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廚娘發家記(美食) 第139節
    “掌柜的,剛剛有人給咱們車里放了點吃的,白白的長條,裝了個簍子,放在車后頭了?!?/br>    方念真想了想,應該是藕帶吧。    陸恒的嘴真嚴啊,送人東西都不說一聲。    不過,也可能是曾管家囑咐給拿的,他一向細心。    只是剛剛曾管家喝醉了,都提前離席了。    馬車前行,知曉開始眼神迷離,腦袋一歪一歪的。    “還說自己沒醉呢?!?/br>    方念真一把摟過知曉歪來歪去的腦袋,讓她靠在自己的肩膀上。    誰知道,這一個動作倒讓她清醒了。    知曉雖然看起來醉了,但是說出話還很清楚,聲音也不小。    “誒,jiejie,你說瑞王為什么請你來莊子上玩呀?還款待了兩頓飯?!?/br>    方念真抱起胳膊:“那自然是因為之前他不請自來,去我的葡萄園了。來而不往,非禮也?!?/br>    知曉撇了撇嘴,“喲喲喲,我看瑞王怕是別有所圖喲?!?/br>    她話音剛落,馬車外就傳來了聲音。    “你們說什么?我們王爺怎么了?”    知曉“唰”地一下撩起了車簾,“女人的悄悄話你也聽,走遠點?!?/br>    何正委屈巴巴地騎著馬兒往旁邊挪了挪,拉開了一些距離。    真是,這女人又恢復成以前一樣兇巴巴的了。    但是就得是這樣,才是他比較熟悉的那個知曉,嘿嘿嘿。    莊子離城里坐馬車不算遠,一會兒就到了,這時候天還沒完全黑。    方念真的馬車等在城門口排隊等檢查,知曉趴在車窗和何正揮了揮手。    見馬車進了城里,何正就騎著馬回去復命了。    回了家,方念真和知曉還交流著白天各自玩了什么。    方念真說自己釣了魚,還釣了好幾條。    知曉說她直接撒魚網來著,網了很多魚,所以衣裙才弄的那么狼狽。    這時候,老錢也卸了車,拿了那簍子瑞王府給拿的東西過來。    方念真打開一看,果然是藕帶。    這東西不能久放,和藕一樣會氧化發黑。    方念真見還不到睡覺的時間,就準備直接把這些藕帶腌成泡椒口味兒的。    她新腌制的一批泡菜當然是還沒好,不過去年用剩下的泡椒水,還有幾壇子保存的好好的,沒有生出菌花。    那幾壇泡椒水都在食鋪后院,方念真讓黃鶯看著知曉,她就帶著那簍藕帶去了店里。    店里還是有一批客人在吃酒的,老食客見了方念真來,紛紛和她打招呼。    小秋和安子問道:“師父,您這么晚過來干嘛?”    方念真舉了舉手里的簍子,順手丟出一小把給他們二人。    “有沒有做過藕帶?”    小秋搖搖頭,安子點了點頭,又搖搖頭。    “安子,你這是什么意思?做還是沒做過?”    安子說道:“我以前在嚴夫人那里,有人做過,是清炒的,看起來挺簡單的,所以步驟我也清楚,但是我沒真正做過?!?/br>    方念真扔下一句:“正好有食材了,一盤酸辣炒,一盤涼拌,你們自己研究吧?!?/br>    之后她就找了個離他們二人遠一些,不耽誤他們做事的灶眼,先燒了一鍋水。    趁著燒水的功夫,方念真細細把藕帶清洗了一下,再切成小段。    水開后,下鍋焯水。    雖然沒有腌制過藕帶,但是憑著她對這種東西脆脆口感的理解,焯過水后,一撈出來就迅速過了遍涼水。    早都沒了天光了,是等不到藕帶晾干后再放入泡菜壇子了。    方念真就拿了細密的棉布,吸去藕帶上面的水分。    又洗了幾個干凈的小辣椒,和藕帶一起丟進腌過泡椒的泡菜壇子里。    她拿干凈筷子沾了沾里面的泡菜水,放到口中咂了咂味道。    有點兒淡,又加了些鹽和白醋。    仔細地蓋好了壇子蓋子,加上水在邊緣密封好。    這個時候,安子和小秋的藕帶也都做好了。    這倆人還分配的挺公平的,總共沒多少藕帶,但還是每人都做了兩樣,等待方念真品鑒。    方念真感覺晚上的食物還沒消化,象征性地每盤子挑了一根出來嘗嘗。    “你們二人涼拌的都挺不錯的,味道差別也不大。至于炒的這盤嘛,小秋的調味挺好,很恰當,但是火候把握的還是差了些,缺了些脆勁兒。安子的火候是好的,就是略微不夠味兒,放調料的準頭還是得練練?!?/br>    做出來的藕帶不能浪費,給兩個徒弟都留了些,其余的就分放在調味碟里。    每桌食客都送上這樣的一小碟。    食客們得了免費的小菜,都很高興,“看吧,我就說方掌柜這么晚來店里,會有好事?!?/br>    也有人十分喜歡這藕帶,一個勁兒地問方念真,什么時候能把這“藕帶”上新。    方念真是有心無力啊,新云州實在是不產這玩意。    之前她見富貴人家的莊子都有自己的藕和魚蝦出產,她也動過心,想著自己弄一個,也不失為是發財之路。    但是后來她了解了在新云州種藕的成本,就只能望而興嘆了,太貴了。    藕苗貴是一方面,伺候起來可太費勁了。    時不時就要清理一番,還要用石灰來防止藕生蟲生病。    最忙最累的就是秋季的時候,因為新云州冬季太冷,會結厚實的冰,藕塘還得清理干凈淤泥,把里面的藕苗都挖出來。凍過的藕苗明年就不會再生長了。    像瑞王府那樣的莊子,是會引溫泉水進池塘的,用來保證一個冬天都不會上凍。    所以才會有品質好的藕和蟹出產。    方念真等著店鋪休息了,和安子跟小秋一道回了宅子。    知曉已經換了衣服睡下了。    方念真跟小秋說了,明早不用她做飯。    “明早我起來煮個面條?!?/br>    知曉宿醉后,醒來也許會頭痛,胃也空,吃點熱乎乎的面會好些。    小秋因為跟她一起住在后院,平日為了表示對師父的孝敬,只要來得及,早上都會給方念真做早飯。    但是方念真卻不能把小秋的這一番付出完完全全當做是“應該的”。    所以,方念真要照顧她的朋友,但不想借小秋之手。    小秋有時候不理解方念真那些對她來說“奇奇怪怪”的想法。    比如說,她每日做早飯都習慣了,退一步說,即便不是給師父做,她自己也得吃早飯呀。    只是煮個面而已,知曉jiejie宿醉了,師父即便吩咐自己明早煮個什么面,也是順手的事。    但是師父對于這方面,一直還有她自己的堅持。    小秋不理解,但是支持。    她也逐漸被這些小細節所影響,不知不覺地學會了注意“邊界感”。    次日清晨,方念真準備了清湯面和爽口的小菜,知曉醒來果然是有些不舒服。    “不過頭痛倒是還好,想來還是人家王府都是好酒,喝了不上頭吧,就是確實有點餓了,謝謝jiejie給我煮的面,嘿嘿?!?/br>    小秋吃了面先去店里了。    只有知曉和方念真圍坐在一起吃熱乎乎的面條。    這面條是方念真手搟出來的,很勁道,一碗下肚,知曉覺得舒服極了。    “jiejie,我還是回我原來的小院去住吧?何……大人說了,若是再有徐家的人來,他應該會提前發現?!?/br>    因為剛剛小錢在附近修剪花枝,知曉沒直呼何正的名字。    方念真吃完最后一口面,又喝了一大口湯,擦了擦嘴。    “你也說了,是‘應該’,不是‘一定’,我這兒地方大,又不是容不下你住,我也和你直說,待日后我這兒要是人多了,住不下了,你再回你的小院兒不遲?!?/br>    知曉卻知道,方念真這是為了讓她安心。    哪兒還能有什么人住進后院來,罷了,那自己就多幫幫掌柜的,多下幾分力氣,也是一種變相的回報了。    知曉攬過了京城的那一攤子,她在“方記”也干了有一年多了,對于“方記”的運營模式很了解,賬本也熟悉。    京城那邊,現在因為還沒上新牛油火鍋和涮rou,現在又天氣漸冷,涼皮不好賣了。    好在方念真又送去了“炸薯片”的方子,因為京城里土豆貴,方念真還聯系了商隊,往京城里隔幾日就送一次土豆,雖然運費也不便宜,但是細細算下來,還是要比直接在京城買土豆要劃算的。    有方念真送來的薯片樣品,再加上小五對方念真技術的理解,還有押運土豆的人,是在現場嘗過方念真做出來的“標準薯片”的。    所以京城的“念真食品”出品的薯片品質也還不錯。    炸出來之后酥酥脆脆的,撒上燒烤料或者番茄粉。    這東西在京城,比在新云州還暢銷,畢竟京城里每日消遣的人更多,光是戲園子都十幾個。    方念真在桃竹村收上來的土豆都不夠用了,又緊急談了幾家“供貨商”,這才供應上京城那邊需要的量。    這賬本也是越來越厚,知曉打起十二分精神處理,還真是發現了一些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