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閥之上 第163節
書迷正在閱讀:枕間憐嬌(重生)、不馴、開鹵味店后,我暴富了、【海賊王】我在偉大航路當老鴇、婚后曖昧、小可憐他又被校霸盯上了、藥學美人,年代開掛、被流放后靠直播種田爆紅了、京都羽翼的榮光、精神科醫生神經了
祝悅和秦軼都在爭取對北鎮的掌控權,元澈之所以讓舞陽侯和姑姑的女兒嫁給祝悅,本意上是希望兩方暫時放棄爭執,共掌北鎮。祝悅和大長公主的女兒結親,本身也就帶一層皇親國戚的身份,日后能和長安保持羈縻,從而給洛陽施壓。 眼下這個童謠必然是人編的,不然指著哪個小童去翻閱史書查這些典故。而這首童謠之所以在三輔地區傳播甚廣,也是因為秦氏掌控北鎮觸及到了關隴世族的利益。時下這些關隴世族都是經過王叡之亂清洗過的,舞陽侯秦軼這些從亂者,也是被這些關隴世族出力打下來的。一旦秦家重新掌事,那么第一個受到威脅的就是關隴世族。 由此可想,不獨關隴世族,王嶠和吳玥也必然不會樂見此事,因為當年一舉定事的也有這兩位元老。作為地方的秦家一旦復起,也是對王、吳二公權威的一種挑戰。而且令元澈感到絕望的是,大長公主所居的封邑譙國,位于兗州,更是在吳家和王家的掌控之下。 原本將秦姚嫁給祝悅只是自己的私計,但是對方卻拋出這首童謠出來,引起所有人的警惕。 元澈不禁慨嘆大勢下的陽謀令人最為無力,陸氏族人環環相扣,每一步都在為后續更大的目標做以鋪墊。此次,朝廷注定要先輸一場。除非他肯豁出去,毀掉雁憑公主和陸家的婚約,讓這位嫡親的公主去做北鎮戍將的續弦。 元澈不禁回想起當年自己的父親為meimei選駙馬的種種舉措。如今看來,自己的種種好意,與維護愛意的初心,早已成為了時局的累贅,如今正被一條條讖語嘲笑著,諷刺著。他不想成為父親,他想彌補幼時的種種遺憾,他想做一個更好的君王。然而做到前兩者后,他竟無法做一個更好的君王了。 夜晚,元澈路過雁憑的宮宇。明年陸歸便可由廷議提議奪情除服,雁憑的婚事也將籌辦,此時,宮里的侍女和女官們已經開始幫助meimei準備嫁服。豆蔻年華的女孩子們討論者四時新衣和鴛鴦錦被。他實在沒有底氣、也不忍心用君王的權威來傷害這世上唯一的血親,也不愿意親手打散曾經自己也向往、且得到過的相伴一生的愛侶。 一月后,洛陽宮來了一個意料之中的訪客——北海公元丕的外孫婁譽。如今北海公元丕病重,身邊有孫子、女兒負責照料,外事便由婁譽負責。 婁譽本想南下直接前往長安,但三輔流言沸沸揚揚,外公北海公本身也不得關隴世族好感,因此他不得不繞道撫夷督護部。然而撫夷督護部則以朝廷要修繕渭水河渠為由下令禁行,并且因此前有械斗發生并不安全,故而提前告知將要南下的婁譽。因此婁譽不得不轉道沿汾水南下,想辦法從潼關入都。 婁氏是鮮卑族人,北鎮得以復興,也是托力于陸家的謀劃相助。因此經過司州,婁譽堅持先前往洛陽見皇后一面。 然而當婁譽見到洛陽對自己超規格的待遇時,也不由得愣住了。 第382章 求賢 婁譽由鎮東將軍吳玥和洛陽令親自率兵相迎, 隨后至洛陽宮由皇后設宴親自款待。 北海公派遣婁譽南下,也是想向提前打探朝廷對北鎮的安排。 席間婁譽不乏慨嘆:“原本北海公寄望北鎮能得祝將軍與秦逸倫分掌,然三輔流言紛紛, 朝廷也遲遲不能拿出定論,我等不免憂心?!?/br> 對于北海公的期望, 陸昭也很理解。無論是祝悅還是舞陽侯秦軼, 只要是獨掌,北海公子孫的命運雖不至于多凄慘,但也必然失去往日的光彩。只有在祝、秦二人之間處于一種健康對抗的情形下, 北海公的子孫才能成為大家爭取討好的對象。 陸昭之前的幾次出招的確也是別有所圖。 對于斗爭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陸昭并沒有報以太大的希望。元孚對于撫夷督護部的做法, 簡直就是在觸碰方鎮的底線。而司州豪族迫害行臺女官,則是在政治變天之前涸澤而漁的典范。兩者都不是掌握權力的高層決策者, 但對于兩都關系的傷害,卻是無可挽回的。 即便初期她與元澈彼此都能把持住一個度, 但是權力的執行者會曲解,權力的分享者會夸大, 整個體系中無奈的追責機制, 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貪婪本性,都會讓矛盾的雪球越滾越大,沖破一切阻擋, 墜入懸崖。 因此陸昭最終決定,插手北鎮事務,親自扶植一位北鎮的下一代掌權人, 用北方最強悍的軍事實力, 為這次爭斗進行保底。 三輔地區傳唱的童謠破壞了祝家與秦家和解共存的可能,撫夷督護部和關隴世族們對南北信息的截流, 也讓北鎮和朝廷雙方難以及時溝通。因此,在不確定局面全貌的情況下,祝悅和秦軼無論誰想要獲得北鎮,都只能自己暗中爭取,而不敢放在明面上討論。婁譽南下,除了想打探朝廷方面的意思,也是要試探各方的態度。 陸昭還沒有摸清婁譽的意向,因此只嘆息道:“此前門閥幾家執政,北海公身為宗室而居顯,數十年無有一錯,更有大功,實乃國之柱石。只是一心為國難免積怨于人,先前北海公加太尉竟不得入長安一步,至今想來,實在是令人唏噓啊。世情傷人,前法積弊,我等后來者宜時時自省?!?/br> 陸昭說完后兩句,婁譽忽然看得透徹起來。 外祖執掌六鎮,威勢赫赫,這是其個人能力以及時間所累積的成果。但對于北鎮未來的命運,以及北海公的哀榮和后嗣的問題,卻是門閥執政下遺留的無奈。門閥執政存留下來的政治意識還沒有完全消融,寒門新貴們紛紛入臺爭先恐后,而北鎮將士仍停留在以年限擢錄的稗政陰影里。 北海公一生為這些將士們抗爭,也結怨太多的人。之所以讓他前往長安并打探各家,也是擔心有人在自己死后發難,為難自己的家人和北鎮戍將。因此事先與各方做一個溝通,如果有人對北鎮有想法,彼此之間可以先拿出誠意,相互做個保證。 有了這個一層明晰,婁譽便將關注點放在陸昭最后一句上,試探道:“世情雖傷,但新帝維護宗室,倒也不覺有難。只是選士之法,固之已久,實在難做更改?!?/br> 婁譽的意思也很清楚,皇帝可以給他們這些宗室抬高地位,但北鎮的上升通道,陸家能幫忙打通嗎? 陸昭會心一笑:“世情是否有難,我非元氏,難得體會。然選士之法,我是已有準備,且勢在必得!待婁君前往長安,自見分曉?!?/br> 陸昭此言一出,在場的吳玥、陸遺、衛漸等人也都為之一驚。選士新法這么大一個預案,如果陸昭真準備做,不會不提前通知他們。況且選士之法涉及的層面,遠比司州試行新法要深廣的多,以陸家和行臺現有的資源,根本不允許有這么大的動作。不過陸昭既然在公開場合給予這樣的政治允諾,想必是真有勝算。 傍晚,龐滿兒照舊來到陸昭的書房內。這幾日,對于湖縣女官之死,觸動最深的便是龐滿兒。作為女侍中,龐滿兒身負其它的責任,倒無需下縣歷練。然而正因為沒有身臨其境,龐滿兒覺得自己誠然僥幸,心中痛苦反倒比旁人要多。再者,新法事宜龐滿兒也出力頗多,一路走來,卻在最緊要的關頭聽了下來,阻撓者偏偏又是名分大義俱在的朝廷,心中郁悶可想而知。因此接連幾日,龐滿兒心情都十分低沉。 這一日,陸昭卻將龐滿兒叫到身前,而后道:“湖縣之事,終究會有結果,但你心有郁結,即便將害人者正法,只怕也未必能了卻你的心事?!?/br> 龐滿兒被說中心事,坦白道:“我今日始知成一事何其難,為一事而殉難者何其多?!?/br> 陸昭沉思片刻,道:“康莊大道,各有衛道者,雖東西南北俱為通衢,仍不能使四方洞達。路旁溝渠,底有泥沙,雖不過沒膝之身,仍可使壯士裹足其中。過道者亡,泥足者困,后來者怨衛士與泥濘無益。若不能降舉國衛士,則披荊斬棘,自辟蹊徑。若不能清天下泥濘,則入山伐木,自駕橋梁。蹊徑成,則萬人擁至,誰還見執戈衛道者?橋梁就,則蹈足高處,誰還矚目于淤泥?” 說完,陸昭交給龐滿兒一份密章:“你若真想解心中郁結,便為此事。此事成,則北鎮可為我等所用,新法之困自解,姊妹之仇得報?!?/br> 次日,在行臺所有文吏都在等著陸昭針對選才一事項找到自己的時候,龐滿兒已經跟隨婁譽所乘的輕舟一路西上,抵達雍州境內。 長安城內,魏鈺庭居于家中,正與幾個門生故舊閑談。今日魏鈺庭常宿于官署,元孚的事情仍未解決,實在沒有閑暇來關注都中風言。今日歸家,除了宴請門生好友感激近日眾人出力,也想聽聽行臺的女侍中入都后的所作所為。 一位門生道:“近日眾人對于選才一事討論尤多,似是對博陽侯仍在位,頗有不滿。女侍中龐氏先前便常出入清談集會,對此事頗有看法,不過其中言語卻有些難以入耳?!?/br> “有德之士未必進取,進取之士未必有德,唯當以賢大夫治天下,而非元孚之類耳?!蔽衡曂ピ谧x過門生抄錄來的龐滿兒所說的一些言論,合卷笑語,“魏武之風漸盛啊?!?/br> “中書此言便是過譽了?!遍T生一臉不屑道,“女流才卑,貉子性劣,不過是毒草莨菪,空有美艷,以姿態邀世而已,中書不必理會。難道其人真有改天換地之能?” 此時,魏鈺庭的笑容凝滯住了,不由得重新讀了一遍龐滿兒的言論。隨后發現,朝廷還真不能不理會。 這個關于賢、德的取舍之論,頗似當年曹cao的求賢令。建安年間,曹cao連發三次求賢令。歷來士人大多關注三次求賢令在用人上的意義,但并沒有關注其背后的意識形態之戰。最后,這場意識形態之戰掀起了玄學興起的大風潮,成為撼動漢朝士人基礎的一股重要力量。 玄學有人說是魏晉士大夫的處世之道,也有人說是門閥世族放蕩糜爛的遮羞布,但其實玄學的形成是由一次次政治變動形成的,換言之,是一場有預謀的意識之爭。 自東漢以來,豪強世族崇尚名教之治,以經學起家,迅速突起。隨后皇帝重用宦官,卻最終加劇了政治紛爭,使國家遭到了更深的破壞,世道就此崩塌。瀕臨絕境的士大夫們也感到極度的憂慮和不安,也漸漸開始反思。譬如仲長統便痛言:“嗟乎!不知來世圣人救此之道,將何用也。又不知天若窮此數,將何至也!” 而曹cao則言:“吾起義后,誅□□,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豈吾功哉?乃賢士大夫之力也。天下雖未悉定,吾當要與賢士大夫共定之?!敝链?,“賢大夫”這一理念徹底打入了曹cao勢力的執政之中。 然而事隨境遷,士大夫因親漢而事曹cao,但曹cao要棄漢成魏,便難以合作。因此曹cao連發三道《求賢令》,十五年令中,言用人不必廉潔,十九年令中,言用人不必有行守信,二十二年令用人不必忠孝仁義,出身名貴。在沖擊以名教之治維持話語權的世族的同時,也在對當下的意識形態和社會輿論進行規訓。這本身就是潛移默化地對漢天子的否定,對漢王朝統治的否定。 此次行臺看上去是在否定元孚,以瀉私怨,但對于忠義清廉無虧的元孚來說,否定的并不是個人,而是其背后的執政符號。 想到這一層,魏鈺庭再也按捺不住,攜此書卷,起身從長廊快步離去。待行至外院,方對家仆道:“速速備車,我要入宮。此外看好家中郎君,近日不許出門,更不許與任何人談論涉政之言!” 次日,果然洛陽行臺頒布求賢令,以才度,以功量,招賢納士。 當日,朝廷也迅速搬出公示,吏部典選舉,舉用當皆清廉之士,雖于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不得以進。 能夠及時防患于未然,魏鈺庭本以為事情可以平息,然而另一則消息則讓他從車上驚跳下來。 “什么?婁譽離京了?” 第383章 握炭 婁譽在長安面見新帝后, 按常理便該與各家接觸。隨后,中樞根據婁譽在長安交涉的結果,作出考量, 安排北鎮權力交接事宜??墒菉渥u人直接走了,那就說明各家無需接觸, 長安交涉結果他也并不關心。 魏鈺庭感到隱隱的不安, 也顧不得其他,當即命人卸車,策馬直奔城外。 渭水渡口, 婁譽已然登船,船兒吃滿風, 張帆順流向東行駛。岸邊的魏鈺庭一邊策馬追跟,一邊高喊:“請婁將軍留步!” 然而船頭的婁譽只是遙遙拱了拱手, 回到船艙。 魏鈺庭仍不甘心,高聲疾呼:“北鎮不問長安政教, 欲以何為?” 此時,一名隨侍從船艙內走出, 取出一把拓弓, 拉滿弦,“嘭”的一聲,圍繞在船頭的水鳥相繼往岸上遁逃, 白色的鳥毛飛了魏鈺庭一臉。 那名隨侍似是良久才發現魏鈺庭在岸上,也拱了拱手喊道:“長安政教皆出于諸公,北鎮謹奉命而已?!闭f完又朝水中啐了一口, 聲音不大, 但岸上的人也能聽見,“呸, 酸儒,老子和你比清廉,不如比誰尿的遠!” 宮城宣誓殿內,元澈正式召見行臺女侍中龐滿兒。對于龐滿兒的進京,元澈的戒備之心并不重,對于其在各種清議上的言論也并不責備。在他看來,行臺對朝廷的發難總比沒有發難要好,有發難說明有訴求。就這樣,元澈望著大殿里通明的燭火,耐心地聽龐滿兒將所有的事一件一件地匯報完。 行臺期望朝廷撥款的訴求沒有被再度提起,有的只是經過調整的新法法令、各縣春播的狀況、誅殺楊氏叛亂的軍功匯報,以及行臺重要的人事調動。 陸微將被授予留行臺七兵部侍郎。 苗淼遷弘農郡守。 劉光晉升任河東郡守。 燭火越來越劇烈不安地跳動,然而大殿內卻安靜下來。 “沒有別的事了?”元澈指尖有意無意地劃著案上堆疊的厚厚奏疏,堅硬的竹脊碰撞著指甲,發出清脆的拒絕聲。 “回陛下,沒有了?!?/br> 竹脊被劃動的聲音卻沒有停下,元澈的雙目失焦地看著御座下的水磨金磚。被框定在制式中的公文,通常會提出某個問題,隨后再附上一些看法與答案。但愛侶之間的交流卻并不該是這樣,一人提問,另一人解答;一方索取,另一方給予。有時即便心中知道答案,也要百轉千回,藏納心中,等待對方的答案本身就意味著對愛的期待。 如今,堆放在他眼前的是無需言明的事實,以及事實背后早已給出答案的冷靜的面容。如果不是在今天,元澈也不知道誠實居然也可以變得這么殘忍。 元澈望向龐滿兒,意圖從她的神色中尋找那種無所適從。然而細看之下,他竟有些認不出。她的身高與體態已經足以承托女侍中華貴的章服了,圓圓的臉也微微削去了豐腴的部分,露出了較為明顯的線條。而原本花朵一般的小腫嘴上,施了一層飽滿的胭脂紅,那時已經盛放且成熟日久的花朵的顏色。 元澈忽然想到一件事:“湖縣女官的撫恤錢,就由朝廷撥吧。此外,女官們每月月俸再添一倍,直至皇后歸都。這筆錢也由朝廷來出?!?/br> 龐滿兒叩首謝恩,元澈又問一路進京是否順利。 龐滿兒道:“回陛下,一切順利,幸而臣是皇后的女侍中,那些人倒也不敢怎樣?!?/br> 元澈眼皮一跳,總覺得龐滿兒那句話的背后是“幸而陸昭是皇后”。他做出的決定,惡果已現,而他只能繼續躲避在帝王身份的背后,暗暗地心存僥幸。繼而,那種自責的負罪感涌上元澈心頭,與囿于身份的不得已,愈發強烈地咬鉗著自己為陰暗心境上的那把鎖。如果這個時候能恨一恨她…… 隨后元澈告了乏,命人廷宴招待龐滿兒。龐滿兒早已不是當年略陽城里可以一起暢談著名士夢與鶴氅的年輕女孩,自然也不會厚著臉皮與君王一同用膳,即便是陸昭也在場的情況下。 不過到底是行臺來的女侍中,不可無人作陪,元澈還是命周恢親自去廷尉屬請彭耽書入宮。 元澈并不餓,對于其他事興致也寥寥,遂舍了眾人在御苑內閑逛,略走幾步便看到匆匆趕來的彭耽書。湖縣女官一事發生后,兩人都變得有些拘謹,私下彭耽書也不曾在以他和陸昭二人打趣,就連奏對話也變少。 元澈受了彭耽書一禮,便略抬抬手,準備讓她離開,然而話到嘴邊又止住,側身僵持著。彭耽書是明白人,主動開口了:“陛下是怎么看昭昭的,臣是不曉得。但臣覺得昭昭看似欲無所求,卻絕非寡淡薄情。譬如炭火,燃之于內,而不現于外,沒有光亮,始終寂靜,察覺時卻早已內耗殆盡,化為塵灰。手捧熱炭實在談不上舒服,倒是灰燼的余溫可以讓人攥在手中,可是那樣的灰燼,陛下會想要嗎?” 彭耽書見元澈不做聲,便施禮想要告退。扭頭之際,元澈忽然叮囑道:“今日之事不要告訴滿兒?!?/br> 下午,元澈按例召見了魏鈺庭。對于婁譽的離開,元澈倒不意外:“祝、秦二人既無合作可能,北海公后嗣以及諸多故舊,便只能仰賴方鎮亦或中樞。中樞能給的無非是官職爵位,可是北鎮地方問題復雜,各軍鎮統御治下也多有難處,如果要以清廉、忠誠、無有徇私甚至德行來考評,能進者有幾人?” “再者,是否清廉需要時間考量,是否忠誠、有無徇私,更是僅決于考評者之言。至于德行,何為德高,何為德低,標準又何在?如今吏部尚書是關隴世族武功蘇氏,其下從員也有不少寒門清流。按照這個選法,這些人能選到北鎮戍將的頭上?婁譽也是見仰賴朝廷無望,這才離開,之后或轉投祝、秦其中一方?!?/br> 魏鈺庭跪下道:“是臣的疏漏,臣有罪?!?/br> 元澈卻搖搖頭:“不,你做的沒有錯。有些話行臺可以說,有些事行臺可以做,但國家不能。有 德之士未必進取,進取之士未必有德,不必清廉,不必忠義,此言一出,朝綱何在。行臺也是吃準了這一點,逼著你我兌出此策,讓北鎮交接事務進一步脫離中樞?!?/br> 元澈思索片刻,又道:“此番陸家只怕押注祝悅更多。婁譽既去,朝廷倒也可派人先前往北鎮,與秦逸倫稍作溝通,壯其聲勢,以待轉機。荊州也不可大意,元孚既不能再任少府,索性派他去給汝南王打個下手。東垣公主聯姻之事,讓他和宮里的人一起去一趟荊州?!?/br> 想要手捧熱炭,也要有足夠底氣。他會想辦法把這塊炭捂到一個合適的溫度。 龐滿兒回到洛陽后,洛陽宮又來了一位稀客,乃是祝悅的弟弟祝恬。 “臣今日來見皇后,的確是想替兄長求以北鎮?!弊L褫^于祝悅,更儒雅,本身也是一鎮中郎,掌管機要。 聽聞朝廷已派特使前往秦軼處,祝家也明白事態的最終走向,進而決定走陸家這個門路,也感激陸家將父母送到身邊。北鎮至今都是方鎮兵力之最,北鎮的主人決定秦州、雍州、并州和冀州的意態。一旦北鎮落在與陸家交惡的秦家手里,那么陸家和行臺的情況也會更加惡劣。 “中郎切勿焦慮?!标懻训?,“此前我已通知撫夷督護部,切斷南北通路,朝廷的特使不會太快趕到。不知北海公身體狀況如何了?” “身體尚可,只是病弱難支?!弊L裾f這話的時候也不乏不滿,恨不得元丕立即死了,如此一來,祝家倒可以光明正大地和秦家搶奪一番。 陸昭點了點頭:“既如此,北海公派婁譽南下,想來心里也是久久未決。舞陽侯敬奉宗室,倒不失為一個良選。只是先前和漢中王氏走得過近,北海公素來厭惡王謝之流,對秦氏掌權也未必真心樂見?!?/br> 祝悅聽罷也頷首道:“誠如皇后所言,北海公似有意動。只是……兄長目前實力,掌控北鎮全境,也是十分吃力,若無朝廷扶助,未必就能成事?!?/br> 陸昭沉吟稍許,忽然立斷:“大丈夫不作頹言,囊中之物,自然是探囊而取。祝兄稍差,不過一鉗具耳。行臺鎮東將軍府,尚有驍騎勇將,即日便可隨祝兄前往北鎮。引箭射鹿,鹿既在手,又何須仰賴制弓之匠?!?/br> 陸昭也想的十分清楚,行臺資源既然已經快撐不下去,不如孤注一擲,助祝氏奪取北鎮。之后的錢糧問題無論中樞還是冀州、并州,都可以開始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