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71節
其實不相信。 不過唐玄宗不喜歡凡事親力親為,喜歡當領導,卻又貪戀權力,所以非常喜歡玩制衡術。 制造出兩股對立的勢力,讓他們互相平衡,此消彼長。 他不會輕易殺死安祿山,因為他擔心楊國忠獨攬大權,反之亦然。 經過天幕這件事,他對這兩人的信任削減不少,決定讓他們互相廝殺。 等到他們撕咬得差不多了,就是他來摘桃子的時候。 事情忙 完之后,他終于想起了被自己遺忘的楊貴妃,見到她那副花容月貌,愛意涌上心頭,連忙走到旁邊:“愛妃,楊相來了,你不和他說說話嗎?” 楊貴妃默默垂淚,進宮這些年,她故意不讓自己想起從前的事情,否則都不知道該怎么活。 如今天幕又提起了她的傷心事,她清晰的認識,原來她還沒忘了壽王。 那個風華正茂、風度翩翩的少年浮現在面前,牽動心腸。 楊貴妃心中涌現一絲期待:“陛下,天幕所有人都能看,我們的事情要被天下百姓知曉了。 臣妾讓皇室顏面蒙羞,不如讓臣妾去道觀,青燈古佛,了卻一生吧?!?/br> 唐玄宗眉頭皺緊,這確實是驚天動地的皇室丑聞??上攵?,楊貴妃存在一日,民怨就會多沸騰。 他晚年雖然昏庸,但沒有昏庸到無可救藥的地步:“唉,你說得有理,太宗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等過段日子,朕將你接回來?!?/br> 楊貴妃點頭答應,默默心想。 這么多年了,陛下的做法還是跟曾經一模一樣。先讓自己去道觀,過了好幾年,等大家都遇忘了,再把自己接進宮。 掩耳盜鈴! 皇宮外,未來的唐肅宗李亨著急地問著眼線:"怎么樣了?陛下準備怎么處死安祿山?" 曾經,宰相張九齡預言安祿山會造反。 李享對此深信不疑,多有勸誡,可父皇鐵了心,要重用安祿山,玩他所謂的制衡術。 如今天幕通過《長恨歌》告知父皇,有人會造反,目標直指安祿山。 李亨心里高興壞了,立馬聯系自己的眼線,詢問皇宮中的消息。 眼線壓低聲音,糾結不已:"陛下沒有殺安祿山。" 李享如遭雷劈:“為什么?他不是要造反嗎?” “安祿山說漁陽指的不是漁陽郡,還以死明志,洗脫了嫌疑,陛下派人給他診治去了?!?/br> 李亨的面色瞬間黑如鍋底:“……那楊國忠?” 眼線:“陛下讓楊國忠尋找有反心的人士,聽這意思,還是要重用?!?/br> 不過他像是想到什么,又無奈起來。父皇即使知道安祿山造反又怎么樣?難道能立刻處置嗎?眾自已經把安祿山美的明大句天權力亦出去容易向來難文呈口經匯女祿山養的膽人包大,權力處出去各易,以回來難。 一旦安祿山死在長安,他的兒子定會造反。 眼線:“不過陛下把楊貴妃送走了?!?/br> 李亨冷笑:"到時候不還是要接回來?還有別的消息嗎?沒有就走吧!" 眼線行了禮之后,緩緩告退。 李亨心亂如麻,他為什么要花大價錢,打點父皇身邊的宮女和宦官? 那是因為,武惠妃曾經陷害三位皇子,說他們要造反,明明是很荒謬的事情。結果父皇信了,一日殺三子,血流成河。 可以說,自從這件事情發生,皇子們人人自危,噤如寒蟬,都在思考如何自保。 李亨培養眼線,也是怕自己哪一天同樣無辜被殺。 李亨枯坐在屋內,眼看著大唐即將動蕩,卻沒有任何辦法。自己的命運也如同無根浮萍,隨時可能被父皇親手奪走。 不對,他有機會! 天幕,正是他的福星! 他猛地站起身來,父皇不處置楊國忠,絕對有文武大臣不滿。他要去拉攏這些人,讓他們成為自己的親信。 父皇扒灰的丑聞會讓民怨沸騰,天下動蕩,正是他的機會。 等到自己羽翼豐滿,他也要學習太宗來一次玄武門之變! 既然父皇不慈,你就別怪我不孝了! 【這首《長恨歌》,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在主題上很有爭論。 一種是諷喻說,一種是愛情說,還有雙重主題說。 有人覺得白居易是在諷刺唐玄宗好色,整篇文章明面上在說愛情,實際上在說時政。 有人覺得這點諷刺簡直毛毛雨,更像是對唐玄宗的洗白,更像是在歌頌愛情,畢竟講愛情的部分實在是太多了。 自古以來,兩方打得不可開交。 關于這個問題,白居易自己就給了答案了。 他晚年的時候,整理自己的詩集,把自己的詩分為四大類————諷喻、閑適、感傷和雜律。 《長恨歌》屬于感傷類!】 白居易自己都說了這首詩屬于感傷類,可繁雜的彈幕還是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彈幕:【我不管,我覺得就是搞諷刺的,瞧瞧那唐玄宗那個瘋狂逃竄的樣子,樂死人了,明顯就是在諷刺時政亂象。不過是因為怕詩集被禁,所以不敢說?!?/br> 【加一,我感覺白居易是在可憐楊貴妃,諷刺唐玄宗!】 【白居易懂什么《長恨歌》(狗頭)!】 彈幕給白居易展示了一下——這首《長恨歌》的主題到底有多少爭議。 元稹笑得前仰后合:“白兄,人家說你不懂《長恨歌》!” 白居易:“……” 白居易非常大度,嘴角上揚。 他能聽得出來這些彈幕是開玩笑的,所以沒有生氣。 而且這種五花八門的彈幕更加印證了,他的長恨歌不僅在大唐受歡迎,在未來也被廣泛解讀。 他真的太火了! 白居易謙虛地說:“每個人對詩歌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就像是吃飯一樣,干人干味。 我創作出來之后,這首詩就是屬于他們的了。他們說我不懂,雖然夸張了點,但也有道理?!?/br> “白兄胸襟寬廣?!痹∮X得挺奇妙:“對了,你才三十多歲,我就聽到你晚年的事情了,我替他們問一句,你在感傷什么東西?” 白居易搖搖頭:“太多了,說不清?!?/br> 貴妃之殤、時局動蕩、社會凋敝……都有。 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微微嘆息。 他跟哥哥從小一起長大,也見過湘靈。 周圍的親朋好友早就成增了,哥哥名氣大,才華高,無數人想把女兒嫁給他,他卻沒有同意。三十多歲了,還沒有成婚。 《長恨歌》也有對自己愛情的感傷啊。 白行簡喝了口酒,看見哥哥情緒不高,所以岔開話題:“我最近寫了新本書,你瞅瞅看怎么樣?” 他們白家家境一般,哥哥兩袖清風,手中積蓄不多。他也想寫點書,補貼家用,給家里減輕負擔。 白居易有些驚喜:"還是《李娃傳》那種?" 他弟弟文采也挺好的,寫的《李娃傳》塑 造了一個婚妹友和公子歷經磨難,最終高高興興在一起的故事。劇情跌宕起伏,結局非常歡樂,對后世戲劇影響很大。 白行簡欲言又止,左右環顧:“不是,有點特別?!?/br> 元稹和他見得不多,還不知道他會寫書,笑著說:“你還會寫書???哇,真是一門雙星,給我看看!” 白行簡捏著東西,有點不好意思:"這,這這書內容不太好。" 元稹鼓勵地說:“不要泄氣。你作為白兄的弟弟,還會寫書,說不定青史留名,天幕都會提一嘴,那時候這書肯定賣得好!" 白居易心里也很期待,如果天幕能夠提一提他的弟弟的文采,那他弟弟也會飛黃騰達,那就太好了。 白行簡只好鼓起勇氣,把書交了出去,書名《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 白居易也急著看,索性跟元稹一起看。 沒看多久,他們臉色變了,猛地把書收起來。還左看右看,生怕有人看見。 白行簡緊張地說:“怎么樣?能賣得好嗎?” 白居易陷入沉默,焦慮難安,在心中祈禱天幕干萬不要提他的弟弟。 不然他的一世清名要被弟害了! 原因無他,這是本有顏色的書。 【白居易在周至縣當縣尉不久,寫下了《長恨歌》。他的職務是在當地抓盜賊管治安,能深刻體會到民間疾苦。有一天,他來到鄉村,想看看農忙的人們收成怎么樣?!?/br> 天幕中出現新的畫面,穿著布衣的白居易來到鄉野間。 只見炎炎烈日之下,人們非常忙碌,渾身都要烤中暑了,卻還是不愿意停,要和天搶時間,把麥子收割干凈。 白居易感覺他們特別辛苦,心中不忍。這時,看到了一個婦女,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辛苦。 婦女抱著孩子,一邊哄孩子,一邊在地上撿著麥粒,肩膀上還背著筐。 白居易難受極了:“這是你們家的麥田嗎?所以這么熱的天還在勞作,怎么不見你家男人?” 婦女手上長滿老繭,麻木地說:"當然不是,我們的麥地都因為繳稅賣光了,家里沒有飯吃,只能到別人的地里面,撿一點麥粒,不然就要餓死了。" 白居易大受震動,居然 如此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