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家子的科舉路 第221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綾羅夫人、嫁給偏執大佬/給偏執大佬治病的日子(快穿)、清穿之側福晉年氏、惹春腰、靠簽到系統當領主、農家子的科舉興家日常、對照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炮灰小夫妻發家日常、炮灰反派,沉迷養崽
等知道周子旭基本每餐都要兩、三碗飯下肚,林遠秋算是找到了對方肥胖的根源,“往后多吃菜,少吃米飯,每餐一碗飯即可?!?/br> 只吃一碗? 周子旭睜大了眼,正想說那怎么夠啊,可想到水桶圓墩墩的樣子,他咬了咬牙,“好,就聽林兄的!” 然后理所當然的把剩下的半條魚全吃進了肚子里。 林遠秋:“······” 因著下午還要當值,等吃好了飯,郎舅兩人沒聊上幾句,周子旭就回了翰林院。 在離開前,兩人約好過些時候一起去老師那里。 ······ 既然作畫換銀子的事在圣上面前過了明路,接下來的這幾日,林遠秋就在家畫起畫來,他準備趁著在京城的這段時間,多掙些銀錢。 至于那嘉獎的一千兩黃金,林三柱收到房里后,就悄悄藏到了原來藏銀票的地方。 因著原先的位置太小,父子倆干脆拿出陶罐,連夜往下挖了不少,再把挖出的土倒進了花園的魚塘里。好在內院沒幾個仆人,不用擔心會被人瞧了去。 等把銀子連著木箱一起放進土坑里,林三柱還像之前那樣先蓋上一塊木板,接著填土,踩實之后把方磚鋪上,最后再把木桌移回原位,竟是一丁點動過土的痕跡都沒有。 不過林遠秋覺得,自家日后還是得造一個專門放錢財的地方,總不能每次拿進拿出都靠挖吧。 ······ 到了老師休沐這日,林遠秋和周子旭就一起去了秦府。 哪知等到了那里,就見有好幾個兵衛守在門口,林遠秋心驚,以為老師出了什么事,一問才知,原來剛剛圣上下了旨意,定下了明年春闈的主考,而此人正是如今已是禮部尚書的秦遇。 所以,從此刻開始,秦大人就不能再與外人見面,等收拾了換洗衣衫,馬上就得去貢院了。 然后一直到了明年春闈結束才能回家。 雖沒見著老師的面,可林遠秋心里卻有些慶幸。 因為明年的春闈,王文昌也是要參加的,且等國子監放了年假,小妹夫就要搬到家里來住,好方便自己給他指導文章。 所以,他這個春闈考生的大舅子,還是不要與主考官碰面的好。 否則讓有心人看到眼里,說不得日后會生出事端來。 唉,只是三年未見老師的面,心中實在有著遺憾。等到明年春闈結束,自己怕是已經在塞北了。 接下來的時間,林遠秋準備都用在掙銀子上,在塞北這幾年,讓他更覺得銀錢的重要。 林遠秋可以肯定,自己要是沒銀錢在手,好些事情都難辦成。 ······ 時間寬裕,自然就能畫出不少作品來。這不,才十來天,單是菩薩畫,林遠秋就畫了二十多幅,剩下的全是四連屏的大寫意山水。 林三柱動作迅速,把幾十幅畫全卷到一竹筒里后,就去了四寶齋。 看到走進店鋪的林三柱,朱掌柜只以為自己花了眼,待看清的確是林老弟后,朱掌柜頓時笑開了顏,“林老弟,這回可是又有了畫框?” 想起上回客人搶著買的場景,朱掌柜臉上的笑容又增加了幾分。 林三柱搖頭,而后舉了舉手里的畫筒,“喏,今日特地給掌柜送畫來的?!?/br> 一聽是送畫而來,朱掌柜睜大了眼,“桃大家云游回來了?” 聽到“云游”兩個字,林三柱差點嗆了口水,他家狗子才二十多歲的小伙子,被冠上“云游”兩個字后,總有種七老八十的僧人感覺。 不過林三柱也知道朱掌柜并沒見過桃源山人,會誤會也正常。 三年過去,桃大家的畫作要比之前高出了不少。特別是菩薩畫像,這兩年過來問詢的人實在太多,想來拿過來的這些,不出兩天就得賣光。 朱掌柜不是個jian猾之人,何況生意想做的長久,誠信以待尤為重要。不然得罪了桃大家,人家要是不再送畫到四寶齋,到時他還不哭死。 最后,二十六幅菩薩畫以及八套四聯屏山水,朱掌柜一共算了四百二十六兩銀子。 林三柱沒想到今日竟能收到這么多的銀子,不過,此時的他雖心情激動,可接過銀票時,臉上并未露出格外的喜悅,看在朱掌柜眼里,那就是一副本該如此的模樣。 朱掌柜心中有著“幸好”的感嘆,幸好自己不是個貪利之人,你看,人家先前雖不在京城,可對自己畫作的價格還是了解的。 朱掌柜哪里知道,在他眼里胸有成竹的林老弟,出了四寶齋后,那歡快的腳步只差飛起。 其實不止林三柱,等林遠秋看到居然有四百多兩銀子后,也是詫異的不行。 很快,林遠秋就明白了過來,想來自己的畫在市面上暫停了兩、三年的售賣,旁人就把價格給炒上去了。 想到這里,林遠秋忍不住感嘆,難怪前世會有饑餓營銷的做法,看來好處多多啊。 “爹,這幾日您去看看有沒有好一些的店鋪,若有的話,去買四間下來?!?/br> 林三柱納悶,“買這么多鋪子做啥?” 等過了年他們馬上就要回塞北,這會兒買鋪子不是空閑著嗎。 林遠秋笑道,“兒子想著給幾個外甥一人送上一間店鋪,順帶給濤兒和旻兒把周歲禮給補上?!?/br> 林遠秋覺得送書送硯臺的,還不如直接送一間能生出銀子的店鋪劃算。 “誒誒誒!”一聽是給幾個外孫買的店鋪,林三柱興奮的連連點頭。 比起林遠秋,林三柱這個當爹的則想的更多,這兩年在塞北,林三柱一直記掛著在京城的兩個閨女,總擔心離的遠,燕兒和草兒被人欺負了去,自家都不知道。 都說娘家人是閨女的腰,只有娘家人給足了底氣,閨女在婆家的腰板才能挺得更直。 如今遠秋這個當娘舅的直接給幾個外甥送了店鋪,這就是娘家人給的底氣。 這樣想著,林三柱也不耽擱,很快忙碌起置辦鋪子的事。 國子監放年假的第二日,王文昌就住到了林府,他準備在岳父和舅兄離開京城之前都住在南鑼鼓巷。 林遠秋也是這個打算,雖明年是王文昌第二次參加會試??啥颊f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林遠秋覺得考試這件事,也和敲鼓激士氣一樣,落榜的次數多了,考生們的斗志肯定就會減弱,時間長了基本就沒有了。 所以,這事可不能拖得太久。 ······ 第224章 誥命喜報 之后的幾日,林遠秋除了作畫,其余時候都放在了教導王文昌的制策上。 會試與鄉試一樣,策文中心點大多都是對時事的論述。 想到老師一直都是務實的性子,在教王文昌時,林遠秋特地注重了遣詞造句上的嚴謹和練達。 除了王文昌,劉青安和張元,還有秦文杰,三人也時常會拿了文章上門來討教。 他們三個是九月份來的京城,自三年前離開國子監后,幾人就一直待在家里自習。日子過得飛快,三人自考中舉人到現在一晃就過去了十來年,特別是張、秦兩人,今年已是他倆考中舉人的第十二個年頭了。說實話,對于考會試,現下他們已是越來越沒了信心,可若是就此止步,又心有不甘,所以此次來京城之前,劉、張、秦三人就已經商量好了,如若這次依舊落榜的話,那么他們就準備去吏部報名謀官了,屆時哪怕做個小小的縣丞,也好過三年又三年的荒廢光陰。 林遠秋自然不吝嗇幫忙,大家同為江州府的老鄉和同窗,林遠秋肯定希望他們能考中明年的會試。 見幾人拿了策文過來,林遠秋除了一一與他們講解外,還會把文章中所有關于時政的論述,都完整的分析上一遍。而林遠秋所說的這些內容,對如今在家自習的劉青安幾人來說,可謂實在難得了。 再看林兄,還跟先前在府學和國子監一樣,并沒有一丁點四品官老爺的架子,幾人松了一口氣的同時,心里自是忍不住的感激。 ······ 有銀子自然好辦事,到了臘月下旬,林三柱已把四間店鋪都置辦好了,鋪子位置不錯,大小也都差不多。算上衙門過戶的開銷,一共花了一千三百多兩銀子。 在過戶時,林三柱把地契分別都辦到了幾個外孫的名下。 等春燕春草再過來時,林三柱就把地契拿給了她們。并叮囑兩人,眼下若是沒有做生意的打算,就先租出去吧。 春燕和春草沒想到哥哥竟買了鋪子送給濤兒他們,姐妹倆一時感激的熱淚盈眶,直說爹娘哥哥若再這般寵著她們,怕是要給寵壞了。 林三柱笑著搖頭,自己生的娃自己知道,不管是遠秋,還是燕兒草兒,都沒有劣根長著,再怎樣都壞不了。 “遠秋,爹想著,咱們要不要給族里去封信,好告知族長他們,你奶你娘,還有你媳婦都被圣上封了誥命,總要把這件大喜事記到族譜上才行?!?/br> 這幾日林三柱一直都在想這件事,他娘往年吃了這么多苦,如今有了這般風光的事,他肯定要讓族里人全都知曉了。 何況這也是他家狗子的風光。 林遠秋自然知道他爹的心里想法,不過這事倒不用他們這邊去信告知,“爹,圣上封誥之后,會有文書下發到江州府城,然后府衙再發公文到縣里,縣衙收到公文后,肯定會遣人去村里告知的?!?/br> 說是告知,其實就是送了喜報過去。對周善知縣來說,這可是他治下的大喜事一件,當然要曉之于眾了。 而王縣丞,則更不必說,林家是他的兒女親家,如此臉上有光的事,自然怎么喜慶怎么來了。 于是敲敲打打的十幾名差役,很快熱熱鬧鬧的出發了。 等到了小高山村時,林氏眾族人正在辦全族宴,聽到村口的鞭炮聲和鑼鼓聲響,不止林族長他們,就是小高山的其他村民都有些詫異,再有幾日就是過年了,這會兒敲鑼打鼓的過來,實在想不出是何事。 沒等大家伙出祠堂去看,很快就有村人踩著嘎吱嘎吱的雪氣喘吁吁的過來報信了,報信的村民也不知是不是故意,到了祠堂門口后,直接喊的林金財,“金財叔,快快快,官差給你們家送喜報來了!” 這邊的林金財還沒反應過來,坐在女桌的金氏和兩個兒媳就皺起了眉,不用多猜,這喜報肯定又是二房的。 唉,真真是前世作孽喲,金氏幾人正想開口罵上幾句,很快想到這會兒可不是家里,于是立馬都住了嘴,就連皺著的眉頭都趕緊松了開來。 話說,他們大房還要借著二房的光在族里立足呢,可千萬不能把最后這點體面都給丟了。 林族長知道定又是大貴家的喜事,心情激動的他讓大兒快速去備賞錢,他自己則與林有志去了祠堂門口,至于為何不迎了出去,自然是規矩了。 如今他們林氏已不再是普通氏族,有些譜是必須要擺的。 有村民在前頭引路,衙差們過來得很快,待行至祠堂門口,領頭衙差就笑著喊唱了吳氏、馮氏,還有鐘氏被圣上封了誥命的喜訊。 雖都是大字不識的人居多,可對于誥命就沒人不懂的,那戲文里可是常有穿著鳳冠霞帔威風八面的老封君呢。 所以,那吳氏這是當上老封君啦? 這時便有婦人喊出了聲,“哎呦,可了不得,咱們林氏可是出了老封君嘍!” 秦氏早已樂出了聲,“是啊,往后咱們見了可都得行禮問安了?!?/br> 一聽這話,金氏幾人,臉上的笑再也繃不住了。 ······ 過慣了幾十口人聚在一起的熱鬧除夕,對于只有兩個人的守歲,林三柱和林遠秋一時都有些不適應。 難得回京城一趟,林遠秋讓平安和平實都回了莊子,好與爹娘meimei一起過年。 而張貴一家,則團聚在后罩房里,墨林軒是臘月二十九歇的業,再開店門就要到初四了。今日一大早,張貴媳婦與婆婆就準備起了年夜飯,雖只有兩位主子在京城過年,可也是滿滿的置辦了一桌。林三柱和林遠秋就兩張嘴,哪里吃得了這么多啊,把桌上的rou菜分了一半給張貴他們,讓他們不必在跟前伺候,快回后罩房過年去吧。 至于此次一起回來的幾個家丁,林遠秋給他們開了一桌席面,不過夜里還要輪流巡邏,酒自然是不許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