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60節
衛青心想,損失再多,舅舅也不想損失你。 衛青:“那我就是騾騎大將軍的舅舅,你再怎么厲害也是我外甥,我的話你敢不聽?” 霍去病啞口無言,委屈巴巴:"……好吧。" 古青青:【這首詩可以破除大家對王維的刻板印象,簡直殺氣騰騰,王維他真的好會寫! 有一說一,不標作者的話,我感覺是李白寫的。李白也有一句“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想必有人會好奇,這是有借鑒嗎?他們倆認識嗎? 有網友說,他們兩個都有關于玉真公主的緋聞,感覺他們倆有可能是情敵,所以老死不相往來。沒有看到李白和王維互噴的詩真是千古一大憾事。 當然,這種說法沒有證據啊。 還有的網友說,好想體會玉真公主的快樂! 還有人說,他們有幾句詩有點像,所以他們應該有一直在偷偷關注對方吧!】 天幕下的李白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之后,眉梢微挑,專注地看著天幕。 緊接著,李白被逗樂:"要我跟王維互罵?還說我一直很關注他?" 他笑完之余,望向長安的方向。 未來的人居然這么八卦自己和王維啊…… 玉真公主府上的王維看著天幕,好看的眉頭微蹙。 什么偷偷關注對方?什么亂七八糟的? 好吧,他確實有關注…… 也不知道李白看到這天幕會怎么想。 王維思考良久,為了自己的名聲著想,要不改天給他寫首詩?讓后人不要再這么編排自己了。 不過李白都沒有給他寫,他為什么要主動寫? 王維垂下眼眸,收回了念頭。 【王維在詠史詩上也有很多成就,他十幾歲的時候,路過秦始皇的墓地,寫了一首《過始皇墓》。 古墓成蒼嶺,幽宮象紫臺。 星辰七曜隔,河漢九泉開。 有海人寧渡,無春雁不回。 更聞松韻切,疑是大夫哀。 簡單翻譯一下:秦始皇的墳頭草都有三米高了,幽暗的地言非常豪華。木頂上鑲著大珍珠,用珍珠來象征日月,用水銀來灌注四海。 可墓地修得這么豪華有個屁用,怎么可能有人在里面渡河?那么陰冷的地下,鳥不拉屎,也不會有燕子在里面飛?!?/br> 秦始皇眉頭皺得很深。 他能聽得出來,王維罵他過度收集民脂民膏,地言修得太豪華。 他揉揉眉心,事死如事生,修豪華一點怎么了? 面對詩人的責問,他沒打算改。畢竟類似的話,他天天都能在大臣嘴里聽到,已經聽煩了。 他看向三公九卿:"國庫的錢先用來秣馬厲兵,準備出擊匈奴。修皇陵的事情,可以暫緩。" 他已經派人去越南調查水稻,也在學習宋朝改革一些經濟體制,不那么打壓商人。等到時候全國都富起來,他修豪華一點,總不會有人罵了吧? 基建狂魔秦始皇如此想。 三公九卿:“諾!” 【王維十九歲的時候,讀史書讀到了漢朝將軍李陵的事情,感覺非常震驚,于是寫了一首《李陵詠》。 漢家李將軍,三代將門子。結發有奇策,少年成壯士。長驅塞上兒,深入單于壘……少小蒙漢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報,投軀未能死。引領望子卿,非君誰相理。 這一首短短的詩,直接講了一整段歷史?!?/br> 【李陵這個人是西漢名將李廣的孫子。他年輕氣盈,主動請纓,帶著八百兵去打匈奴,把匈奴趕跑了。 漢武帝覺得李陵這個小伙子很有他爺爺的風采,非常高興,于是又給了他五千人,讓他去進攻匈奴。 李陵用五千人去打八萬人,結果打輸了,自己被俘,最后投降匈奴。 漢武帝很生氣、很憤怒。堂堂大漢的將軍,怎么可以投降匈奴?更重要的是,你還是李廣的孫子!你還有氣節嗎? 于是下令夷三族?!?/br> 古青青又說:【比較特別的是,這件事情還牽扯到了另一個歷史名人,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司馬遷當時的職位是太史令,這個職位不是寫史書的,就是看看天象,改改歷法。 漢武帝大發光火的時候,朝堂的人都不敢給李陵說話。 結果司馬遷跳了出來:"陛下,我跟李陵雖然不認識,但我聽說過他這個人非常不錯,他投降匈奴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他帶了五千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殺了一萬多人,功完全可以抵過。 李陵已經盡力了,不能全怪李陵,作為主帥的將軍李廣利也有錯!”】 【這個李廣利是誰?其實是漢武帝寵妃李夫人的哥哥。 那個時候霍去病已經死了,大漢的將領青黃不接,優秀的將領不多。 司馬大人太ky,這么說話不就是在說漢武帝沉迷美色嗎?于是撞到了鐵板上?!?/br> 【漢武帝覺得司馬遷是在為李陵開脫,非常憤怒,于是給他定罪,要砍了司馬遷。 當時,漢朝規定犯錯的大臣可以用錢來贖買死刑,錢交夠了就不用死了??伤抉R遷為言清廉,家里沒錢,甚至沒有朋友來幫忙。 他還沒寫完史書,沒有圓父親的夢,所以不想死,最后只能用言刑來代替死刑?!?/br> 古青青又說:【這段歷史為人津津樂道的原因,不只是牽扯了司馬遷,還牽扯到了另一個名人蘇武。 這首詩最后幾句說的是:“蘇武身為漢朝使者,被匈奴俘虜,卻不投降。李陵投降匈奴之后,勸說蘇武投降,可是蘇武抵死不從。 蘇武離開的時候,李陵給他辦酒席送別,把蘇武當知己,可是蘇武也沒有辦法替他辯駁,畢竟連司馬遷都做不到。" 一首詩講一段歷史,王維真是秀兒??赐蹙S的詩就能弄懂寫《史記》的司馬遷為何失去他的蛋蛋?!?/br> 彈幕:【司馬遷———】 【可惡,豬豬怎么可以這么對待司馬大人!】 沉默,沉默是今天的西漢。 漢武帝、李廣利、李陵、司馬遷等等留名青史的人物全都懵了。 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消化如此多的信息量。 漢武帝劉徹到底還是閱歷廣,第一個反應過來。 他關注點有點偏,氣不打一處來:“豬豬?這是他們能喊的嗎!” 第36章 武則天:宋之問居然是殺人犯? 文武百官發呆,陷入沉默。 豬豬……讀起來還挺順口的。 劉徹氣得不行:"豈有此理,這群狂徒怎可如此稱呼朕?對待帝王沒有半分尊重。漢朝明明推翻了秦朝,可是皇帝有這么稱呼過秦始皇嗎?” 文武百官望天,話說回來,秦始皇有這種名字嗎? “你們回答我!朕有喊過秦始皇這種名字嗎?”漢武帝劉徹見沒有人回答他,非常惱火。 丞相默默說道:“陛下,秦始皇沒有這種名字吧?!?/br> 漢武帝劉徹:“……” 劉徹無能狂怒:"哼!無恥狂徒!別讓朕逮到他們!" 漢武帝劉徹重新坐下來,深深呼吸,心情平靜不少,冷眼掃過文武大臣:“剛剛天幕說的話,你們聽見了嗎?把提到的那些人全部給我找過來。" 一番折騰之下,天幕所提到的人全部被帶過來。 老將李廣來得最快。他之前因為王勃那一句李廣難封,不甘不愿地歇了封侯的念頭,只能在家含飴弄孫。 養著養著,他發現享受天倫之樂好像也不錯。 他發現自己的孫子李陵非常勇武,是個將帥的苗子,想把自己的兵法全部交給他,讓他封侯。 就在他抱著美好幻想的時候,便聽見了天幕的劇透。 李陵居然會因為急于立下戰功,兵敗被俘,最后投降匈奴,家里也被夷三族! 這位老將整個人炸了,趕忙帶著孫子進了宮。 漢武帝劉徹因為“豬豬”這個稱呼,心里憋了一肚子氣,正想對李廣家里發火:“你的好孫子在哪兒?” 呵呵,李陵未來居然會投降,不懲治他一番可惜了。 李廣走到旁邊,露出身后的小屁孩。 這小孩大概四五歲,身強力壯,比普通的小孩要強壯一圈。這還是他第一次面圣,一激動鼻涕有點流下來,不得不拿手擦。 漢武帝劉徹:“……” 李廣連忙把孫子拉到后面,主動認錯:“陵他御前失儀,將來還投降匈奴,請陛下降罪?!?/br> 李陵一聽要降罪,緊張地拽著爺爺的袖子,眼中含淚,好像下一秒要哭出來。 漢武帝劉徹 跟這個四歲小孩大眼瞪小眼,僵持許久之后,有些無力地擺擺手:“算了,坐下吧?!?/br> 這么小的孩子別說去投降匈奴了,估計連馬都不會騎。 李廣不肯同意,說道:“投降匈奴乃是死罪,必須要懲戒,不然如何能服眾!” 漢武帝劉徹心里腹誹,他也想懲戒,可這還是個流鼻涕的小孩。 如果懲罰了,會顯得他斤斤計較,才難以服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