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家子的科舉路 第13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綾羅夫人、嫁給偏執大佬/給偏執大佬治病的日子(快穿)、清穿之側福晉年氏、惹春腰、靠簽到系統當領主、農家子的科舉興家日常、對照組知青吃瓜日常[七零]、炮灰小夫妻發家日常、炮灰反派,沉迷養崽
林遠秋不太相信,“要不你先吃一個給我看看?!?/br> 吃就吃,林遠柏很快往嘴里塞了一顆,接著大口大口嚼給林遠秋看,果然臉上一點被酸到的表情都沒有。 這下林遠秋放了心,忙抓起一顆塞進嘴里。 結果,還沒嚼上兩下,小臉頓時酸成了包子。 哈哈哈哈,小計得逞的林遠柏邊笑邊快速把嘴里的山楂吐了出來,哎喲,可真酸死他了。 …… 第12章 沒有硯臺 雪下了一天就停了,氣溫又漸漸高了起來,原本掛在屋檐上的冰條,隨著溫度的回升,開始滴滴嗒嗒往下滴著水珠,而鋪疊在瓦片上的白雪,也慢慢化成了水。 都說融雪天才是最冷的,林遠秋覺得自己的手可比昨日僵多了。 好在王夫子給大家放了旬假,今明兩天不用再去族學上課了。 于是暖烘烘的炕加上暖乎乎的被窩,讓林遠秋一覺睡醒時,就已到了辰時末。 原本以為自己已是這個家起床最遲的一個,可轉頭看去,發現同樣還在炕上的便宜爹,依舊呼吸均勻,睡得正香呢。 林三柱難得下大力氣做活,更別說去碼頭扛麻袋了,是以昨日緩過勁來后,就全身酸痛的厲害。 這也是吳氏沒扛大掃把過來的原因,不然躺到這個時候還不見起床,挨掃把頭都是輕的。 林遠秋坐起身,快速把衣褲穿好,雖王夫子給了兩天的旬假,可留下的作業也不少。 待會吃了早飯,他還有的忙呢。 這時,就聽門“吱呀”一聲開了,緊接著,一個小腦袋探了進來,是春燕。 小姑娘見爹爹還睡著,也沒敢動靜太大,只輕手輕腳走了進來,“哥哥,娘讓我來喊你吃早飯?!?/br> 林遠秋肚子早就餓的咕咕響了,當下也沒耽擱,下地套上棉鞋后,就牽著大妹的手往堂屋去。 今日早飯吃的是黑面饅頭和碎米粥,吳氏還破天荒的打了兩個雞蛋到粥里,雖每人碗里只飄了幾片薄薄的蛋花,可那種今日我吃了雞蛋的喜悅之情,都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林遠秋也一樣,穿到這里已快滿月,他還是頭一次接觸到雞蛋,雖只有點點幾片,可他已經很滿足了。 加之肚子里的空城計不等人,于是,饅頭和米粥很快下了肚。 摸了摸吃得飽飽的肚子,林遠秋想起,便宜爹還沒吃呢。 可他往桌上看去,除了桌子中間的一大碗腌蘿卜,其他什么都沒有了。 林遠秋抬腳往廚房去,想著他爹的那份早飯,會不會還在鍋里溫著。 只是,等林遠秋揭開鍋蓋,卻見里頭只有一大鍋的水,該是溫著準備待會兒洗碗的。 所以,他爹的早飯呢,總不會因為沒有起床,就不給飯吃吧。 如今一天才吃兩頓飯,要是錯過了這頓,下一頓就得到酉時了,還有好幾個時辰呢。 看到小孫子四處晃蕩,吳氏站起身,正想走過去瞧瞧,結果,就見小家伙捧著個大陶碗哼哧哼哧的過來了,“奶,我爹的早食哩?” 剛剛林遠秋也把碗櫥打開看過了,里面除了幾個空碗,其他能吃的東西,一樣都沒有。 所以他就找吳氏來了。 看到小孫子一副你們別想餓死我爹的表情,吳氏真是又氣又好笑,不過更多的是欣慰。 看來老三沒白疼這個兒子,小小年紀就知道心疼爹,可算是歹竹出好筍了。 再看老三媳婦,正一口米粥一筷子咸菜,吃得正歡呢,吳氏當下就一個大白眼翻了過去。 馮氏委屈,她這不是還沒吃飽嘛,再說昨日相公的早飯,不就是她端過去的嗎。 不過看到自家狗子這么懂事,馮氏覺得被婆婆白上幾眼也沒什么。 而一旁的周氏和劉氏,此時心里的想法正和婆婆一樣,那就是歹竹長出好筍來了。 吳氏拿著大陶碗進了房,林遠秋緊跟在后,只見他奶走到炕邊,炕上有個大草籮,圓圓的,用稻草編成的那種,再看他奶把籮蓋掀開,然后從里頭拿出兩個黑面饅頭,接著是一小陶罐米粥,摸著還熱乎乎的。 林遠秋納悶,不就饅頭和粥嗎,他奶也太小心了,居然藏到了房里,這是怕被人偷吃? 可等林遠秋把早飯端到房里,再看到他爹熟門熟路從米粥底挖出兩個去了殼的雞蛋后,才明白吳氏為何要把粥放到自己屋里了,合著這是偷偷給三兒子弄好吃的,擔心被人知道呢。 林三柱把兩個雞蛋舀了出來,準備一個給自家兒子,另一個給兩個閨女一人半個。 “爹,您吃吧!”林遠秋把雞蛋重新放到米粥里。 春燕和春草有些不舍,兩雙眼睛盯著白胖胖的雞蛋,沒舍得挪開,可兩個小姑娘還是把雞蛋往爹爹面前一推,“給爹爹吃!” 最后林三柱把雞蛋一分為二,跟幾個孩子正好一人半個,這下都吃得樂滋滋的了。 吃完了雞蛋,林三柱再三叮囑:“可不能往外說,知道了嗎?” 知道知道,春燕和春草乖乖點頭,昨晚吃白面饅頭的事,她們就沒和外人說呢。 把碗筷送回到廚房時,林遠秋看到只有大伯母和二伯母在,兩人,一個洗碗,一個刷鍋,而他娘馮氏,不用多猜,肯定又跑出去串門了。 林遠秋不禁想起了吳氏對馮氏的評價,愛偷懶、饞嘴、還有愛與人閑話。 許是現代人的思維,林遠秋并不覺得饞嘴有多大問題,何況馮氏也是因為小時候爹娘偏心,加之家境不好,所以才會對吃的特別執著。 至于愛偷懶,不都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嗎,夫妻倆一起生活久了,自然全都跟著學了唄。 這不,自從他爹去碼頭扛了一次麻袋后,林遠秋發現,他娘馮氏就開始張羅繡鞋墊的事了,說是不能讓相公一個人這么辛苦,她也要想法子掙銀錢給兒子念書。 相比起前頭兩樣,林遠秋覺得東家長西家短,愛與人閑話才是最要不得的,時間久了,鄰里之間肯定會鬧出矛盾來。 就像前幾日,族里就有人因著說嘴吵起了架,而他娘馮氏也涉及其中,好在事不是很大,最后爭吵了幾句就散了。 自那日之后,林遠秋就在心里想著,該怎樣幫他娘把這個壞習慣給糾正過來。 對于馮氏偷懶的事,周氏和劉氏早習以為常,起先還有些怨言,可時間久了,也就無所謂了。 這不,接過林遠秋手里的碗筷后,兩人就讓他快去和遠槐遠柏玩了。 林遠秋哪有玩的時間啊,兩天的旬假,除了每日熟讀三字經外,還需寫上大字三張。 以往像這種練寫字的作業,林遠秋是沒有能力完成的,如今筆墨和紙都有了,自然不能再落下。 是以回到房里后,林遠秋就從書袋中拿出紙筆,準備趁著現在光線好,先把今日的三張大字給書寫出來,不然等到了天黑,就啥都看不見了。 至于點油燈,可不是想點就能點的,吳氏可卡著各房的燈油呢。 說到底,還是窮鬧的。 林家有四盞油燈,老林頭夫妻和三個兒子房里各一盞,只是在他們家,點油燈的時候不多,畢竟一斤燈油得花一百文,若非必要,誰舍得用。 至于晚上起夜啥的,就像吳氏說的,那窗戶紙不是透著光嘛。 聽到兒子要寫字,這下可把林三柱激動壞了,原先兒子每日上下課在族學,林三柱還真沒有自己兒子是個讀書人的實質性概念。 可這會兒,書紙筆墨往炕上一攤,給人的視覺沖突就不一樣了,也就在此刻,林三柱才驚覺,自家也是有讀書人的人家了。 和其他不識字的農人一樣,林三柱對能讀會寫的讀書人向來崇拜,如今自家兒子也成了這樣的人,能不讓他興奮嗎。 “乖娃,爹這就去拿大炕桌來!” 話還沒落音,人已經跑出房門三米遠了。 于是,正在房里搓著麻線的吳氏,就看到三兒子一陣風似的沖了進來,接著一把抱起炕上的矮幾,只匆匆留下一句,“爹,娘,我家狗子是讀書人了!” 然后“唰”的一下,跑沒影了。 吳氏:“他爹,老三剛剛說啥?” 老林頭敲了敲煙袋鍋子:“他說狗子是讀書人了?!?/br> 吳氏發懵,小孫子不是早在半個月前就是讀書人了嗎? 難道自己記差了? 而這邊,拿出白紙正準備開工的林遠秋,突然發現了一個大問題,那就是他沒有硯臺! 這可怎么辦? 沒有磨墨的硯臺,就沒有墨汁,沒有墨汁他還怎么寫字啊。 林三柱也傻眼,他是壓根沒想到還要買硯臺的事。 不過就算想到了,自己也拿不出銀錢來買。 “別急,你讓爹爹好好想想!” 林三柱雖不識字,可硯臺長啥樣,他還是知道的,族長家就有一個,前不久他剛見過呢。 要林三柱說,其實硯臺就跟裝糕餅果子的盤子差不多,唯一的區別,就是那個盤子能讓墨條打出墨汁來。 林三柱在屋里轉著圈,心里想著,到底什么東西既能裝墨又能磨墨呢? 盤子倒是能裝墨,可磨不出墨來啊。 對了,他想到了,林三柱一拍腦門,飛快往廚房跑去。 沒等林遠秋下炕跟過去看看,很快林三柱又跑了回來,“狗子,你看看爹爹給你做的硯臺!” 說著,就把自制的“硯臺”放到了矮幾上。 只見,一個巴掌大的陶碟,碟子里擺放著半塊磨刀石。 一起拿來的還有小半碗水和一個小湯勺。 沒等林遠秋想明白關竅,林三柱就舀了兩勺水在磨刀石上,然后拿起墨條一圈圈打起墨來。 這一系列cao作,直把林遠秋看得一愣一愣的。 正想著這樣到底行不行呢,結果就看到磨刀石上的水漸漸變成了黑色,這是成功啦? 看到墨色越來越濃,林三柱得意的不行,哈哈哈,自己可真是聰明啊。 林遠秋也挺高興的,果然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肯動腦,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 打開書,林遠秋提筆蘸墨,準備從最開頭的人之初開始寫。 其實寫毛筆字對林遠秋來說不是難事,前世自己所學的美術專業里,就包含了書法學這門課程,不管楷書,行書,篆書,隸書還是草書,林遠秋都是會寫的。 雖然王夫子教的是他從未寫過的館閣體,可所用的筆法應該都是差不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