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家子的科舉路 第209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綾羅夫人、嫁給偏執大佬/給偏執大佬治病的日子(快穿)、清穿之側福晉年氏、惹春腰、靠簽到系統當領主、農家子的科舉興家日常、對照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炮灰小夫妻發家日常、炮灰反派,沉迷養崽
兩邊的作坊,也有了盤算。永寧城這邊的周記和馮記交給大房打理,定胡縣那邊的則交給二房。 既然留下來打理生意,那么大房和二房暫時就不搬去石洲府了。至于住的地方,林大柱和林二柱準備明日就去作坊周邊找找,看看有沒有可租賃的宅子。 關于家里孩子們的安排,除了小一些的跟著他們爹娘,其他像婉清、婉瑩、婉雪,還有墨宣和墨昊,以及墨晟他們,自然是要跟著他們三叔一起搬去石洲府城的。 …… 等過了上元節,林家人就開啟了搬家事宜。先是大房二房把各自的行李搬到租來的宅子,然后便是搬去石洲府的事。 在離開之前,林遠秋把自己手頭上的事給嚴同知和賀通判做了分配。 再有就是軍營那兒,也與李金山和王永清交代了具體事項。在新知州沒過來接任之前,這邊的擔子林遠秋自然不會放下?,F在想來,好在兩地離得近,這樣過來一趟,也不會覺得不方便。 馬車是前天就雇好的,除了自家的一輛,其余馬車都是城里車行雇來的。來到永寧州這兩年,林家基本沒添置什么東西,所有行李里面,被子鋪蓋衣衫占大頭,其他零零散散裝了十來箱,所以沒費多大勁兒就全搬到了車上。 領頭車夫駕著馬車緩緩往前走,可等他繞到衙署大門前時,就很快停了下來,“大人您快看!” 聽著突然提高了許多的聲音,林遠秋有些納悶,可等他掀開車簾時,就被眼前的場景給驚呆了,只見平日空曠的衙署門外,此時卻站滿了人,有白發老翁,有抱著孩子的婦人,還有依著樸素一看就是村名的模樣。 最最顯眼的,還是那列著隊,整齊站在人群最前方的一群小伙子,相處了五六天,林遠秋自然認得他們都是臨時護衛隊的青壯。 所以這些百姓們是來給他送行的? 果然,看到他們的知州大人從馬車上下來后,眾百姓立馬涌上前,隨即跪地磕頭,嘴里是一句句的不舍,有些百姓甚至捧了自家做的餅子和饅頭,讓知州大人一定要收下。 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婦人把手中的笸籮高舉頭頂,“大人,這是老婆子攤的餅子,請大人一定要收下,大人啊,沒有您,老婆子怕早就餓死了,哪來如今的好日子??!” 林遠秋快步上前,一把攙扶起老婆婆,隨后對眾百姓道,“大家都請起,身為永寧知州,理當解百姓疾苦,這些都是本官的分內之事,是應當應分的。今日本官還有要事與你們叮囑,從今往后,吉祥如意餅就是咱們永寧州和定胡縣的名產,大家切記切記,不可亂抬價錢,也不能為了多賣些亂降價,不然這門營生遲早會沒了,都聽明白了嗎?” 想到他們的知州大人,到現在還記掛著他們的生計,眾百姓已是熱淚盈眶,都連連點頭道,“聽明白了,大人,小民聽明白了?!?/br> 此時的林遠秋并不知道,正因為他的此番叮囑,才讓永寧州和定胡縣的吉祥如意餅在往后的幾十年里,一直都是同類柿餅中,最暢銷的存在。 最后,林遠秋的馬車上裝滿了百姓們的各種心意,有自家雞下的蛋、有自家曬的菜干,至于饅頭和餅子更是不用說,都是往車上一塞就跑開的,就連林遠秋手里的那一笸籮,也沒給人家推回去。 林家眾人覺得今日是他們家最引以為傲的一天,特別是老林頭和吳氏,看著車上的各種吃食,激動的眼淚,已不知何時流滿了臉。 嚴同知和賀通判,以及眾書吏和衙役們,一直跟著馬車到了城門。 大家一起和睦共事了兩年,要分開了,心中肯定不舍,雖知道大人日后還會過來,可總歸是不一樣的。 也不知新知州如何。 唉,要是知州大人一直待在永寧州就好了。 …… 從永寧城過去石州府有六十多里路,原本吳氏讓大房二房的人都不要跟去府城的,省得來回再跑趟,反正有家丁和婆子呢,又不缺做活的人手。 只是林大柱和林二柱怎可能放心,還有周氏和劉氏,她倆也是想著把公婆安頓好了再回來。 最后,大房二房只除了高翠、秦荷花,還有王云香和丁菊沒跟著過去府城。 雖臨近開春,可未出正月的天還是冷的厲害。 一路被馬車晃悠著,小寶兒很快就睡著了,鐘鈺柔拿出棉襖給他包上,而后把兒子抱在了懷里,免得一不小心著了涼。 而林遠秋,此時正被窗外的一行人吸引了目光,他趕緊挪到了車門前,掀開布簾就往外瞧。 只見十幾個衣裳襤褸的婦人,一人背著一捆木柴,面無表情地沿著官道往前走,林遠秋甚至看到,其中幾個年紀稍微大一些的婦人,居然只穿了雙四處漏風的草鞋,在這種大冷的天里。 見知州大人瞧得仔細,趕著馬車的車夫忙解釋道,“大人,這些女子都是巫山妻?!?/br> “巫山妻?” 林遠秋納悶,巫山是石州府這邊的一座高山他是知道的,可巫山妻是個什么意思? 車夫一甩馬鞭,繼續解釋道,“大人,巫山妻就是嫁給巫山的女子?!?/br> 想了想,車夫接著又說道,“每隔上三年,巫山就會娶一名女子為妻?!?/br> 林遠秋越聽越覺得荒唐,活了兩世,他還是頭一回聽到,居然給山娶媳婦的。 …… 第211章 巫山妻 林遠秋怎么也沒想到,自己這個石洲知府的政事,居然是直接從整頓愚昧的封建迷信開始的。 在聽到石洲府轄區內不但有巫山妻,還有桃山妻和尢山妻時,林遠秋心里簡直要噴出了火。 之所以會這樣氣憤,并不僅僅是因為給山娶妻這件事,而是之后車夫與他細說了此事的來龍去脈。 巫山,桃山和尢山是石洲府境內最高的三座大山,因著山座山連在一起,且形狀遠遠望去就像三個端坐著的神像。所以巫山、桃山還有尢山,一直都被當地百姓當作神山供著,大家都覺得,他們之所以能吃上飽飯,全賴山神的庇佑,所以每年四節都會去山腳下祭拜。 后來也不知是誰提出了給山神娶妻的想法,給出的理由也冠冕堂皇,哪能讓山神們沒有知冷知熱的人呢,長此以往,若是山神生了氣,發起怒來,咱們大家不是得不到庇佑了嗎。 眾人一聽,覺得實在有道理,于是給山神娶媳婦的事就這樣定了下來。 慣常做這樣的“大好事”,總離不開積極帶頭的人,而這樣的帶頭,普通百姓自然是輪不到的。最后給三座山神cao辦親事的事,被石洲府的三戶大姓給瓜分了。 這三戶人家分別是楊家、張家和陳家。 何為大姓,自然是該姓氏有眾多人口的意思,人口多了,在地方上的勢力也就隨之增大了,加之族里再考上幾個童生或是秀才,亦或者是舉人,那么就會與其他普通百姓有了區分。 至于為何會接手給山神cao辦婚事的事,林遠秋覺得,應該是有利可圖吧。 畢竟自從三戶人家接手這些事之后,周邊百姓對這幾座山的供奉,全歸這三戶人家支配,至于辦親事所需銀錢,也是眾信徒給出的。 其實讓林遠秋生氣的并不是這些供奉歸誰,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事,他才懶得去管這些銀子被誰貪了,又落到了誰的口袋。 可禍害人就絕對不行。 林遠秋之所以氣憤,是因為被嫁給山為妻的這些姑娘,日子過得實在悲慘。 她們大多都是窮苦人家的孩子,而她們爹娘,為了貪那十兩銀子,就把自己女兒的一生都葬送了。 按照規定,凡嫁給山神當妻子的女子,頭三年會得到一定的口糧糊口??傻冗^了三年,山神新一任妻子娶回來后,原來的那個就算不上山神之妻了,沒了名頭,自然就沒了糧食供給,以后的吃喝拉撒都得靠她們自己想辦法。 而在山上住了三年,這些姑娘的家人也不會讓她們回家,覺得被山神休棄之人不吉利。自然,頂著這樣的身份嫁人就更不可能了,誰敢跟山神搶女人啊,哪怕曾經是都不行。 家里人不接收,想嫁人又沒人要。最后無處可去的姑娘們只有在山上搭一個草棚住著,無田無地的她們,平時只能靠砍柴賣幾個銅板,換些粗糧,再挖些野菜果腹,這其中的心酸可想而知。 這種喪盡天良的事,自己作為石洲知府,先前不知曉也就罷了,如今知道了,肯定不會就這樣放任不管。 聽到知州大人現下就想過去看看,這個叫六子的車夫立馬點頭應承了下來,“大人,此去巫山只有二十來里路,小的趕車快又穩,不消半個時辰就能到了?!?/br> 六子早就看不慣這樣的缺德事了。 話說,他還光棍一個呢,這幾座泥山倒好,幾十年下來,娶的媳婦都數不清了。 聽小孫子突然要改道去辦事,吳氏和老林頭有些擔心,不知道出了啥事??吹叫O子臉上并沒異樣后,兩人稍稍放了心,不過讓遠秋把家里的家丁都帶上了。 鐘鈺柔聽了一路,也是氣的不行。自然希望相公能為這些姑娘出頭,所以她叮囑了相公千萬小心后,就很快抱著寶兒去了婆婆和伯娘她們的馬車上。 林三柱沒問兒子去辦什么事,反正憑直覺,他就知道肯定是緊要的事。于是下了車的他,很快上了兒子的馬車。 “大哥,這是任書,你們先過去府衙?!绷诌h秋把知府的任書遞給了林遠楓,“若府衙那邊有疑問,你就把這個直接給他們看,要是他們問起我,你就說我辦事去了?!?/br> 林遠楓接過,本想問去做什么事,可一想,五弟向來是個有分寸的,自己還是和二弟他們好好把家搬好就成。 很快兩輛馬車離開車隊,等掉轉了車頭,就往右側岔道駛去。 比起方才的官道,這條路要稍微顛簸一些,林遠秋掀開窗簾,看到路的兩旁全是水田,再駛出一段路,就能看到路邊有清澈的河流。 移步換景,同一地界,不同的景象。林遠秋發現同為塞北,石州府看著就要更適宜居住一些。 特別與定胡縣相比,那邊多是長滿了芒草的荒地,水田的占比只有三成。 所以在產糧上,就有了弱勢。 “大人,您看,前面那幾座山就是?!绷又钢贿h處的山大聲說道。 方才林三柱已聽兒子與他說了巫山妻的事,所以這會兒在聽到車夫的告知后,林三柱立馬從車窗探出頭往前面看去。 在道路的左側,是連綿起伏的山巒,而緊挨在一起的巫山、桃山還有尢山,看著還真像三個端坐著的神像來著。 可再像神像,這不也是三座石頭和泥堆成的山嗎,要是連山都要娶媳婦,那這世間豈不是亂套了。 許是為了祭拜山神方便,所以有一條寬路直接通向山腳。 等下了馬車,林三柱發現自己剛剛有些多慮了。原本他聽兒子說過來是準備了解巫山妻的情況,還擔心這邊的村民會不會難纏,可這會兒他看到,這里除了幾間蓋的如同廟宇的紅墻泥房,其他民房啥的一間都沒瞧見。 許是聽到了馬蹄聲,不多會兒,那掛著山神殿門匾的屋子里走出幾個人來。 林遠秋看到,這是幾個精瘦的老頭,每人身上都穿著一件看似道袍的厚襖,想來這些應該是守著山神殿的人。 而為首的老頭,在看到林遠秋和林三柱身上的衣衫都不是普通的棉布料子,且身后還有家丁跟著,只以為這是特地從外地過來祭拜山神的富家老爺,他忙往邊上讓了兩步,好空出進山神殿的路。 林遠秋哪有閑工夫扯這些,方才六子說了,說那些被休棄的山妻就住在這些山上,他準備現在就上去看看。 只是才邁步,就聽門“吱呀”一聲,隨后從另一間小屋里走出三個約摸十五六歲的年輕姑娘。 幾個姑娘手里都有瓦罐捧著,瓦罐里是泡了水的菜干和米。再看屋頂上有根煙囪豎著,顯然這是一間灶房,而她們幾人正準備做中飯。 林三柱壓低嗓音說道,“遠秋,這些姑娘恐怕就是山妻?!?/br> “嗯?!绷诌h秋點頭,這幾個應該就是,且還是新娶的那種。 看到幾個姑娘臉上是與她們年齡不相符的木然,林遠秋心里更多了解救人的決心。 抬頭朝山上看,就能看到有不少用樹枝和松針枝葉蓋成的棚子。 六子和平安,還有家丁們,都動作迅速,找到山路后,很快沿路往山上去。 而林三柱和林遠秋,因穿著長袍,走起路來有些耽擱,林遠秋提起衣擺正準備塞進褲腰里,突然就聽走在前頭的平安他們在山上驚呼上了,“死人,這兒有死人!” 死人? 一聽這話,林遠秋忙把衣擺往褲腰一塞,就快步往前走,林三柱有樣學樣,也輪起衣擺塞進了褲子里。 突如而來的驚呼聲,很快引得住在其他草棚子里的人跑出來。在看到山上突然來了這么多人,幾個姑娘先是一愣,隨后都快步往那間棚子里去。 等林遠秋和林三柱趕到時,就見那間比茅房大不了多少的草棚子里,一個面色蒼白的女人正躺在芒草堆上,身上蓋著一床落滿補丁的被子。而在她的身邊,蹲著三個抹著淚的姑娘,草棚外,還有兩個在嗚咽著。 林遠秋也顧不上這棚子于自己身高來說有多矮了,他總要看看里頭的人到底是活是死。 低頭彎腰進到了草棚里后,林遠秋也沒耽擱,很快伸出手指探了探對方的鼻息,并沒感覺到指尖上有呼吸的灼熱,難道真的死了? 看著這張至多二十來歲的臉,林遠秋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隨即他想到了還有脈搏可確定,忙又伸手去摸頸脈,這回指肚下明顯感覺到了跳動,雖微弱,卻足以證明人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