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75節
漢高祖劉邦望著天幕的場景,有些幻視自己的鄉親們,非常生氣:"我還以為大唐有多繁華呢,結果也有很多垃圾,狗官!我要是那賣炭翁,我就提劍砍了他!” 呂后望著天幕中白發蒼蒼的賣炭翁,也有些不忍。 他們這對夫妻都經歷過真正的苦日子,窮人最會同情窮人。 呂后暗暗下定決心,如果自己能掌握權力,一定要延續"休養生息"的政策,寬刑簡政,力行節儉,改善民生。 > 至少在她目之所及的地方,絕不能出現如此無恥的事情。 唐代文學家韓愈早就觀察到了這種現象,望天長嘆:“名字上叫做宮市,其實就是白搶,白居易這首詩寫的倒是不錯,能寫旁人不敢寫的東西。" “可惜了……” 論起憂國憂民的思想,他們算是知己。 可他對白居易不太感冒。 妻子滿懷期待地說:“夫君,白大人出現在天幕上,多風光。你們都同朝為言這么久了,怎么不來往,要不請他來家里坐一坐?” 天幕播 放之后,現在全大唐的百姓都對白居易很好奇。如果能請白居易到宅家里坐坐,全家人估計都要高興死了。 韓愈搖搖頭:“我跟他合不來?!?/br> 他和白居易同朝為官好多年了,兩人還都是文中之龍,都算文壇大佬,有很多共同好友,卻沒什么交集。 妻子有些震驚:“為什么?” 韓愈冷著臉說:"他不喜歡李白。" 白居易給杜甫搖旗吶喊,曾經在書中寫:“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風、雅、比、興,十無一焉。杜詩最多,可傳者干余首。至于貫穿古今,縷格律,盡工盡善,又過于李?!?/br> 李白的詩好是好,才華很出眾,但是無論比風雅還是比格律,都沒有杜甫厲害。 值得一提的是,白居易也給李白寫了首千古流傳的悼念詩。他并不是不喜歡李白,只是覺得李白在內容上不如杜甫。 因為當時很多詩人學李白的詩,學得非常爛,強調辭藻華美,沒有什么思想性。白居易覺得詩歌應該針砭時弊,所以自然更加推崇杜甫。 韓愈覺得白居易腦子可能有什么大病,居然不喜歡李白的文章,于是諷刺道: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蛾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李白和杜甫誰更厲害,在干年前已經讓他們的粉絲打破頭了。 妻子有些不能理解:“文無第一,這不是常識嗎?你們就因為這個鬧得不開心?”.對我有微詞。 韓愈搖搖頭,欲言又止:"不止,白居易性格有點怪. 飾煙攝出大,故口文正。 個正。白店易任信有點性……對我有微信。 白居易覺得韓愈官位大,有點看不起自己,曾經寫下一句:“近來韓閣者,疏我我心知?!?/br> 其實他們倆有個共同好友張籍。別人問張籍最近在和誰來往,張籍說韓愈。 白居易酸唧唧的,給張籍寫了首詩《酬張十八訪宿見贈》:“問其所與游,獨言韓舍人。其次即及我,我愧非其倫?!?/br> 我官位低,終究是我不配! 妻子恍然,嘆息道:“原來如此,看來沒什么機會了?!?/br> 韓 愈聞言,雙手負在背后,不置可否:"這有什么難處,我跟元稹有點交情。元稹他們家的墓志銘都是白居易寫的,可他夫人過世的時候,卻讓我來寫墓志銘?!?/br> “你要是想見白居易,我請元稹,再請白居易,白居易自然會來?!?/br> 妻子:“?。?!” “元稹怎么不找白居易寫?” 韓愈但笑不語,白居易啊白居易,你性格古怪,總覺得我看不慣你,可你怎么想得到,你最親近的朋友來找我寫墓志銘? 這一波是他贏了。 【年輕的時候,白居易喜歡搞浪漫,在中年的時候,他越發體會到底層百姓的不易,越發推崇杜甫的詩風,開始走現實風了。 他老是在皇上面前逼逼:“皇上,百姓好苦啊,你不能這么做,你不能那么做?!?/br> 據說,唐憲宗聽多了,很不高興,對大臣說:“我一手把他提拔起來,他天天對我逼逼賴賴,我真的是服了?!?/br> 他以為白居易寫《長恨歌》,是個浪漫人,和他相處會很愉快,沒想到是個刺頭。 事實證明,唐憲宗李純雖然被稱為小太宗,可他不是唐太宗。唐太宗能忍魏征那么久,他忍不了白居易這么久。 聽到皇上不喜歡白居易,白居易的政敵高興壞了。 搞白居易的機會來了! 815年,唐憲宗的宰相被刺客殺了,這可是震驚朝野的大事情。當時白居易上表,要皇上徹查此案,調查兇手。 結果別人覺得他管得太寬,越職了。 而且不久之前,白居易的母親看花墜井而亡。白居易在這段時間里,恰好寫了"賞花"和"新井”。 ————他母親死于墜井,他還寫這種詩,是不是在為母親之死而高興? 皇上老是聽白居易的牢sao,心里不耐煩,對他漸漸冷下來。 白居易被貶到了江州當司馬,相當于地級市市政府的秘書長。這個職位沒什么職務,定位非常尷尬,主要安置有罪官員?!?/br> 天幕下,年輕的白居易聽到未來的事情,心中倍感不妙。 他已經寫了很多諷喻詩了,皇上不會早就對他不滿了吧? 元稹勸說道:“白兄,寫這些做什么呢?別惹 麻煩,好好過日子吧。我還等著你哪一天當宰相,照拂我呢?!?/br> 年輕的白居易還沒有被磨掉銳氣:"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我就要寫!" 如果他不寫,還有誰愿意為底層百姓發聲?還有誰的意見能夠直接上達天聽? 弟弟白行簡也非常鼓勵哥哥:“如果哥哥沒有寫這些諷喻詩,未來的評價還會那么高嗎,天幕還會把他評為十大詩人嗎?” “你們啊?!痹∮行o奈,不過也不意外。 白居易要是膽小怕事、畏畏縮縮,他們也不會成為知己了。 元稹為朋友惆悵,壓低聲音說:"聽悠悠我心的意思,好像未來的人也很推崇太宗。如果位置上是太宗……唉?!?/br> 他話音落下,白居易等人心情都有些低落。 太宗之于唐朝,類似于管理員之于現代。 全民白月光,那可不是吹的。 唉,太宗離開的第xx年,想他。 今天又是嫌棄唐憲宗李純的一天。 被唐憲宗迫害的著名文人不僅有白居易,還有柳宗元和劉禹錫。 這對好基友正在被貶謫的路上。 他們望著天幕,唉聲嘆氣,他們被貶到了偏遠地方當司馬。 唐憲宗李純還說:"即使遇到恩赦,也不會赦免你們。" 他們心里都說了句大逆不道的話。 皇上被民間稱為小太宗,這個小是微小的意思嗎? 不及太宗萬分之一。 唉,今天也是懷念太宗的一天。 唐太宗李世民搞明白了宮市原來是缺乏監管所以被異化,皇帝本人不是想欺壓百姓,心情好轉些許,不算特別高興。 唐太宗冷著臉評價:“那些皇帝不無恥,但是無能,連手下的人都約束不好,還怎么治理天下?" 他記得天幕之前說唐憲宗李純被稱為小太宗,也就是小版的自己,現在來看,落差未免太大。 看來自己在未來的評價也很一般。 房玄齡說道:"陛下,天幕之前也說了,大唐后期宦官專權,阻力太大了。" 隔 著遙遠的時空,唐太宗也不能插手,只能下決心,編一本《帝范》,教導后世子孫如何做帝王。 誰知這個時候,便聽見天幕說:【白居易被貶官,心情很不好,他諷刺了唐玄宗李隆基,也和唐憲宗李純鬧得不太高興。那他最喜歡唐朝哪個皇帝呢? 毋庸置疑,答案是李世民。 可以說,大唐乃至歷朝歷代就沒幾個文人不喜歡李世民。 杜甫《北征》: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 白居易:“圣人有作垂無極!” 蘇軾:“太宗之從諫近乎圣?!?/br> 司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監未之有也。" 對文人來說,唐太宗時代文治武功理想結合。他精力充沛,聰明謹慎,卻又保留著謙虛之情,善于聽從大臣的意見。* 什么叫全民白月光??? 貞觀之治也不是文人吹出來的監世,更是百姓捧起來的監世。 《貞觀政要》記載米斗三四錢,米價在歷朝歷代,都算非常低的。盛世是一粒粒金黃的稻穗,是百姓碗里的口糧,是身上的衣服,是腳上穿的鞋子。 被貶的白居易心里想的估計是:什么小太宗???給我換一個真太宗,好不好?】 朱元璋笑著端起酒盞,隔著時空敬這位雄主,一杯薄酒敬英雄:“天幕說起了唐太宗,我可太贊同了。" “可不只是文人,連咱這個皇帝都很敬佩,好不好?” “惟唐太宗皇帝,英姿蓋世,武定四方,貞觀之治,式昭文德,建下萬世之功!”* 秦始皇向來不相信文人的嘴,只看實際的功績。因為文人的嘴具有欺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