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債上億,滿朝文武跪求我別死 第318節
書迷正在閱讀:嬌軟美人年代文甜寵日常、穿進二百人男團中、我在古代寫狗血文火了、重生后丞相喜當貓爹、公主明天要登基、豪門逆子,在線養媽、命運之輪(二戰)、被宿敵錯認后、和竹馬協議閃婚后、華夏導演,星際爆紅
他吐出郁結之血后,暈厥過去。 “皇上!”湯先生驚呼。 交州。 龐大的船隊正在揚帆,五萬水師,以及相配的物資、官員、糧食、貴重商品、銀兩,等等,應有盡有。 鋪天蓋地幾乎看不到盡頭的大船,以及密密麻麻船上之人。 容昭站在船頭,眺望北方。 身后,是一身水軍裝的晉海大將軍裴關山以及穿著漁夫裝的裴承訣,一左一右,同她一起看向京城方向。 裴關山問:“阿昭,你還會回來嗎?” 容昭毫不遲疑:“會?!?/br> 說完,她深吸一口氣,轉身面向大海方向。 旁邊,裴關山和裴承訣說著話。 裴關山:“想不到還有再聚首的一天,大海無垠,我們且隨著阿昭去看看吧?!?/br> 裴承訣放下酒壺,笑道:“好?!?/br> 容昭露出笑容,抬腳往另一個方向去,聲音清朗:“你們一個善戰,一個擅政,與我去了新大陸,可要好好干活?!?/br> “還沒出去,竟然就被你安排上了活計!” “真不愧是你,這么些年,還是最擅忽悠人干活?!?/br> 容昭眉眼彎彎。 ——再見,裴懷悲。 《史記》: 熙和一年,正月十六,太傅容昭十六次辭官,帝終允。 熙和一年,七月三十,容昭正式出海,率海軍五萬,船隊五百,此為大雁歷史上最大、最重要的一次航行。 熙和三年,二月,有一艦隊自海上而來,攜帶安慶王世子、太傅容昭奏折,上書于海外發現新大陸,請帝賜名。 熙和帝大喜,為新大陸命名——安洲。 賜容昭,安洲王,掌安洲。 安洲王為大雁朝第一個,也是最后一個有封地之王,實為安洲無冕之帝。 《帝王記》: 熙和年共有兩位“君王”,一為大雁朝熙和帝,一為安洲王容昭。 此二人于兩塊大陸,執兩政治國,一內一外,安洲王開創共和制,熙和帝全力支持。 歷史以熙和為界,步入新時代。 一帝一王,千古功績,萬年不朽。 - 后記。 熙和八年。 路上,有人騎著自行車沖入巷子,滿臉激動:“買到了!買到了!” 巷子里正做手工活的人猛地站起來,全都圍過去,搓搓手:“快給我們看看,這東西又貴又難買?!?/br> 那人小心翼翼將掛在自行車上的袋子取下來,取出里面的東西。 ——掛鐘。 “哇!好好看?!?/br> “可惜價格還有些貴?!?/br> “還好啦,安洲給咱們的價格已經很便宜了,賣到西洋南洋,都是五倍、十倍的價格,商人說,現在就是產量上不去,安洲那邊還在努力?!?/br> “這倒是,報紙上也說了,等產量上來,價格就會下來,讓大家冷靜消費,咱們這幾家,大概只有你買得起?!?/br> “我看看時間,午時二刻還多一些,太準了?!?/br> “真想要,等價格下來些,我就去買一個,或者先去買一個戴手上的,那個便宜些,但是更難買?!?/br> …… 茶樓。 幾個商賈正聚在一起說話。 “這次皇上讓往安洲那邊送一批茶葉、衣服、瓷器和絲綢等物,還有遷移的百姓,又是一支大船隊,我們準備跟著一起去安洲?!?/br> “我也去,帶上貨物,再從安洲采買一些,下一趟南洋?!?/br> “正好在安洲那邊多住一段時間,那邊缺人,又沒有仆役,雖然什么都貴,但確實挺自在?!?/br> “現在大雁也挺自在的,雖然我家現在仆人都沒了,全是雇工?!?/br> “咱這還算好,許多世家那才真是,自從出了‘奴仆自贖’政策之后,又規定了奴仆自贖的價格,仆從沒了大半?!?/br> “安洲那邊,更是不認賣身契,沒這玩意兒!” “給你們講個笑話,之前周老東西出海做生意,想賺大錢,又想著安洲人力貴,自己帶了一船奴仆,結果到了那邊,人安洲政府說不認賣身契,大雁人可以直接去登記領戶籍,都是良民,然后他仆從全跑了,周老東西差點沒回來哈哈?!?/br> “雇傭就雇傭唄,咱們不欺負下面人,上面人也欺負不了咱們,現在都講法?!?/br> “可以雇傭些外邦人,他們便宜?!?/br> “我不習慣外邦人,白的黑的,看起來怪怪的,有些官話學得還不大好!” …… 宮中。 官員們也在說著話。 “你這是新鞋?”趙侍郎看向吳御史。 吳御史得意地秀了秀鞋子,眉梢一挑:“是呀,橡膠鞋,好看嗎?” “嘖,鞋子不錯,樣式太年輕了,你年紀也不小,穿這么花哨的鞋子做什么?” “穿衣自由,你管我?” “行吧,說起來,近日朝堂之事真是不少?!壁w侍郎又感嘆。 提到這里,吳御史也不炫耀鞋子了,認同地點點頭:“工部在研究安洲送回來的新炮、武器,還有其他東西,忙得很,皇上也很關注,武器是最要緊的東西?!?/br> 趙侍郎:“戶部常年忙得很,還有禮部和鴻臚寺最近也忙,又有一些西方國家過來面圣,我看主要是想把人送過來見世面?!?/br> 吳御史:“這正常,他們那些國家窮得很。每年跟著海船來的外邦人無數,干活倒是肯出力氣,來了就不走,都說大雁和安洲是圣地,安洲暫時不許外邦人久留,他們就往大雁跑,一個個官話學得挺好?!?/br> “哈哈哈,聽說他們國家也在學官話,主要是大雁在他們那邊新開的廠子,都只收會官話的,你沒看到這次他們的商隊采買單,好多都是書籍?!?/br> “說起廠子,戶部說,新廠要開一個到炎國去?” “對呀,炎國那邊什么都便宜,工價低,而且這廠子說是對什么環境不太好,不開在大雁。炎國和伽國都想要,不斷給戶部和皇上送禮。兩邊使者都在朝上磨了小半年,最后才敲定炎國,不過,以后其他廠也可以開到伽國去?!?/br> “哈哈,戶部和禮部每年收禮的庫房都要裝滿?!?/br> “對,這次西洋的國家禮物也帶了不少,還挺多新鮮東西的?!?/br> 吳御史好奇:“這次咋回禮?” 趙御史擺擺手:“什么咋回禮?次次都一樣,讓禮部官員寫表彰回信唄,最多再帶盒印著大雁朝的伴手禮瓷器!” “咋?還指望我們給他們送東西???皇上說了,我們要有大國風范,送來的東西有用,就多夸兩句,趕緊學,送來的東西沒啥用,就少夸兩句?!?/br> 吳御史十分自然地點點頭,“禮部寫回信雖然忙,但每次忙完,皇上都有外邦禮物賞賜給他們,真好?!?/br> 趙侍郎羨慕:“可不是?!?/br> 吳御史:“你們吏部也挺好的,現在是還不忙,但科舉一開始,就忙得很?!?/br> 趙侍郎重重點頭,深以為然。 聊了這么多閑話,吳御史看氣氛到了,立刻轉了話題:“對了,有個問題想問你……” 趙侍郎反應快,抬腳就要走,語氣急促:“別問我去安洲進修的事情,名額還沒出來,誰都不能透露——” 他腳步匆匆往前走,吳御史趕緊去追。 兩人聲音越來越遠。 “到底有沒有我嘛?我挺想去安洲看看的,上一批進修回來的官員,變化都好大,我再不去就老了,跟不上變化!現在大雁朝,一天一個樣,安洲王也真是的,搞這么多花樣干嘛,折騰死我們這些老東西?!?/br> “別問,問就是不知道?!?/br> “唉,咱們這些當官的,真還不如一些學子,好歹還能考到去年剛成立的安洲大學去,咱們爭個進修名額太難了……你就告訴我唄,到底有沒有我?” “你一個御史,我現在敢告訴你,誰知道你明兒會不會把我給糾察了?”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呢?” “和你們御史沒信任!” “算了,不問了,我背律文去,人老了記憶不好,律文又長,每年還要加,煩死了?!?/br> “這不是跟安洲那邊學的嗎?” “說起來,給你講個笑話,咱們御史臺今年進了個新御史,昨兒突然說,皇上年紀不小了,竟然沒有納妃,問要不要上個折子……” “???腦子沒病吧?要不帶他去工部看看安洲每年一換的大炮和武器?看他能挨幾下?” “哈哈哈,我們也是這么說的,笑死,皇上和安洲王一個沒娶,一個沒嫁,誰不知道什么意思???就他聰明,當我們都是傻子嗎?” “他敢建議皇上納妃,安洲不想要了?” “別說安洲王,就是皇上也得懟死他,皇上心中只有安洲王,你看昭樓就知道?!?/br> “上次有個太妃提了一句,被皇上當場叫來宮女詢問,太妃最近是不是鹽吃多了?羞得太妃好多天不敢出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