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好男人[快穿] 第112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19世紀富婆之后、脫離劇情的退婚女配、望族嫡女、穿成大佬東山再起前的高傲聯姻對象[穿書]、嬌養小公主、拯救瀕危小師弟、侯門貴婦(穿書)、我在七零開廠扶貧、重回極寒降臨前[天災種田]、我阿爹是年代文男主對照組
“原本我和爹商量了一下,想要用九文一斤的價格向大伯您家買紅薯粉條,只不過后來和我娘說起這件事,我娘說怕到時候生意紅火,您一家供的紅薯粉條不夠這大半年里用,還想著從村里其他人家家里也收一些,我想著一事不煩二主,大伯娘在村子里口碑好,干脆就讓大伯娘替我們家收粉條,每斤的價格提到十文錢,不論大伯娘用多少錢收來的粉條,我們都給這個價格,就當是對大伯娘的答謝?!?/br> 在宋辰的口中,九文和十文的誤差是因為他在和爹娘溝通時出現了問題。 田翠娘之所以將價格定在十文,是因為他們還有求于大伯家,宋德貴提出的九文,絕對不是欺負宋富貴這個真心疼愛他的哥哥。 其實九文錢收購紅薯粉條,村里也有的是勤快的人家愿意做,雖然制作紅薯粉條的過程很麻煩,但有一個渠道將便宜的紅薯用更高的價格賣出去,誰能拒絕?家種地賺的不是辛苦錢,做紅薯粉條的辛苦并不比種地多辛苦更多。 只要王大妹愿意,她完全可以用不到十文的價格收到不少紅薯粉條,就算她用九文半收,收兩斤就掙一文,一百斤就掙五十文,這錢等于白來的。 這么簡單的賬目,別說王大妹了,連幾個年輕的小媳婦也都會算,大房的人很快就面露喜色,笑盈盈的看著宋辰這個大方的堂弟。 此時宋富貴的眉眼已經完全舒展開了,他就說,弟弟怎么可能坑他呢,原來是之前家里商量的時候,沒和弟弟提到幫忙收紅薯粉條這一茬。 “九文,讓你大伯母幫忙在村里說幾句話,哪里需要酬勞呢?!?/br> 宋富貴覺得,親戚之間幫忙辦事還要錢,那完全是生份的表現。 王大妹的嘴角耷拉下來了,此刻在老太太的心里,自己這個老伴比宋德貴兩口子還要討厭。 現在想想,其實老二一家挺好的,每次都是她男人上趕著要幫襯他弟弟一家,有便宜不占是傻子,老二一家又不傻,憑什么不要上趕著的好處呢。 相反,宋辰這個侄子還在外人面前夸她這個大伯母寬厚慈愛,田翠娘這個向來刻薄精明的弟媳婦在和兒子商量事情的時候,還知道求她幫忙,得給她一些好處。 此時此刻,宋富貴這個小老頭在王大妹眼里真的是面目可憎。 “以往都是大伯和大伯母幫襯我們一家,幾位堂兄堂嫂也為我和我爹這不爭氣的身體,多干了很多本不屬于他們的活,現在侄子稍微有點能力了,也想著報答大伯一家往日的恩德,再說了,大伯娘能用低于十文的價格收到粉條,那也是大伯娘的本事?!?/br> 按照他們家的口碑,沒準放出風聲說十文一斤收粉條,人家還得思考一下,這背后是不是有更大的算計呢。 田翠娘也是想到了這一點,才忍著心痛沒有反駁兒子。 此時的她已經完全認識到了口碑的重要性,兩只眼珠子烏溜溜地轉動著,也不知道又在打什么主意。 宋辰這話句句誠懇,加上他模樣好,說到往日總是讓大伯一家cao心煩勞的時候,眼神中的羞愧和感激,看的大伙兒都心軟了。 覺得這個侄子堂弟不愧是念了那么多圣賢書的讀書人,品德竟然這樣高尚,出二房這攤淤泥而不染,頓時覺得自己往日的付出沒有喂了狗,還是有回報的。 連宋富貴都不知道該怎么拒絕侄子的這份用心了。 這件事就這么定下,在宋辰的三言兩語中,九文十文這個“誤會”在兩個家庭里埋下的小小罅隙,也被輕易消弭。 回去的時候,大房的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笑意。 孩子們是因為吃到了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美食,大人們也想著美食,但更多想著的還是掙銀子的事情。 特別是幾個兒媳婦,婆婆可以用低于十文的價格收到粉條,她們同樣也可以啊,現在是紅薯收獲的季節,她們的娘家同樣收回來很多紅薯,到時候完全可以回一趟娘家,鼓動娘家人也多做一點粉條,到時候,她們用九文、八文半的價格收回來,報備給婆婆的時候就用更高的價格,一倒手,還能截留一點私房錢。 為了自己的小家庭,幾個小棉襖都黑化了。 ****** 宋辰一直將人送到家門口外十幾二十米遠的地方,見到人走遠了,這才慢慢往回走。 他之所以提出讓大伯母一家幫忙收紅薯粉條當然有自己的用意。 一來確實是因為自己家口碑差,別人未必會因為他的一句話,就費勁心思做粉條,二來嘛,今天人多口雜,他們家實際出十文錢一斤收粉條的事情,早晚會傳出去。 其實這種賺差價的行為很正常,每年村子里都有糧鋪的人來收糧食,誰不知道糧鋪賣的價格比他們來收糧的價格更高呢。 但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同一個村子里,即便明白這個道理,大家的心里總會覺得不是滋味。 大伯家有威望,再加上宋辰也放話了,說之所以愿意十文一斤從他大伯手里收粉條,是感念大伯一家往日對他們家的幫襯,別人直接賣給他,未必能賣到十文一斤的價格,因此村里人的這點小心思也不會過多影響大伯一家的聲譽。 只是人心無法控制,每賣出一斤紅薯粉條,大家就會不由自主想到宋老二家的大方和大房的精明。 大伯祭天,法力無邊。 他們家挽回一點口碑,大伯家背地里挨點抱怨,但好歹真金白銀掙到了。 宋辰覺得,自己現在真的是越來越會替人考慮了,不愧是人品十點的他。 ***** 一大早,吃完早飯,歡呼著要跑出去找小伙伴玩耍的宋多金就被他爹逮住了。 “多金啊,你現在已經四歲了,已經是個大孩子了,爹有個重要的任務,要交給你,交給我們家第三個小男子漢?!?/br> 宋辰蹲下身,表情嚴肅鄭重,宋多金懵懵懂懂的,卻也覺得他爹好像在說什么特別了不起的大事,趕緊繃住圓乎乎的小臉,同樣鄭重地點了點頭。 “以前咱們家負責去書塾念書的人是我,但現在爹忙著給家里掙錢,念書的任務就交給你了,你要刻苦學習,早日考取功名,成為咱們這個家未來的靠山?!?/br> 有些話,宋多金還聽不太懂,他只知道,作為這個家唯三的男人之一,他很重要,將來爺爺奶奶,爹娘meimei,全都得靠他。 小小的身子擔負起大大的壓力,可面對爹爹充滿信任的眼神,小男子漢心中豪情萬丈。 “念書!當秀才?!?/br> 他拍了拍自己的小胸脯,知道他爹念書就是為了考秀才,只是一直都沒考上。 天真的宋多金哪里知道,他爹對他的要求,從來都不是考個秀才那么簡單的事。 上了賊船的多金安慰完昨天說好要一起去玩過家家的meimei,擼了一把睡得四腳朝天露出軟乎乎白肚皮的老虎。 然后背上他爹以前用過的小布包,里面裝著同樣是他爹用過的啟蒙書本和一些筆墨紙硯,仰著腦袋,挺著圓鼓鼓的肚子,牽著他爹的手大搖大擺朝村子里的私塾走去。 快到書塾的時候,迎面走來一個老嫗和一個粉雕玉琢,看上去和宋多金差不多大的小女孩。 宋辰微瞇著眼,看著對面的來人。 故事里還沒長大的女主角陌霜雪,邊上是她們娘倆搬來時帶著的仆役,旁人稱呼一聲陳婆子。 村里人只知道這家剛搬來的寡婦夫家姓陌,娘家姓顧,對外只稱陌顧氏,因為寡婦的身份,鮮少走出院子,至于她來時身邊跟著的女兒,只聽陳婆子喚過幾聲元娘。 一般來說,元娘應該是家里最長的女兒。 但原身的記憶里清晰記錄著一幕畫面。 來接人的那支隊伍,對陌霜雪的稱呼是二小姐。 宋辰心里呵呵笑了一聲,拉著兒子,和她們擦肩而過。 第72章 極品一家人(十三) 二更 私塾的老秀才和宋辰也是老熟人了, 從未有一個學生像原身一樣,在私塾里一待就是十幾年。 所以多金的入學十分順利,老秀才看著四歲就啟蒙的多金, 只擔心他的入學時間比他爹更早, 會不會打破他爹創下的最長啟蒙生的記錄。 不過既然已經準備送兒子去念書,似乎也該給孩子取個好聽點的名字了,以前給孩子取名的時候,一大家子都沒有多想,只覺得小孩子的名字寓意好就行了,男孩叫多金,將來金玉滿堂, 女孩叫多寶,將來有用不完的金銀珠寶, 也可以寓意將來被很多人如珠如寶的寵著。 鄉下地方,這樣的名字已經很體面了,可既然準備走科舉之道, 多金這個名字就顯得不合時宜了, 畢竟讀書人,總該如同清風高潔, 不喜金銀俗物才對。 故事中, 多金和多寶最后改名為朱文和朱舞,難道現在要改名為宋文和宋舞? 宋辰正思考著從私塾離開的時候, 又撞見了帶著薄薄的面紗, 從隔壁屋子里出來的陌顧氏。 作為一個名義上的寡婦, 顧清鴛極少出門, 平日里也不愛和村里人交流, 家里需要采買或者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 更多由陳婆子這個仆婦出來與人接洽。 大豐村沒有窮到吃不起飯的人家,但也沒有一戶富戶。 像村長宋富貴家這樣,撇去孩子多這一點,擁有二十多畝地,家中有牛,有數十間磚瓦房,已經是很了不起的存在了,男人耕種,女人cao持內務,壓根不會買個仆役回來伺候。 因此帶著陳婆子出現在大豐村的寡婦娘倆,著實引起過村里人一陣討論。 陌顧氏在大豐村住下,她的戶籍、路引宋富貴全都查閱過并登記在大豐村的賬籍上,既然宋富貴能讓她在這兒住下,說明她的來歷沒有問題,確實是喪夫帶一女的寡婦,而不是什么奔逃出來的花樓娘子或是誰家犯了錯被攆出來的小妾丫鬟,除非她身后的人能幫她掩蓋身份,制造以假亂真的戶籍證明。 這類人對于大豐村的普通老百姓來說太遙遠,他們大多相信陳婆子說的話,覺得這是一對失了夫婿父親的可憐母女,被夫家趕了出來,她寡婦失業,回娘家又被嫂子不喜,干脆找一個偏遠清凈的地方撫養女兒長大。 因為小寡婦也曾是京都小戶人家的嬌小姐,出嫁的時候有一份不錯的嫁妝,現在還略有薄產,所以才有錢買一個婆子照顧自己。 如此可憐的來歷,大部分人都不忍心再編排她,當然,總有那么一小部分人,還是喜歡議論這個貌美嬌柔的小寡婦。 特別是一些游手好閑的光棍和喪妻的鰥夫,總愛在這附近游蕩,似乎想和這個有點家產又貌美的小寡婦發生點什么。 但因為大豐村的風氣總體比較好,那些人有心無膽,加上顧清鴛租住在私塾邊上,老秀才家就在這兒,當下百姓對讀書人都比較尊重,也不敢在老秀才的眼皮子底下,調戲、羞辱小寡婦。 即便有了種種保障,為了少惹是非,顧清鴛還是極少出門。 或許是世界的意志很難轉移,因為原身和她之間的糾纏,倒讓宋辰在她難得出門的時候,和她遇上了。 先是撞見年幼的小女主,又撞見女主她娘,真是該死的緣分了。 不愧是未來女主的親娘,顧清鴛的身型清瘦,卻很有一股嫵媚風流的姿態,是種帶著病弱的嬌媚,薄薄的面紗遮住了下半張臉,只露出一雙顧盼生憐的眼眸,總是水濛濛的,好像有很多憂愁一樣。 大抵天下大多數男人都抵擋不住這樣像菟絲花,沒有自己這棵大樹做依靠就活不下去的女子。 宋辰恰好就是那個例外,郎心似鐵。 他也是菟絲花來著。 與宋辰擦肩而過的顧清鴛也看見了他,眼神中有些驚嘆。 別看顧清鴛不怎么出門,通過陳婆子和女兒的講述,她對這個村子里的人也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此之前,她也和宋辰有過兩面之緣。 她知道這人是村長唯一的侄子,他們一家在村子里的口碑都很差,兩次見面,一次是她院兒里曬著的手絹被風吹到了隔壁的書塾,宋辰拾到手帕,敲響院門后交給了陳婆子,透過打開的門縫,他們有了第一次見面,另一次見面,是在鎮上,她艱難地從一堆劣質的胭脂水粉中,勉強挑出一些可用的,從鋪子里出來的時候,正巧撞見從斜對面書局出來的宋辰。 這兩次碰面,基本沒在顧清鴛心中留下什么波瀾。 一個鄉野農夫,念過十多年書,卻連個童生都沒有考上,這樣的男子,以往從來不會出現在她的生活中。 宋辰此人,頂多就是比那些更卑賤的農戶好上一些罷了。 但今天有點不太一樣,只是擦肩而過的那一眼,顧清鴛心中就閃過了一句詩歌,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小小村莊,居然還有這樣豐神朗俊的男子,前兩次的印象逐漸被覆蓋,現在顧清鴛的記憶里,宋辰好像一直都是這幅模樣,只是之前她實在是太難過了,以至于對周遭的一切都不那么上心。 可惜了。 顧清鴛看著宋辰的背影搖了搖頭,再好的相貌又如何呢,家世卑賤,又沒有功名在身,這樣的好相貌,也只能在這一片貧瘠的土地上慢慢荒廢老去。 淺淺吐了幾口氣,顧清鴛臉頰的紅暈漸漸退褪去,即便……這樣的男人也是配不上她的。 ***** 今天宋家的老宅熱鬧的很。 宋大牛兄弟幾個在下地干活前,合力將家里那個重達四五百斤的大石磨搬了出來,這也算是家里的一個大件了,當年請匠人打這個石磨的時候,除了自己出石料外,還花了一兩半的銀子。 村里有石磨的人家并不多,即便有,也很少有像宋富貴家這樣大的,因此到了磨粉磨漿的時候,大多都會來宋家借這個石磨,像苞米、紅薯之類的作物收獲的季節,宋家這個石磨從來就沒有停歇過。 一般自己家先用完,然后再租借給別人,租金也不高,按農忙農閑,一天收個三、五文錢,也能用雞蛋之類的東西抵賬,當然,這個租金只用于石磨租賃,宋家并不出人力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