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章
【樂曲的完成度】! 選擇什么樂曲,是選手自己的事情。 參賽樂曲是有一個范圍區間的,大多選用必學的一些名曲。 在難度上,也有一個下限的要求,以免出現鉆規則漏洞的情況出現。 根據樂曲難度,有一個難度系數。 而評委們打分靠的是樂曲的完成度。 出現幾次失誤,所需要運用的技巧完成如何,整首曲子完成如何。 然后將評委們的打分取平均值。 這個分數,最終乘以難度系數,便是最終的總分。 以總分來評判,這樣即使跨樂器,對勝負的判定也會更公正。 但絕對的公正,很難。 因為藝術這個玩意,某種意義上還真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給一個標準框架未免顯得死板,不利于藝術發展的開拓性。 但如果沒有框架,公正性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評好了那是該做的,評不好說明你評委有問題。 比賽的這一路,順風順水。 但到了冠軍角逐的時候,由于選手的水平已經相當接近,評判就變得越來越難。 評委們是很強。 如果挑問題,確實能從選手們身上挑出不少問題。 但非要評個高下…… 就很容易又陷入到怪圈之中。 決賽的兩位小年輕已經表演完畢了。 回到后臺后,評委組們開始了自己的討論。 李少杰作為評委組中,最有話語權的人,便率先開口說了起來。 “先說說吧,這個古箏的《漢江韻》,完成度我只能給68分,板頭曲作為河南傳統樂曲,必須要有一些河南人高亢豪爽的性格,你看,河南人說話重音在前,鏗鏘有力?!?/br> “而這首《漢江韻》會有相當多的樂句反復與同音反復,表演者的彈奏讓這首曲子顯得很是枯燥乏味,在明暗強弱,音色的對比中,做的顯然并不到位,甚至感覺沒什么自己的思考,并沒有起到給樂曲潤色的個人處理作用?!?/br> “密顫做的實在是太拉垮了……” “曲子的演奏確實沒什么問題,但沒有情感,體現不出強烈的特色與風格?!?/br> “咋說呢,像是一杯開水,可以喝,但沒啥營養?!?/br> 講道理。 其實,真的沒有那么拉垮。 放在大眾耳朵里來聽,這已經彈奏的相當好了。 情感充沛,技巧圓潤。 但放在專業,不,放在真正頂尖的評判者眼下,那真的是全都是漏洞,全都是短板…… “至于這揚琴的《瑤山夜畫》……反竹演奏做的真的不到位,琴竹的翻轉本是要讓音色清脆,但這演奏者做的太亂了,沒有讓清脆的音色體現出縹緲的感覺?!?/br> “而且對于揚琴新式技巧的演奏上也有問題,對特殊音響的模仿不夠,所以整個曲子不夠豐富,音樂色彩不夠鮮明?!?/br> “因為有些亂,所以錯音也相對較多,我頂多只能給……70分?!?/br> “似乎比古箏選手差,但之所以高兩分……是因為我覺得演奏者本身多少是有點想法的,基礎技巧有些馬虎,但情感色彩做的比古箏選手好一些?!?/br> “大概就像是……一杯酸奶,但有點子進灰了,有些臟,可對身體傷害不算大,有點子營養……” 金教授聽的有點頭皮發麻。 是,評判的時候確實不會被選手聽到,你可以暢所欲言,不需要顧慮是否打擊到選手。 但你這也太不留情面了…… 如果不是親眼看親耳聽,金教授或許真會以為這演出啥也不是…… 只能說…… 對杰哥來說,標準,就是自己的標準…… 就好像大乘期的大佬看兩個金丹期的弟子菜雞互啄。 在其他練氣期的入門弟子看來,這招數你來我往的很刺激,很驚心動魄。 放大佬眼中也就那樣,全是破綻。 而切磋,又不會下殺招。 去評判? 對大佬來說那確實多少有點難度了。 都是一巴掌能拍死的,我咋知道你誰強啊…… “格魯伯先生,您怎么看呢?” 對于比賽的評判方式,采用了2+4的模式。 李少杰與金教授是中方的2,而格魯伯與維也納愛樂小提琴首席則是奧方的2。 在這次民族樂的比賽中,國內評委4名,國外兩名。 反之,奧方比賽,是奧方評委4,中方2名。 “我個人角度來說,也覺得揚琴的《瑤山夜畫》更好一些,更加有畫面感?!?/br> 格魯伯捏了捏下巴。 但實際上,其他的幾位評委明顯看上去意見相左。 “我覺得吧,對青少年的要求重心還是要放在紙面上的完成度比較好,優先看失誤,古箏《漢江韻》明顯失誤少,而揚琴《瑤山夜畫》卻著實錯了不少音?!?/br> 一位看上去有些老學究的女性開口。 “《漢江韻》中規中矩,但起碼可以得70分,……《瑤山夜畫》本來可以到75分以上的,但有不少錯音,扣著扣著,反正我是只能給他68分?!?/br> 這是民族樂協會的副會長楊萍。 楊萍的想法更多是基于一個“教育者”的思路考慮的。 這也沒什么錯。 無論是杰哥還是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