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29節
【“長吉活了二十七年,職位不過奉禮郎,為什么天帝重視他?世間的人卻又不重視呢?難道人的見識會超過天帝嗎?”】1 【大家應該能看得出來,李商隱也不相信李賀是真的被仙人接走了?!?/br> 【可是李商隱對李賀之死很遺憾。一是怨恨老天早早奪走他的性命,二是怨恨世人有眼無珠,對他的偶像不重視?!?/br> 【對了,李賀除了李商隱之外,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粉絲,大家應該都聽過他的名字,唐朝大詩人杜牧?!?/br> 【寫《清明》《阿房宮賦》的那個詩人?!?/br> 【我們現在把李商隱和杜牧稱為“小李杜”,其實他們兩個有一個共同點,都喜歡李賀?!?/br> 【李 賀死后,有人整理他的詩集。杜牧很喜歡李賀的詩,所以給這個詩集作序?!?/br> 【杜牧說:“使賀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sao》可也”?!?/br> 【他說,如果李賀沒這么早死,再稍加磨煉一下,說不定就能超過《離sao》了!】 【屈原在詩壇上什么水平,不用多說。杜牧直接把李賀抬到了外太空,可想而知他有多喜歡他?!?/br> 在她說 話的時候,李商隱的資料和代表作被杜牧取代。 左邊放著杜牧的畫像,右邊滾動播放代表作《清明》《阿房宮賦》…… 【有的人死了,但是他還活著。李長吉雖然死得早,卻開宗立派,一手締造長吉體。在千年之后,依舊有人記得他并且懷念他?!?/br> 【如果李商隱和杜牧知道,應該會挺高興的吧?!?/br> 真正的李商隱如今恰好在李賀的老家,準備收集資料,給偶像寫個傳記。 李賀死后,詩文多散佚,資料也很少。 這讓很多喜歡李賀的人深深遺憾。 一種濃烈的使命感涌上心頭,他要還原偶像的形象! 這樣后人看李賀詩句的時候,就能越發接近李賀了。 當聽到第九位詩人是李賀的時候,他激動得臉都紅了。 天幕真有眼光??! 李賀就該上這榜單! 李賀這種詩風在整個大唐都很少見,即使有這種風格,也沒有他半分精髓。他學了很久,只能學到皮毛,學不到李長吉那種超出宇宙的想象力。 李商隱默默想,偶像李長吉的名次低了! 哼,要是他來排榜單,李長吉妥妥第一,絕對不會讓他屈居第二。 正當他有些憤憤不平的時候,聽到自己和杜牧前輩居然被后人稱為“小李杜”,頓時一驚,狂喜涌上心頭。 他又為自己青史留名而高興,又為自己和杜牧齊名高興。 啊,他也很喜歡杜牧這位詩壇前輩。 小李杜也有姻親關系,杜牧是李商隱的表哥杜悰的堂弟。 李商隱情不自禁想起杜牧,有些惆悵,自言自語:“我們倆之前見過一面,我給前輩寫了兩首詩,《贈司勛杜十三員外》,《杜司勛》,哎呀,他怎么一首都不回我呢?” “他看到天幕了嗎?他知道了我們倆被稱為小李杜了嗎?” 杜牧,我想跟你做朋友! 青樓中,杜牧喝酒喝得正歡,興至濃時,直接寫下一首詩:“……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br> 他出生名門世家,不缺錢財,很喜歡逛花樓。他也知道這樣不好,自己十年時間都沒所得,只得了青樓之間的名聲,太可笑了! 他想要的是封侯拜相,青史留名! 可是現在朝廷朋黨競爭激烈,他深陷權力斗爭的漩渦,十年了也不得寸進。一腔雄心壯志無處抒發。 除了逛青樓,還能做什么? 這時,他突然聽見天幕說自己是大詩人。 聽這意思,他應該是靠著詩句青史留名了。 他為留名高興,卻又有些無奈,深深地嘆了口氣。 這不是他想要的出名方式。 他寫詩只是業余寫寫,主業是當官啊。 他想青云直上,封侯拜相,名垂青史。 比起“大詩人杜牧”,他更想聽到“宰相杜牧”! 他心情復雜之余,又聽見自己和李商隱被稱為“小李杜”,感覺自己深深被侮辱了。 臉色頓時黑了下來,怒摔酒杯。 把旁邊的歌女嚇了一跳:“大人,出什么 事了?天幕不是在夸你嗎?” 杜牧揉揉眉心,這種事不好跟外人說出口:“……沒什么?!?/br> 李商隱是劉蕡的人,劉蕡在牛僧孺手下做過幕僚,而杜牧是牛僧孺的人。 所以他們在朝廷上算是一派,不過是原先。 第一次見面,李商隱就很喜歡他,給他寫了一首詩。 “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勛?!?/br> 李商隱夸杜牧是個歡場高手,特別會寫悲傷離合,沒人寫得比他好。 如果是旁人聽了估計會很高興,可是對于杜牧來說,這一下子,可算拍馬屁拍到馬腿上了。 杜牧是因為政治上不得志,所以才沉迷青樓,不得不寫傷春 悲秋,寫些sao詩。 結果李商隱還夸他寫得好! 杜牧心中腹誹,這個李商隱是真沒情商。 唐朝詩人經常玩和詩,你寫一首,我寫一首,感情很快就升溫了。 按道理來說,李商隱給杜牧寫詩,杜牧于情于理是要回的。 可是杜牧很不高興,所以就沒回他。 誰知那李商隱沒得到回應之后,也沒感覺到自己不對,屁顛屁顛又給他寫了一首拍馬屁的詩。 如果說第一首詩還能接受,那第二首詩就直接令人說不出話了。 “前身應是梁江總,名總還曾字總持?!?/br> 杜牧你的詩寫得太好了,你的前身應該是梁代的名詩人江總吧! 江總詩寫得確實好,可是他是陳后主的昏庸宰相。每天陪著陳后主飲酒作樂,根本不理政務。君臣如此腐敗,國家日漸衰敗。 這大概就類似于,夸一個皇帝字寫得好看,結果夸的是:“你寫的字真像宋徽宗??!你前世是宋徽宗吧!” 直接就給杜牧氣笑了,把人得罪的死死的。懷疑李商隱是故意在罵他。 而且,李商隱還跟白居易關系不錯,好到白居易說自己來世想當李商隱的兒子,李商隱還真給自己的兒子叫白老。 可是杜牧非常討厭白居易和元稹。 他有個好朋友因為元稹阻止而當不了官,兩人之間結下了大大的梁子。 杜牧更是痛批白居易和元稹寫的詩上不了臺面。 李商隱不知道他們之間有怨嗎? 還好意思來結交自己,他有腦子嗎? 杜牧想到此,嘆了口氣。 不應該對李商隱要求太多。 畢竟這位明明是牛黨,結果又娶了李黨的女兒,在兩黨之間反復橫跳,把兩派都得罪得死死的,日子過得和豪門狗血劇一樣。 出了名的“大聰明”,腦子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小李杜……一提到他就要提起我?” “而且還排在我前面,唉,煩死了!” “小李杜”之間恩怨頗多,李商隱剃頭擔子一頭熱,拍馬屁拍到了馬腿上,終究沒有“大李杜”和諧。 被無數人關注的李賀此刻正悵然若失地拿著紙張。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 他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的一句話,居然能被后人寫出那種高度。 化腐朽為神奇。 詩句脫離了個人名利場,來到唯物主義辯證法上。 可惜今生無緣得見。 他正惆悵的時候,又聽見天幕說他的事情,心中有些好奇,輕聲自言自語:“只流傳兩百四十首詩?” “我放在表弟那里的詩,就不止這個數了。怎么流傳的這么少?” 老母親安慰他:“現在各地亂得很,經常有兵亂,可能是他來不及帶上那些東西吧。而且,誰知道你給表弟留了那么多首詩呢?” 李賀 自從聽到那些對子,突然有了活下去的動力,整個人都煥發著生機,有了求生欲望:“等我好起來,我就去找他把詩拿回來,全部編進去,這樣就不會丟失?!?/br> 這樣的話,流傳到未來,也能給知己看見。 這不也算是和詩嗎? 這時,那熟悉的女子聲音傳來:【李賀傳下來的作品非常少,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唐人所寫的《幽閑鼓吹》里面記載了一個故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