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1327節
書迷正在閱讀:綾羅夫人、嫁給偏執大佬/給偏執大佬治病的日子(快穿)、清穿之側福晉年氏、惹春腰、靠簽到系統當領主、農家子的科舉興家日常、對照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炮灰小夫妻發家日常、炮灰反派,沉迷養崽、那頂流,我親弟
安寧這些熟面孔反復拿最佳外語片簡直是在嘲諷組委會設置,所以只能把這種全程英語配音的華語片當做西語片參加更多獎項。 這時候觀眾席上的電影人們已經看出輪廓了! 這個說話幽默的華裔導演,并不是剛才大家以為的《海角》只是恰好演出了他跟太太之間的相濡以沫,才會拍得如此讓人感動。 人家拍商業奇幻大片,一樣手法嫻熟,效果驚人! 本以為他只是個但手熟爾的賣油翁,沒想到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高手。 再看看正在相互打擂臺的《角斗士》、《贖罪》,又是兩位華裔導演在對決。 而且老余已經接連出了《生死時速》、《諜影重重》、《古墓麗影》、《速度與激情》這一連串高票房電影,獲得整個市場的高度認可。 麥培薇那邊接戲接到手軟。 荊小強都不再給老余輸送劇本,更放手讓他自己帶團隊去賺錢,徹底帶動hk電影人開始成建制的走上行業舞臺。 資源要轉給其他躍躍欲試希望進入北美市場的hk導演。 未來好萊塢,真的要被華裔制作團隊在荊小強的帶領下占領高端市場嗎? 沒錯,實際上好萊塢目前對荊小強的抵制聲不大。 除了因為哥倫比亞影業、迪尼士影業、華納影業這些巨頭跟荊小強有合作,大公司大資本家們看到的都是這種合作只會讓利益滾滾來。 還因為好萊塢實際上是個巨大的產業,年產三五百部電影,荊小強他們能輸送的不過在三五十部內,十分之一都不到。 而且全都是奔著高票房去的大片,這對實際上的本土產業鏈影響并不大,包括相關的發行、制作等部門也跟著有生意,整個行業比之前更繁榮。 被搶生意的其實是斯皮爾伯格、梅爾吉布森這類中高端頂尖的團隊成員,而這些大佬自己又不缺戲,甚至更享受這種高手過招的感覺。 這跟之前焦盆制造輸入花旗之后,整個花旗汽車工業、電器制造業成半的坍塌,毀滅性打擊完全不同。 所以好導演、好制作反而更愿意用價廉物美的hk團隊來充實自己的創作,有競爭關系的團隊那就我們避開競爭做其他類型。 電影工業還是比傳統制造業好轉型掉頭。 更何況,這還是個電腦后期瘋狂進入市場的全新時代,有大量全新崗位在增加。 不抵觸。 馬上就有很多老板在私下詢問黎鞍這個華裔導演有沒有檔期,老余太搶手了,這個也行。 這時候才開始介紹另外兩部最佳影片提名,中間間雜頒發了最佳原創歌曲、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改編劇本、最佳視覺效果獎。 除了最佳改編劇本獎沒有荊小強的提名,他簡直毫無懸念的拿走了《角斗士》的原創劇本,《加勒比海盜》的視覺效果,《贖罪》的原創主題曲,甚至還上臺演唱了這首歌。 四座小金人! 劇本、音樂、監制也就罷了,頻繁閃亮登場的荊小強是從《加勒比海盜》女主角的手中接過這枚視覺效果的小金人,當然也得了瑪索jiejie的香吻一枚,再簡單介紹下這部戲里匪夷所思的骷髏特效的制作原理。 瑪索jiejie也能像說相聲似的捧哏驚嘆,我們拍的時候還不是這樣,原來后期是這么制作啊。 這是位于洛杉磯的“精靈之花視覺影像”制作團隊,目前有超過兩百人的高級工程師,外加在亞洲地區外包基礎工作的近三千人規模。 電影特效產業已經進展到了一個全新時代! 觀眾席上的好萊塢電影人們紛紛臥槽、牛逼! 實際上沒有荊小強的話,首先是星球大戰那邊帶動的團隊從七十年代末就開始這種電腦后期的雛形,九十年代初那位蘋果教主在迪尼士的合作中逐漸帶團隊上路,然后把這個團隊以幾十億賣給迪尼士,他又反過去有資金有技術底蘊的開始推動新時代的蘋果改革。 可這一切,從93年迪尼士ceo弗蘭克跟荊小強合作開始就沒了。 荊小強那時就帶著嗦尼團隊展現出超人一等的電影后期制作能力,連卡登伯格都放棄了跟蘋果教主工作室的合作。 等到弗蘭克意外身亡,迪尼士改頭換面,整個精靈之花影像制作規模突飛猛進,從《太平輪》開始之后一系列大片制作獲得豐沃經費滋養,就不是其他幾個好萊塢電腦后期工作室團隊還能比擬的龐然大物了。 這個超級電腦影像后期公司,就在米高那個夢幻莊園里,是標標準準的花旗公司,從管理到主骨架全都是歐美人,二三十個內地來的工程師都經常更換。 只有白菜價的外包活兒才會甩到亞洲去完成。 可這也是動不動就幾百萬美刀的業務,比生產泳衣、紡織品甚至高級定制成衣都來錢多了! 看看《角斗士》等幾部“羅伯特系”的大片效果,的確在后期制作上有巨大領先優勢。 這就促成所有好萊塢電影人都要思考下,未來的大片都要走這樣的電腦化之路嗎? 還是有很多老頑固,固守老的電影制作方式不放。 那就只有用漫威片來教他們做人了。 第1393章、做個嫁衣自己穿 時代變了。 在場無數電影人都有種忽然惴惴的急切慌亂感。 《角斗士》里面氣勢恢宏的古羅馬建筑群,原來是用電腦虛擬構建的,看電影的時候就覺得臥槽,這是花了多少實景搭建成本。 還有無數同行想方設法到夢幻莊園那個外景地去打探過究竟,盡是半拉子建筑,能有十分之一就不錯了。 原來是用局部實景跟電腦填充的方式完成。 還記得好萊塢史上最燒錢的電影《賓虛》嗎。 1958年拍攝的作品,燒了1500萬美元,按照購買力和曲調通貨膨脹,約等于現在兩三億美金的拍攝成本! 其中大量成本都花在了數百棟建筑作為布景,制作的相關道具多達百萬個,一場賽馬戲就動用一萬多名臨時演員。 在好萊塢有句定律:任何虛擬布景,在時間流逝后會越來越假,但實拍的場景,無論多少年以后,真實感都不會降低。 看看著名的《星球大戰》就知道,當時很震撼,過后看假得一批。 《賓虛》再過多少年看,那些實景都無可爭辯的立在那。 荊小強自己就是舞臺繪景出身,剛來好萊塢自然也是專攻布景道具這個方向。 而那個千禧年前后,恰恰就是電腦cg技術全面成熟的關鍵階段。 如果說《角斗士》還不明顯,盡是周圍真真假假的古代場景,《加勒比海盜》就是徹徹底底的顛覆。 《賓虛》那樣的實景拍攝耗資巨大,能解決場景問題,可演員有極限啊。 那場名垂青史的賽馬戲,專門訓練了近百匹白馬,然后男主角還是被意外飆起來的馬車甩飛,撞毀的馬車、摔傷的演員就更不計其數。 好比《侏羅紀公園》能訓練出恐龍來拍戲嗎? 《角斗士》里面和猛獸對殺的戲,沒有電腦后期輔助,那就只能讓演員去跟真的猛獸周旋! 更不用說《加勒比海盜》里面栩栩如生的骷髏海盜,還有那大反派龜裂的腐尸臉依舊帶著豐富的表情細節,那都是無論怎么挖空心思都無法實景拍攝的畫面啊。 電腦后期cg制作,可以說是百分之百拓寬了電影拍攝的維度。 以前設計任何劇情都要先考慮能不能實現畫面,現在是只要敢想,剩下的都交給電腦后期動畫師。 沒有經歷過后來漫威片泛濫電腦cg特效的年代那種審美疲勞,肯定這會兒所有人都只會覺得太美妙了。 整個好萊塢電影世界的規則都要重新制定了! 而這規則,是掌握在荊小強手里嗎? 并沒有,荊小強和這個年代的歐美人有個最大區別,他樂于從版權專利里面搜刮利潤,但又不死盯著這個賺錢。 后世人比較習慣的共享經濟,是讓更多人免費使用之后,再靠海量基數收割一丁點費用,來達到聚沙成塔的超級紅利。 因為互聯網經濟就是建立在前所未有的海量特點上。 現在他掌握推動的電腦cg后期制作技術,也是完全開放的軟件跟工程師團隊,誰都可以花點小錢買套軟件自己去鉆研。 就像那套“流弊”音樂合成軟件,買了vaio筆記本電腦就附贈一套,誰都能把自己的電腦變成一個樂隊乃至樂團。 沒天分的瞎玩,有感覺的可以鉆研。 但要配得好,能到廣播級,就得上專業軟件、專業團隊。 也許會出現那么極個別的天才,用最基礎的軟件就能做出最頂級的效果。 可單人又怎么都做不到幾千臺機器、上千cao作人員才能完成鴻篇巨制的大片工程量。 所以就算學會了這些軟件,搞懂了技術甚至管理,也沒法復制這種企業規模。 只能乖乖的把這部分電影后期特效制作,外包給精靈之花,再由精靈之花分包給“全球各地”的分部制作。 別的公司想用這套軟件系統也效仿建立商業模式,那才可能面臨盜竊知識產權的天價指控。 于是本來應該順著時代發展起來的另外幾家著名的電腦動畫工作室,還在十幾個人到幾十個人規模的作坊階段,硬生生的被精靈之花這種超級企業規?;洜I掐死了。 精靈之花現在扎根好萊塢,敞開了明碼實價的接受各方電影后期特效業務,以少量歐美工程師帶大量“亞洲”電腦工場技術工人的模式,絕對是任何歐美電腦動畫工作室這種還頗為貴族精英化的作坊難以匹敵的價廉物美。 就在92、93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上,還剛剛給這樣的工作室頒發了科學工程金像獎。 他們才剛剛制作出類似鐵皮盒子的純電腦三維動畫短片。 讓電影人們感受到了電腦動畫在一步步靠近…… 沒曾想荊小強引領的電腦cg特效后期制作,卻選了另外一條路,直接從所有人臉上碾過去! 技術狂人們執著于一定要用電腦做出百分百純正的三維動畫,就像平京城的喝口茶都要講究水得從什么山拖過來,茶葉是什么貢品,茶杯要啥年頭才地道。 荊小強卻不管天南海北的什么口味,能做出來好菜給觀眾就上。 硬件技術達不到,那就用逐幀修改的方式模擬動畫,軟件水平不夠,那就用上千臺電腦分散代替復雜的運算設置。 以他的心態,反正硬件水平會突飛猛進到十多二十年后才逐漸停滯過剩,現在費盡心機完成的東西,過兩年普通運算下就行了,費那么大勁干嘛。 而且腳踏實地的好萊塢電腦渲染特效后期技術,跟世界各地拉開距離對自己又沒好處,不如把這條路帶偏了扼殺禍害。 總之他關于全新電腦特效后期制作技術的簡短介紹,除了幫精靈之花引來絡繹不絕的希望合作劇組,也讓奧斯卡頒獎現場的傳統四大獎頒發都被搶了風頭。 荊小強唱完最佳原創歌曲之后,去年因為執導《阿甘正傳》獲得最佳導演的大咖,嘰嘰歪歪一堆廢話,本來想吊胃口讓所有人都好奇誰能接過他的火把,結果全場觀眾居然響應寥寥。 看著大屏幕上老余的《角斗士》、老張的《贖罪》都表現出明顯超越其他提名電影的水準。 包括現在對比看《勇敢的心》,就是覺得已經夠好了,可制作上好像不夠完美,這里那里顯得比較粗糙。 被《角斗士》們的火爆場面刺激過,總感覺其他電影沒那么鮮明、銳利跟驚心動魄。 如果同樣用電腦后期特效渲染來收拾一遍,整個成片質量都絕對會上升一截。 那么再加上執導了《海角》、《加勒比海盜》的黎鞍,外加老余執導的《速度與激情》。 現在看起來他們的電影都能高人一頭,這個電腦后期特效制作居功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