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120節
李白看到他倆不動酒杯了,有些不滿,醉醺醺的:“好不容易相聚,又有良辰美景,為何不喝???快喝??!” 元丹丘不行了,連連搖頭:"都喝半壺酒了,再喝要醉死了。你們喝吧,我反正不行了。" 李白把視線投往岑勛,親自給他斟酒,給他端起灑樽:"那你喝." 拍拍照酒,拍拍攝酒店停?!蹦悄愫?。 岑勛連忙拒絕,一副為難的模樣:“真喝不動了。太白兄海量,你繼續喝吧?!?/br> 岑勛話音落下,百感交集。這場酒宴是他來做東,結果不是自己這個做東的人來勸酒,反倒成了李白的活。真是主打一個“反客為主”。 他如果生活在后世,可能會想到一個詞叫做“社交牛逼癥”。李太白已病入膏肓。 他以為這樣就能逃過去,沒想到李白顯然不打算放過他們。 岑勛實在喝不動了,只能周旋:"太白兄,實話跟你說了吧,在下沒帶夠錢,今天就喝到這里吧?!?/br> 李白已經喝得半醉,被他一打岔,頓時不高興了:“什么?你沒錢了,早說啊?!?/br> 李白抱著酒壇,醉眼迷漾,沖著外面大喊:“小二,在下把五花馬和干金裘全部抵押給你,你再給我們拿酒!” 如果是普通人,可能根本沒人理,只當是這人喝大了要酒瘋,可這是李太白啊。 他雖然被賜金放還,可是跟皇帝和平分手,身上沒掛什么罪名,名氣依舊很大。 這酒館里的人大多都認識李白,包括店主人。小二沒來,反倒是店主人來了。 店主人搓搓手,心里說不出來的激動,詩詞是大唐的“高考內容”,可以說幾乎人人都會吟詩。李白這可是大唐第一才子??! 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大名。 店主人心思一轉,說道:"錢不是問題,早就聽說您的大名了,您可是知名的謫仙人,這樣吧,你給我們店寫首詩,這酒錢就免了。" 李白樂了,一口答應:"行啊,拿紙筆來。" 店主人大方地說:“哪里需要紙?來來,題在墻上吧!” 李白接過筆,興致盎然,大開大合,揮毫如雨。明明是在題詩,在他身上,卻像是在舞劍。 最后一筆落成,他看也不看那滿壁墨寶,隨手把毛筆一丟,仰臥在席間,擊缶而歌。 很快,酒勁上頭,李白徹底醉了,迷迷糊糊地睡著了。一切世間的紛紛擾擾都跟他無關。 可他在墻上題的詩卻驚動整個大唐。 岑勛越看越心驚。他只是想讓李白隨便寫個勸酒詩,怎么直接來了個千古名篇? 李白寫詩的時候,鏡頭放在李白身上,而非墻壁,所以天幕下的觀眾壓根不 知道李白寫了什么。 等到李白徹底睡著,鏡頭才轉向墻壁。畫外音是酒肆無數文人墨客的驚呼。 曹cao心里暗道,不就是勸人喝酒嗎?換作他是李白,直接就拿捏了! 他飽含疑惑:"在天幕中的戲子這么激動是為了啥?勸酒還能勸出什么花里胡哨的東西?我覺得我寫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勸酒的效果最好。怎么不提我的詩?" 曹植不置可否,勸酒能怎么勸? 左右不過一句:“快喝,喝酒能解愁,再不喝我弄死你!” 曹植:“我也覺得父親寫的勸酒詩最好?!?/br> 曹cao受到夸贊之后非常滿意,隨著鏡頭的推進,看向李白的詩文。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光是第一句就讓他瞪大眼睛。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曹cao:“??” “讓他再說一遍,這叫勸酒詩?!” 題目是勸酒,結果一個酒字都沒有,筆觸居然落在黃河上面。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詩歌達人曹cao都看呆了。他無暇去管其他的東西,因為心神都被這句詩給勾走了。他眼前好像出現畫面,黃河之水從天上奔涌而來。 李白開篇就是大宗師手筆,普通人別說寫了,根本連這個意識都沒有。 曹cao不敢惹怒父親,可是又不得不憑良心說話:“父親,我收回我的話。如果想跟李白比,你那一句得改一改?!?/br> 曹cao:“……”逆子! 曹cao哼了一聲:"急著做什么?寫詩要講究層層遞進,他開篇起得太高了,后面怎么寫下去?很容易虎頭蛇尾?!?/br> 鏡頭逐漸推移,李白的詩逐漸展露。 曹cao還在指點江山,結果看到后面一句之后,頓時啞然。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br> 曹cao閉上眼 睛,默默品味。早上還是青絲,晚上就成了白發。 他不得不承認,接住了,完全接住了。黃河之水天上來是浩蕩的空間,朝如青絲暮成雪是厚重的時間。 哲理是詩歌永遠的必殺技,很多詩人窮盡一生都在追求這個維 度,可很多人都死在山下。 冷清寂寥的山中古寺,著名詩人賈島望著天幕,拿著自己的手稿,眼眶含淚。 他曾經寫了一句詩叫做“僧x月下門”,在“推”“敲”這兩個字之間猶豫不決,想了很久才定下來。 他是著名的苦吟派詩人,被稱為詩奴。 “在下花了三年才寫了兩句詩,而且還算不上優秀。李太白一揮手,就寫了兩句名爍古今的詩……" 他含淚,真的想問一句,為什么人和人的差距這么大?這就是世界的參差嗎! 除了賈島,還有無數唐代詩人望之黯然。 跟李白生在同一時代,注定是他們的悲劇。再怎么璀璨的星,碰到李白都要黯淡幾分。 李世民曾經寫過一首很知名的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他也會寫詩,而且文采不低。 他敏銳地察覺到—————前面的調子起得太高了,很難不虎頭蛇尾,太難接了。 至少,他搜腸刮肚,還沒想出來合適的詩句。 他像是看到了一道很難的奧數題,很想知道李白怎么解題:"開篇如此驚艷,后面該怎么接?天幕怎么回事?快把后面的詩文放給朕看?!?/br> 緊接著,鏡頭推移,后面的詩映入眼簾:"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br> 唐太宗李世民的眼睛唰地一下亮了,喃喃低語:“天生我材必有用,好一個天生我材必有用啊,寫得好??!” “若天下才子都有李白的灑脫,都碰到失敗不會氣餒,朕就不會愁無人可用了?!?/br> 他接著往下看,瞳孔微縮,忍俊不禁:“……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這李白真的是……" 李白覺得沉迷飲酒的自己很不錯,比寂寞的圣賢可好多了。太俏皮了,太狂傲了。 他接著往下看,眉頭越皺越緊。什么?李白喝著喝著沒錢了? 李世民心中有一種預感,難道李白接下來要痛哭自己過得苦巴巴,抱怨唐玄宗了嗎? 李世民心中涌起淡淡的沖動,真想給李白打賞點錢,讓他接著喝,接著寫。 誰知緊接著他看到了最后一句:“五花馬,千 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恍惚間,李世民感覺自己好像看見了那個飲酒作樂的詩仙。李白寧愿把身上的寶貝東西都當掉,只為那一口消愁的酒。 那股灑脫的風流豪氣仿佛要沖破天際,沖破紙面。 蕩氣回腸,情感爆發,仿佛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在這一剎那,李世民有些明白過來,望著長孫皇后說道:“觀音婢,朕知道他的詩在未來為什么那么受推崇了?!?/br> 長孫皇后還沉浸在詩文的世界里,聞言回過神,好奇地問道:"怎么說?" 唐太宗李世民:“這榜單盤點了這么多詩人,哪個人的豪氣能比得上李白?” 李白的詩像是能給人打雞血。連他一大把年紀了,都被勾動了少年義氣。一腔熱血盤旋在心頭,無比渴望干份大事業。 沒有一個年輕人能拒絕他的詩,或者說,沒人能拒絕。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年輕的一面。古稀老人也不例外。 長孫皇后想了半天點點頭:“確實沒有?!?/br> 李世民深深嘆息:“天下人才未入我彀!” 我生君未生,君大我已老。他的貞觀之治有這么多人才,可偏偏少了一個精彩絕艷的詩仙,他的人才拼圖缺失了重要的一角,讓他無比遺憾。 他越想越覺得來氣,開元盛世明明擁有李白,卻沒有好好珍惜。都怪李隆基那個混賬! 他心頭憋悶,連忙打住,為了身體著想,可不能生氣了:“來人啊,拿酒來!朕要痛飲三百杯!” 長孫皇后為了養生,很少喝酒,也被這首詩勾起了興致:"臣妾也要飲幾杯。不知道他喝的是什么酒,才會讓他寧愿典當衣物也要續杯。" 李白沒有提自己喝的是什么酒,手下的人只好把最近長安街頭流行的酒送了過來。比言廷御酒要辣一點,風味稍差。因為宮廷御酒是給貴人喝的,萬一喝壞了身體要背責任。 可李世民夫妻二人一邊看著詩文一邊喝,簡直快樂加倍。 這樣下來,李白好像不是在勸好朋友喝酒,而是在勸他們喝酒。那模樣像極了美食主播。 不只是他們,無數人看完這首詩之后,都心向往之。 一時間,#李白喝的什么酒## 李白去的酒肆在哪#等話題充斥大唐人民的朋友圈。 很多人被勾起了酒饞蟲,長安街頭酒肆的生意爆紅。 天幕下,李白的兩個好友岑勛、元丹丘:"??" 天哪,他們的詩文水平不算優秀,比不上李白。還從沒有想過自己會以這樣一種方式青史留名。 他們恍恍惚惚,這就是不用努力、靠著朋友躺贏的快樂嗎? 他們都不約而同拿出了酒水,暢快痛飲,真好??! 下次再約李白出去玩! 年輕的杜甫拒絕不了李白的詩。內行人看門道,他越看越驚艷,正想瘋狂吹李白的彩虹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