【唐太宗李世民,也是第一個認識到了“君舟民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帝王?!?/br> 【對外開疆拓土,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自登上皇位起,李世民僅用短短二十年,便實現了大唐休養生息,國泰民安的局面!而這盛世之局,史稱——“貞觀之治”!】 …… 沉默,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