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甜蜜夫妻 第199節
書迷正在閱讀:哥哥是早死反派、雄兔眼迷離、春日當思、穿成女配后我和女主的白月光HE了、食修崽崽穿回來了、穿到頂流老爸未糊時、江山沉璧、老公和女兒都是哈士奇怎么破、(綜漫同人)酒廠勞模與長野孔明的戀愛小游戲、再生
第124章 上報紙 改革開放還不到五年, 很多行業到處于才起步階段,各方面沒有那么完善。 在幾十年后,想辦慶典活動一般是找個酒店, 訂個宴會廳,但現在是八十年代, 集住宿、宴會、吃飯于一體的飯店很少, 且基本都集中在江對面。 而這時候想過江并不容易,臨江有三鎮,每個鎮都很大,哪怕再過二十年, 三鎮之間的交流都不多。 像程蔓,這輩子雖然是土生土長的臨江人,但在跟陸平洲處對象以前, 去江對面的次數一個巴掌都數的過來。 不,準確來說應該是用巴掌來數都嫌多。 她要是把場地定在江對面,愿意來的學生和家長肯定不多。 所以考慮過后,程蔓把一周年慶典活動的舉辦地點, 定在了輔導班附近的一家飯店里。 定的不是她請于東吃飯的那家,雖然那家也不錯, 還有熟人, 能幫忙講講價, 但那家二樓全是包間, 一樓呢老板又要開門做生意, 要包下來費用不便宜。 她找的這家飯店, 因為不在商業街, 廚師手藝又比較一般, 所以生意比較一般。再加上店面比較大, 二樓長期處于空置狀態。 程蔓來看過后,就以相對低的價格包下了二樓。 但因為布置舞臺、定做橫幅、租借凳子等花了不少錢,所以最后算下來,這一塊的開支不算少。 而且程蔓擔心收到邀請的家長不都愿意來,所以邀請時采取了廣撒網的辦法,結果導致到場的學生和家長比她想象中多,現場位置差點不夠坐。 好在飯店生意實在一般,活動舉辦時間又非正中午,把樓下凳子全搬上去勉強夠用,頂多坐得擁擠一點。 但這并不算壞事,舒適度雖然沒那么高,但不管是在參加活動的家長還是被邀請來的于東眼中,這場活動的都顯得非?;鸨?,也算歪打正著。 當然,活動現場的氣氛確實挺火熱。 一來被邀請的家長,要么給孩子報過輔導班并考出了好成績,要么報班的意愿很足,心理上比較親近啟明星輔導,所以愿意捧場。 二來程蔓擔心吹得太直白,學生和家長都不愛聽,所以活動開始前她特意寫了稿子,把吹牛的話融入了段子里。 活動主持人自然是程蔓自己,一是她想把啟明星輔導做成品牌,所以輔導班里不僅需要明星教師,她自己也需要走到臺前,這場活動是非常好的露臉機會;二是她對這場活動寄予厚望,不太放心讓別人上。 輔導班步入正軌后,程蔓雖然很少走上講臺,但真需要她出面的時候,她也從來都不怯場。 就像這次,雖然下面坐著上百名學生和家長,還有她特意請來的記者,但她的狀態很松弛,講的內容也風趣幽默。 這時候的娛樂活動太少,別說智能手機,連電視機都很少有人能買得起,所以程蔓的段子很快俘獲了大家的心,現場不但笑聲不斷,還時不時能聽到掌聲。 因為聽得樂呵,當程蔓宣布最后一個環節是發獎金時,很多學生和家長都沒立刻反應過來,過了好一會,議論聲才漸漸大起來。 程蔓沒有出聲制止下面的討論,而是直接讓高珍端了個蓋著紅色綢布的托盤,走到她面前,放在了方桌上。 程蔓伸手,拉開紅色綢布,托盤里擺著幾本證書,以及幾摞錢。 飯店沒有舞臺,且因為人來得比預料中的更多,所以程蔓和坐在第一排的學生家長之間,只隔了一張方桌。 方桌并不大,寬可能就六十厘米,長一米左右。 也不算高,至少前兩排坐著的學生家長,坐直了伸長脖子一看,就能看清托盤里的東西,尤其是那幾摞錢。 程蔓準備的錢全都是十塊錢一張的大團結,其他幾摞還好好說,加在一起也就三十來張??珊巫用骺伎既〉谌莫剟顓s有足足一百張,哪怕用皮筋捆著,這摞錢看著也不少。 除了于東,現場其他人的座位都是隨便坐的,前兩排的學生和家長不都有獎勵,所以看到那摞錢后,因為驚訝「嚯」了一聲的人挺多。 后面的人聽到前面的動靜,好奇心都更重了,紛紛往前詢問起來。 等消息從前排傳到后排,現場討論聲變得更大。 也直到這時候,程蔓才伸出雙手往下壓,示意大家安靜。 大家看到她的動作,陸續停下議論,嗡嗡聲雖然沒有徹底消失,但并不影響程蔓的聲音傳到最后一排:“何子明同學,高考總分六百一十八,在本次啟明星輔導參加高考的學生中排名第一?!?/br> 來參加這次活動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學習,對高考也格外關注,雖然他們不一定都知道何子明這個名字,卻大多記得這個分數。 程蔓話音剛落,現場就響起了議論聲。 孩子已經參加完高考的家長是羨慕,準高三生的家長則都覺得很驚訝,他們沒想到全省第三在啟明星輔導上過課。 程蔓沒有在意變大的議論聲,看向坐在第一排的何子明繼續說道:“何子明同學,請上臺領你的一百元獎勵!” 何子明還沒站起來,下面就響起驚呼聲:“一百?” 因為現場議論聲變大,后排有人沒聽清數字,只聽到了這聲驚呼,紛紛詢問起身邊的人:“獎了多少錢?是一百嗎?” 聽清的家長點頭:“是一百!” 得到肯定回答,還沒給孩子報名的家長心頭漸漸火熱。 啟明星輔導以前是三塊錢一個月,八月份后雖然漲了價,但報一個月也才五塊錢,而且報一學期還有優惠,平攤下來才二十塊。 明年有沒有活動不知道,今年過年比較晚,明年估計要三月份才開課,報班到高考也才四個月,按五塊錢算還是二十塊。 一年算下來,學費才四十。 如果孩子考得好,拿到第一名獎勵,上一年輔導班不但不用花錢,還能反過來掙六十塊。 就算第一名考不到,考第二第三也行啊,第三名也有五十塊,雖然掙得少點,可十塊錢也是錢啊。 家長們激動時,程蔓已經發完了前三的獎勵,卻沒有讓他們回到座位,而是讓他們站到了身后,繼續念四到十名的學生名字和分數。 等到十個人的獎勵全部發完,程蔓讓到一邊,留出位置讓于東拍照。 上頭條的報道一般會附上一兩張照片,至于哪張能用,一要看記者覺得哪張合適,二要看主編同不同意。 于東現在也不敢確定什么照片能用,所以在寫稿前他需要在不濫用膠卷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多拍照片。 而作為一名有經驗的記者,于東自然清楚什么情況該拍照,什么情況沒必要拍。 活動開始到現在,他一共只拍了三張照片,一是從后往前拍的合照,二是程蔓侃侃而談的單人照,再就是這張前十學生的合照。 入鏡的人也都知道于東的身份,雖然國人都不是很注重這方面的隱私,但程蔓覺得還是應該尊重他們。 所以學生和家長入座后,她第一時間告訴了大家今天有市晚報的記者來采訪,大家都可能被拍上報紙的事,如果有人介意可以提前說出來。 介意的家長并不多,而且因為大合照是從后往前拍,只能看到家長們的后腦勺,所以拍照時沒有人躲到一邊。 領獎的學生也都覺得這是榮耀,拍照時不但沒人躲開,還特意整理了頭發和衣服,生怕照片沒拍好。 拍完照片,領了獎的學生陸續回到座位,程蔓則又回到了桌子前。 剛站定,程蔓就聽到第一排有家長說話,彎腰湊過去聽了會后抬頭笑道:“剛才這位家長問我,獎金不是發完了嗎?剩下的這一摞錢是干什么了?現場可能很多家長會有疑問,我統一回答一下,獎金還沒有發完,這一摞錢也是獎勵?!?/br> 現場響起笑聲,有家長直接大聲問還有什么獎勵,被獎勵的有幾個人。 程蔓聽后卻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大聲說道:“剛才發獎金的時候,大家應該都有注意到,今年我們輔導班有一名學生考出了六百一十八分的好成績,這個成績,不僅在啟明星輔導全體考生中排名第一,還在全市考生中排名第二,全省考生中排名第三?!?/br> 雖然經過前幾次的議論,現場大多數人都知道了何子明的高考排名,但聽到程蔓一個個報出他的名次,大家仍控制不住心里的羨慕。 家長羨慕的是何子明父母,學生羨慕的則是何子明本人。 程蔓看在眼里,繼續說道:“我說到這里,大家應該聽出來接下來要上來領獎的人是誰了,沒錯!就是何子明同學!” 程蔓向何子明伸出手,并在看到他站起來后拿起獎勵證書,邊打開邊后退一步說道:“何子明同學,為了獎勵你在今年七月份舉行的高考中,取得全省第三的好成績,經啟明星輔導全體教師討論決定,給予你一千元獎勵——” ?! 這次不止后排的家長,前排也有人問:“獎勵多少?是一千嗎?” 大家都覺得自己可能聽錯了。 但一個人可能聽錯,兩個人、三個人,甚至參加活動的所有人,不可能都聽錯了吧? 所以四顧張望,看到前后所有的人都是一臉震驚后,大家心里就有了答案。 只是仍有人不敢相信。 那可是一千塊??! 現場坐著的人家境其實都不差,家里大多是雙職工,夫妻兩個月收入加起來沒有一百,也能有七八十。 但一千塊也差不多是他們一年的收入,而他們都有家累,上要養老人,下要養孩子,一年下來能存三四百都算多的。 不,何子明拿到的獎金還不止一千,他剛才還拿了個第一名獎勵一百,兩個獎勵加起來有一千一。 而現場很多人,夫妻兩個人上班,要三年甚至更久才能攢到一千一。 如果說剛才程蔓說獎勵何子明一百塊時,下面坐著的家長們只是心頭火熱,那么現在他們就是后悔激動了。 后悔的是已經參加高考的學生家長,早知道考全省第三能獎一千一,過去一年里他們肯定會督促孩子努力學習。 激動的是準高三生的家長,他們都開始幻想明年自己孩子上去領獎了。 雖然理智的家長,知道六百一十八分不是誰都能考到的,全省第三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到的名次,但面對一千一的誘惑,沒人能不心動。 既然何子明報了輔導班,就說明他以前成績沒那么好,能考出現在的成績都是輔導班的老師教的。 他報班后能考出全省前三的好成績,自己孩子……呃,可能考全省前三還是有點困難,但成績是不是能提高一點? 拿不到千元大獎,能提高成績考上大學也行啊。 下面坐著的家長,性格不算是理智還是沖動,都越想越激動。 而拍下何子明從程蔓手里接過證書和獎金的于東,轉過頭看到家長們臉上的表情時,腦海中浮起一句話——— 這次的頭條穩了! …… 活動結束后,何子明母子沒有直接回去,他們還要跟程蔓等人去一趟輔導班接受于東的采訪。 接受后續采訪的有三個人,分別是何子明、程蔓和高珍。 不過因為何子明之前接受過一次采訪,所以這次于東只補充問了他七八個啟明星輔導相關的問題。 高珍接受采訪的時間時間也不長,問題主要圍繞著她怎么加入啟明星輔導,以及對何子明的印象展開。 跟他們比起來,程蔓接受采訪的時間要長得多。 于東有太多太多問題想問程蔓,他想知道她為什么會辦輔導班,也想知道為了這次高考,她和輔導班的老師做了那些努力,還想知道她對輔導班未來的發展規劃是什么…… 不知不覺,他們聊了將近一個小時。 采訪結束后,于東回到報社,翻出之前采訪何子明的資料,比對著這次采訪,洋洋灑灑寫了篇長達六七千字的報道。 寫完稿子還需要再潤色潤色,該刪減的刪減,該補充的補充,等稿子初步確定,他拍下的照片也已經洗好,可以送審了。 審核過程很順利,只是在確定報道刊登的位置時,主編有點猶豫。 晚報記者很多,負責本地新聞板塊的也不止于東一個人,他有頭條稿子,別人也有。最終誰的稿子能上,誰的稿子先上,都要主編來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