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家子的科舉路 第177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綾羅夫人、嫁給偏執大佬/給偏執大佬治病的日子(快穿)、清穿之側福晉年氏、惹春腰、靠簽到系統當領主、農家子的科舉興家日常、對照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炮灰小夫妻發家日常、炮灰反派,沉迷養崽
怎么會有兩處地方? 林遠秋定睛細看,只見文書上頭寫著:景康三十五年,原翰林修撰林遠秋外任永寧知州,另兼定胡知縣一職,望爾勤勉政事,造福一方。 永寧知州?兼定胡知縣? 林遠秋納悶,好好的自己怎么就被分到永寧州當知州去了呢,還有這兼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第180章 其利斷金 任職文書上有赴任的日期,也就是官員到任的時間。若是沒有寫明,難保有些官員會磨磨蹭蹭的好久都不愿動身。 之所以會這樣做,也是有原因的。往年就有這樣的官員,外放文書早已經下達了??扇思覅s以置辦東西為由,幾個月過去了,都還未啟程呢。 所以如今吏部在出具任職文書時,都會根據路途的遠近,給出確切到任的時間。 林遠秋看了看自己的上任日子,四月二十六?,F下已差不多二月底,也就是說,再接下來的兩個月內,他必須到達上任的地方。 雖對永寧州并不怎么熟悉,可大致在哪個方位,林遠秋還是有數的。 而一般像這種一路往北的地方,基本可以確定交通工具就是馬車,所以提早一個多月出發,是必須的。 由此可見,留給自己準備的時間,最多一個來月。 不過,這會兒林遠秋的心思并不在這些上。他還在納悶為何自己會被突然換了地方呢。 只是林遠秋也知道,再是納悶也無濟于事,這兒可不是你心中有疑惑,就可以去質問領導的現代。 在這邊,除了無條件接受,要么就是提出辭官,否則別無他法。 而林遠秋,辭官是肯定不可能辭官的,否則當初他辛苦考入仕途做啥。 所以,自己還是快做準備吧。 畢竟先前他做的安州府功課,現在已是無用了。 如今自己該做的,就是多多了解永寧州和定胡縣的資料,別到時兩眼一抹黑,啥頭緒都沒有。 可許是太過突然的緣故,林遠秋一時很難靜下心來,再想到老師這會兒定也知曉了此事,于是三年來,從未違背官員守則的林遠秋,頭一次翹了值。在出了翰林院大門后,他很快往禮部去了。 秦遇正著急呢,雖定胡知縣遭匪徒所殺的事還未公眾??伤麄兌Y部因著要給杜知縣擬謚號,早在前日就已知曉了此事。 話說一個朝廷命官居然能喪命于匪徒刀下,可見那定胡縣得有多不安定了。 而這樣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學生將要外任之處,秦遇怎可能不心焦。 此時的秦遇,難免會有些后悔當初自己的提議,早知道會被安排到這么偏遠的地方去,還不如繼續待在京城算了。 可這世上也無后悔藥可吃,這下遠秋是不去也得去了。 聽到門衛來報,說翰林院林修撰來找,秦遇忙走了出去。待看到自己的學生正笑意盈盈的在門口等著他時,秦遇心中感嘆,這小子是怕他心里難受,才特地過來讓他安心的吧。 附近也無茶樓可坐,他們兩人也不好直接在大門口就聊開了,最后秦遇往栓馬柱那兒一指,“走,到老夫馬車上去說?!?/br> 馬車夫是個機靈的,知道老爺和林公子有話要說,他忙從車上下了來。然后就站在幾米開外,幫著查看四周的同時,也避免打攪到車廂里的說話。 “遠秋,你可知定胡知縣被匪人殺了的事?” 還沒坐定呢,秦遇就丟出一個讓林遠秋心里發毛的話題。 “學生未曾聽聞?!?/br> 林遠秋搖頭,一般像這種事情,若沒人告知,他只能從朝廷的通告上得知。 秦遇也想到了這點,便把自己所知的,有關杜知縣的事從頭到尾都說了。 而林遠秋,在聽到杜知縣是從城隍廟回去的路上遭遇的劫匪,心中就有了疑惑。眾所都知,城隍廟一般都建在城內,可又說杜知府是在城外遭遇的劫匪,所以這說法與實際情況肯定有出入。 是以,林遠秋便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慮,“老師,歷來城隍廟都造于城中,可汾州知府上報卻說杜知縣是在郊外遭遇的劫匪,很明顯,這說法沒有合理性。學生覺得,此事應該另有原委才是?!?/br> 秦遇聽后頓時呆愣,是啊,本朝還沒聽說有哪個城隍廟是建在郊外的。如此看來,那杜知縣的死,應該另有隱情吧。 還有,這么明顯的漏洞,自己先前怎么就沒想到呢。且不單是他,想來禮部的其他官員也并未發覺這一點,否則早有人提出疑問了。 想到這里,秦遇忍不住朝自己學生看了又看,聰慧,敏銳,遇事懂得思考。 很快秦遇又想起,一直以來,遠秋可從來沒讓他有勞神的時候,所以自己這是關心則亂了。 因著心中所想都與老師探討了的緣故,等再回到翰林院時,林遠秋平心靜氣了許多,反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切隨遇而安吧。 …… 等下值回到家,林遠秋直接與家里人說了外放已定下來的事,并把自己的官階和要去的地方也都告知了大家。 聽到小孫子居然要當兩個地方的官,老林頭和吳氏臉上是忍不住的自豪,這也太風光了吧。 家中的其他人也一樣,都是喜氣洋洋的。 在眾人看來,在翰林院做官,哪有直接管著成千上萬的老百姓來得更威風啊。 林三柱嘴角咧到了耳朵根,他家狗子如今才二十多歲呢,沒想到這就要當這么多百姓的父母官了,嘿嘿。 此時周子旭的神情,卻完全與在場眾人來了個相反,在聽到永寧州和定胡縣時,他不禁雙眼圓睜,“這兩處不正是山戎人時常會過來搶糧的地方嗎?” 周子旭記得,先前在府城茶樓時,往來的商賈就說到過此事。 搶糧?啥搶糧? 老林頭愣住,“子旭你剛剛說啥人過來搶糧?” 林遠秋忙提腳朝桌下那雙鞋踩去。 眾人只聽“哎喲”一聲,然后是周子旭的納悶,“舅兄你踩我腳作啥?” 沒等林遠秋開口暗示,周子旭很快回答起老林頭的話來,“祖父,往年我與舅兄在府城念書時,就聽人說起北元山戎人常過來咱們大景搶糧食的事。孫婿記得,商賈們說的那些地方里,就包括永寧州和定胡縣來著?!?/br> 得,這下把自己想瞞著的事,全都給說出來了。 說實話,林遠秋還真佩服周子旭的記性,好幾年前的事,他居然還記得一清二楚。而他,還是下午從藏書閣查閱了資料后,才想起這件事的。 “遠秋,子旭說的可是真的?” 林三柱早已收了臉上的笑,原本紅光的面色這會兒也有些慘白。林三柱可是聽人說過山戎人的,這些人是北面的游牧,時常會因為沒了糧食,而竄過邊境來搶糧,除了搶吃的,還殺人放火,可謂無惡不作。遠秋若是去這樣的地方當差,那不是等于每日把命提在手上嗎。 吳氏也跟著心急,“遠秋啊,聽奶的,那地方既然這么嚇人,咱們就和圣上說說,讓他給咱們換一個地方?!?/br> “你當這事能由著咱家想怎樣就怎樣的嗎?!崩狭诸^雖是這樣說,可眼里卻有期待在里面。 再看家里的其他人,很明顯,也都有讓他與圣上說一說的想法。 林遠秋自然知曉家人心中的擔憂,可定胡縣也沒到了這么嚇人的地步。 回想了下午自己從資料里查閱來的內容,林遠秋笑著開口,“爺,奶,永寧州與北元有高聳的山峽作為界線,山戎人想過來也沒這么方便,再說離城池不遠就有鴻虎營駐守,安危自是可以放心的?!?/br> 雖聽小孫子這樣說,可老林頭和吳氏哪里能真正安心。 是以,回到房里后,老夫妻倆就怎么都睡不著了。 老林頭似拿定了主意,起身對一旁的吳氏說道,“娃他娘,明日你拿了銀子給老三,讓他去幫咱倆買一顆參回來,你跟他說,就要先前咱們來京城時吃的那種?!?/br> 吳氏一聽,立馬明白了老伴的意思,這是實在不放心,準備一起跟著去外放的意思吧。 仔細一想,吳氏覺得這樣也挺好,與其在京城提心吊膽的,他倆真還不如一起跟著小孫子去。 與老林頭和吳氏有著同樣想法的,這會兒可有不少。就比如林遠楓和林遠松,還有林遠槐林遠柏,此時就是這樣想的。 在幾人看來,他們總不能光跟著享清福,卻不為這個家付出吧。 再說,光耀林家門楣可不止五弟一個人的責任。如今五弟正是需要人手的時候呢,此時不跟著一起,還待何時。 都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他們別的本事沒有,幫著打打下手應該還是行的。 想明白一切后的林遠楓幾個,突然有種跟著五弟大干一場的心潮澎湃之感。 大房房里,周氏正與林大柱說著話,“夫君,不如咱倆跟著遠秋一起過去北邊吧?!?/br> 周氏想法直接,如今家里的好光景靠的全是小侄兒。所以他們可得把人給守好了,不然小侄兒真要有個什么意外,那么啥啥就都成了空。 其實林大柱也是這樣想的,可家里還有鋪子開著呢,總不能丟下不管了吧。 周氏翻了一個白眼,“丟下怎么了,原先咱家不也是啥都沒有,眼下遠秋的事才是頂頂要緊的,掙銀子的事等往后回來也不遲。你也不想想,若是遠秋這邊沒顧好,那么咱家就啥都沒有了?!?/br> 周氏還想說的是,若遠秋真要有個什么,她的婉清、婉雪,還有墨宣墨誠和墨霖,就再也沒小小姐、小少爺可當了。 所以,無論如何,周氏都覺得自己應該跟著過去,給小侄子幫忙才成。 林大柱點頭,“明日咱們就去跟爹娘說?!?/br> 此時的二房房里,劉氏和林二柱也作著同樣的決定,用林二柱的話說,一家人就該勁往一處使,才能把事情做好。 而劉氏,在聽到林二柱的這句話后,好半天都沒回過神,她怎么覺得自己夫君突然很有文才的樣子。 與其他兩房相比,此時的三房屋里,是最亮堂的。 馮氏和林三柱把屋里的油燈都點上后,就找出包袱皮,開始收拾起行李來。 …… 第181章 助一臂之力 相比起各房的忙碌,林遠秋這邊就要平靜了許多。 反正外放的事已成定局,且經過今日與老師的談話后,林遠秋心中已有了大致的安排。接下來的時間,他只要準備好要帶去任上的物品就行了。 永寧州和定胡縣位于大景朝的最北端,物產豐不豐富林遠秋暫且不知,可物品是肯定不如京城繁多的。 所以有些常用的東西,能在京城這邊置辦的,最好置辦好了再帶了過去。 還有路上吃的糕餅點心也是不能少的。 另外就是藥品了,不論是御暑熱的,還是防蚊蟲的,都得備上一些。 是以,在書房里畫了兩幅春山華居圖的林遠秋,很快拿著下午寫好的物品單子回了房。 “看看可還有要添的東西?!绷诌h秋把單子給鐘鈺柔遞過去后,就看到梳妝臺上已有一張單子放著了。再看上頭的娟秀小楷,林遠秋便知道這是鈺柔寫的。 他拿起單子細看了起來,發現上頭不但有糕餅點心和藥品,還有米面、小鍋、蠟燭、茶碗、棋盤等等,可比他寫的要豐富多了。而在單子的末尾處,竟然還有鋤頭斧子各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