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小道童開局 第145節
用自己的方式,丈量著平城的的土地以及河流,規劃著灌溉的水利工程,該如何修建,以待明年農閑時刻繼續招人。 一不小心,便越了界,看到了長城外的強陰縣(今內蒙古涼城縣東岱海東南)。 強陰縣城,乃是雁門郡最北邊的一座縣城,位于長城以外,這里曾經是漢軍出塞作戰進攻的橋頭堡。 此時的強陰縣城,應該已然廢棄,官民內遷,不然,丘志清說不得會被丟到強陰當縣令。 而此刻,本該廢棄的縣城內,卻是牛羊成群,人來人往,還全部穿著鮮卑服飾。 這不用說,用腳趾頭都能想到,定然是漢軍進攻草原胡人的橋頭堡,被鮮卑當成進攻并州的橋頭堡兼后勤基地了! 再把視角往南邊移動。 卻見先頭部隊已然南下,正往外長城而來,其先鋒哨探,離外長城墩臺已不足十里,轉瞬即至! 來不及多作探查,丘志清連忙來到譙樓之上,讓守衛士卒敲響大鐘。 同時派出三路信使,拿著自己的公文,一份送往雁門郡郡治陰館縣(今朔州),言明鮮卑入寇,人數不下十萬。 一路信使派往長城墩臺守衛,讓他們一旦發現敵人,點燃烽火,立刻后撤,畢竟也是兩百多人的墩臺守衛。 到時候退入平城之中,亦是一份守城之力。 最后一路,則是前往各個村寨通知敵軍入寇,愿意入城的,趕緊收拾東西入城,不愿意入城的,收拾東西往山上跑。 當然,能進城最好是進城。 畢竟進城還能參與守衛,約等于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丘志清也做好了長期堅守的準備,太守郭缊的亦是很是明確,雁門關,陰館(朔州),汪陶(應縣),三地呈犄角之勢。 可以相互支援,且背靠內長城,可謂攻守兼備。 而平城孤懸于外長城邊上,路途遙遠不說,外長城年久失修,補寄容易被鮮卑騎兵截斷。 很容易變成一座孤城,無法有效抵御鮮卑對雁門內地縣城的抵御。 自然而然的,被郭缊摒棄在核心防御圈之外,這也是為何他對丘志清侵吞那些大戶田產,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原因。 除了那些大戶只是一地豪強,興不起什么風浪之外,又何嘗不是覺得丘志清擋不住鮮卑的再一次入寇,而任由他折騰呢? 第二百一十五章 兵臨城下 當數名騎兵飛奔而出后,丘志清望著北方開始發呆。 只希望自己可以堅持得長久一些,也希望那些長城墩臺的留守人員,能夠安然退回城中。 至于有空的時候修復外長城…… 呵呵,丘志清壓根就沒想過,東漢立國之后,北邊已基本沒了威脅。 維護長城的高額費用,也被拿去西北,和羌人死磕去了。 外長城兩三百年沒有維護,已是破敗不堪,想要以一縣之力,修好外長城,簡直癡人說夢。 雁門郡太守都只能整修雁門關,加固雁門關外諸縣的城防! 傳聞羌人鬧得兇悍之時,朝廷每年用于維持西北邊軍的軍費,便高達百億,駐軍常年高達六十萬以上。 自然外長城這邊便荒廢了下來。 墩臺守衛都是去年突遭鮮卑襲擊之后,才重新設立的! 若非去年鮮卑來得突然,擁有一個營,兩千正規軍的平城,也不會這么快便失陷,起碼也能堅持半月以上。 這就是想要遷移城外鄉里莊戶入城的原因。 城中有預留的田地,糧食,如若再加上充足的人口,丘志清有信心守城個把月。 而鮮卑,卻不會在這個貧瘠的城下,耗個把月,他們是來搶劫的,不是來屠城的! 且作為一群合格的強盜,他們不會在已經被自己洗劫過半次的縣城下,多費時間。 為何是半次?因為上次雖然破城,可府庫還沒來得及搬,便被雁門郡太守帶領的郡兵擊潰,解了平城之危。 果不其然,當信使剛城不久,北邊的烽火臺上,便充起沖天狼煙,一座座烽火臺,便如此傳遞著邊關的急報。 原本之前回城,或者各自就位的青壯,還有些疑惑。 為何只聽見鐘聲警訊,卻沒有見著北邊的烽火狼煙。 此刻見著北邊的烽火迅速傳遞,松了一口氣的同時,又緊張起來! 丘志清暗罵,這些人都不偵查一下,就來了個最高級別的警訊,也不怕被軍法從事。 這倒是丘志清誤會了,他們這些留守墩臺的,自然有著他們自己的偵查手段,以及自己的判斷,不然也沒人會拿自己小命開玩笑。 丘志清就站在北城門上,看著軍卒和青壯,一個個忙忙碌碌,開始往城頭運送各種物資。 把一捆捆箭矢運上城頭,將大鍋和水架上。 將物資運上城墻之時,也會在馬道下邊的宅院中,囤積部分物資,以免堆積在城頭,造成堵塞。 那些石炭,并非用來燒開水,而是防止水結冰。 這個時節,可真真是滴水成冰,直接倒井水,可比倒開水要管用得多。 倒開水對于鮮卑人來說,簡直就是一種獎勵。 城中此刻大概有軍丁四百,一個部,在吳獻原有的左軍營一個曲,二百多兵卒的基礎上擴充,吳獻現在也是一個軍司馬了,算是升了一級。 再往上,便是校尉,或者雜號將軍,以他這個年紀來說,已算得上是新秀。 除此之外,還有縣兵四百,青壯三千。 經過一番宣傳,丘志清成了喜歡征發徭役的冤大頭。 以前的徭役,還沒有把飯菜做得這么實誠的,竟然能讓人吃飽!更有甚者,讓役夫自備口糧都是常有的事情。 這也導致之前大戶逃跑,成為山民的民戶,直接回到縣中,重新登記。 這些人,之前算是大戶的隱戶,沒有戶籍。 為了這些人口,丘志清用吃飽飯的徭役,把愿意入籍的,統統全部入籍。 如此一來,平城的戶口之上,便有了五千多戶,兩萬余人。 守城足矣! 不過就算老幼丘志清也沒放過,讓他們負責燒飯打水。 燒飯好理解,打水就是把水提到城墻根。 城墻上的人會把水桶通過滑輪吊上去,到時候不論是直接潑水,還是晚上用來給城墻加冰衣,都是很好的道具,不是嗎? 傍晚時分,陸陸續續進城的人群,依然不見減少,而外長城留守墩臺的兵卒,已然全部入城。 這就說明,鮮卑的先頭部隊,離他們不遠了。 “傳令下去,關閉北門,讓城外百姓,從東西城門入城!” “得令!” 領命而去的,是丘志清新提拔上來的軍侯,名為孫淮,因為為人機警,學習能力強,性格也頗為堅毅,被丘志清提名。 與另外一位名為胡萊之人,同時被提拔為軍侯,各領一曲兵馬,為軍司馬吳獻的手下。 看著遠去的孫淮,丘志清把目光轉向吳獻,直接道: “本官也教授你半月有余,現在我命你全權主持守城,你可有把握?” 吳獻咽了口唾沫,他之前只是一名守衛武庫的軍侯,去年都是第一次上戰場。 沒想到,第二次上戰場,明廷便要把整個城防交給自己,這…… “卑職……卑職……” “怎么?跟了我半個月,什么都沒學到?無需緊張,關鍵之時,我會幫你收拾爛攤子的,放心去做, 你不是一直羨慕叔崖識字,也有自己的字嗎?我現在就給你取一個如何?” 吳獻聽聞此言,整個人都有些傻了,激動的深施了一禮:“謝恩師提攜,弟子知道該怎么做了!還請恩師賜字!” 他這么說,便是正式確認師徒關系了。 當然,和鄭巖一般,記名弟子而已,想學什么,他會教,卻不會傳承他的衣缽。 “既如此,你名獻,獻者,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你的字,便叫宗肥吧!” 見吳獻一臉似懂非懂的樣子,知道他不識字,丘志清給他解釋了一番,這才對自己這個新得到的字有了個大概的了解。 自己也有字了,吳獻高興的應承下來。 “恩師放心,此次守城,定不負恩師所望,這半個月的學習,定然讓鮮卑賊寇碰個滿頭包!” 有了這個態度就好,丘志清很滿意。 政務繁忙,想要造福一方,他自是要培養一些有能力的處事之人。 不然一個人,又能做多少呢? 當夜幕籠罩神州北地之時,一片火光出現在了城北十里處。 隊伍中分出數騎,朝平城方向飛奔而來,在離城北百步處停下,彎弓搭箭…… 第二百一十六章 鮮卑出動 “咄~” 羽箭釘在城垛之上,箭桿上綁著一條白布,應是戰書之類。 箭尾處還在不停的顫抖,顯示發出這一箭剛剛發出不久。 看著遠遠跑開的鮮卑人,吳獻上前,拔掉釘在城垛上的羽箭,笑道: “看來這鮮卑人的箭術也不怎么樣嘛,這么大的城樓都射不中,比之我大漢箭士,可是差之甚遠,且看看其上寫了什么!” 隨意打開看了看,其上不外乎早早投降,否則城破之日,雞犬不留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