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116節
李白當的翰林待詔雖然是個六品官,但是論起權利來,還不如白居易和杜甫當過的八品左拾遺呢,起碼這個是正經的諫官。 他想給皇上提正兒八經的建議。 結果皇上表示:"你就給貴妃寫點詩就行了。" 李白很不高興,他想當宰相,可不想當梨園子弟一樣的弄臣! 而且,李白行事狂傲不羈,為人所不容。很多人經常打李白的小報告。 久而久之,玄宗對李白很不滿,于是給了李白一筆遣散費,把他打發了?!?/br> 天幕中出現新的畫面。 李白的仕途斷送了,更重要的是,理想破滅了。這大唐終歸不是他想象的大唐,這唐玄宗也不是燕昭王。他的一腔報國之志全都付諸東流。 前途變得無比灰暗。 他的好友拉他喝酒,帶他放松。 美酒昂貴,菜肴精美。他卻心中郁悶,不想下快,心中無比茫然。 那皇宮中的經歷,仿佛一場春秋大夢。他到底該何去何從? 不過他相信,他還有機會??傆幸惶?,他能完成自己的夢想,輔佐君王治理整個天下,然后功成身退。 他喝酒如喝水,醉醺醺地說:“拿筆來!” 有人送來了紙筆,李白揮墨寫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br>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 帆濟滄海!” 天幕中,李白技驚四座,朋友無不驚嘆,拿著墨寶愛不釋手。周圍的客人也驚嘆不已。 天幕下,很多觀眾驚訝不已,眼神不舍得離開片刻。 他們和天幕中的群眾演員異口同聲:"李太白難道真的是太白金星轉世???" 第67章 李傲天高義??! 老年的唐玄宗望著天幕中的《行路難》,思緒流轉?;秀遍g,時光倒回,好像回到了那次初見。 李白很不容易,明明是個商人之子,卻能突破階級,以不可阻擋之勢闖到他的面前。 他對于初見非常期待,李白進宮的那一天,他主動前去迎接李白。 他甚至從鑾輿上下來,拉著李白的手,寒暄道:“早就聽說過李太白的大名了,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br> 此后,他賜下錦袍,還為李白親手調羹。那時候,兩人當真是柔情蜜意。 是什么時候改變了?有什么契機嗎? 李隆基每天要經手的事情太多,而且年紀大了,身上的老年斑都在蔓延。很多事情也記不清了,需要高力士提醒他,才能想起來。 可李隆基毫不費力,就想起了李白的事情。 這時,他才驚覺,他沒有忘掉李白,每一幅畫面都歷歷在目。 畢竟,很難有人能忘掉"謫仙人"。人這一生很難忘掉驚艷的人。 他也想起了是因為什么趕走了李白,答案是李白的眼神。 李白總是想要跟他談家國大事,想要致君堯舜,可能是察覺到他不感興趣,所以李白的一腔熱血漸漸涼透。他露出了失望的眼神…… 唐玄宗李隆基真想問一句,李白憑什么對自己失望呢?他的豐功偉績可不亞于古往今來任何一個皇帝! 如果李白是普通人也就罷了,可李白的詩文偏偏深得他心。因為在意的人嘴里說出傷人的話,殺傷力總是成倍的。 于是唐玄宗想躲他了。 可他到底還是不舍得發落他,所以給了他好大一筆錢,完好地給他送走了。 李隆基想要的一直是文采斐然的御用文人,而不是宰相。他身邊的宰輔之才旱已夠多。李白這樣的性子還要磨一磨,他才會真正重用他。 在唐玄宗的眼中,李白會落寞惆悵痛苦,從此性情大變。 他饒有興致地看著這篇詩文,希望看到李太白沮喪落魄的樣子。 “呵呵行路難,原來他也知道人生在世有多難,我還以為他不知道呢?!?/br> 他看著前面,非常滿意:“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 滿山?!?/br> “李太白這是把那些詆毀他的人當作黃河和太行山的雪啊??磥硭仓雷约河卸嗝煨??!?/br> 李隆基很欣慰,李白終于知道官場不好混,應該好好討好自己了! 李白的一身傲骨終于折斷了! 緊接著,他看向下一句,眼神突然變了。 他喃喃低語:“閑來垂釣碧溪上……他這是把自己比作姜太公?” 他有些難以置信,李白怎么還這么自信,以為自己能比肩姜太公? 他以為是自己的錯覺,結果往下一看,臉有點綠。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他呵呵一笑:"李太白要把那些讓他當不了官的人全部撞碎呀!" 李白的傲骨哪里被折斷了?他從頭到尾都沒有朝那些人低過頭! 唐玄宗看著天幕中的詩文,悠悠嘆息:“高力士,你覺得李白認錯了嗎?” 雖然是個疑問句,但他心里已經有了答案。李白可能只有一時的迷茫,但還是不打算改變。 高力士面對這個送命題,尷尬地說:"李白肯定心念陛下。" 唐玄宗李隆基微微嘆氣,李白哪里認錯了?明顯更加狂了! 沒有一個少年能夠拒絕如此氣勢磅礴的詩詞,少年朱元璋也不例外。 村落里,朱重八呆愣愣地望著天幕,嘴里不斷重復:"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寫的好??!” 他們家里窮得都快吃不起飯了,沒有錢來讀書。朱重八就靠著天幕里面的詩文來啟蒙。 他拿著樹枝,在泥巴地上寫字,渴望把這些詩詞全部記下來??墒强吹竭@首詩的時候,他被浪很驚艷到了,一時間都忘了記錄。 隔著干年,他看到了那個意氣風發的李白。讀著讀著,他感覺自己好像化為了一葉扁舟,掛上云帆,所有的艱難險阻都被狠狠碎。 在這貧瘠困苦的生活中,朱元璋感覺自己好像迎來了一束光。 他咬著牙關,深深記下了這句詩。未來在他登臨大寶的時候,他把這首詩掛在了書房里面。 語言有的時候是無用的,有的時候卻價值干金??v使后來看到了更多激情澎湃的詩 詞,他也忘不了這一首。 【《行路難》是一首樂府老題目了,這個名字就說明了一切,都是哀嘆人生多艱?!?/br> 【李白的《行路難》有一個典故。 南朝有個詩人叫做鮑照,他寫了一首詩叫做《擬行路難》。我們上學的時候也背過?!弊镁埔宰詫?,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這個詩人是寒門子弟,想銳意進取,結果不盡如人意。李白寫這首詩,相當于對先人致敬。 不過公認李白寫得比先人好。鮑照對于自己的不得意,吞聲大哭,大寫的悲觀。 李白直接格局打開了,還是樂觀的。 所以杜甫夸李白:“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闭f李白是俊逸版本的鮑照?!?/br> 很多寫過《行路難》的詩人看著李白的詩,都陷入了沉默。 可惡,怎么寫得這么厲害,搞得他們的詩都拿不出手了! 天幕下,被重點提到的詩人鮑照心緒復雜。 什么玩意,李白寫得比自己好??? 他定睛一看,將吐槽的話吞了回去,好吧,確實寫得比他好那么一丟丟。 李白被小人排擠,還樂觀,昂揚,向上。 像一顆流星,閃耀整顆大唐。 黃河的冰和太陽的雪終會融化,唯有李白乘著小船,乘風破浪,迸發出桀騖不馴的生命色彩。 他李白一定會到達終點! 鮑照納悶:“李白這一身熱情是磨不滅嗎?” 孟浩然望著天幕,翻出自己的手稿,心中嘆息。 李白這一首詩,何止超過了鮑照等人的《行路難》? 簡直將所有詩人發牢sao的詩都比了下去。 他也想當官,他也因為仕途不得意而沮喪??伤麑懙氖牵?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他摧眉折腰事權貴,卑微到了極點。 李白居然還敢把自己比作姜太公,還相信“長風破浪會有時”。即使夢想被碾碎,李白至死也是少年。 緊接著,天幕說道:【杜甫說文章憎命達,果不其然,賜金放還之后是李白創作的黃金期?!?/br> 緊接著,天幕出 現新的畫面。明月夜,花園中,白衣詩人月下獨酌。 他在花叢中擺上美酒,自己給自己斟酒,獨自品茗。朋友和親人都不在身邊,想找個酒搭子都那么難。 這時他抬眸望著天空,目光落在明月上,于是笑出聲,舉杯邀月:"月亮啊月亮,今日你我共飲,豈不美哉?” 這時,他突兀地發現:"哦,還有我的影子,我們加在一起就是三個人了,真是熱鬧無比。" 他暢快地和新交的朋友飲酒。雖然這兩個朋友智商都不高,不會作出反應,但李白覺得及時行樂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