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地賣盒飯開始 第184節
“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已經躺在鎮醫院的病床上,說完不到一周,就去世了?!崩钏男碌穆曇粲行╊澏?,他側身抬頭看著遠方,場上誰也無法看到他此時此刻的表情。 沉默,無比的沉默,這沉默的氣氛一直持續到四人走到山腳下,走到李延福家中,見到李延福母親的時候才有所緩解。 “呀,徐老板你們不愧是大老板,這運氣真不錯,第一次進山就能找著這么多菌子!” 李延福母親接過李四新遞過去的蘑菇便是一頓夸,隨后安排起這些蘑菇的最終歸宿來。 “這袋子全是干巴菌啊,這么多,晚上就做個干巴菌炒飯;這邊小半斤的雜菌,燉湯也行,炒rou也行,徐老板,你想試試哪個吃法?” 徐安瞅了一眼院子里跑來跑去的幾只小母雞,笑道:“嬸子,炒rou吧,昨兒喝過湯的了,今兒就嘗嘗炒的味道怎么樣?!?/br> “行,好,今兒早上托人切了兩斤五花rou回來,炒蘑菇正合適!”李延福母親聞言笑了起來,將兩袋子蘑菇放到灶臺上,撩起圍裙擦著手,有些局促地問道:“徐老板,你看是現在去看那鬼見愁,還是休息一會,吃過飯再去看?” “現在吃晚飯還早,先去看看吧!” “誒好好,這邊這邊?!?/br> 李延福母親當即帶著眾人走出了房子,徑直朝著房子后的小山坡走去,邊走邊給大伙解釋道。 “這鬼見愁味道大得很,開始的時候是在院子里種,撒了一把種子就活了兩棵,白天夜里熏得人睡不著,實在受不了了,后面就到這小山坡上開了一小塊地種這個?!?/br> 說話間,幾人走到了屋子后面,遠遠地就看到山坡下方那孤零零的一片田地,田地上東一棵西一棵地長著二十來株涮涮辣,因為數量太多,隔著老遠眾人就感受到這辣椒的濃郁氣息。 徐安看到這二十來株涮涮辣頓時臉上一喜。 河子堡一共三百零六戶人家,就算一家只能種出二十株涮涮辣,那加起來也有六千一百二十株。 一株能收獲十來斤涮涮辣,曬干后約莫兩斤,六千一百二十株,那就是一萬兩千兩百四十斤涮涮辣,這個數量,足夠徐氏鹵味店一年的消耗了!甚至還能有盈余! 前提是,河子堡其他村民能夠栽種成功…… 第253章 當一回代購 經過一番詳細的詢問后,徐安等人得知李延福母親能種出這么二十多株涮涮辣,純粹是以量取勝。 她之前在院子中種過,知曉這玩意存活率低,再次播種的時候,便一口氣在這小小的荒地上撒了整整一兩的種子…… 后續便跟尋常辣椒一般護理,該澆水澆水,該施肥施肥,長成啥樣全靠運氣,畢竟家里也就李延福好這一口,能長成幾株就夠李延福一人消耗的了。 知道真相的徐安有些哭笑不得,所以栽種涮涮辣的秘訣就是要多多的種子,播種下去之后,看那幾顆種子賞臉么? 不過這也算是個好消息,就像是人海戰術一般,有足夠多的種子,總能長成幾株。 徐安他們這邊在感慨這栽種方式的原始程度的時候,李四新卻拉著李延福詢問具體的細節。 譬如,種子的發芽率是多少、長成幼苗的有多少、長成植株的多少等等一系列問題,將李延福問得頭暈腦脹才放過了他。 或許是因為下午時候,李四新說的讓徐安收購村里種的青花椒這一事,徐安吃東西的時候格外留意了一分,思考這些東西在外界的受歡迎程度以及銷量幾何。 就像碗中米飯,昨晚一頓,中午一頓也吃了兩頓,在這之前徐安只是感覺這米飯吃起來挺好吃的。 但現在用銷售的方式,從客人的角度進行思考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去分析這個米飯的香味如何、觀感如何、味道如何…… 筷子夾起那親手采摘的蘑菇的時候,腦子會思考,這個蘑菇的保存時間有多長,能不能運到海市去…… 徐安感覺自己這狀態都有點魔怔,估計是李四新在山頂時候說的那句話后勁太大了。 “嬸子,今年雨水挺足的,你有沒有算過采了多少菌子噻?”李四新邊吃邊閑聊道。 “這倒是沒算過,采到不少,但不好賣。這邊出去太遠了噻,長相不好的、長得老了一些、帶傷的全都不要,只能帶回來曬干了自家吃?!崩钛痈D赣H說著感慨了一句:“要是這是到市里的路通了就好噻,市里有個什么什么快遞,就一兩天能跑遍全國的那種,那就不怕壞了噻!” “修路確實不好搞,咱們村這邊硬性指標不達標?!崩钏男掠幸鉄o意地說道:“指標要求都挺合理的,畢竟修路花費的錢可不少,就是咱們村條件差了點,估計得等幾年才行?!?/br> “要是等幾年就行那就太好了!”李延福母親聽到這話沒有覺得失望,反而還挺開心的。 這個話題本該到此為止,但李延福飛快地瞄了徐安一眼,隨后問道:“李書記,你說的硬性指標是什么?” “硬性指標呢,是咱們的一個說法,實際上應用起來還是比較靈活的?!崩钏男滤坪跣闹性缬懈垢?,馬上給眾人舉例子道。 “譬如隔壁鎮的柳埡口,他們村就是靠林木為生,限制他們脫貧的原因便是那條盤山公路,泥巴土路,蜿蜒盤旋,一邊是深溝一邊是陡山,單行道就算了,這路上來往的車輛基本都是各種貨車、工程車,短短十公里的路程得開上半小時才能出去,只要給他們修一條路,讓林木順利運輸出去,他們就能脫貧了,那這條路就要修,馬上修?!?/br> “那咱們這邊要是有一條路的話,蘑菇蔬果就能運輸出去,一樣可以脫貧??!”李延福聞言有些不服氣。 “這不一樣,就像山里那些菌子吧,基本都是三月份下旬到十月份中旬這半年時間才有得采摘,咱們村一天的收獲量都不一定能超過三百斤,還有不少販子上門收購,剩下那些雜七雜八的菌子加起來也就百來斤,蔬菜水果這邊也賣不上價格,特地修一條路有點太奢侈了,還有很多比咱們村更需要修路的村子??!” 李四新這一番話說得李延福啞口無言,雖然還是不服氣,但也說不出什么反駁的話,只能悶悶地扒拉著大米飯。 徐安猜到這些話都是說給自己聽的,可他還是沒忍住開口詢問了一句:“李書記,那河子堡想要修路,需要達成什么樣的硬性指標才行?” “首先一個,得有一個產業,能讓村里人有穩定收入的支柱產業;第二個,預計村民人均純收入能超過貧困線;第三個,只要路通了,以上兩個條件都能達成,那就可以馬上納入指標的考慮范圍之內,政府拿到修路指標之后會優先考慮?!?/br> 說到這里,李四新頓了一下,笑著對徐安說道:“如果河子堡能跟徐老板您達成鬼見愁的種植收購合作,這個硬性指標基本就達到了?!?/br> 話題都已經說到涮涮辣之上了,李四新沒有打算直接揭過,反而是直截了當地詢問道:“徐老板,嬸子種的鬼見愁您也看過了,不知道您覺得合不合適,咱們能不能達成合作呢?” 這話一出,李延福母親便找了個蹩腳的借口,捧著碗筷,拉著李延福離開了飯桌,將房間留給了李四新和徐安三人。 能不能跟河子堡達成合作呢? 答案是確定的。 但什么時候開始合作呢,這又是一個未知數。 現在已經九月中下旬了,河子堡這邊的村民們都已經穿上了外套,日間溫度在二十度左右徘徊。等到十月份下旬,溫度會降到十攝氏度左右,正式進入冬季階段。 這種氣候下,就算是普通的辣椒都很難栽培成功,更別說對環境要求更為苛刻的涮涮辣…… 想要在冬季種植成功,那大棚必不可少,就算是最普通的那種,一畝地的造價也得一兩萬……河子堡村民們加上吃喝拉撒,一年收入也就一萬左右…… 最早明年二月份開始育苗,三月份播種,等到五六月份才能有收獲。那就是要合作,也得等到明年二三月份,村民們正式栽種涮涮辣的時候。 “李書記,現在已經九月下旬了……” 九月下旬? 九月下旬! 聽到這個時間,李四新也反應過來了,眼中閃過一絲錯愕,千算萬算,算漏了時間點??! 是呀,現在已經九月下旬了??! 房間內的氣氛瞬間僵住了,徐安跟李四新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嘴巴張了又合,合了又張,最終沒能說出任何話語來。 徐安不知道李四新在想些什么,但他在想到如今時間的時候,便想到了紅姨他們的大棚種植,不管什么蔬果,只要栽種在大棚里面,一年四季都能生長產出,這涮涮辣,應當也不會是個例外。 最大不了的情況,也就是原本就低的存活率,再低幾分罷了,但怎么也好過等到明年五六月份才有收成。 大棚種植優點很多,但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價格昂貴。 普通的大棚,一畝地造價是1.8萬-2萬之間,溫室大棚的造價則直接翻倍。以河子堡這邊冬天的溫度來說,溫室大棚是必不可少的,可河子堡的村民們年收入不到一萬…… 這意味著,村民們需要四五年不吃不喝,才能拿出這個錢來修建大棚。 即便徐安這邊對涮涮辣的收購價高達六十二塊錢一斤,那也要產出六七千斤的涮涮辣,曬出一千多斤的干涮涮辣,才能平掉這筆支出…… 河子堡也不是不可以復制徐家村的模式,但徐家村人少還團結,才能那么爽快地做出決定,籌集資金,租賃下那片灘涂;河子堡這邊整整三百零六戶人家,光是說服他們,估計都要花上好幾個月的時間,那時候冬天都已經來臨,施工也不好施工了…… “李家嬸子,你今兒怎么站在家門口吃飯,大伙都在地堂那邊聊著海市來的兩個年輕老板呢,不過去湊湊熱鬧?” 一名回家夾菜的村民從家里出來的時候,看到了站在門口吃飯的李家母子,當即熱情地招呼著兩人一塊過去湊熱鬧。 “哈哈,不了不了,碗里就兩口飯了,不過去湊熱鬧了?!崩钛痈D赣H邊拒絕邊給村民展示了碗中那所剩無幾的飯菜。 見此情形,村民也就沒有繼續勸說,轉身就要往地堂走去,但腳才邁開,似乎就想到了什么,側身大步朝這邊走過來,一邊走一邊大聲地詢問著。 “李家嬸子,海市的兩個老板跟你們接觸得多,你們曉得他們除了那鬼見愁之外,其他東西要不?譬如咱們曬的那些干貨啊,大米糙米什么的,都挺好的……” 路走到半途,話說到一半,這名村民的視線余光就掃到屋子里面坐著的徐安跟李四新三人,登時就呆愣在原地,進退兩難。 “啊哈……哈哈……這個嘛,我們也沒問過,咱也不清楚,有機會咱就幫大伙問問,問問,哈哈哈!”李延福母親極其生硬地將這個話題給接住,化解了眼前的尷尬局面。 村民假裝沒看到徐安等人一般,雜七雜八地瞎扯了幾句,就端著飯碗飛也似地溜走了。 外面的發生的事情盡數收于徐安眼中,對話也聽了個清清楚楚,一個出發前的小片段回憶浮現在徐安的腦海中。 那是出發前一晚,何姑突然打電話過來,詢問下午送給他們的那個料包還有沒有,賣不賣,家里孩子喝過都挺喜歡,一些老伙伴對此也挺感興趣的,想要買上一些。 但徐安一共也就收到了二十四斤干貨,除掉里面一些糙米、青花椒等等,雜七雜八的菇類也就二十斤不到。給員工送了一些,村里人送了一些,合作伙伴送了一些,自己手上也就剩下個兩三斤,就直接拒絕了。 可是現在,海市那邊有需求,河子堡這邊能供貨,自己跟棟梁叔兩人帶些回去也不成問題…… 要不,就幫他們帶點,當一回代購?也能讓這邊村民多一筆收入? “李書記,如果我想要個幾十斤曬干的菌子,河子堡這邊能給到嘛?” 隨著徐安的詢問,室內那僵持的氣氛瞬間就緩和了下來,李四新拍著胸脯打包票道:“別說幾十斤,就算你想要個幾百斤也不是問題,還都是今年的新貨,絕對不會摻雜一點舊貨?!?/br> “行,海市那邊有些朋友挺喜歡這干貨的,我晚點問問他們能要多少,明天告訴書記你,到時候麻煩書記您幫忙收購一些?!毙彀部蜌獾?。 “沒問題?!?/br> 第254章 總不能三百多戶人家全是孬種吧? 晚飯還算是愉快地吃完了,隨后李四新帶著兩人在村子里轉悠了一圈,看到不少村民家門前都用木板凳支著一個大大的圓簸箕,簸箕里曬著不少蘑菇。 有差不多完全干透的,有半干半濕的,還有今兒才從山上才采回來的,蘑菇曬干的全過程都能在這簸箕上看到。 “大伙這采到的蘑菇可不少??!”轉悠了一圈后,徐安忍不住感慨道:“家家戶戶門前少則一個簸箕,多則兩三個簸箕,這得有個兩三斤了吧?!?/br> “哈哈,這可不算多?!崩钏男滦Φ溃骸捌骄考颐繎粢惶炷懿梢唤镒笥?,這一斤里面有半斤需要曬成干貨,一年中有半年可以進山采摘,一戶人家就能攥下個三四十斤干的菌子?!?/br> “喲呵,還真不少??!河子堡加起來能有個千把斤的蘑菇,應當有公司或者商販進來收購吧?” “這個嘛,得看運氣?!?/br> “運氣?” “是呀,像去年就有老板進村收購,一千多斤干蘑菇全收走了,大伙也算過了個好年??上袷乔皟赡?,一個客商都沒有,大伙采到的蘑菇只能拿到集上賣,實在賣不掉就自家吃。那兩年啊,不少人都后悔摘太多蘑菇,還得浪費油來炒。但到了采蘑菇的季節,一個兩個又都積極得很?!崩钏男抡f著忍不住笑了起來,只是笑聲中摻雜著些許苦澀。 “這樣子啊?!毙彀菜贫嵌攸c了點頭。 三人繞著村子轉悠了兩圈,找了個絕佳的觀景點看那太陽下山。 太陽一寸寸地消失在層層高山之后,天空被余輝染成了耀眼奪目的橙紅色,山巒的邊緣鑲嵌了一道金邊。山腳下的村寨中炊煙裊裊升起,田野散草木莊稼反射著金色的光芒,整個景象宛如一幅精美絕倫的畫卷…… …… “棟梁叔,你今兒觀察了一天,有什么結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