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73節
元稹不由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他母親對他非常好,從來不約束他。和白兄的母親相比,他的母親簡直是神仙??! 元稹滿腦門子掛著問號,白母真的愛白居易嗎? 他轉移話題:"……白兄,你要是想要娶妻,我給你介紹吧。" “不用?!?/br> 白居易捂著臉,悲從中來,淚水順著指縫緩緩流下來,肩膀微微顫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他也想知道,母親真的愛他嗎? 天幕下,白府中。 白居易的母親坐在椅子上,直直地望著天幕。她長得非常瘦,兩頰有點凹陷,如同弱柳扶風。 白母勾起嘴角,拿著蒲扇,有一搭沒一搭地扇著,笑著說:“翠柳,你說,他為什么就那么想不開,非要湘靈呢。只要我在一天,就不可能讓湘靈進門。" 翠柳望著她的眼神中,眼底閃過深深的懼怕,順著她的話往下說:"是啊,湘靈憑什么能進門,不過是一個賣唱的女子罷了?!?/br> “你說得對?!卑啄改樕下冻鰸M意的笑。 他兒子必須娶名門貴女! 翠柳見狀,心里長舒了一口氣。 誰知下一刻,白母就把頭頂的簪子拔了出來,狠狠地刺向翠柳。 翠柳下意識躲開,可臉上還是留下了劃痕,留下滴滴血珠。 翠柳驚恐不已,非常熟練地往外跑,一邊跑一邊大喊:“來人啊,夫人發病了!” 白母提著裙子,追著翠柳,原本文靜的臉上滿是瘋狂之色:"上次樂天回來,看了你好幾眼,你 以為你算什么東西,你和賣唱的湘靈一樣低賤。你別想進我白家的門!” 丫鬟和小廝一擁而上,方才控制住白母。 白母臉被按在地上,渾身沾滿塵土,模樣瘋癲,聲嘶力竭地大吼:"翠柳,你這個賤人!我一定要殺了你,我一定要殺了你。" 翠柳低頭看著白母,心中百感交集,熟練地說:“把夫人關進房里,快喊郎中來?!?/br> 白母被關進房中,門被上了鎖,還在不停拍打房門,聲嘶力竭地尖叫,辱罵翠柳。 一個丫鬟忍不住壓低聲音,憐惜地看著翠柳:“翠柳,還是你膽子大,我根本不敢跟她待在一個房間,她上次,可是直接拿著菜刀發癲啊。你不是陪夫人最久的丫鬟嗎?她天天這樣嗎?" 翠柳抿住嘴唇,長長嘆息:“最開始,不是這樣的?!?/br> 丫鬟生起八卦之心,還想繼續問。 翠柳卻不肯說,畢竟她自小就進了白家當丫鬟,跟夫人關系很好,不能說更多。 丫鬟只好悻悻放棄。 翠柳望著天幕,心中迷茫。 白母剛嫁進來的時候,和白大人關系很好??蓻]過多久,白大人要納妾,夫人嫉妒成狂,沒日沒夜地摔東西,有時還會自殘。 郎中來看了,說夫人是得了心疾。心疾不是指心臟病,類似于精神分裂。 從外表來看,真的看不出來白母有心疾,明明是個溫柔妥貼的官家小姐。 白母拉扯白居易他們長大,對他們諄諄教導。白居易能成才,也有白母的功勞。所以他未來給母親寫墓志銘的時候,飽含濃的感激之情。 白母大部分時間像個正常人,只有很少的時候在發瘋。她恢復神志之后,特別后悔,還向她們這些丫鬟道歉。 可多年之后,白居易的父親去世了,白母的心疾越發嚴重。到現在,她每天只有一成時間是清醒的,其他時間都在發瘋。 白居易多看了哪個丫鬟一眼,她都要發狂,不管白居易在不在。 因為白母生怕白居易又看上了一個身份低微的"湘靈"。 她之前就是因為沒注意,才讓白居易和鄰家女孩在一起,她不會犯第二次錯。 每個人都深深地受著折磨,不能自拔。 白家并不富裕,可以稱得上清貧,而且白母的病需要喝很多藥,耗費非常大。 連白居易都襄中羞澀到向皇上反映《奏陳情狀》:"臣母多病,臣家素貧;甘旨或虧,無以為養;藥餌或闕,空致其憂?!?/br> 他母親有病,開藥太費錢了,家里窮得揭不開鍋,皇上,加點工資吧! 白居易花了大價錢請了丫鬟,可她們都不敢接近白母。 只有翠柳念著以往的感情,依然愿意貼身照顧她。 翠柳讓丫鬟他們全都離開,自己坐在白母的門前,跟她說天幕的事情。 她只粗粗處理了臉上的傷痕,便像沒事人一樣說:“夫人,天幕已經放到白大人離開周至縣,回到長安。那應該就是今年,接下來的事情我們都不知道了。你肯定很好奇對不對,翠柳把事情轉達給你聽?!?/br> 屋內,白居易的母親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安靜了下來,整個人形若枯槁,靠在門邊。 她的靈臺暫時恢復幾分清明,看到自己又被關在門里,什么都明白了,她又失控了。 白母心里很后悔,她也不想發瘋,可她的身體已經壞掉了。 翠柳見未來白居易還是妥協了,實在壓抑不住心中好奇,問道:"白大人最后還是妥協了……夫人,你為什么不愿意白大人娶妻,讓白大人直到三十七歲,都孤單一人啊?!?/br> 白母聽到白居易最終認輸了,心里暢快淋漓。 她為什么寧愿讓兒子老死,也不愿意妥協? 因為她掌控不了自己的丈夫、讓丈夫娶了妾室,可她能掌控白居易。孝道是她手里最堅韌的刀,最牢固的繩索。 他永遠不能像他父親一樣反駁自己。 他必須娶達官貴族家的女兒,光耀門楣! 她不僅身體病了,心也病了,突然想起了已故的丈夫。 她神魂游離,碎碎念:“舅舅,夫君,舅舅,夫君……你如果還活著的話,你也不會同意的。你會聽我的,對不對?” 翠柳隔著門,聽到她的話,渾身一顫,趕忙左右環顧,生怕有人聽見。 還好丫鬟都被趕走了,沒有人在這附近,沒有人聽到夫人的吃語。 翠柳長長松了口氣。還好沒人聽見,這可是罔 顧人倫的事情。 雖然白母陳氏是她母親帶到陳家的孩子,相當于陳家的繼女,和白家沒有血緣關系。 可是在倫理上,他們就是舅舅和外甥女。 如果被爆出來,白大人一定會被天下恥笑。 白家只是河南的小官僚家庭,經過多次遷移,知曉內情的人逐漸都被遣散,也只有自己這個老丫鬟知道這件舊事了。 翠柳小的時候,曾經見到白季庚的外甥女來家里玩,沒想到外甥女長大之后居然要嫁到白家來,之后還生下了白居易。 沒錯,白父白季庚,其實是白母的舅舅。 第43章 誰都可以陰陽怪氣李隆基 【據說,當時唐憲宗李純看到《長恨歌》,直呼牛逼! 他趕緊把大才子從鄉鎮調了回來。 白居易從周至縣回來之后,官位幾連跳,節節高升,后來官拜左拾遺,這個官位不算很高,但是能直接面見皇上,算是天子近臣! 白居易的仕途非常順利。 可能有人會好奇,皇上為什么會喜歡《長恨歌》呢?這詩開頭諷刺唐玄宗是個老色批,白居易為什么沒被舉報,還能高升? 唐憲宗李純太不尊重唐玄宗李隆基了吧。 其實唐朝非常優待文人,像清朝那樣文字獄的事情很少。 比如同時期的“二王八司馬事件”,柳宗元劉禹錫等人想搞變法,收回宦官的兵權,打擊貪官污吏。 結果失敗了,結局是被流放到偏遠地區當小官。 他們牽扯進如此重大的口口,都沒有被殺,說明至少大唐中期,文人還是非常受追捧的。 大唐皇室表示:“你又翻不出什么風浪,我宰相肚里能撐船,你隨便罵!” 而且據傳,從唐肅宗開始,朝野都默認有一個人得為社會動亂背鍋,連皇上都不例外。 這個人是誰呢? 自然是唐玄宗李隆基。 大唐皇室:“罵別人不行,罵李隆基可以的?!?/br> 李商隱也寫了一首《馬嵬》,也諷刺唐玄宗,尺度比白居易大多了。他說唐玄宗保護不好楊貴妃,還比不上普通老百姓呢。 李商隱也沒有因此獲罪。 《長恨歌》這里面一點沒提唐玄宗李隆基除了好色之外的昏庸cao作,還大書特書皇上和貴妃的愛情,降低不明所以的民眾對皇室的反感。 別說唐憲宗李純,李隆基本人看到這篇文章,估計都很高興呢!】 李隆基一點也不高興,甚至氣得想殺人。 他未來的名聲居然能差成這樣,又人強客都敢來嘲諷一波? 他造成動亂是一回事,給不給別人罵是另一回事。普通人被人嘲諷尚且不能忍受,更不用說極好面子的李隆基了。 這群"孝子賢孫"居然縱容文人墨客罵他,真孝死他了! 唐玄宗李隆基臉黑得像鍋底,無能 狂怒:“混賬!混賬!唐肅宗是誰!” “這真是我最孝順的兒子啊?!?/br> 他恨不得把那所謂的唐肅宗抓到面前,像殺那三個兒子一樣狠狠砍死他。 皇宮內,李隆基暴怒,消息逐漸擴散,皇子們人人自危。 未來的唐肅宗李亨聽到消息,忍不住笑出聲。 這唐肅宗,真是他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