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6章
這個時候的失重情況已經非常嚴重了,如果不是因為他身體素質過硬,換任何一個兵王過來,恐怕這個時候都會受不了。 其次,他是還沒做好進入更高空的準備的。 所以,探索太空,還是下一次吧。 穩一手,總比出事更好。 就在他準備降落高度的時候,機艙內的警報器瞬間拉響了。 空氣內循環系統出問題了。 “窩草,要不要這么整我?” 警報響起的瞬間,周濟民嚇了一大跳。 要知道,這里可是冰冷寂靜的天空啊,甚至都可以說一句太空了。 整個駕駛艙,除了他自己,就是微弱的噪音了。 突然響起的警報聲,能不嚇人嗎? 所以,他趕緊下降高度,連忙返回地面。 這個時候他高超的駕駛技術,就有了用武之地。 只不過,垂直降落的時候,超重的感覺非常難受。 整個人被封印在椅子上,動彈不得。 難怪宇航員都需要進行失重超重等訓練,因為太空艙返回地球的時候,劇烈的超重,是無法控制的啊。 好在,六五超音速飛機的下降速度是可控的。 因此,雖說他還沒做好進入太空的準備,但他身體素質高,反應能力強,所以問題不大。 很快,飛機終于來到了一萬米高空的平流層,整個人都好受多了。 警報在這個時候也解除了,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 隨后,周濟民繼續降落,然后返回到黃金書屋。 接著,把飛機收回空間,進行大檢查。 經過一輪檢查,才發現是飛機內部循環系統當中的配件銜接處,一個鉚釘脫落了。 眾所周知,飛機的各個零部件拼接技術可不是我們經常見到的焊接,而是鉚接工藝。 那為什么不是焊接而是鉚接呢? 一是相比焊接,鉚接在飛機上更具優勢。 在飛行過程中,蒙皮要承受外界拉力,機身會產生震動。 如果是焊接的話,長時間拉扯就很容易出現裂紋、金屬疲勞等問題。 但鉚接的蒙皮則會留有空隙,即使震動也不會影響機身整體的穩定。 二是焊接技術要求很高,不同師傅焊接出來的焊縫厚薄程度不一。 當然了,周濟民自個倒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然而,鉚釘在加工時就達到了微米級別的標準,幾乎是一毛一樣的。 只要鉚接工藝符合標準,對飛機的連接就可以保證各處相差不大。 最后則是飛機蒙皮,大部分都是鋁鈦合金或炭纖維金屬等復合材料,很輕很薄。 大部分都是小于兩毫米,如此一來,焊接難度將變成地獄級別。 就算是周濟民也不樂意干這樣的精細活啊。 再者說了,鈦合金熔點低,焊接性能差,以及復合材料是非金屬,也無法焊接。 因此,開掛的周濟民也只能選擇鉚接工藝。 當然了,在空間里不是可以直接整體制造嗎? 那對空間異能量的消耗,以及他所需要耗費的時間精力,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啊。 思來想去,也只有參照設計方案,而不是搞特行獨立的方式了。 既然是鉚釘脫落了,這個問題就必須調查清楚了。 畢竟正常情況下,鉚釘都是冷接工藝對兩個或連個以上的元件連接在一起,變成不可拆卸的一種組合工藝。 如此情況下,必定是外界的巨大拉力才會使得鉚釘脫落的。 看著損毀得有些嚴重的鉚釘,周濟民陷入了沉思。 難道是因為速度問題? 還是說六萬米高空的特殊原因? 仔細查看了鉚釘脫落的蒙皮部位,其他鉚釘只是受到輕微的變形影響,并沒有太嚴重的情況發生。 具體是什么原因,現在依然無法弄懂。 檢修完成之后,已經浪費了他不少時間,再次放到風洞實驗室進行測試,暫時也沒有什么異常。 “看來更具體的結果,只能再去六萬米的高空,再嘗試一次了?!?/br> 他沒有繼續浪費時間,而是拿出另一外一架六五原型機繼續完成首飛測試。 原型機在三馬赫之后的隔音效果遠不如剛才的那架飛機,但在速度上面,會更勝一籌。 第二次測試,倒是沒有出現什么問題了。 因為他壓根沒有去過三萬米以上的高空,只是在來到兩萬九千米的高度時,就降低高度了。 完成首飛測試之后,他也沒有回去,而是直飛太平洋。 已經有段時間沒來這片海域捕撈海鮮了,今兒趁著他飛機首飛的日子,來撈一點吧。 只是今兒去的不是太平洋深海區域,而是一路向北。 白令海附近,此地距離京城已經有大幾千公里的路程了,但在三點五馬赫以上的超高速飛行中,也只是用了一個多小時就抵達了。 如果按照現在的速度,再從京城出發前往奇異國的恩斯頓牧場,最多就是三個小時多一些的時間了。 抵達白令海附近之后,周濟民就開始捕撈海鮮了。 跟之前差不多的是,這片海域最多的海鮮還是帝王蟹。 隨著他的捕撈,空間里的幾個分隔開的海洋湖泊又漸漸被填滿了海鮮。 生活在深海一些區域的龍躉、金槍魚等,以及一些很多周濟民都沒見過的魚類,也都被捕撈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