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佛對弟子言,不多時,我便要進入彼岸境地。 弟子慟哭,但佛卻慈悲幽默,講述著人生哲理與生命感悟。 終于,弟子問出了最后的問題。 “您是神嗎?” 佛答:“不是!” “您是神的兒子?” “也不是!” “您是神派來的?” “更不是??!” 弟子迷茫。 “那您到底是什么?” 佛微笑。 “我……是覺悟!” 說罷,閉上眼睛,進入了彼岸的境地??! …… 放下筆。 李少杰長舒一口氣。 作品的整個架子,算是立了起來。 即使看著寫下的這些標題,回憶著聽到的故事。 都感到一陣心神的悸動。 是的。 尚且并未寫出一個音符,李少杰便感慨萬千,心中涌現出無窮的神圣感。 似乎短暫的觸摸到了……“善”的光輝。 想要將人類美好的品德,精神,思想,用自己的音樂,將其表達出來。 李少杰閉上眼睛,回想,整理著自己的思緒。 眾生苦,但眾生美。 眾生癡愚,但眾生佛。 仿佛跨越了千年,與古敦煌對話一般。 李少杰感覺自己的思想仿佛升華了。 不再是為了所謂“交流會”的意氣之爭。 而是傳達中國文化,中國聲音,中國思想。 是為了表達美好,為了表達愛與善。 睜開眼睛,李少杰輕舒一口氣。 雖然不信佛,但此時的李少杰,卻依舊虔誠的,小心翼翼的,一筆一劃的,在第一頁最上面的空白處,寫下了整曲的標題。 《敦煌·慈悲頌》??! 第231章 我支棱起來了! 徹底寫下標題后,李少杰的呼吸都急促了一些。 最近,似乎總有回憶不斷的閃過。 這次與榮贊教授的對話,李少杰非常的觸動。 眼中光芒不斷閃爍著,但總還是有些猶豫不決。 像是……恐懼? 或者應該說,更像是心累。 或許,曾經的自己,天賦異稟,光芒閃閃,讓很多人都羨慕自己。 但……終究還是有些退縮,有些心灰意冷。 于是,選擇在自己最為前途遠大的時候,悄然隱匿,選擇做一個小市民。 很多事,自己只跟老婆說過,再沒有第三個人知道一些事情。 放下手中已然布局好框架的《敦煌·慈悲頌》。 又拿出了抽屜中的一本報告。 這是自己在剛上高中時,就讀過很多次的報告,其內容,深刻影響了李少杰之后的一些觀念。 那是關于在延安的一場文藝座談的報告。 發言,震聾發聵??! 所謂的藝術,本身就是有其【階】段等【級】的。 服務的主體…… 也不一樣! 回想歷史,再看現在。 文藝界,本就該是一種……發聲筒??! 曾經的蘇區,人民藝術無比的璀璨,精神文化享受富足。 無數文藝工作者走入群眾中去。 文藝作品,可以做到的東西甚至難以想象。 或許很難想象,曾經,就有一伙子大眾看了一部歌舞劇。 當時就打了一身雞血,氣的渾身肝顫,別說其他群眾丟石頭了,甚至有老太太跳過來,給演反派的藝術家咔咔倆大耳雷子。 這只是演戲,懂歸懂,氣歸氣。 可是氣歸氣……真是沒處泄火。 于是,打了雞血的群眾,當時就融化了隔壁地主。 地主老財們當晚就無了。 很小的時候,李少杰在看書的時候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校長安排“重慶號”堵人。 結果呢? 一名老總,帶著敵人,去j放區看了一場話劇。 當天,士兵痛哭流涕,當晚,boss便悟了,決定干點猛的。 天下何人不通……?! 聽過這個故事后,李少杰便對文藝,產生了巨大的興趣,并且逐漸嶄露天賦。 但這條路,不好走。 當學的越多,明白了越多后,心也就越累。 整個市面上,充滿了一種帶路文藝! 長久以來的潛移默化,不斷割裂著群眾,傳播著扭曲的價值觀,也不斷擠壓著紅心文藝工作者作品的流傳空間。 在娛樂演變,經濟進步中,人民越來越富裕。 但這,也從以前的“農”“工”,逐漸出現了更多細致劃分,不同經濟能力的群體。 物質富足之下,本該追求精神富足……卻在一些人刻意為之下,潛移默化的進行著概念的偷換。 娛樂越來越小眾化,娛樂時間越來越碎片化。 兩方夾擊,并在推波助瀾下,娛樂,也變得越來越膚淺化。 文藝,本該是開放思想的。 寓教于樂! 是的,一開始的人民藝術,發展的初衷,其實就是因為一個簡單的道理。 【老百姓不愛聽大道理,但是愛聽戲】 但本質,一定是回歸于思想的開拓。 李少杰一開始就明白這個道理,于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去嘗試。 要想實踐這些,本身就需要巨量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