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媳(重生) 第128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沙雕備胎,在線改命!、降水概率百分百、難言關系、魔戀同人 惡魔是否墮落
他一日一夜沒睡,又經歷與長公主對峙,遣散門口圍觀的百姓,再到打發所有前來打探消息的百官,必是心力交瘁,精疲力盡,換做她,這會兒該要昏昏入睡,王書淮竟然還這么精神。 王書淮著實很精神,長公主一走,王家徹徹底底落入他手中,今后無人再掣肘,男人眼底有一股熾烈的光在游走, “初兒,往后只要我有一分風光,便有你一份體面,再無人敢給你臉色瞧?!?/br> 這大約是兩輩子王書淮說過的最動聽的話, 堅硬的心房為他重重一擊,謝云初嘴唇頜動著,心里被這一席話勾起了無數悲歡酸楚,終究是訴說無門,她將那一抹復雜全部抑在眼底,又化作瀲滟的光芒,自眉梢慢慢流淌出,也不知該如何回應他,她瓷白的雙臂往上勾住他堅實的臂膀,輕聲問, “你不累嗎?” “我累不累你不知道?” 晚霞透過稀稀疏疏的窗花灑下斑駁的光,謝云初有氣無力躺在拔步床上,發絲黏濕貼在額前鬢角,好不容易里里外外洗得干干凈凈,又被王書淮弄得功虧一簣,那廝跟得罪了他似的,狠命地鑿她,鑿得她這會兒身子空空的,怎么都提不起勁。 身上黏糊糊的,想再去洗一遭,看著身側眉眼疲憊睡得無聲無息的男人,終是忍住了,昨夜沒睡好,又被王書淮纏了大半個時辰,謝云初也精疲力盡,干脆閉上眼睡,也不知睡到什么時候,等她再次睜開眼時,天色黑透,身邊已沒了人。 王書淮沐浴更衣回到書房。 夤夜的東次間內枯坐著一人,他修長的脊梁微躬,身形佝僂,像是一被突然解開鐐銬的老囚,強撐著那口氣xiele,一時不太適應周遭環境,他神色惘然的沉默著。 四十年的婚姻,多多少少有些牽扯不斷的情意。 王書淮看得出來國公爺心里并非表面那么風平浪靜,長輩的私事,王書淮無從過問,也不打算過問,他徑直來到國公爺身后,替他掌了燈,又斟了一杯西湖龍井遞至他面前的案幾,隨后在他對面錦杌坐下, “祖父,這么晚了,您怎么還沒去休息?!?/br> 國公爺面龐掛著疲憊的笑,“我睡不著?!?/br> 每每闔上眼,腦子里總是一片嗡嗡作響,仿佛有無數張面孔在他眼前亂竄, 王書淮平靜地看了他一會兒,明白他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情緒,便干脆轉移話茬談起正事, “孫兒回府之前,給信王送了一份大禮,前段時日查抄兵部賬目,西北邊關好幾處衛所軍械軍餉賬目不對,我懷疑信王私下有囤糧鑄器之打算,又從西北邊關各抽分局查到一些商戶走私鹽鐵生絲,大致摸到信王府斂財的路徑,有些消息我已經暗中透露給錦衣衛和長公主,接下來孫兒打算沉寂一段時日,坐山觀虎斗?!?/br> 國公爺面色容靜頷首,“上回鎮國公與林希玥牽扯入太子遇襲一案,晉寧舊臣已引起陛下和長公主的忌憚,接下來當小心行事,你回京也有一陣子了,江南稅政還需落地,你去江南暫時避一避風頭?!?/br> 王書淮擔憂道,“那您呢?” 國公爺沒有答他,而是輕聲問道,“有小刀嗎?” 王書淮起身從紫檀長案下一小匣子里取出一片極小的利刃, 國公爺接過利刃,掀開玄色的衣擺,露出一截的棕褐色的提花暗紋褲腿來,他又將褲腿給卷起,一路卷至膝蓋處,王書淮清晰看到他膝蓋往下三寸的小腿肚處有一片暗青,每每寒冬臘月或刮風下雨,國公爺老寒腿便犯病,此事闔府皆知。 只見國公爺手執利刃輕輕化開那片暗青的肌膚,有血珠沿著刀痕往下墜,王書淮眉心忽的一緊,意識到了什么,神色不由肅然,國公爺神情專注,面色沉毅,手臂甚至都不曾抖一下,輕輕將那塊暗青的皮給揭開。 露出一片模糊的血rou來,他緊接著拿小刀輕輕往里一刮,仿佛有一塊不大不小的rou球掉了下來,王書淮連忙伸手一接,隱約看清那血漬中泛出一些白色紋路,他小心翼翼將之扯開,一行暗紅又略有些暈開的字跡映入眼簾。 看著那鐵畫銀鉤的字跡,面前仿佛浮現一片硝煙彌漫的戰場,似有鐵馬錚錚,從耳邊奔騰而過,又似有無聲的風雨下在他心頭,王書淮久久無言。 桎梏一除,國公爺深深閉上眼頹然往后一靠,高大的身軀重重摔打在背搭上,整個人彌漫一種如釋重負的蕭索,他傷腿僵硬,伸不直抬不動,觸目驚心的傷口如雨后不見干戈的戰場,泥濘不堪。 王書淮雙目刺痛,收好那份血書,起身去尋來白絹藥膏,替國公爺將那片肌膚重新綁上去又上了藥。 國公爺麻木到幾乎覺察不到疼,只在王書淮處理傷口后,輕輕將褲腿放下,露出寂寥一笑, “孩子,你將此物帶去江南,江南文儒董文玉乃翰林屆的泰山北斗,此人性情孤傲沉潛剛克,曾是晉寧朝的狀元,聲望隆重,你將血書給他瞧,他知道該怎么做?!?/br> “孫兒明白?!?/br> 長公主和國公爺和離后,清暉殿逾制,傍晚國公爺便命人拆除清暉殿,重新劃分府邸,原是打算依照舊址筑起高墻,宮里朝云來傳話,只道王家人稠地窄,長公主府便讓兩進院落給王府,不僅如此,長公主更是分了兩匣子家產給三房和四房,算是貼補兩個兒子,三老爺和四老爺紛紛面向宮廷方向跪下謝恩。 既然要拆了清暉殿,國公爺這一夜干脆歇在王書淮書房。 長公主回宮后將那份血詔交給皇帝,皇帝看了惱羞成怒,氣得當場將之燒成灰燼,“這天下是朕的天下,誰也拿不走?!?/br> 長公主沉吟未語,遺詔到手,皇帝心里一塊巨石落下,又輕聲問長公主, “也不見末帝寶藏?” 長公主搖頭,“不曾,挖遍王家各個角落,屋內機關暗室全部尋了,什么都沒有?!?/br> 皇帝喃喃嘖了一聲,捂著額道,“當年末帝那個老東西回朝,也不知將那東西藏去何處?” 長公主神色惘然,“誰知道呢,陛下看開些,咱大晉立國這么多年,誰敢質疑陛下威信不是?當務之急便是早立國本,充實國庫,穩住邊關,對了陛下,既然臣妹與王家已斷了干系,那么江南那邊,還得遣一心腹去?!?/br> 皇帝深以為然,“只是江南缺不得王書淮,江南豪族只有他和江澄壓得住?!?/br> “是,所以暫時不輕易動這兩人,如果陛下無異議,臣妹打算遣戶部江南清吏司郎中徐衛跟隨王書淮去江南?!?/br> “依你?!?/br> 長公主離開王家,四太太這個家當的便不如過去有底氣,只是國公爺也沒有換人的意思,她只能硬著頭皮扛下來,好在三太太偶爾也能幫幫忙,耗時半月后,長公主府與國公府之間隔出一條小暗溝并建了兩堵高墻,因著兩府血脈相連,依舊開了一個角門互通來往。 原先的府邸三份劃了一份給公主府,余下全部歸王家,各府的住處大抵沒變,唯獨后花園劃去了公主府,清暉殿改清暉堂,給國公爺居住,不過國公爺沒有住,大多時候住在府上西北角的小閣樓里。 那里光線充足,十分幽靜,適宜老人家頤養天年。 王家這場變故轟動整個京城,脫離了長公主,王家還是那個王家,長公主依舊是長公主,仿佛沒有什么變化,只是對于信王來說,對付長公主便沒了顧慮,長公主也處處給信王施壓,兩黨矛盾越發尖銳。 王書淮從四月初十始奉命前往江南,清吏司郎中徐衛與吏部考功司郎中盛明追隨左右,明面上協助王書淮,實則是監視,王書淮絲毫不在意,到了江南,他便如龍潛入淵,想要牽制這二人易如反掌。 這一去便是大半年,江南新稅法相繼落地,國庫漸漸充盈,王書淮攜功歸朝,一時風頭無兩,皇帝既欣慰且忌憚,只是這一年來他身子每況愈下,朝中信王和長公主又斗得風生水起,皇帝夾在其中心力交瘁,反而有利用王書淮牽制朝政的心思。 皇帝有意封侯以犒賞王書淮,國公爺擔心王書淮功高震主,出面拒絕了,皇帝由衷欣慰,卻也不能不賞王書淮,干脆下旨封王書淮為王國公府世孫,打算讓王書淮越過其父王壽繼承國公爵位,國公爺應允。 沒能做成世子夫人的姜氏暗中嫉妒了謝云初一把。 自王書淮還朝,皇帝便有敲打他的意思,王書淮也不慌不忙,晚出早歸,陪妻逗兒,享浮生之樂,不少朝臣看出皇帝與長公主卸磨殺驢,暗中對這位帝王心生不滿。 然而就在天禧十二年開春的當口,該是西楚約定交付最后一批馬匹之時,只是西楚驟然撕毀協議,突然將大晉過境的商戶給扣留,打著大晉給了假絲的借口,不予兌付馬匹。 此舉徹底激怒了朝臣,若是忍氣吞聲,鄰國只當大晉好欺負,長公主與皇帝商議后,下旨出兵西楚,然而,西楚早就有備而來,前三次戰事,大晉節節敗退,相繼丟失了兩處邊境要塞,朝廷震動。 西楚主帥正是曾經的靖安王世孫,如今的靖安王孟魯川,孟魯川忍辱負重苦心謀劃三年,只為一雪前恥,大晉悍將相繼敗在被割了舌的孟魯川手下,朝堂上下一片消沉。 自有膽怯的朝臣提議和談,為長公主拒絕, “倘若這個時候和談,如同戰敗求和,大晉還丟不起這個臉?!?/br> 又有臣子越眾而出,陳情讓王書淮以監軍的身份提督軍務。 “那孟魯川曾敗在王侍郎手下,只要王侍郎趕赴邊關,也能一提將士們士氣,震懾住敵軍?!?/br> “再者,王國公曾是征楚的三軍主帥,西楚人對王國公既敬且畏,讓他的后人出征西楚,是不二選擇?!?/br> 放王書淮去邊關,無異于虎入深山,長公主和皇帝都心存顧慮。 只是時局不容他們思量,戰事吃緊,第四次敗仗消息傳來京城時,國公爺暗中授意鎮國公上書讓信王奔赴西南邊境抵御西楚。 年邁的鎮國公在清晨廷議時,叩在奉天殿門檻外,提出此議,而這份折子長公主想都沒想拒絕了,西楚入侵的同時,蒙兀也遣小將頻繁侵擾,倘若將信王調去西楚,蒙兀必定趁虛而入,屆時蒙兀鐵騎一路殺至京城腳下,沒準重蹈土木之變的覆轍。 誰也不敢拿京城幾百萬生民開玩笑。 況且長公主更不愿信王手握大軍。 如果一定要做選擇,長公主寧愿王書淮前去西楚。 就這樣,國公爺使了一招聲東擊西,逼得長公主下令讓王書淮以提督軍務的身份前往邊關。 王書淮這一去又是將近半年,那孟魯川急于給王書淮一個下馬威,屢屢用各種污穢的字眼侮辱王書淮,逼著王書淮出城跟他決戰,王書淮反而不疾不徐,慢慢磨掉對方的銳氣,至第四個月,也就是天禧十二年五月時,王書淮終于一鼓作氣狠狠挫了對方兵鋒,奪回了失去的城池,消息傳到京城,滿朝文武歡欣鼓舞。 戰事告一段落。 離著謝云初重生,過去了整整四年,近一年,她和王書淮聚少離多。 只是無論多忙,無論戰事有多吃緊,每隔五日王書淮總有家書回來,或買些邊關各式各樣的小玩意兒給孩子,或親自做了紙鳶捎回,上面畫著她的模樣。 謝云初每每看著紙鳶也有片刻的失神。 丈夫在外頭建功立業,謝云初也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 漕運碼頭人煙埠盛,欣欣向榮,玲瓏繡也已在揚州和金陵開了分館,儼然成了大晉最負盛名的招牌,謝云初閑下來,又琢磨著做些別的行當。 某一日王書琴被三太太催婚催惱了,躲去王怡寧的郡主府,三太太請謝云初過去勸她回來,謝云初過去了,勸倒是沒勸,一伙人聚在一處嘮嗑。 “姑娘家的非得嫁人嗎,嫁人難道是女人唯一的出路?我偏不嫁人,我就看看這世間能不能走出第二條路來?!?/br> 謝云初兩世為人,實在沒法勸王書琴走入婚姻的圍城,后來干脆替她想法子謀出路。 一日看到珂姐兒與眉姐兒搖頭晃腦齊齊誦書,腦海猛然間竄上一個念頭。 “咱們籌建一家女子書院吧,京城有國子監,南都有金陵書苑,此外還有岳麓書院,嵩山書院以及江州的滕王閣書院,這些書院雖然享譽四海,卻不許女子入學,實在可惜,咱們王家倒是能在自家學堂教府上的姑娘們認字習書,那些普通百姓呢,難道那些姑娘們就不識字了嗎?” 王書琴聞言拍案而起,“這是個好主意,我可以教姑娘們學琴?!?/br> “那我教繪畫?”王書雅俏眼睜亮。 “那我便陪著姑娘們吟詩誦讀?”沈頤眨眨眼, 江梵想了想道,“我帶著姑娘們插花吧…” 福園郡主理所當然道,“我教她們打馬球?!?/br> 蕭幼然端坐在長幾上,擺出一副女夫子的架勢,“我這人性子烈,便叫我來當勸學的督導得了?!?/br> 姑娘們看她一本正經,紛紛撓她咯吱窩,樂作一團。 王怡寧從貴妃榻上爬起來,“活計都被你們搶了,我作甚?” 王書琴笑著推她,“您呀,是個土財主,便給咱們書院提供院子吧?!?/br> “那敢情好?!蓖踱鶎幒芸熘九硪幌蛔?,翻出自己在京城的別苑,“吶,這幾處都是我的別苑,你們瞧瞧哪個地兒好,便挑一處建書院吧?!?/br> 大家伙七嘴八舌,最后干脆挑了貢院之北陳家園的一個院子,這一處院子背山靠水,風景宜人,又能與南邊的貢院打打擂臺,姑娘們一致同意。 “只是咱們現在什么主意都定了,獨獨缺一主事人…” 眾人的目光不約而同投向端方明麗的謝云初, “我看哪,這個人非咱們謝夫子莫屬?!?/br> 謝云初當年可是賞花宴魁首出身,詩書畫琴樣樣出眾,她性情穩重做事滴水不漏,舍她其誰。 謝云初當仁不讓道,“那便由我來當這個山長?!?/br> 從天禧十二年初籌備到六月,書院正式建成,開學在即,謝云初忙得昏天暗地,好不容易回到春景堂,繡花鞋一脫,便縮去羅漢床上躺著。 這時,夏安打外頭來,手里悄悄拽著一封家書,笑瞇瞇稟道, “姑娘,奴婢有樁喜事要告訴您,您猜猜是什么?” 謝云初聞言從羅漢床上翻身坐起,對上夏安笑吟吟的眼,心里也猜了個大概,她柔聲問,“是二爺要回來了?” “可不是?!毕陌才d致勃勃遞去信箋,“方才明貴飛鴿傳書,說是咱們爺打西川順流而下,將從揚州轉道回京,這會兒人到了江州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