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嗯,雖然也很離譜,但指定不是特別玄幻的離譜。 接下來,李少杰就變得非常忙碌了。 卡內基音樂廳為了李少杰的這次演奏,也跟著閉關了一個月。 整整一個月沒有對外開放。 這么大一個音樂廳,愣是沒開放。 要知道,自從1890年建廳以來,幾乎古典樂歷史中所有最偉大的古典音樂家都曾在這里演奏過。 想為一個人而閉廳,這種天方夜譚在很多人看來,只出現在神話里。 但今天它到底還是并入了現實。 因為,這次的演奏分量與意義實在是太大了。 卡耐基音樂廳里的那群老古板,反而變成了最支持這次嘗試的人。 因為里面排練的樂團就有三個??! 如果有業內人士過來掃一眼,都直呼離譜。 國內三家最猛的樂團都給拉了過來。 而其中,兩個歌劇的演員單位,更是離譜。 全部都是以往的原班人馬,是最熟悉這些作品的演奏者。 是的,音樂會確實是分了四場。 但誰能頂得住這種重量級的誘惑? 卡耐基音樂廳有三個演奏廳。 主廳艾薩克斯特恩禮堂,容納觀眾人數大致在兩千八百人。 兩個小廳,贊克廳有559個座位,威爾獨奏廳有268個座位。 這段時間里,主廳與贊克廳在輪換著進行歌劇的彩排訓練。 一隊主廳整體彩排,那么另一隊就會在贊克廳進行片段分解訓練。 相互替換。 威爾獨奏廳則是留給李少杰個人鋼琴演奏的訓練排練。 而這次的機會,幾乎讓整個國內的文藝力量全部動用起來,甚至一度涉及到zz。 國內對于這次演奏會的重視程度超出想象。 而到來的國內各大樂團的樂手們,驚喜之余,也繃緊了全部的心神,如臨大敵一般用盡120分的力氣去訓練,去準備。 這是為什么? 因為,卡內基音樂廳對于世界音樂界來說,如皇冠上的那顆最大的寶石。 更是因為…… 這是這幾個國內最頂的樂團,首次登陸卡內基音樂廳進行演奏。 對于國內的交響樂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且意義巨大的里程碑。 是的。 這次演奏會,看似兒戲,看似離譜。 但實際上是很多醞釀已久的想法相結合才誕生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機會。 有時候雖然不想過度貶低自己。 但如果真的走出去,站在頂點,看各自發展。 會發現,排名沒有一點卵用。 歐美的交響樂,交響樂團,和國內相比,國內處于全方位落后的水準。 不是一星半點,是全方位。 甚至于到目前為止。 國內這幾家大型樂團才第一次有機會來到卡耐基演出。 為什么一定要去國外演奏才能證明自己是最好的呢? 自信是好事,自大不是。 承認別人優秀,虛心學習,這也不是舔。 況且,在古典音樂界來看,還就是這樣。 卡耐基音樂廳就是猛,你那么nb你怎么不在卡耐基演奏呢?是因為看不上嗎? 面試的時候,你就算秀再多知識,沒文憑也說明不了什么。 有能力干嘛不去考,是因為看不上嗎?就是玩? 什么玩意都有評判的標桿,恰巧,卡耐基算是其中之一。 目的? 目的就是在于要讓燈塔以及世界觀眾看到中國作曲家的思考和行動! 展示中國音樂發展的面貌! ……再說了,也并不是因為去國外才能證明什么。 而是走出去,才能被更多的人看到,積累更多更大的經驗,感受更加先進的人才培養體系與運營,交流藝術上更多的心得。 是的,國內人才培養體系不僅脫離實際,還缺乏統一標準。 國內越好的音樂學院,越傾向于培養獨奏人才,樂團?沒經驗! 而糟糕一點的音樂專業,相比這種頂級樂團來說,連基本能力都略有差距。 國內“樂隊片段”的相關課程甚至都聊勝于無。 這也導致了雖然人很多,但發展不起來的原因。 要知道,都培養獨奏去了,那么多人才,真的沒實力? 是有的,甚至極強,天才輩出。 可他們就是不會合奏。 而且,就算進入了樂團以后,也依然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 帶樂團的老師經驗不足,很難帶出合格的樂團演奏員。 這是從一開始學習期硬件不足就開始導致的原因。 再加上國內樂團工資太低了。 幾百萬培養花費,拿一個月四千工資? 對音樂愛是愛,但也得吃飯。 我明明可以獨奏,明明可以進高校體制,為什么要長期呆在樂團? 所以,樂團人員流動大,也是一個問題。 團體成員流動大,磨合起來的問題想一想都知道。 再加上曲目儲備慢,排練效率低,強度低。 國內培養的指揮成活率低,新人客席指揮不動樂團,或者說也不敢太裝,讓樂團跟著自己風格走,老人有能力,可以,也有特色,但也不可能只有一個指揮來指揮樂團,更不會十幾年里一個新客席都不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