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父母快穿后躺贏了 第146節
李建豐冷眼道:“怎么,覺得很委屈是不是?當初你派人殺我養父母的事,我可沒忘記。安福是繩之以法了,可你還好好的活著呢?!?/br> 安景銘哭道:“那你直接殺了我,何必這樣折辱我?!?/br> “我就是要折辱你這么了?有本事你折辱回來???”劇情里安景銘折磨起李建豐一家的手段難道就不惡毒嗎? 安景銘被整的沒脾氣,哭的眼淚鼻子一起下來。 李建豐說道:“柳姨娘是自己吊死的,除非你拿出證據來證明是母親殺了她,不然你敢到處造謠,我不會放過你的!” 安景銘哭道:“就算不是嫡母殺的,那柳姨娘也是被她折磨的自殺的!” 李建豐說道:“那你去告官好了,我不許你沒有證據就誣賴夫人,不僅僅是你,府里所有人都不許造謠!” 告官也沒用,皇帝將柳姨娘賜給伯夫人為奴,就是給伯夫人解氣用的,下場注定慘淡。 伯夫人否認道:“柳姨娘吊死的事我也是今天早上才知道,世子說的沒錯,誰敢造謠柳姨娘的死與我有關,只要被我查到,絕不輕饒?!?/br> “至于二少爺,讓人送回春芳院,順便通知衙門的人來領人。這都過去大半個月后,還被將他押走流放,難道打算留他在京城過年嗎?” 兩個婆子合力將安景銘拖走。 另一邊,晉安伯得知柳姨娘死了,大吃一驚。 人死債消,她生前再多的錯也只能放下,晉安伯念起兩人這么多年的感情,含淚去看柳姨娘最后一眼。 他來到停棺的院子,尚未進門就聽人在哭,聲音稀稀拉拉的。 等他走進院子細瞧,只有原世子夫人帶著孩子并幾個丫鬟婆子在邊哭邊燒紙,院子里并沒有安景銘的身影。 晉安伯頓時大怒,問道:“景銘去哪里了?他娘去世還不快叫他回來哭靈?” 原世子夫人抹眼道:“他疑心柳姨娘不是自殺,去找伯夫人了?!?/br> 守在這里的伯夫人的婆子立刻解釋道:“夫人昨天忙了一天,回去就睡下了,夫人也是今早才知道柳姨娘自殺了。這分明是柳姨娘聽說世子辦了認親宴,還被正式冊封為世子,沒了希望才上吊,故意想給夫人添堵,才選在認親宴這天晚上自殺?!?/br> 想想伯夫人如此重視認親宴,性子又急,想來也不可能在這大好日子給自己添堵。 晉安伯信了婆子的說法,上前伸頭看柳姨娘最后一眼,然后被嚇了一跳。 柳姨娘毀容前嬌媚可人,如今面目全非,臉上全是傷疤,死時又暴瘦,還是被吊死了,死態并不安詳,相反有些猙獰,很是恐怖,打碎了晉安伯記憶中柳姨娘的美好形象。 只是當初柳姨娘被伯夫人要走,他心里已經有了預感,故意不聞不問,就是為了自己好受點。如今證實了,他無力面對,只能盡量淡忘。 他實在是個無能的男人! 晉安伯后退了兩步,說了句“這棺材太薄了,讓人給她備份好棺材,我去找景銘?!比缓缶图贝掖易吡?。 等他到了院正院,安景銘正巧狼狽地被下人拖出來,晉安侯大聲叫道:“你們對世子做什么了?快放手?!?/br> 下人們立刻撒手,婆子笑臉相迎道:“伯爺,剛剛二少爺得了癔癥,沖進伯夫人的院子大鬧了一通,這不伯夫人叫我們將他拖回春芳院?!?/br> 安景銘跌在地上,見父親來了,哭嚎道:“爹,夫人竟然讓下人給我灌尿!” “什么?”晉安伯一臉震驚地看著安景銘,這才注意到他嘴邊的污穢。 婆子腆著臉尷尬道:“是有人說童子尿能治癔癥,這不給二少爺灌尿后他不就好了嘛?!?/br> 晉安伯一聽哪還不知道自己這個兒子沒能從正室母子手里討到好,不禁搖頭道:“你呀你,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你爹我在你嫡母手里都討不了好,你怎么就覺得自己行呢?” 難道他就不恨伯夫人嗎,他被降爵了,也恨。 可是他知道伯夫人難對付,更難對付的是她背后的娘家,只能眼不見心不煩。 說他縮頭烏龜也罷,說他軟弱也罷,只要伯夫人日后不給他找麻煩,她想干嘛就干嘛吧。 安景銘哭著重復道:“大哥也想給我灌尿!他就沒拿我當兄弟看?!?/br> 李建豐聽到動靜,來到院門口,大聲叫道:“你拿我當兄弟了嗎?想殺兄弟全家,你這樣的兄弟我要不起?!?/br> 晉安伯看他就沒好氣道:“你閉嘴,這里沒你說話的份?!?/br> 伯夫人從李建豐身后走出來,冷聲道:“他沒說話的份,我有嗎?” “你想說就說,我不管你?!睍x安伯甩袖子直接走人。 等他走了,伯夫人也不避著下人,對李建豐道:“別管你爹,他是個不著調的?!?/br> 婆子繼續將安景銘拖回春芳院。 由于安景銘被囚禁在春芳院,下人們只能將柳姨娘的棺材挪到春芳院,安景銘一家磕頭燒紙哭了一場。 傍晚的時候,晉安伯派人送了好棺材來,然后柳姨娘就被下人拉走了。 看著柳姨娘連喪事都沒辦,就這么一副棺木,陪藏品都沒有,草草下了地,算上今天灌尿之辱,安景銘心頭已經恨毒了嫡母母子。 他心頭發誓,就算他被流放,他也要闖出個新田地,等十幾年后回來,他會要這對母子付出代價。 只是他也不想想,伯夫人殺了他娘,豈會留下他這個禍害,等他回來復仇。 斬草除根的道理大家都是懂的。 現在不動他,只是因為不方便下手罷了。 流放是很辛苦的,死在流放路上的罪人不少。 等流放的時候,安景銘死在路上,合情合理,大家也不會懷疑。 至于三皇子保證護他周全,上面還有個淑妃惦記著送安景銘上路,不知道到時候三皇子的人能不能在兩波人的襲擊中,保住安景銘。 被催促的衙門終于派人來拿安景銘,三皇子吩咐了押送的衙役要好好對安景銘,晉安伯也打點了衙役。安景銘的妻子怕他受苦,給他準備了兩輛馬車的東西,給銀子票子,還安排下人跟著他,好伺候他。 伯夫人知道后呵呵一笑,隨后帶著李建豐一家回了娘家。 景國公還不知道女兒的孩子被掉包的事呢,等伯夫人帶著陌生人一家來看望他,他還正奇怪著呢。 等女兒介紹說這才是自己的親兒子,景國公震驚了。 待聽完來龍去脈,他后悔道:“都是爹害了你,都怪當年爹一意孤行?!?/br> 當年老晉安公和他交情莫逆,景國公夫人不同意,但景國公堅持將女兒嫁給了晉安侯。 伯夫人安慰道:“爹,我不怨你,左右事情已經過去了,我與建豐已經母子相認,他是個勤快聰明的,如今除了學識欠缺,其他的都很好,我很滿意?!?/br> 雖然女兒不怪自己,可景國公還是心里難受。 李建豐也勸道:“外公,這事不怪你,要怪只能怪奶奶和父親喪心病狂。你若是因為內心愧疚愁壞了身子,其他人只會拍手稱快,只有娘和舅舅,姨母會后悔難過,以后再也不敢說這些不好的事給你聽了?!?/br> 方婉道:“其實現在的結局也不錯,夫君和婆婆母子相認,他吃過苦頭,知道幸福來之不易,很是珍惜。學習努力又認真,說不準還能考個秀才啥的呢?!?/br> 知道他們都是在安慰自己,不過景國公心底到底好受了些,強行打起精神道:“好,學得晚不怕,只要你肯下功夫,遲早后來者先到?!?/br> 不過他心底打定主意要補償受苦的外孫。 等女兒一家回去后,景國公便和兒子兒媳商議道:“建豐到底年紀大了,估計也學習不出來什么,我打算給他上旨請恩,為他謀個差事?!?/br> 景侯沒有妾室,夫妻倆生了兩女一兒,女兒都已嫁人,兒子在外省做官,兒媳也帶著孩子上任去了,孫子還小。 暫時沒有用到這份恩典的時候,當即同意道:“我看行?!?/br> 景侯夫人也無異議,此事就這么通過了。 景國公先請了太醫來為自己看病,過兩兩天,讓兒子代筆,寫了份折子遞了上去。 求皇帝給外孫一個恩典,給他個官當當。 皇帝看到景國公的折子,想起景國公在他做皇子時出謀劃策的時光,不禁感慨萬分,問身邊伺候的太監道:“景國公最近的身子怎么樣?” 景國公比老皇帝大三十余歲,在老皇帝是弱小皇子時就選擇扶持他,兩人也算是風風雨雨走過了二十年。 老皇帝登基沒兩年后,景國公一方面因為身體原因,一方面防止功高蓋主,另一方面也是為給兒子讓位,他占據高位,兒子就上不去,于是急流勇退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回家養老。 太監回道:“一直疾病纏身,如今聽說女兒孩子被換,似乎是將這個錯攬在了自己身上,心有愧疚,還叫了太醫。太醫說這是心病,得自己想開才行?!?/br> 老皇帝想了想,覺得給李建豐一個不錯的官職,想必能讓老活計開心點。 不過這個真世子是個放牛郎,無學識無才能,肯定不能重用。 老皇帝正好對這個真世子有點好奇,于是給他封了個御前侍衛。 這是個數量不固定,主要以勛貴子弟、重臣子弟為主的虛職侍衛,說是御前侍衛,其實主要是侍奉皇帝的虛職,只有皇帝得用的才能侍奉左右。就連官職等級高低都不同,全看皇帝的喜好和心思。 不過因為靠近皇帝,有能力的表現的出彩入了皇帝的眼,封官加爵不成問題。所以這個職位,在勛貴子弟中是熱門。 歷史再次發生了偏差。 安景銘重生前的一世,李建豐表現出來的是工業、商業的天賦,被封官時,做的都是文官。 這輩子卻一開始就是武官,做一行愛一行的李建豐又會怎么開發自己的職業天賦,升職加薪呢? 伯夫人和李嬋一家是圣旨到了晉安伯府才知道李建豐被封為了御前侍衛,謝旨送走太監后,伯夫人感動道:“肯定是你外公出手幫你討的差事,你可得好好謝謝你外公?!?/br> 晉安伯是個沒用的,他肯定是沒能力也不想給李建豐弄這樣的差事。 李建豐也猜是伯夫人娘家出的力,當即點頭道:“是該好好重謝一番?!?/br> 伯夫人立刻備上重禮帶著李建豐回娘家。 見到景侯后,景侯承認了,笑道:“爹也是想補償你,我尋思這樣他也能少點愧疚,便答應了。為了給你個驚喜就沒和你說?!?/br> 伯夫人抹淚道:“真是天大的驚喜,幸好有你們念著我幫著我,不然我就要被晉安伯府給氣死也欺負死了?!?/br> 幸好景國公府人員簡單,重情輕利,人口多一多,這份恩典他們自己就得搶破頭,哪里落得到外人。 雖然話不好聽,可在古代,女兒嫁出去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她生的孩子更是外人。 就算是現代,也有不少人有這種思想。 李建豐感謝道:“多謝外公和舅舅的關心和幫助,日后我一定會厚報你們的?!?/br> 雖然他自信自己沒有這份幫助日后也能崛起,不過伯夫人和景侯不知道,他們愿意幫助自己,李建豐自然是感激的。 “哎,別這樣客氣,我們幫你可不是指望你厚報我們的,日后你好好孝順你娘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感激了?!?/br> 李建豐連連點頭。 然后母子又去見景國公,陪他用過午飯后,母子待到下午才離去。 ===== 第一天去皇宮上班,李建豐在一位小太監的帶領下,去見老皇帝,從早上等到中午,老皇帝才有空接見他。 李建豐進門后先是給皇帝下跪,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老皇帝聲音厚重道:“抬起頭來?!?/br> 李建豐抬頭,眼瞼低垂,沒有莽撞的直視老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