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家子的科舉路 第163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綾羅夫人、嫁給偏執大佬/給偏執大佬治病的日子(快穿)、清穿之側福晉年氏、惹春腰、靠簽到系統當領主、農家子的科舉興家日常、對照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炮灰小夫妻發家日常、炮灰反派,沉迷養崽
林遠秋點頭,他爹就是聰明,原本他就是如此打算的。 說好了繡活買賣,接下來自然是做繡活了,馮氏還跟之前一樣,把花樣分了分,每人只負責自己分到的花樣,這樣等繡熟練之后,手速上就能快了不少。 而高翠幾個分到花樣后,就立馬去房里拿來了笸籮,都想試著繡一繡呢。 …… 皇城腳下的除夕自是不一般的熱鬧,雖未到上元節,可各式各樣的花燈已是掛滿了大街小巷。 林家人并沒像其他人家那樣,領著孩子上街去,用吳氏的話說,你們覺得花燈好看,那拍花子的還覺得你家娃兒好看呢,所以一個都不許往街上去! 對奶的做法,林遠秋自是舉雙手贊成的,看到孩子們一個個眼巴巴的,林遠秋直接領著他們去書房做花燈去了。 而童心未泯的林遠槐和林遠柏,一聽五弟居然教孩子們做花燈,便也緊隨其后。 然后是林遠楓和林遠松,兩人想的則是,他們都已當爹好多年,要是連花燈都不會做的話,那也太丟人了。 至于林大柱和林二柱,想到今日是除夕,那燈籠鋪子門都關了,肯定沒地方買細竹條,是以兩人就拿著柴刀,直接去了后花園的小竹林。 老林頭也沒閑著,自己削不了竹條,可給竹燈籠糊紙還是會的。 于是,這一年的除夕守歲一家人并不是光坐著聊天,而是難得的邊聊天邊動起了手來。 到了正月初一這天夜晚,正院里就掛上了一盞盞形式各異的花燈,有小兔子的,有蝴蝶的,也有花籃的,雖做的略顯粗糙,可小娃兒們卻是圍著他們轉了一圈又一圈,都舍不得離開呢。 林遠秋準備再寫上一些猜謎字條,等正月十五的時候掛到一只只花燈上,然后再備下獎勵,這樣他們家就能過上一個熱熱鬧鬧的上元佳節了。 周子旭和王文昌得知了大舅哥的好主意后,更是“強行”參與到了其中。不但幫著想出了許多謎語題,還領著孩子們又做了一次花燈,不然不夠掛謎題啊。 …… 林遠秋的生日在二月,加冠禮那日,林家并未大辦,只請了秦夫子夫婦,還有就是鐘榮夫妻倆了。 秦遇加冠,而后給自己的得意弟子取字“子清”,子清有不屈不撓、聰明好學,必將成為智者之意。 林遠秋跪謝師恩。 …… 過了桃月(三月),就到了鐘家除服的日子。除服也稱為除喪,待脫去喪服后,便不用再守孝了。 第166章 納采 既然已除服,自然家中有適婚男女的,也可以開始談婚論嫁了。 鐘榮覺得,若不是女兒已有了說親對象,那么在這守孝的二十七個月里,他們夫妻倆絕對日日心急如焚。 畢竟出了孝,鈺柔就十七歲了,而十七歲還未開始說親的姑娘家可不多,到時想說一門好親事肯定不容易。 而如今,他們夫妻倆只需在家靜等著林家上門來提親就成了。 想到這里,鐘榮忍不住感嘆,果真萬事自有天定,他家女兒是個有福氣的。 說是有福氣,還真不是鐘榮往自己女兒臉上貼金,放眼望去,整個朝中,像遠秋這樣才識過人、性子又好的青年才俊,怕是難找出幾個。 還有,不是鐘榮自我貶低,以他的家境,能得一個翰林院修撰的好女婿,那不就跟喜從天降差不多嗎。 要鐘榮說,不單他家鈺柔是個有福氣的,就連他和妻子也一樣,也都是有福的。 …… 自己學生的親事,秦遇這個當老師的自然要幫著張羅了。至于保媒的人,哪還用得著去另請旁人啊,秦遇直接自己勝任了。 林三柱得知后,自是喜不自勝,秦大人可是三品官階,由他幫著說親,不說他家狗子臉上有光,就是女方那邊也是極有臉面的。 事實也的確如林三柱預想的那樣,待秦遇到了鐘家,原以為林家會請了官媒過來的鐘榮,心中的激動自是無以言表,恭恭敬敬把人請進了屋里,接著便商談起之后的事宜來。 初議過后便是納采,《禮儀.士昏禮》中有云:昏禮,下達納采,用雁。 納采禮中的大雁,林遠秋并未像其他人那樣事先和獵戶打了招呼,好讓對方幫著去抓。而是在前一日下值后,就直接騎馬到了莊子。 夜晚的時候,大雁一般喜歡歇在有水的蘆葦叢中。離莊子大約兩三百米的位置就有一條河,河兩邊就是成片的蘆葦蕩。 好幾次林遠秋騎馬打河邊經過時,都會有大雁從蘆葦蕩中拍著翅膀飛出。所以過來這邊捉大雁,有收獲的概率非常大。 等吃了晚飯,林遠秋就拿著大網兜往河邊去了,徐老實也一起跟了過去,明日就是自家公子納采的日子,所以今晚他們無論如何都得抓到一對大雁才成。 平實則提著燈籠緊隨在后,不愧是親兄弟,今年十一歲的平實,與他哥哥平安長得非常的像,林遠秋可以肯定,若不是身高相差明顯,他覺得自己絕對會認錯人。 還有,今天林遠秋也看到了小丫,幾個月未見,感覺小姑娘又長高了一些。如今的小丫,看著面色紅潤,性子也是活潑開朗的,與三年前那個瘦弱且眼中無光的小女孩有了鮮明的對比。 說實話,當初買下徐老實一家時,林遠秋只是不想看到他們一家人被迫拆散。 至于指望他們一家能派上大用場的想法,林遠秋是一點都沒有的,畢竟這一家人,除了徐老實一個正勞力,剩下的就是婦孺了。 可讓林遠秋沒想到的是,徐老實夫妻倆不但把莊子打理的井井有條,就連兔子也養了不少出來。 而這些兔子做成腌兔rou后,則讓家里多了進項。 可以說,自己一時心善買下徐老實一家,倒是獲益了不少。 天漸漸暗了下來,就著月光,林遠秋很快來到了河邊。 靜靜等上了一會兒,林遠秋就接過平安手里的燈籠點上。書上說,大雁在看到光亮后,就會發出“嘎嘎嘎”的叫聲,好警醒著同伴。 果然,待林遠秋提著燈籠在蘆葦蕩邊上走了一段后,就聽到了動靜,林遠秋也不著急,等看清雁群的位置后,他才吹滅燈籠,然后拿著網兜走了過去。 十幾只大雁,肯定會有一時沒反應過來,而來不及逃走的,所以林遠秋的一網兜下去,就把明日要送去女方家的大雁給捉足了數。 第二日一早,林遠秋就騎著馬兒回了城。 家里已備好了其他部分的納采禮,有七樣果子,有糕餅點心和酒禮擔。 兩只大雁昨晚一直待在網兜里,這會兒看著多少有些不精神。 周氏先抓了一把麥粒喂它們,然后打來了水,和劉氏一起幫著好好拾篼了一番,再系上馮氏找來的紅綢,兩只大雁立馬就換了個“神清氣爽”的好模樣。 林遠秋還是第一次來鐘家,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進院子,大門開在東南角。 與其他二進院子一樣,進了門,首先是一道影壁墻,影壁墻南側是一排倒座房,看著有六、七間的樣子,繞過壁墻就是前院。 看到廳堂里坐著的三位中年男子,林遠秋猜測他們應該就是鐘伯父的幾位兄弟了。沒等鐘榮做出介紹,三人便起身先與林遠秋行起了禮。 林遠秋忙側身,并未受全禮。 坐定后,鐘榮就一一做了介紹,果真如林遠秋猜想的那樣,這三人的確是鐘伯父的三位庶兄來著。 先前周興與林三柱細說起鐘家的事時,就順帶說了鐘家其他幾位庶子的情況,除其中一人是未入品的城門侍,另兩人基本靠著分家所得維持著日常所需。 從今日的談話中,林遠秋得知,如今鐘姑娘的兩位兄長暫時在三伯手下做著守城兵。而鐘榮自己,也準備在京城,或者周邊先謀一門差事做著,不然每日無所事事成了習慣,漸漸的就真的啥事都不想做了。 至于回涇州大營,怕是很難,雖守孝這幾年,鐘榮日日都有練功并沒有松懈??勺远n那日起,他就在心里有了預料,畢竟三年時間,人家不可能還會給你留著位置。別看小小都教頭一職在京城半點不起眼,可在涇州大營里,也算是個有小權利的職位,想取而代之的人自是不少,加之如今鐘榮的歲數,所以想再回去,基本已不太可能。 對于鐘伯父的觀點,林遠秋倒是欣賞和十分認同的。 就像他說的,人若閑賦在家太久,接著就是懶怠了。是以不管以后有沒有機遇,先讓自己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此,若有機會來臨,就能好好的抓住。 最后林遠秋由鐘榮長子鐘錦安領著去了后院,這是安排男女雙方見面的意思。 靠近游廊口有一排石凳,待林遠秋坐下不久,鐘鈺柔就在丫鬟柳葉的陪同下過來了。 林遠秋看到,離這邊還有十來米的距離,那鐘姑娘就朝身后搖了搖手,示意丫鬟不要再跟著了,而后緩緩往這邊過來。 兩人上次見面,還是在婉清差點被拐的時候。距離今日,已有兩年之多,也就是說,林遠秋與鐘姑娘已經有兩年多未見了。 是以,這會兒再碰面時,竟一時不知該怎樣起話頭。 好在這樣的尷尬也只是片刻,很快林遠秋就先開了口,不過說出口的話倒讓鐘鈺柔忍俊不禁了起來,因為林遠秋直接把自己介紹了一遍,包括姓甚名誰,今年多大了,家住哪里,就連老師給他剛起不久的“子清”兩個字,也都沒落下。 林遠秋也是沒辦法,主要憑空話題實在難找,他總不能一開口就問人家早飯吃了嗎,或者早飯吃的啥吧。 好在自我介紹的話頭雖然尷尬,可原本雙方緊張的見面氣氛,卻被林遠秋給帶動的輕松了起來。 接著鐘鈺柔問起了婉清的近況,林遠秋則作了回答,然后林遠秋又說起了現下家里幾個孩子正在識字學畫的事。 就這樣一來一往,原本還有些尬聊的兩人,聊著聊著就自然多了,且不知不覺中就過去了半個時辰。 等鐘鈺柔回到自己房里時,早有母親和兩個嫂子在那兒等著了。 見女兒面帶桃色,眼角也帶著笑意,周氏便知女兒此時心中歡喜,于是臉上也忍不住帶出笑來。 只是想起先前自己的叮囑,周氏忙問,“鈺柔,娘方才讓你問的話你問了沒?” 周氏到現在還沒想通,林家為何會主動與自家結親。她會這樣想,并不是覺得自己的女兒不夠好,而是認為,林家明明可以找到更好更般配家世的兒媳,可卻偏偏相中了他們家。 而之所以今日會讓女兒委婉的問一問林修撰,還是昨日幾個妯娌突然提的醒。 因為幾個妯娌說,林家會主動結親,怕不是相中了忠勇伯府的權勢了吧? 一聽這話,昨晚周氏翻來覆去的根本就沒睡著。 本來她大可以去信向自己哥嫂打聽的,可這不是來不及了嘛,今日就要納采,等過了今日,鐵板釘釘,兩家的親事就算定下了。 所以周氏才想著讓干脆讓女兒問一問。她是這樣想的,若林家真有攀附忠勇伯府的心思,那么這門親事不要也罷,免得到時自家幫不上林家的忙,害得女兒在婆家不受待見。 看到母親和嫂子們眼里的急切,鐘鈺柔搖頭,“女兒沒問?!?/br> 沒問,周氏愣住,多好的機會啊,怎么就不問一問呢。 一旁的鐘家大嫂二嫂也跟著遺憾,事關自己的終身,小妹怎么就這樣放心呢。 鐘鈺柔自然不會傻傻的去問“你家為何要與我家結親”的話,不說有沒有這個必要,就是林大哥看著也不像這樣的人。 何況,在鐘鈺柔看來,林家若真有靠著岳家往上爬的心思,那么去結一門高官家的親不是更直接,屆時哪怕是個庶女,都比他們家這種拐著彎還不知道能不能給上助力的岳家強。 至于她自己,鐘鈺柔覺得,不管林大哥對她的感情是怎樣的,她都相信日后的經營。 畢竟人心換人心,鐘鈺柔相信,只要自己付出了努力,那么就沒有過不好日子的道理。 而鐘鈺柔之所以有這樣的信心,也全因為對方是林大哥的緣故。 雖兩人沒接觸過幾回,可從言談舉止中,鐘鈺柔能感知出林大哥是個踏實穩重、且能讓自己安心的人。 …… 第167章 納征 還未納采之前,林遠秋從沒與人細說過自己的親事,翰林院的同僚們也只知林修撰有議親對象,至于是哪家姑娘根本沒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