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盤點千古風流人物 第20節
【最上面的詩文就是《雁門太守行?!贰?/br>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這首詩后來也上了教科書,大家應該都背過。這首詩在描寫戰爭場景,氣勢非常宏大!其中“黑云壓城城欲摧”這一句被人單摘出來反復使用,成了非常有名的句子?!?/br> 【最后一句,更是表達了詩人的凌云壯志。為了報答國君的厚愛,甘愿為國血戰到死!】 【李賀如今才十八歲,那一股少年意氣和忠君愛國的氣質都快從詩文里淌出來了!】 【據說,韓愈看到之后特別高 興,都不困了,直接要見李賀?!?/br> 【總而言之,關于韓愈和李賀的相遇其實有不同的版本?!?/br> 【相同的是,李賀都以才華征服了韓愈這位文壇大佬。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br> 【之后韓愈參加宴會,經常逢人就安利李賀?!?/br> 【韓愈對于孟郊賈島這樣苦吟派的詩人非常推崇,李賀和他們也有些相似,這可能是韓愈非常推薦李賀的原因之一?!?/br> 【李賀才華好,又有文壇大佬的提攜,簡直名動洛陽、名滿天下。很多人都知道,李賀是個大才子!】 【所有人都在期待他寶劍出鞘、震驚朝野!】 【李賀在無數人的期待中,準備科考。雖然中途有些波折,不過后來還是順利來到了長安考進士科?!?/br> 【結果當時,李賀碰到了一個巨大又恐怖的挫折?!?/br> 【對一名考生能有什么挫折呢?對我們來說,可能也就是考試遲到了,考試看錯題了,所以考的分數低。這些都是因為自己失誤導致的,怪不了別人?!?/br> 【可是李賀遇到的是什么呢?】 【他被通知,因為他 爸爸叫李晉肅,“晉”和進士科的“進”沖突了?!?/br> 【李賀身為人子,理應避諱,所以不能參加進士科考試!】 【這個理由有點類似于我們現在參加高考,因為父親名字里有個高字,所以應該避父諱,不能參加高考。一輩子也別想走高考這條路了!】 【這對很想當官的李賀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李賀哪里知道自己會被這么一個荒唐的理由禁止考試?他從沒有聽說過還有這樣的講究?!?/br> 【他只能慌慌張張去找自己的老師韓愈求助?!?/br> 【連皇帝都敢罵的韓愈也非常震驚,受不了這種事情,天哪,這還有天理嗎!】 【韓愈憤怒地寫下了《諱辯》,文章非常長,其中有一句話的意思是——】 【憑什么父親名字里有“晉”,就不能參加進士科?如果父親名字里有“仁”,孩子還不能 做人了嗎!】 【作為邏輯學大佬,韓愈的議論文寫得非常好,這篇文章后來還被收錄到《古文觀止》里面?!?/br> 【可惜的是無論韓愈怎么憤怒,怎么奔走給李賀找關系,這件事兒也沒有辦成,沒有辦法恢復李賀的考試資格?!?/br> 【按理來說,韓愈當時官職不低,又是文壇大佬,李賀還是皇室后裔呢,不可能辦不成啊??上Ь褪菦]辦成?!?/br> 【關于這事,后世有不少猜測,覺得李賀此時天下聞名,受當時的文人嫉妒,所以被舉報了。還有的人說他的詩文得罪了宮里的宦官。各種說法,莫衷一是?!?/br> 【對于李賀來說,他深受打擊,憤離試院,選擇回到老家,郁郁寡歡?!?/br> 【一個清北苗子居然參加不了高考,完成不了畢生理想,這對很多人來說是致命的打擊,更何況,還是如此可笑的理由?!?/br> 【而三個朋友王參元、楊敬之和權璩都考上了進士,喜報頻傳,只有自己還待在老家,無所作為?!?/br> 【李賀這下是真的抑郁了?!?/br> 【韓愈自己也考了四次進士考試,四次吏部考試,總共八次考試,才當上官,估計沒人比他更懂李賀的痛?!?/br> 【韓愈不忍心看自己看重的人才如此落寞,于是各種托關系,給李賀謀了個小官——奉禮郎?!?/br> 【這下,李賀終于回到長安?!?/br> 【奉禮郎是從九品的小官,是禮部的跑腿小官。朝廷有什么活動,就要他們來跑腿,是個錢少事多的活?!?/br> 【而且,唐朝的規章制度規定了,如果你不是進士學歷,那就基本沒什么上升空間。一輩子就只能做一個cao勞的芝麻小官了?!?/br> 【他想“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可沒人給他機會?!?/br> 【就在這段時間里,對李賀抱有無限期待的妻子病逝了?!?/br> 【李賀工作不如意,妻子又過世,前途又灰暗無比,本來身體就不算很好,這下精神狀況變得更差?!?/br> 【他開始成宿成宿失眠,開始做一些神奇的夢,那些夢中充斥著飄渺玄幻的意象。并將這些情況寫在了自己的詩文里?!?/br> 【“牢落長安”長達三年,他對當時的社會狀況認識愈發深刻。統治階級驕奢yin逸,藩鎮割據禍亂,下層人民受苦受難……所以創作許多鞭撻黑暗的詩文!】 【當時的皇帝唐憲宗李純“好神仙,求方士”,甚至讓方士當刺史?!?/br> 【大臣們表示反對。唐憲宗卻說:“煩一州之力,而能為人主致長生,臣子亦何愛焉?!保ā顿Y治通鑒》?!?/br> 【唐憲宗在沉迷求仙這方面,跟秦皇漢武有的一拼。連皇帝都如此迷信,上行下效,社會風氣無比亂。官員們都沉迷丹藥,熱衷于神鬼之事?!?/br> 【李賀于是寫了一首暗諷此事的詩文《苦晝短》?!?/br> 秦始皇一開始,心情波瀾不驚。 李賀這樣不得志的人多的是,就是不能科考的理由太荒唐了。 他對李賀不太感興趣,他對韓愈觀感倒是不錯。 雖然韓愈只有只言片語,但他卻敏感地發現這位韓愈是位治世之能臣。 文采好、有師德……倘若是他秦朝人就好了。 秦始皇再一次發出感嘆,雖然秦朝也人才輩出,不過人才啊—— 還是別人碗里的香! 緊接著,當聽到什么的時候,他微蹙眉頭,覺得有點不對。 “唐憲宗李純迷信……” 他怎么感覺天幕說話之間好像對唐憲宗這種迷信的行為并不贊同? 甚至用了充斥貶義的“迷信”二字。 沒來由的,他心中咯噔。 之前在播放王勃視頻的時候,古青青剪了一個王勃成仙的結尾,態度非常戲謔,對待神仙并無什么敬意。 他當時就很疑惑,后世難道不信神仙?可是沒有神仙,又怎么解釋這天幕呢? 只不過對方沒有解釋清楚,他也沒有辦法跟天幕溝通,只能將疑問按下不表。 如今天幕再一次說起了求仙問道的事情,他有點心亂如麻。 他看向 桌案旁圓潤的仙丹,心里突突地跳,有點下不了嘴。 他收回目光,一邊重新看向天幕,一邊安慰自己。 仙丹集合天地之精華,服用之后能讓人精力充沛,不可能作假。 肯定是他想多了,神仙是一定存在的! 下一秒,天空中出現水墨組成的詩文。 那熟悉的女子抑揚頓挫、深情并茂地念著詩文《苦晝短》。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 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食熊則肥,食蛙則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 吾將斬龍足,嚼龍rou,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為服黃金、吞白玉? 誰似任公子,云中騎碧驢? 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br> 扶蘇背了一天法家書籍,頭暈腦脹,等到天幕播放,才被父皇允許,和他一起看天幕。 他就像是成天上學的小孩被父母允許看一會電視一樣,心中歡呼雀躍。 這算是他難得的放松時間了。 扶蘇見獵心喜,笑著說道:“神君何在……父皇,這是一首說神仙的詩!雖然和之前的詩文有點不太一樣,但是挺有趣的!” 扶蘇之前接觸的是王勃的詩文,那些詩文清新豪邁、氣質昂揚。 雖然樣式有點古怪,和目前流行的詩歌不一樣,但是里面傳出來的情感非常有感染力。 李賀的文風跟王勃不一樣,充斥著詭異的色彩,像是在畫濃墨重彩的油畫。 處在中二少年期的扶蘇非常喜歡這份獨特,甚至比喜歡王勃的詩還要喜歡。 “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簡直是他最近的心理寫照。 嗚嗚嗚,那些法家書籍太難背了,真的 在煎他的人壽啊。 他心情高興、滿懷好奇地往下念:“……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