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李治你別慫、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
詔書有云—— “江南西道不過一洪州爾,便見士族多有不懼律法,恣行吞并熟田之事?!?/br> “……奪人永田,致使百姓無處安置,為弊甚深!” “現置勸農使,前往江南西道諸州,厘革戶籍,巡視田畝?!?/br> “凡世家侵占掠奪熟田并良民,不限載月近遠,宜并卻還!”* “自此王公、百官、勛蔭等家,應置莊田,不得逾制?!? 當然,這道詔書很長,里頭還有很多令世家如‘晴天挨了個霹靂’的細則。但哪怕不捉摸那些細處,只看這頭幾條總綱,就夠摧心斷腸的了! 且詔令下達的大朝會上,天后別說沒留給世家朝臣反對的時間,簡直是沒有留給他們反應的時間—— 只聽宣詔過后,天后直接點名道:“裴卿?!?/br> 吏部尚書裴行儉站了出來。 王神玉側首看了一眼站出來的熟悉身影,心中也不免有點感慨:唉,守約真是個靠得住的人啊,這兩個月來燒燈續晝未曾稍歇,鬢邊星星點點的白色都快轉向成縷的白發了。 王宰相不由下定決心:自己以后可要多幫守約一些——家中新配的烏發膏,連方子帶成藥都送給他好了。 同時心里也很欣喜:守約終于忙完勸農使這件事了,從明日起,就可以幫自己分擔更多賑災事了……要不,全交給他吧,感覺經過這回,守約看起來更靠譜了! 還好裴行儉沒有讀心術,若他知道王神玉所想,估計要當場先磕保心丹,才能繼續回天后的話。 * 不過,裴行儉不用磕藥,但在場世家朝臣們,都很想吃點保心丹! 因裴行儉站出來念的,是派向江南西道的勸農使官員團名錄。 這份名單很長—— 江南西道共有十八個州,按如今的戶籍數目來分,上州五、中州九,下州四。整個江南西道的戶籍數目,根據去歲戶部的統計,約有四十五萬六千戶。 裴行儉按照上中下州,分別要選‘、二、一’名勸農總使,以及各配置五到十個勸農判官的標準來選人。 在收到姜沃第六封‘慰問’信后,裴行儉終于為整個江南西道,選出了共一百六十名‘勸農天團’。 一百六十人,各個都是裴行儉親自挑過的。 因此事高度機密,天后曾說過,在詔書正式成文之前,京中最好只有他們幾人知道。 因而裴行儉考察人的難度大大增加,且還不能把這件事交給裴炎等人(不過除了這件事,其余差事裴行儉還是找到了幾個‘水鬼替身’的) 而此時,在朝上被天后點名的裴行儉,站出來公布名單的瞬間,只覺得他終于解脫了。 裴行儉根本不想回憶,過去這兩個月來,他是如何一邊私下精挑細選合適的官吏,一邊制定‘勸農使’這種新官職的職守與考核標準,同時又擔著吏部尚書日常公務的。 別問,問就是靠一口仙氣活著。 他有時候太累了,還會去凌煙閣,去師父蘇大將軍畫像前面坐上一會兒,想想要不是師父當年收他做徒弟,訓他成為武將,可能現在……他都累的跟師父去地下相會了。 這一日的大朝會,裴行儉終于站在朝堂之上,把這份名單念了出來。 在無盡的疲憊中,裴行儉也終于放松了—— 這近月來,姜侯在江南西道燒水,他們在這里準備鍋蓋。終于,在水的溫度上來后,也把鍋蓋蓋上了! 第227章 京中的兩封信 五月,原本是大唐最受歡迎的月份之一。 因根據假令,五月除了端午的休沐外、下半月還有十五天的田假,以供官員們‘農忙’。 簡稱放假月。 但今歲,許多朝臣站在大朝會上,就覺得接下來要放的這個‘田假’,簡直是……諷刺啊。 這是特意趕在他們放‘田假’前,告訴他們,你們將要保不住自己的田了嗎? 裴行儉讀完長長的一串勸農使名單后,含元殿鴉雀無聲。 還說什么? 這天后的詔書才下,吏部所有的勸農使居然都選好了!而且之前竟然一絲風聲不漏。 也是今年旱情的緣故,哪怕吏部尚書親自選了許多擅術算的低等官員,又調了長安城周邊不少縣尉回來,朝堂之上都只以為是為賑災事。 如今想想,吏部尚書選了許多縣尉……而縣尉的職責是什么?雖只是小小九品官,但卻正好管著一縣年收耗實庶務(糧食局),還有一條就是負責查收率課調?。ǘ悇站郑?/br> 這也是裴行儉選人的原則:全是有基層經驗,真正與當地鄉里打過交道,下過田畝的官吏。 總之,聽裴行儉念完后,世家朝臣們幡然而醒:這就是預謀已久啊。 他們甚至開始懷疑,這姜相驟然病歸,不得不離開朝堂去做什么巡按使,莫不是帝后、東宮與姜相一起做的戲吧! 要不是生此事的主力,東宮屬臣李義琰還正蹲在河渠旁看河渠,他們更要這樣懷疑了! 見天后將人都選好了,朝臣們自知反對也無用,只好另想法子—— 然能壓住攝政天后下詔的,也唯有皇帝了。但,時值端午盛夏,皇帝一如既往病的厲害,除了天后、兒女和長樂公主等幾個同胞姊妹,其余一個人也不見。 這再想求情,也得見到人才行啊。 若說求東宮……現在東宮上下朝臣皆是帝后換過的人,去求東宮簡直是自投羅網啊。 這一日大朝會上,天后鳳目微揚,神色威儀端凝中又帶了幾分和悅:“端午值中夏,炎天暑熱,諸卿保重?!?/br> ** 這日裴行儉回到家中,就見家中多年老仆看到他還驚了一下,然后立馬抬頭看了看日頭問道:“今日郎君怎么這個時辰就回府了?” 這一問,簡直問出了裴行儉一把辛酸淚。 說來,這是自姜相離朝后,他第一次回府比夫人庫狄琚要早。 于是庫狄署令從署衙回到府中時,見到他還特意行了個見上峰的官禮,笑道:“恭喜裴尚書,終于能歇一歇了?!?/br> 裴行儉原本正端著一杯苦參飲放空自己,聞言不由帶笑,也特意起身回了個官禮:“多謝庫狄署令?!?/br> 夫妻倆這兩三月,能坐下來說說話的時間也不多。 今日正好有空,裴行儉就與夫人說起,準備將蘇味道和王遽(王勃次兄)調回吏部為郎中之事。 若是吏部人員調動的私密公事,裴行儉自是不會透露于家人哪怕是夫人,譬如剛過去的選勸農使之事,他在家中也未漏一點風聲。 正如庫狄琚也從不與裴行儉說起城建署的事兒。 但這回又不一樣—— 蘇味道和王遽,皆是裴行儉的女婿。他們要調任回京,裴家兩位小娘子也要回京。 庫狄琚的記性很好,很快想起:蘇味道現為咸陽縣令,王遽現為代州別駕,總之,都是京外官。 將兩個京外官調回京城,還是調回吏部,尤其還都是自家女婿。 庫狄琚不由問了一句:“你如此不會被御史彈劾嗎?” 他話音剛落,就聽裴行儉說了一句:“若是有人疑我,就彈劾罷,令我別干吏部尚書了?!?/br> 庫狄屬令:嗯?這種話聽起來怎么還有點耳熟呢。 裴行儉擺爛了一句后,又正色道:“我是量才而用,天后也是首肯的?!?/br> 他若真要徇私提拔家人,他自己還有兒子呢,也都在外為地方官。 為何非要用女婿? 還不是因為兒子不如女婿,畢竟……兒子是自己生的,能不能繼承自己的本事,這個看天意。 而女婿卻是按照自己心意選的!在干活上,還是女婿好用。 曾經庫狄琚就無語過,裴行儉大概是吏部的官當久了,選女婿就像是選下屬——他對這兩個女婿的評價就是:“此二子,皆吏部銓衡才?!盵1] “他們也都在外面歷練幾年了,該回來了?!眱蓚€人都是二十四五歲的年紀,正是體力精力旺盛又有一定經驗的黃金年齡。 庫狄琚聞言頷首道:“也好,兩位小娘子回京,說不得還能幫幫我?!?/br> 說來,兩位小娘子都是裴行儉之前病逝的夫人陸氏所出之女,并非庫狄氏的親生女兒。 但以庫狄氏的性子,本來就不是拘于內宅的人,自不會出現什么繼氏夫人與原配所出的小姐勾心斗角這些情形。 且因她與兩位小娘子年紀不過差十歲左右,比起繼母,倒是更像是姊妹。 這些年她還給兩位不在京中的裴小娘子,送過城建署的水泥工藝品(若不是內部人員折扣價,裴行儉一年俸祿都不夠)。 “正好近來城建署忙得很?!比虑鞍捕ü魈幩土朔阶觼?,城建署這些日子都在試煉透明玻璃制品,之前出爐和吹制的兩批,都不是很滿意。 不光裴行儉忙,庫狄琚這幾個月也沒閑著。 于是聽到兩位她熟悉的,飽讀詩書聰敏明/慧的小娘子要回來,她第一反應就是,哎,可以當幫手。 裴行儉總覺得哪里有點不對。 但他太累了,也就沒深想,點點頭:“城建署之事我不便多聽,你們商議著來吧?!?/br> ** 端午后,比一百多位勸農使到江南西道更早的,是飛表使。 姜沃收到了許多信函。 除了一定有的媚娘、曜初的信,以及朝中友人的信外,竟然還有一封皇帝的御筆函。 見到皇帝熟悉字跡的時候,姜沃下意識就遞給了崔朝。 崔朝又遞回來:上面寫著的是姜卿親啟。 姜沃拆開來看過去,前面都是夸贊她在江南西道行事之詞。她直接略過往后看去——這些贊揚,在前幾日,帝后在往江南西道賜端午節禮的時候已經都見過了。 果然,俗話說得好:“老鼠拉鐵鍬,大頭在后面?!?/br> 皇帝的重點也在后面。 只見皇帝夸過她的行事,筆鋒一轉開始斥江南西道世家行事齷齪,竟妄圖賄巡按使以聲色犬馬。 而接下來,皇帝寫了兩句屈原《九章》里的話來‘勉勵贊美’姜沃:“朕知姜卿品性清慎無暇,絕非‘變心而從俗兮’之輩,亦會‘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盵2] 姜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