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62節
張九齡當時正在當宰相,這人就是寫那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人,不僅詩寫得好,他還是開元盛世最后的名相?!?/br> 【王維寫了詩,跟張九齡明志。 張九齡一看,這小伙子文采不錯??! 他于是把王維從小地方撈回了中央,給他謀了一個右拾遺的官職。 這個官職級別不算高,只是個八品官職,但是可以直接覲見天子,權力比較大?!?/br> 【可是不久,張九齡被皇帝貶官,王維也受了牽連,被迫出使塞外?!?/br> 天空中出現新的畫面。王維的演員乘坐單車,在大漠中緩緩移動。 舉目張望,大漠中全是黃沙,一眼看不見頭。遠處的孤煙拿立在天地之間,仿佛將這天地之景切割成兩半。 王維就在這黃昏時間,出使塞外。天邊鴻雁飛過,留下幾縷哀鳴。 王維詩興大發:"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br> 【王國維先生曾經說,此種境界,可謂千古壯觀?!?/br> 清朝文人曹雪芹看到偶像的名篇上榜了,捋著自己的胡子,深深點頭,非常激動:“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當然是千古奇觀了!" 朋友有些迷茫:“我覺得有點俗,這個直和這個圓,好常見?!?/br> 曹雪芹立刻有點不滿:“有什么俗的?你能找到比這兩個字更好的字嗎?”朋友冥思苦想很久之后認輸了:“……好像沒有?!?/br> 曹雪芹指點:“你看上去覺得很俗,其實大俗即大雅,你看上去無理,其實非常有情。 不要太執著于煉字,像王摩詰這樣化繁為簡也不失為壞處。" 天幕下,女皇武則天閉上眼眸,默默念著那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說不上好在哪里,卻覺得極好?!?/br> “宋之問,你覺得呢?” 詩人宋之問文采極盛,是御用文人。 宋之問發揮自己的長處,點評道:“大漠孤煙直,這個直突出網扇之美,場景如此兼瑟,下一句卻接長河落日圓,溫暖的感覺都要溢出來了。 詩人不講自己的孤獨,卻處處都在講孤獨,情感藏在景觀中,詩佛之稱果真貼切?!?/br> 女皇武則天望著天幕中玉樹臨風的演員:“王維這么有才,怎么這么坎坷?” 宋之問做出一副可憐的模樣:“有文采的人,命總是很薄的?!?/br> 女皇武則天聞言看了一眼他。 女皇非常喜歡文辭,宋之間就是這個時候脫穎而出。有一次去洛陽龍門游玩的時候,宋之問答得非常好,女皇還把錦袍送給了他。 宋之問和女皇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混得特別好,為的就是爬上陛下的龍床。 可陛下一直對他愛答不理,除了公事之外沒有其他的想法。 宋之問見武則天看向自己,心頭怦怦碑跳,難道陛下終于要寵幸他了?武則天卻很快收回眼神,宋之問那點小心思,自己能夠看懂。 宋之問長得不丑,甚至可以說玉樹臨風,不過她山珍海味吃慣了,宋之問比張氏兄弟差遠了,也沒有天幕的演員帥。 唉,還是看看天幕里面王維的演員洗洗眼睛吧。 【王維寫了不少邊塞詩,又擴寬了題材。 他在外浮沉了幾年,終于又被召回了長安?!?/br> 【他本來就篤信佛教,性格很佛系,經過這幾場政治斗爭,原本那些報國熱血也漸漸涼了。于是他選擇————躺平?!?/br> 【他在終南山買了一座大別野。這個地方寸土寸金,放在我們今天來說,相當于買了湯臣一品吧?!?/br> 【值得一提的是,這座大別墅的原主人是著名詩人宋之問。王維從他的后人手里,把這座大別墅給買了下來?!?/br> 【宋之問寫了很多詩,我們一首都不用背,不過他在當時還挺出名的。不過這個名氣,有褒義,有貶義。 當時很多人覺得他親手殺了他的外甥,只是為了奪走一首詩?!?/br> 【相傳,劉希夷寫了一首特別好的詩,給自己的舅舅宋之問看。 宋之問一看,這里面有一句寫得太好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他想把作者換成自己,到時候在宴會上獻給皇帝,一定能獲得獎賞。 劉希夷覺得沒有什么大問題,畢竟是自己舅舅,就答應了。 結果這首詩爆紅了,劉希夷心里有點不甘心,于是去找宋之問,想把名字換回來。 宋之間一聽,這樣的話自己不就是犯了欺君之罪嗎?所以干脆就用土袋把自己的外甥給活活悶死了。 宋之問是個很傳奇的人啊,相傳,他還想爬上皇帝的龍床,結果因為口臭被皇帝嫌棄。 這兩個故事很神奇,流傳度很廣,真假不知?!?/br> 【有一說一,王維買他的大別墅,也不嫌晦氣嘛?】 武則天:"???"她身邊這個詩人居然是個殺人犯? 第37章 第四位詩人居然是他【感謝快樂星球居 宋之問耳邊如同驚雷炸響,天哪,天幕怎么會說起這種事情! 他的外甥劉希夷雖然考中進士,文采也好,卻不算出名,過得很落魄。 不久前,劉希夷確實拿著詩文找到自己,想讓他品鑒一下。 宋之問見到那句詩之后頗為喜歡,便和外甥商量了一下,把這句詩據為己有。外甥也想討好自己這個皇帝面前的紅人,所以答應了。 在宴會上,宋之問交了一首詩,里面有一聯就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這首詩出來之后,很多文人嘆服,連武則天也頗為喜歡。 宋之問志得意滿,滿面春風。 誰知道天幕居然把這種事情暴露出來了! 坐在主位上的武則天冷颼風颼的聲音傳來:“宋之問,那一句不是你寫的?” “你可知道你犯了欺君之罪?” 這一聯柔婉華麗,充滿感傷的情調,仔細品讀還頗有哲理。 武則天只看了一眼,便深深記了下來,有些愛不釋手。誰曾想這背后居然還有這般血腥的故事! 宋之問敏銳地感覺到了危險的氣息,連忙跪下來,臉色白得像紙,張開嘴想辯駁,卻又不知道怎么辯駁。 畢竟連天幕都說那一句詩是他外甥原創。 宋之問知道武則天眼里容不得沙子,不敢欺瞞,只能痛哭流涕求饒:"陛下,是劉希夷覺得見不到皇上,所以想把那句詩給我,討來陛下的歡心。我們關系很好,所以他想讓我出名。 臣也是一時糊涂,就不應該答應他!" 當上司問責的時候,下屬最好不要把過錯夸大,盡量大事說小。 宋之問深諳此道,愣是把抄襲這件事情完全推給外甥,把自己打造成清清白白的蓮花。 武則天卻不吃他這種小把戲:“你和他關系好?那你怎么會殺了他?” 宋之問連忙說道:“陛下,劉希夷現在還好好地待在皇宮外,根本沒死。天幕所說的話也不能盡信?!?/br> 武則天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來人啊,召見劉希夷?!?/br> 劉希夷恍恍惚惚地來了。 他幾天前給了舅舅一句詩,果不其然,舅舅舅看這句詩更火了。他心里 有點不滿,正打算和舅舅抱怨。 結果天幕居然說自己未來會被舅舅殺掉?直接就把他弄懵了。 武則天:"那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到底是誰寫的?" 劉希夷:“陛下,是我寫的?!?/br> 武則天:"是你主動要給你舅舅?還是你舅舅問你要?" 劉希夷感覺到宋之問的視線越發炙熱,心中糾結。 他跟舅舅關系是真的好,這讓他搖擺不定,不知道說還是不說。 可緊接著,天幕說的殺人案件在腦海中閃回。 他狠下心來,并不隱瞞,直接說:“是舅舅主動問我要的?!?/br> 武則天捏著玉板指,有些生氣,失望地說:"想不到宋之問你居然是如此欺世盜名之輩!" 宋之問希望武則天看在往日的情分上,饒過自己,可隨著武則天話音落下,他感覺自己要涼了。 他哭天搶地地求饒:“陛下——” 武則天揮了揮袖子,有點犯惡心:"來人啊,宋之問欺君罔上,關進天牢,案件由大理寺審理。" 宋之問身上沒有文人的清高,也沒有文人的cao守,寫詩只是為了往上爬。他聽到武則天的命令之后,整個人如同霜打的茄子,好像老了十歲,脊背都變得佝僂起來。 他完了,他這輩子完了! 劉希夷有些心疼,卻想到天幕地說的話,最終還是冷下心腸。 他可憐舅舅,舅舅未來可不會可憐他。母親知道自己早亡,不知道會有多傷心。 要不是天幕幫他,他早就身首異處! 劉希夷這個外甥年紀比宋之問大,卻長著一張好臉,堪稱美姿容。 武則天覺得賞心悅目,又想到他的文采,于是說道:“你舅舅被關進天牢,職位空下來,你就頂了他的差吧?!?/br> “多謝陛下!” 玉真公主府上,王維陷入沉默。 他確實準備在長安穩定下來之后,把家人都接過來,最好能買個大一點的地方,讓他們都能安置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