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我能在諸天輪回 第101節
“明公不可負生民之心啊?!?/br> 公羊儀一拍手,天王府的下人從外面搬進來了一個萬民傘和一個大籮筐?;j筐內裝著一筐滿滿當當當的奏折。 這些都是徐行暗示他早早準備好的。 自神京攻破十三日以來,四明山就在營造讓徐行登基的輿論氛圍…… 匆忙登基,和有準備登基,其中大不相同。 看似是做表面文章,可如果連表面文章都不會做的話,就會遭到百官、地方諸侯的輕視,認為四明山只是草頭王,為王先驅的貨色。 換言之…… 萬民請愿,三辭三讓……是一場四明山打的政治仗。 意在告訴天下人,四明山雖是義軍,卻也不是什么不知建設的草頭王。 這一點傳遍四海九州后,日后四明山進行統治、征伐,就會相應容易許多,得到地方勢力的擁護,而不是抵抗。 在今日之前,徐行已經推讓了三次。 這是最后一次了。 “明公……” “這是交南道士子給明公您寫的《勸進書》?!?/br> 說話間,公羊儀從袖中掏出一帛書,念道: “自我主即位以來,麒麟降生,鳳凰來儀,黃龍出現,嘉禾蔚生,甘露下降。此天下示瑞,帝星扶正之像也?!?/br> “九州之地有讖曰:‘天命在四,不在一?!?/br> “此非我主之營寨排名乎?” “又讖曰:‘崇明末,降世明王生。四明山,合兩明?!?/br> “此非我主之命運所會乎?” “主上圣姿碩茂……今者天牗民衷,全國一心,以建帝國……我主睿智圣武,為億萬姓歸心之元首,伏維仰承帝眷,俯順輿情,登大寶而司牧群生,履至尊而經綸六合?!?/br> “君其祗顯大禮,享茲萬國,以肅膺天命,何必勤勤小讓也哉!” “小子不通大體,敢以陳聞?!?/br> 一句句話從公羊儀口中念完。 盡管在場眾人早就知道這《勸進書》是公羊儀親自起草,非是什么交南道士子所為。偽托交南道士子只是想證明刑天王的人心已經到了邊疆…… 但—— 這兩個讖言,他們細聽起來,似乎極為可信。 先不說“天命在四,不在一”這個由悼天王姚當說的讖言。 后面的“崇明末,降世明王生。四明山,合兩明”,似乎還真的是這么一回事。崇明即“重明”,意為雙明。后面的四明山亦是合兩明…… 兩個讖言相互呼應。 不在一,而在四。 不在崇明帝這個“一”,在刑天王這個“四”! …… 嘶! 在座的四明山文武官員倒吸一口冷氣。 似乎,好像…… 他們的刑天王真得了冥冥之中的天命。 讖言如此,昔日在關西道祈雨也是如此。刑天王一聲令呼,雨水下,雨水停。后面的仙人來刺,亦有灰袍老僧這等世外高人親自護衛…… “我等請天王肅膺天命,登基為帝!” “我等請天王肅膺天命,登基為帝!” “我等請天王……” 四明山文武官員順從的跪在地上,喊了三遍讓徐行登基的口號。 “罷!罷!罷!” “本王……愿順應萬民之懇請,即位為帝……” 徐行一臉“無奈”的癱坐在主座上,連續嘆了幾口氣。 “明公……” “不知我朝的國號該怎么選?” 公羊儀接著問道。 “諸位可有什么建議?” 徐行猶豫了一下。 命運推演的一角中,他確立國號為大周。 之所以取這個國號,一是懷念前世的故土,二者周朝崇禮,禮周,可以讓他時時警惕自己,要記住“循規蹈矩”,凡俗不過是世界一隅,真正的廣闊世界是有著仙人存世的修仙界,不能太過莽撞,浪擲性命…… “不若……稱之為四明國?” “國號為大明?” “明公是明王降世,又是四明山第四天王,與‘明’字契合……” 公羊儀一搖羽扇,說出內心想法。 “這……” 徐行沉吟稍許,搖了搖頭,“明字不妥,崇明帝有一明字,若重之,恐不佳?!?/br> 不過說完這句話后,他也沒給出具體的建議。 反正,國號確立不急這一時半會的功夫。 …… 就在四明山文武百官聯合前朝官員緊鑼密鼓的準備刑天王建制稱帝事宜的時候,住在鎮北王府的安仁公主宋媺娖卻有些坐不住了。 她是亡國公主,雖不認為自己這皇室血脈在這世間還能有幾分顏面??梢膊恢劣谒肓松窬┖?,徐行連對她過問一句都欠奉…… “什么?” “刑天王要將本宮和鎮北王父母再送回去?” 宋媺娖聽到侍女從府上主廳打探而來的消息后,呆呆的坐在梳妝臺旁側的圓幾上,望著鏡中的自己,怔怔無神。 以前,她是崇明帝手上的寶貴公主,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對她的一切要求,任取任求。 如今鳳溪國亡國后,她從天宮掉落凡塵。 夫家對她無禮,讓她赴死…… 神京的刑天王亦沒看她一眼…… “命運捉弄……” 宋媺娖嘆息一聲。 她看了一眼銅鏡,開始用絹布小心擦拭自己的妝容。 來到神京之前,她本打算以美色誘惑徐行……只要從神京傳出刑天王輕薄了她,這等奇恥大辱,鎮北王斷不會忍耐,到時候或許她還有報仇之機。 只是可惜,她連君王側都不能近。 點點淚珠自臉腮滾落,打濕了衣襟…… “公主……” “老太爺喚你快點出發,別耽擱了時間?!?/br> 就在這時,女官推門而入,高聲喊道。 “本宮……知道了?!?/br> 宋媺娖擦干薄淚,抿了抿唇,跟隨女官離開,一點也沒計較剛才女官行止間對她的不尊敬。 第102章、我徐行,偏偏要勝天半子 …… …… 崇明二十六年,二月,崇明帝慘死天街,宋家社稷亡。 同年,四月暮春之際,四明山漢統立,刑天王登基為帝,年號天德,詔書由八百里加急快馬發往全國十六道,通知各府州。 (“天德施,地德化,人德義?!薄偈妗洞呵锓甭丁罚?/br> 自此四明國內,實行天德年號進行紀年。 這一年,為天德元年。 …… 從禁內宮墻上離開后,葉濟明一路也沒有耽擱,他劍化遁光,穿過嶺南道,來到鳳溪國四海之一的南海,即鳳溪江的一條南向支流。 橫跨廣闊上千里的水域,再經過寶象國、流光國、攬月國、九湖國等七個國家,歷時半個月后,終于來到了一片連綿的群山腳下。 “有家族作為倚靠……” “即使任務失敗,大不了也只是被罰一些功德……” 于山腳下遲疑了一會后,葉濟明終于堅定決心,邁步朝一條從云間垂下來的白玉仙路走去。這仙路起于山腳,但走至千丈左右時,便可見到階梯下的山巒化作一層層嶙峋怪石,參天泛著仙氣的古樹宛若一根根奇花異草。 無數條白浪瀑布,自云間垂下,仿佛一條條太蟒吐息。 待到兩千五百丈左右,終能看到金光璀璨、紫氣沖霄的巨大仙宮。其懸浮在云間,以八只巨大的龍龜負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