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子的科舉路 第148節
何一年聽喬影這番話,自個兒也是大為感動,和老伴兒一起,一個扶著何似飛,一個扶著喬影,將他倆扶起。 “能得妻如此,是咱們家似飛之幸??!” 偏房外面的余枕苗聽著里面談話聲少了,趕緊招呼已經做好飯菜備在門口的雪點等人送菜進去。 她們剛一進去,就聽到何一年爺爺高興的聲音:“早在十日前,朝廷就已經送來了你成為狀元的好消息,當時爺就去給老祖宗燒香磕頭了,咱們家出了個文曲星老爺……一會兒帶著你和夫郎一道再去燒香磕頭!” 她們沒聽到前面那些話,但光是因為這句話都高興的跳了起來——自家少爺一路上戰戰兢兢,擔心夫家長輩不喜歡自己,連帶著仨丫鬟也提心吊膽的,現在一來長輩就說要帶少爺去祭祖,那不就是認可了少爺的意思嘛! 何家人可真是好,比尚書府好多了! 第181章 就在何似飛一家其樂融融吃早飯的時候, 一些內容相近的對話同時發生在行山府府城內的各級衙門中—— 從知府到縣官,早在何似飛金榜題名消息傳來時,就收到了朝廷快馬加鞭從來的公文。 里面寫的是自個兒管轄境內今年考中進士之人。 這份公文在諸位官員心中有個心照不宣的名字——命里無時莫強求。 因為這朝廷喜報并非每三年都會有, 而是只有在自個兒管轄境內有學生考中進士,自個兒才能在五月底收到此公文。 要知道,朝廷每三年才能選拔出兩百位左右進士,劃分到全國一千多個縣城下去, 得把進士們一個人掰成五份,才夠平分。 因此, 對于一些文風一般、地處偏遠的郡縣來說,此地知府縣官可能三十年才能收到一份這樣的公文。 行山府還稍微好點,畢竟轄區大,又有一些家底不錯的書香世家撐著, 每六年、九年還能偶爾收到一兩封此類公文;但木滄縣這個對于行山府來說位于犄角旮旯的小縣城,那兒的縣官基本上是沒機會收到此類公文。 因此, 在當初余明函跟陛下鬧出嫌隙, 告老還鄉之時, 縣官才會冒著大風險, 吩咐縣學無論如何都要滿足余明函的要求——三元及第余明函教出來的學生,必然不會差。 種豆得豆,這才短短不到五年,木滄縣知縣就收獲了一份被他視若珍寶的朝廷公文! 知縣開心的胡子都要翹起來, 要知道,他此生所收到的上一份公文, 可還是當年好不容易考中進士的尾巴, 被派到木滄縣為官時拿到的。 這份喜報公文對木滄縣知縣來說意義非常重大。 他收到這份帶著朝廷標志的公文后,心頭激動, 指尖顫抖,解了好幾回,總算將此公文解開,將其平坦在書案上—— 【綏州瑞林郡行山府木滄縣牧高鎮上河村何似飛,高中狀元,三元及第?!?/br> 知縣幾乎要癱軟在原地,師爺本想安撫安撫他,但在看到‘三元及第,高中狀元’八個字后,整個人也大為震撼,一時半會兒連伺候知縣都忘了。 “了不得,了不得,隨州余明函不愧是曾位及人臣的帝師!”師爺回過神來時,自家知縣也堪堪回神,正在喃喃自語。 頓了頓,他的語調忽然興奮起來,眼睛也泛起了精光:“咱們木滄縣的狀元!哈哈!三元及第!” 這可太好了,最近五年的業績不愁了! 他就不信自己下一回述職評分拿不到‘甲等’! 有了此等業績,他只要心思活絡一點,手里也大方一點,定能調出這小小的木滄縣! 知縣想到這里,整個人控制不住的顫栗起來。 他得了何似飛這塊‘業績’,當即吩咐師爺:“快備下厚禮,本官今日就要去上河村登門拜訪何家兩位老人和余明函先生!” 師爺得了指定,趕緊下去辦,他走到門口,忽然頓住腳步,道:“大人,可是算算日子,狀元郎應該會在十來日之后才抵達,咱們要現在去拜訪嗎?” “當然,”知縣道,“今日先登門一次,數日后何狀元回來,本官還要備一份更厚的禮,再去登門?!?/br> 只要跟狀元郎能打好關系,日后一定大有好處。 師爺回身瞧著自家高高興興的縣官,自個兒心頭卻仿佛被壓著一塊巨石。 自家知縣如今得了業績,再看看他高興的樣子,肯定想要調離木滄縣這窮鄉僻壤。 屆時朝廷定會安排新的知縣接受木滄縣。 雖說他們師爺這個行當,基本上都是世襲制,有句老話不是說‘強龍不壓地頭蛇’,在新官上任三年內,整個縣城基本上可以說是師爺一手遮天,就連初來乍到的縣官也不敢多加置喙。 到時就不是他們這些師爺伺候縣官,而是把控縣官了。 只有在縣官站穩腳跟后,才能跟如今的知縣一樣使喚師爺。 按理來說此時對師爺來說是好事,可這群師爺們卻沒有一個表現出欣喜過望的樣子。無他,本地知縣勤勉又能干,他們這群師爺基本上沒有什么需要cao心掛念的,只要按照知縣吩咐的去做就好。而且這位知縣很上道,對他們的使喚也十分有度,把衙門里幾個肥差都交給他們來辦,他們能撈的到與以往一樣的油水,又不用像以往一樣跟縣官斗智斗勇,傻子才想讓這位知縣大人離開。 師爺離開府衙,前去采買儀禮,回來時遇到了自家哥哥——同樣是木滄縣的師爺,兩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無奈。 就在這位師爺拎著儀禮路過自家大哥時,他聽到大哥的聲音:“我已經讓人悄悄去勸夫人了,等夫人給大人說了此事,咱們最近再繼續說道,說不定能讓大人回心轉意?!?/br> “勸夫人?”師爺怔愣。 “現在能勸動大人的,估計也就只有夫人了?!?/br> 話音落下,兩位師爺擦身而過,一個進衙門,一個走出去。 進來的這位師爺卻覺得自家大哥太異想天開了——自古當官之人,誰不想升官發財。如今有一個升官的機會放在自己面前,豈會不珍惜? 果然,就在何似飛回家的消息在縣城傳得沸沸揚揚時,縣官又一次親自帶著厚重的儀禮踏入何家宅院。 屆時何似飛一家人剛吃完早飯,何似飛在書房跟余明函匯報自己近月來在京中的所作所為,還有京中一些世家的動向。 喬影則伺候著二老在院中休息。 何家爺奶本就沒講究過高門大戶那種長幼尊卑等級森嚴的的制度,這會兒喬影在身邊說是伺候,其實就是大家一起圍坐在石桌邊,喬影偶爾給老人們端茶倒水而已。 何一年爺爺會說一點夾雜普通話的方言,喬影最近又跟何似飛學了點方言,三人雖然經嘗說得牛頭不對馬嘴,甚至說了大半天才發現大家說的并非同一件事,但也能聊得開心又融洽。 漸漸的,喬影心頭放下了忐忑,二老也不再拘謹,等到余明函和何似飛出來,喬影已經在二老面前背起了何似飛的文章——這些余明函和何似飛從來都不會跟二老細說,更不會給他們解釋何似飛這文章里的意思,但一向脾氣暴躁的喬小少爺此刻卻表現出無比的耐心,給二老背誦并一一解釋其中含義。 何一年爺爺驚嘆:“這是咱們似飛的文章?” “如假包換?!眴逃暗?。 “他才不到十七,就能寫出這么好的文章,我雖然不懂他那些用詞,但孫媳婦兒,你說的這些意思我都懂,里面寫得那些農桑建議,簡直不能更好!”何一年繼續說,“最近咱們青天大老爺正好在施行這個,哎呀,有了這等政策,有了這水車的改良,咱們地里的糧食產量都多了兩成嘞!而且所交的水車費用才那么點,咱們現在家家戶戶都有余糧嘞!” 喬影背對著書房,再加上此刻又在用半生不熟的方言講話,他得全神貫注才能說得更順暢些,因此,倒沒注意到何似飛和余明函已經出來了。 喬影說:“近期行山府的政策我也有所了解,知府之所以下定施行此措施,源頭正是似飛的這篇文章?!?/br> 何爺爺更驚訝了:“怎、怎么會?” 喬影不知道何爺爺在問什么‘怎么會’,但反問長輩總歸有些不大禮貌,于是他只能憑著自己的思路繼續往下說:“這不是他近幾年的文章,這是相公考中秀才時所作,已經是兩三年前的了?!?/br> “哦哦哦,老婆子你聽見沒,原來咱們似飛兩三年前就已經提出這等意見了,那會兒他才多大,還是個娃娃嘞?!焙螤敔斝Φ靡娧啦灰娧?。 何奶奶聽喬影說官話版的方言還是稍微有些吃力,但憑著自家老頭子嘴里偶爾吐露出的幾句問題,大概也能猜出五分。 她跟著說道:“咱們似飛現在也還沒……那叫什么,加冠呢!也還是個娃娃?!?/br> 何爺爺就喜歡跟老伴兒抬杠拌嘴,他道:“就你知道加冠?那都是那些書香世家的禮儀,咱們不看重這個。咱們似飛成親了就真的是長大了,過段時間他都要當爹了,怎么還能是娃娃?” 倆老人一旦拌嘴起來,說得都是方言,語速又不慢,喬影只能聽出幾個字眼,完全猜不出其中含義。 何似飛則到底面皮薄,在老師偷來興味目光的時候,長睫微微下垂,遮住其中一絲羞赧拘謹。 余明函笑著道:“這有什么?成親生子,子嗣綿延,人之倫理常情?!?/br> 何似飛當然知道這個,他只是因為爺爺奶奶還把自己當孩子看才稍加不好意思的。 ——就是爺爺說的那句,他都成家立業,可能過不了多久就會當爹,該承擔起更重的家庭責任,早已不是孩子了。 跟何似飛對視一眼,余明函讀出了他心中所想,道:“你這個想法也沒錯,不過你可不能怪你爺奶,你就是成親太早了,他們的想法還沒轉過來?!?/br> 即便是在農村,但凡讀了點書的男子,基本上也都想等自己考過縣試或者童生才會打算相看人家,娶妻生子。這時候基本上都弱冠左右了。 像何似飛這樣明明讀了書,卻還跟著普通莊稼漢一樣成親這么早的,倒是罕有。 謝九娘正好從院子里路過,聽到余明函這句話,斜乜了一眼他,看得余明函比何似飛更加拘謹。 何似飛:“……” 身為弟子,可不能言師之事,何似飛非常上道的轉移話題,道:“我回來還沒看過咱們家田地,最近不是加了水車么,老師,不如咱們一道去走走?” 第182章 其實就算不用師父說, 何似飛也理解爺爺奶奶的想法——畢竟他才成親沒多久,二老觀念還沒這么快轉變過來,總會打心眼里把他當沒長大的孩子一般疼愛。 對于不管是末世還是這個時代的何似飛而言, 他從來都不算在‘孩子’的范疇。 他在人人自危的末日時期都依靠自己挑起了家庭的重擔,遑論如今這個太平盛世。 余明函年紀大了,耳力不勝當年,再加上謝九娘又一直看著他, 心頭驀地一慌,沒聽清楚方才何似飛給他臺階下的話語。他拘謹的站了片刻, 在謝九娘的目光中緩緩的轉了頭,對旁邊一直沒有開口,安心當布景板的余枕苗說:“咱們似飛長大了啊,聽長輩說自己還是個娃娃, 就開始害羞起來了?!?/br> 余枕苗:“……”不,這種戳主人家心思的話題是他能插進去嘴、發表評價的么? 何似飛:“……”一腔好意終究是被辜負了。 - 與此同時, 木滄縣的知縣大人已經將自個兒備好的厚禮清點到第三遍, 確認再無疏漏后, 打算讓師爺備車, 前往上河村。 忽然間,一個衙役匆忙跑來,見自家大人沒上車,趕緊說:“大人, 屬下方才打聽到,那位狀元郎這回并非一個人回來的!” 知縣覺得這話有些奇怪:“本官自然知道他不可能一個人回來, 到底是狀元郎, 身邊帶幾個長隨小廝丫鬟,都是正常的?!?/br> “屬下、屬下并非此意!” 縣官正準備上馬趕路, 那上河村地處偏遠,還在木滄縣的邊邊角角,他得坐兩日的馬車方可抵達,這會兒不欲浪費時間。 聞言道:“有什么意思都等本官回來再說,這會兒本官要去忙了。方師爺,本官不在的這些時日,縣衙之事由你全權打理。那些不著急的斷案訴訟之事,都等本官回來再一一審查?!?/br> 方師爺連忙道:“遵命?!?/br> 衙役眼看著自家大人的身影就要消失在馬車厚重的擋簾后,一句話好不容易憋了出來:“屬下的意思,是狀元郎回來時,還帶了自己在京中娶的夫郎!” “哐當”知縣大人腳差點沒踩穩,摔在馬車里,衙役眼疾手快,從背后抱住自家老爺,才免得他摔到。 知縣下車,扶了扶自己的帽子,語氣中滿含震驚:“什么!那狀元郎居然在京城就早早成了親?難不成是被榜下捉婿了?!” 說到最后,知縣大人不自覺帶了點羨慕。 他能當上知縣,那也靠中過進士的,只是名次太靠后了些,加之沒人脈沒銀錢,只能被安排到各個窮鄉僻壤輾轉著當縣令,一當就是半輩子。 但他對那些京中高門世家榜下捉婿的場景也是十分了解和眼熱,只可惜自己排名靠后,因此,即便是被京中之人看上,也都是一些普通家庭。 知縣深知自己即便娶了京城女,死皮賴臉的留在京城,也只能一輩子當個別人的筆桿子或者幕僚,磕磕絆絆窮窮苦苦,看上峰眼色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