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825節
書迷正在閱讀:綾羅夫人、嫁給偏執大佬/給偏執大佬治病的日子(快穿)、清穿之側福晉年氏、惹春腰、靠簽到系統當領主、農家子的科舉興家日常、對照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炮灰小夫妻發家日常、炮灰反派,沉迷養崽、那頂流,我親弟
但更多還是一起感受那仿佛不停歇的瓢潑大雨! 其實確認泄洪區群眾又快又齊全的撤離,第二天部隊上就按照指示炸開了堤壩。 的確緩解了省城的燃眉之急。 可變成一片汪洋的泄洪區天天兒的在擴大,不但需要撤離更多村莊鄉鎮的群眾,還朝著縣城蔓延! 一車車軍人終于開始堵上第一線。 荊小強這幾天陸續留下近百輛貨車的用途開始顯現,方便運輸調動,撤離群眾,哪怕是幫部隊把各種裝出來的沙土袋運往縣城周圍防御堆筑都很實用。 套用軍事學里面的話來說就是保留了極強的機動性。 一天費用含食宿才一萬多! 荊小強都覺得自己花錢是不是太少了點,開始征招泄洪區村民去協助部隊挖泥沙裝袋搬運,管飯,每天還五十塊補貼。 報名的人多極了! 縣城里平均工資才一百多塊,城里人都來報名! 但還是泄洪區群眾優先。 這個價錢跟大學生們也一樣,除了四位分隊長和兩位司機,其他陸續抵達的七八百滾社大學生,憑滾社證明、學生證編進分隊之后也是五十元補助。 都是兩天發一次。 因為荊小強懶得去換零錢。 更是故意要把大學生們拉到和農民一個價位,想告訴他們在災難面前,如果不能靠自己的專業能力解決問題,那就只能跟體力活兒一個價。 結果一個炸刺兒的都沒。 除了部分樂得合不攏嘴,相當部分還不好意思領錢,得分隊長給十人一隊的小隊長,小隊長又追著發下去。 因為隨著抵達的大學生戛然而止,《音樂報》也傳遞到縣城。 頭版登出半版“特約評論員”文章《大學生搞好學業,才是最大的搶險救災努力!》 跟荊小強商量之后,何炯炯咬了半宿筆頭,跟幾個搞文字的編輯一起,打著評論員的頭銜,用幾千字的文章慷慨激昂的傳遞了主題: “天災無情,人間真情,我們非常欣喜的看到,從皖徽到江浙、華東都有大學生在第一時間,主動奔赴洪災第一線參與抗洪搶險……” 大篇表揚之后,話頭一轉:“但從實際出發,目前的災區前線物資非常緊缺,形勢更是各種嚴峻,所以并不推薦在這個階段,大學生們自發前往參加抗洪搶險志愿者隊伍……” “是天災,但不要變成人禍,如果我們有更富強的經濟能力,更完備高效的機械化設備,更豐富有效的水利設施,甚至更加充沛的物資儲備,我們就能更加從容的面對任何災害,這靠的是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增強國力,具體到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的加油努力的工作,讓這臺巨大的國家機器運轉流暢,就是對受災地區的最大幫助,因為我們是個無論從精神意志品質到國土疆域都堪稱偉大的國家……” “而大學生在這個階段,珍惜校園里的每一分每一秒,學好知識文化,提高專業技能,把自己鍛造成為祖國的好鋼,盡可能讓自己展現出刀刃上的光芒,這才是對洪澇災害,對各種危難的最有力抗爭!” “同時這也是我們高校搖滾音樂社的宗旨,音樂應該是所有人精神世界的慰藉,更是我們學業之余的修養愛好,但我們的主要身份還是大學生,大學生涯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知識架構、專業技能成型期,這也是我們個人價值的鍛造期,能夠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鑄成我們新的長城,才是我們的驕傲?!?/br> “所以切忌在這個階段,頭腦發熱的追逐熱點,自發前往到處都很忙碌的抗災一線,有這份奉獻精神的大學生們,可以先在各自院校滾社報名待命……” 倒不是說這篇文章有多精彩錦繡,而是闡述了個現在還比較少見的冷靜理智客觀態度。 既讓很多人知道了這場洪災,更有大學生們參與進去搶險,還讓大家有了個全新的思考角度。 激情勇敢是美德,但前提是用對地方。 但更主要是各大院校令行禁止,知道音樂報上頭條就是小強的態度,迅速從各自滾社開始勸說阻止前往。 還不需要多說,直接拿了報紙你們自己反復讀幾遍! 能考上大學,這閱讀理解沒有問題吧。 真就戛然而止! 就只有千把人的隊伍包含貨車司機們一起堅定的跟荊小強站在了抗洪軍民里面。 如果洪水也能這樣聽話,就好了。 第815章、未雨綢繆 事實再次證明了未雨綢繆這四個字的金光閃閃。 荊小強也不算作弊,他只是隱約記得九十年代有那么幾次非常慘烈的洪災抗險。 來了,那就全力支持。 他從未覺得自己是救世主,更不是這場戰役的主角,就老老實實的發揮好文藝工作隊的準備作用。 但在文藝工作隊還沒輪到上場的時候,大家伙兒也別閑著,來都來了,跟我一起下(jian)苦(shen)力。 不知道是這個時代的純樸,還是補貼拿著香,又或者是《音樂報》的媒體威力,知道既然來了,再臨陣脫逃就基本上等于在全國社死。 大學生隊伍居然一個提前離開的都沒有。 每天輪著搬物資卸車、挖泥沙裝袋裝車…… 荊小強必然會上下午各兩小時參與! 看看他的大塊頭,脫了衣服一身肌rou的在風雨中扛(fu)包(zhong)、挖(la)掘(shen)。 那雙可以彈鋼琴的手,一樣在貨物包裝上磨礪,一樣被鎬把打起血泡。 還有誰敢風言風語,怕是要被自己學校的同伴打死! 先身士卒,永遠是我們軍隊最有力的榜樣武器。 況且所有人還從分隊長那里知道補貼都是荊小強自己掏腰包給的。 包括那已經堆積如山的各種物資,也全都是荊小強自己買。 大家甚至都上升到要是敢溜號不用心賣力,都會給荊小強、滾社、乃至大學生丟臉的地步。 再嬌貴的家伙,也能硬撐著一起干。 荊小強也叮囑身體有差別,體弱的干輕松點的活兒,像他這樣強壯結實的多賣力,鍛煉出好身體能享用一輩子! 這幾天簡直就是每天兩堂健身課,全體軍民都嘖嘖稱奇的看著大學生隊伍每天爭先恐后的擠在荊小強周圍干力氣活兒,大家都羨慕得不行。 荊小強也覺得成天帶著幾百個男人廝混,大塊吃rou大碗喝水,簡直比在梁山泊還開心! 可終究還是來抗險的。 這場暴雨又連續下了七八天,半個月的雨水居然超過了1600毫米! 就是等于整個區域平攤開增加一米六的水深,然后因為水往低處流,全都從山地、溝渠集中到了河流湖泊里! 想想這得是多少倍的一米六! 哪怕洪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狂流,還順著泄洪區淹沒了巨大的面積。 整個地區的支干流還是瀕臨崩潰! 部隊越來越多,指戰員們開始面色凝重的奔赴那些開始透水蔓延的河堤,到處都有軍民洪水觀測點在調整撤離。 站到堤岸上才會感受到那種人在大自然面前的絕望! 黃澄澄的洪水就是稀釋過的泥漿,堤岸就好像孤島,除了看見露出水面的屋頂、樹枝,到處都是黃茫茫的一片。 之前一直只進不出的物資終于開始往外搬運。 方便面果然是硬通貨,無論哪方面都很需要這玩意兒。 好在焦盆這個泡面大國,現在出的機械設備還沒到后來作假成風的階段,荊小強當初買也是選的最好最貴最大的型號,希望學習起點高點,設備能力很強。 每次十多個工人值守,再每天三班倒,換人不停機的開足馬力居然可以做到每天出產二十萬片八十克面餅! 原料沒問題的情況下,跟不上的是調料包、包裝袋這些我們自己還處于很原始生產狀態的配套品。 所以廠里堆滿了新鮮做好的面餅,靠數百人力包裝封袋! 荊小強就要求那就把干燥后的面餅先密封打包送過來,所以每天除了約五萬袋方便面出廠,就是上萬片面餅,拿過來分發,同樣也是開水泡一泡自己加調料就成。 大不了花錢讓調料廠送幾車醬油鹽醋味精來。 很多沒吃過方便面的村民,還覺得這玩意兒味道好極了,要是我家后面的菜園子還在,丟幾片菜葉進去那就簡直完美! 縣里面已經直接把這種很多沒包裝的面餅叫小強面。 還好這一帶沒有流行把蟑螂叫小強。 同時運來的還有大量的空塑料桶,十幾車上千個買來,專門在自來水廠外面用縣里最大的鍋爐不歇氣的燒開水灌裝,往各個部分送瓶裝水做不到,就送這種桶裝水。 縣里面衛生部門特別贊揚荊小強心思細膩,有位局里的大媽還一個勁兒打聽小強沒結婚要不要看看我們縣的姑娘,這么有名又細心的好男兒,一定是個好丈夫。 荊小強只覺得您這思路很獨特呀。 但臨到這會兒才送抵的沖鋒舟才讓整個縣里跟部隊都驚喜。 軍轉民的時代,部隊自己都窮瘋了,啥都斷檔。 沖鋒舟這種使用環氧樹脂玻璃鋼制造的化工產品,居然主力生產在蜀都那邊。 虧得成叔關系多路子廣,蔣桂章又有不少供銷人員,愣是從那邊一個地級市買到現貨再用十幾輛大卡車像裝著一疊碗那樣運過來。 哪怕只有十幾臺陳薇羽從hk聯絡買到的船尾發動機,這能用手劃槳、繩子拖拉的小艇也比游泳涉水強多了。 那十幾條能裝發動機的沖鋒舟,迅速分發到各個泄洪區、觀測點、搜救隊。 還有大聰明創造了把沒發動機的小艇拴成一串帶著走的火車艇開法。 因為時不時有人從上游被沖下來,隨時都需要小艇隊在水面巡邏。 各地更是需要物資借調,公路已經多處斷掉,小艇穿梭更靠譜。 往周邊區縣送物資也成了重要任務。 受災面積已經迅速擴大到整個省三分之二區域,這里不過是中心區代表。 周圍沒有這樣物資儲備的地區,受災晚點反而更困難,有些災民已經只能靠軍隊的帳篷住在堤壩上。 之前存儲的四五十萬包方便面迅速分發移交,荊小強打電話叮囑直接上面餅都行,這玩意兒比什么糧食都好用。 每天二十萬塊,直接用大塑料袋封裝過來! 專門從魯東軍需品廠買到的壓縮餅干都沒這種方便面餅受歡迎。 外面下著大雨,誰都愿意端著碗熱氣騰騰的方便面唏哩呼嚕的刨完再喝湯,而不是那干得一咬都是滿嘴粉末的餅干。 哪怕接點雨水來燒開了泡面也比那玩意兒好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