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凌游故意使壞,捏了一把:“別呀,你看他,都站不起來了,沒有生命體征了,我給他人工呼吸一下……” 第十五章 癮3 凌游最終還是去找了藍霆道歉,畢竟是直屬上級,也不好意思鬧太僵。大概彼此都清楚當時是一時情緒,藍霆也知道他的脾氣,只說了些諸如“踏實一點沒有錯”,“不要處處想著標新立異”,“特例是有的但統計學不是沒有道理”之類的話,也就算了。 隔天,實習生的教學課,安排了凌游講典型病例。實習生們很喜歡這個小醫生,長得帥又愛開玩笑,從不擺老師架子,他的課可以暢所欲言,氣氛比平日在學校的pbl都輕松,還能切實地學到不少東西。 藍霆路過會議室,看了看時間,已經接近下班,他徑直走進去,找了個后排坐下。 凌游似乎沒看到他,繼續說:“鋰鹽是目前唯一一個對于治療雙相障礙共病pg具有ib級證據的藥物,而且這位患者治療動機比較強,依從性好,所以長期預后還是比較樂觀的。病例內容就這些,同學們還有什么問題么?” 問完這個話,大家都把目光投向楊亞桐。 果然不出所料,他舉手提問:“凌老師,成癮障礙我知道,但什么樣的標準可以把病人判斷為病理性賭博,而不是歸于強迫癥之類的?” 凌游說:“可能你們對賭博這件事不是很了解,當然了,最好也別了解。你們看過美國或者香港電影里的賭徒吧,現實生活中,除了在棋牌室里消磨時間那種不算,也是有職業賭徒的,以這個產業為生,和普通人不一樣,他們不靠運氣,靠的是掌握規律和技術。咱們的病例,患者不是訓練有素的職業性賭博,而是一個長達20多年的病程,存在明確的長期反復無節制賭博史,行為自控能力明顯下降,整個生活呈現以賭博為中心的態勢。她之前和丈夫經營一家企業,但自從開始賭博,公司基本上不管了,家庭關系也一團糟,社會功能嚴重受損。所以回答你的問題,我們根據其賭博的時長、程度及對其社會功能的損害等方面來判斷,排除非障礙性賭博,可以診斷為pg?!?/br> 楊亞桐又問:“于晶的病理性賭博,是因為她的雙向障礙引起的么?比如她躁狂發作所以去賭博?!?/br> “你說的有一點很對,躁狂發作的患者有可能出現判斷力缺失,會沖動,會有揮霍行為,比如豪賭一場,但于晶她的pg發病很早了,當然,我們現在也沒辦法判斷二十年前,是不是一開始就是病理性的,只能說她病史很長,最早的賭博很有可能不是躁狂發作導致的。據家屬說,她是最近五六年才出現反復的興奮話多,而且除了賭博,還有其他的揮霍行為,比如一開心就給全家買了豪華郵輪的旅行,或者給自己的秘書買了套房,所以她心境障礙的表現并非賭博成癮的直接生理效應。不過你提的這個問題非常好,我們可以看一下相關共病的研究,稍等我找找文獻?!?/br> 凌游在電腦里翻了幾個文件夾,一邊找一邊看似無意地說道:“其實醫學發展到現在,很大程度靠的都是統計學,無論是哪個科室,診斷和治療都是要參考數據的,疑難雜癥當然有,幾率卻比較低,可以考慮,但絕對不能鉆牛角尖?!?/br> 楊亞桐是不是聽明白了他不知道,但后排的藍霆知道他的意思。 凌游翻出幾篇文章,接著說:“雙相障礙患者常與suds及包括pg在內的行為成癮共病,中到重度的pg在雙相障礙人群中的發病率比普通人群高4倍,并且與雙相2型、快速循環型及自殺觀念或行為病史密切相關。這里寫了,約10%的雙相障礙患者存在中高風險的賭博問題。經歷輕躁狂的pg患者具有更強的賭博動機,將賭博作為一種調節情緒的手段來獲得愉悅與享受。pg癥狀和躁狂狀態下的賭博行為,均呈現類似的行為模式,即有害的、危險的尋求犒賞的行為?!?/br> 他望向楊亞桐,眼里滿是贊賞:“楊同學很會提問,他的問題能把這個病例分析做得很透徹,還有么?” 楊亞桐只猶豫了一下,便說:“有?!?/br> 凌游裝作驚訝的樣子:“喔!還真有!” 學生們都笑,笑也不耽誤做筆記。 楊亞桐問:“她的個人經歷里面,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節點,一個是被父親強暴,另一個是丈夫意外身亡,對她的打擊很大,有沒有可能診斷為ptsd?” 凌游說:“嗯,是的,這兩次是非常明顯的創傷性事件,但其實鑒別起來很簡單,一是患者明確否認了這兩次事件對她產生傷害的持續性,第一次她離家出走,第二次她確實很傷心,也喪失了工作的興趣,但她在談話的過程中,愿意主動和我們透露創傷事件,沒有明顯回避及選擇性遺忘,所以不考慮ptsd?!?/br> 思考片刻,他又說:“其實童年時期的負性經歷與成年后精神障礙有很大關聯性,尤其是虐待和忽視,我看到過一種假說,認為早期應激影響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在成年時期對于輕度應激的持續敏感性,造成了患者在精神病理學上對雙相障礙等精神障礙的易感性?;氐皆蹅冞@個病例,很多pg患者會將賭博視為一種消除負性情緒和逃避現實問題的應對策略,但這個行為,只能把人生陷入惡性循環。記得,千萬不要嘗試,人類的認知和自控力都是有限的,你遠遠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