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夫郎贅婿到朝野重臣 第141節
凌嘉裕翹起嘴角:“你自然不是小孩,你是十五歲就入翰林,如今二十四升遷至督察御史的小葉大人?!?/br> 葉瑾安也翹了翹嘴角,強壓下來故作嚴肅:“那小葉大人問你,你給句實話,你到底要不要那把椅子?” 凌嘉裕的回答也很干脆:“不稀罕?!?/br> “這都不稀罕,你稀罕什 么?” “你知道我稀罕什么的?!?/br> 凌嘉裕不容拒絕地把葉瑾安的手攏在掌心,一下一下不輕不重地捏。 葉瑾安又想翹嘴角,但忍住了,他很認真地看著凌嘉裕:“你的心意我知道,可是我不想你為了我犧牲一身所學,就這么庸碌著,無所發揮,我知道你的能力,我爹知道,圣上也知道?!?/br> 凌嘉裕搖搖頭,糾正道:“安兒,你說錯了,這不是犧牲,是樂在其中?!?/br> 其實話說到這一步很明白了,凌嘉裕愿意放棄那最上頭的位子,當一個逍遙皇子,以求和葉瑾安在一起,讓他施展才華抱負。 如果凌嘉裕坐上了那個位置,朝臣們對他就會有對帝王的要求,充盈后宮,豐富子嗣,等等等等,自然也不會坐視后宮干政。 換句話說,那把椅子,凌嘉裕唾手可得,可是他不稀罕,從小到大,他是個欲望稀薄的人,由始至終要的只是一個葉瑾安,什么自身才能,他人的期許,只要和與葉瑾安在一起相背離,那么他的選項很清楚,就是葉瑾安,只有葉瑾安,其他什么都不是。 可是,如果知道凌嘉裕這份心,還只考慮自己的前途,那也不是葉瑾安了。 凌嘉??梢詾樗乇M鋒芒,葉瑾安也不是非要當這個督察御史不可,就像為了繼承阿爹事業,云景然也可以放棄唾手可得的進士功名一樣,做讓自己心甘情愿的取舍,不要后悔,是爹早就和他說過的一個道理。 葉瑾安晃了晃凌嘉裕的手:“可是小五哥哥,我雖然考上功名,可我也不是一個官迷啊?!?/br> …… 建平十五年秋。 建平帝頒布了退位詔書,立皇五子凌嘉裕為新帝。 同年十月,太上皇攜太后去雁云榮養。 這是大啟立國以來第一場,也是唯一一場不流血的皇位更迭,因后人給建平帝謚號文,新帝謚號景,史稱“文景之禪”。 新帝登基后,改年號熙和。 熙和二年,景帝凌嘉裕力排眾議,立了內閣首輔葉崢之子,即當朝都察院左都御史葉瑾安為大啟皇后。 既然是圣上喜歡,大員們抗爭無效后也就隨他去了,雖然歷朝歷代就沒有立哥兒為后的先例,但左不過當了皇后入了后宮,于這些朝臣們也就無干了。 令朝臣們反彈十分大的是,景帝立后還不夠,甚至完全不介意后宮干政。 景帝寵溺皇后到了何種地步呢,皇后對政務感興趣,景帝甚至親捧奏折至皇后案頭令其批閱,博美人一笑。 每每朝堂上發生什么大事,景帝都要回去和皇后共同參詳,皇后的意見基本可以左右一件朝廷大事的動向。 順帶一提,景帝讓皇后直接住在起居殿,夜夜同宿,是一分一秒不愿分離的架勢。 這些內帷私情朝臣可以不理不管,可是后宮干政卻是讓朝廷炸了鍋,折子雪片似的飛入內閣,景帝置之不理。 御史臺齊齊跪在起居殿外,景帝輕描淡寫一句:愛跪跪去。 后來發展到御史大夫當朝撞御柱,撞昏了三個,血濺朝堂。 葉崢下朝回家,連大門口都被人潑了紅顏料,葉崢也不生氣,安撫家人不用擔心,讓小廝提水擦了去。 葉崢當了這些年中書令,自詡是有定力的,還打算打一場持久戰。 但此舉卻是大大觸怒了景帝凌嘉裕。 這些朝臣是在敦厚好說話的建平帝手底下當慣了太平官,早就忘了明光帝那會殺伐果斷的光景,忘了直面帝王的怒火是多么可怕。 就在皇后娘家被人潑上紅顏料后三天,刑部尚書的三兒子喝得醉醺醺打死了一個街頭小乞丐的事就被人告御狀告到了御前,由一個小乞丐,牽連出幾場貪污受賄大案來,都是舊案疊著 新案,甚至還有追溯到明光帝時期徽州大水沖垮三道豆腐渣堤壩,淹死上萬百姓的事,包括事后救災糧被層層盤剝,上下欺瞞。 此事一發,天下震驚。 景帝大手一揮,不僅當年的徽州知府人頭落地,包括經手筑堤銀和賑災糧的戶部尚書并一個侍郎,兩個巡查御史,都推到菜市口斬了。 一條線上的其他官員,發配的發配,罷官的罷官,連七品芝麻官都沒有放過。 朝堂上,景帝冷冷道:“如此不顧百姓生死的貪婪祿蠹你們放任不理,卻在一些雞毛蒜皮上夾纏不清,朕甚是失望?!?/br> 并著中書令葉大人牽頭,對建平年間幾件已經定了性的大項大宗進行復查。 景帝此舉,看似是清理朝廷祿蠹,實則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替皇后出氣,無非就是雷霆手段警告下臣:你們私底下干的那些勾當朕清清楚楚,你們安分,朕就睜一眼閉一眼,你們要拿家國大義祖宗禮法說事,先看看自己后腚干不干凈。 一時間,朝野上下人人自危,尤其是寫過彈劾帖子的那些,更是夜里覺都睡不安穩。 好在,葉首輔雖是得了圣上的令,卻也沒有挾私報復,提點警告一番后就輕輕放下了。 算是給朝臣留了個體面。 經此一事,朝臣們也醒轉過來了。 這位景帝看著冷冷清清,風格和去了雁云榮養的那位建平帝是大不同。 更肖其祖明光帝。 大家以后還是夾著尾巴做人吧,對待建平帝那恨不得爬頭上去的架勢就不要拿出來了。 景帝不吃這一套。 熙和四年,皇后替景帝產下一子,是一位哥兒。 因生養的時候略有艱難,景帝差點瘋了,沖進產房握著皇后的手,紅著眼命令太醫,皇后必須保住,朕可以不要孩子。 又握著皇后的手稱其小名:安兒,若朕真是真龍天子,那朕命令上天,命令一切可以命令的,護佑你。 許是真龍有靈,皇后父子平安,但太醫卻戰戰兢兢報給皇上:“皇后元氣大傷,恐以后子息艱難……” 太醫說的時候連頭都不敢抬,生怕龍顏大怒。 誰知聽了這話,景帝卻是笑出聲來,握著皇后的手說:“安兒,聽到了嗎,我們不生了,以后再也不生了!此次你若出了什么事,朕就和你一起去了?!?/br> 所有人都大駭,終于徹底明白了皇后在景帝心中的位置。 同建平帝多達十二個的皇嗣不同,景帝一生只有一位皇后,就只和皇后育了這么一位哥兒。 景帝壯年時期效仿其父建平帝,將皇位禪讓給了這唯一的哥兒皇子,帶著皇后滿大啟游山玩水逍遙去了。 這也是后人總結的時候,覺得景帝和其父文帝唯一相似的一件事。 這位哥兒皇子,又與其父景帝的孤高和其祖文帝的敦厚不同。 乃是一位極其鐵腕的人物,自小就學了騎馬射箭行軍打仗,史稱武帝。 武帝還將其外祖葉崢的政治遺產發揚光大,讓女子也獲得了科舉的權利,可以和男子同臺競技。 武帝的一生,也是征伐的一生,在內陸地區,替大啟拓寬了一倍國土面積,沿海地區,探出八百海里,收入了七座島嶼和六個附屬國。 一時間,大啟盛極,萬國來朝。 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