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 第158節
“大宋如此重文抑武,瞧瞧這出名的都是文臣,武將那是一個也——”劉徹想到之前天幕說的楊業,話音一頓,改口道:“武將那是少得可憐,難怪最后會落得個亡國的下場?!?/br> 漢人這么多,卻被異族亡了國,嘖,丟人! 霍去病聞言,提醒道:“陛下,之前天幕提到的岳飛也是大宋的?!?/br> 天幕提起岳飛時沒有專門介紹,劉徹想了一下才想起來,“朕想起來了,是那個與你二人同為八大軍神的岳飛?!?/br> “生在重文抑武的大宋,可惜了?!?/br> 汲黯向來看不慣張湯這樣的酷吏,覺得后世的斷案方法更好,他對《洗冤錄》頗感興趣,可見劉徹完全沒有提起的意思。 不由道:“陛下,《洗冤錄》無疑是一部巨著,若得之,天下的冤案能減少許多,吏治也能更加清明?!?/br> 劉徹白了他一眼,“朕會不知道嗎?但天幕的意思明顯和之前不想寫兵書一樣,兵書沒有,難道《洗冤錄》就會有?” 汲黯:“……” 汲黯痛心疾首,同時還有點疑惑:“后世的人到底怎么回事,連提筆寫個書都如此懶惰,那他們這些書都是如何寫出來的?” 【包拯聞言頗為可惜,再次道:這書是匯集驗尸之大乘,于斷案有大用,若得此書并推廣各州府,百姓的冤情定能減少許多,公主不如再好好想想? 趙凌舒搖頭:書是真的找不到了。 看包拯滿臉可惜的樣子,她話音一轉:不過本公主倒是記得書中不少內容,如果包大人實在需要,本公主可以—— 話還沒說話,包拯再次作揖:公主深明大義,臣代天下百姓謝過公主。 趙凌舒忙道:不是,我的意思是包大人如果需要,我可以口述,包大人派個人來抄寫。 讓她自己寫是不可能的,想都不要想! 趙凌舒突然想到什么,暗示道:對了,我看展護衛就挺好的。 看著他那張俊臉,說不定她想起的內容會更多些。 可包拯不這么想,聽到這話,包拯第一反應就是趙凌舒看上展昭了。 想到因為美姿儀而被公主看上的陳世美,包拯心中更加肯定了,畢竟展昭的確英姿俊朗。 包拯猶豫道:……這不妥吧? 趙凌舒:那就算了? 包拯立即改口:臣明天就讓展護衛來抄錄《洗冤錄》。 趙凌舒:……】 宋仁宗時期 包拯感受到眾人投來的視線,巋然不動。 那是書里的包拯,與他何干? 而且書中提到的人、事、物他都沒見過,分明就是杜撰的。 眾人:沒想到你是這樣的包拯! 就連趙禎都忍不住暗戳戳地偷看,原來包拯在后世人心目中是這樣的形象啊。 嘖! 不過會權衡利弊的包拯好像更有人情味,比剛正不阿,整天噴他的包拯好多了。 唐太宗時期 還以為這回又像之前的兵書一樣,因為懶而沒了,沒想到峰回路轉,又有希望了,李世民有點驚喜,但又不是那么驚喜。 看臉什么的,好像一點也不意外呢。 李世民長嘆了一聲,“朕是信了,這長得好看果然還是有用的?!笨磥淼米屍鹁永珊煤脤憣懰挠⒆藗グ?,雄姿英發。 尉遲敬德:“我早就發現了,你們還不信,這回信了吧!” 杜如晦:“……”如果他沒記錯,這話最開始是他說的。 大秦 秦始皇:“……” 這也行? 無語的秦始皇轉頭看向韓信,所以之前韓信沒有得到兵書,是因為他長得不如展昭? 韓信被秦始皇看得渾身一僵,“陛下可是有何吩咐?” 秦始皇目光挑剔地打量了好幾遍,終于吐出了一句:“回頭好好拾掇拾掇自己?!?/br> 韓信:“??”??? 【《洗冤錄》能讓正直的包拯毫不猶豫“賣了”展昭,可見其魅力。 這也難怪,畢竟《洗冤錄》是世界上第一部 法醫書籍,也是被公認最為杰出的法醫學專著。 《洗冤錄》的作者是南宋的宋慈。相比于包青天、狄仁杰等膾炙人口的斷案高手,宋慈就顯得很低調了,如果不是《大宋提刑官》《洗冤錄》這兩部電視劇,可能很多人還是不知道南宋有這么一個人物。 普通人不知道宋慈,但學法醫的以及對法醫、刑偵推理有興趣的人肯定對宋慈這個世界公認的法醫鼻祖不陌生。 他是我國杰出的法醫學家,被稱為“法醫學之父”。 而且你們絕對想不到宋慈其實也是出自儒家,被后世罵得狗血淋頭的朱熹其實是宋慈的師祖,宋慈的老師是吳稚,吳稚師從朱熹,從這算,宋慈也算是朱熹的徒孫。 宋慈二十歲時踏入了太學的門檻,拜了當時著名的理學家真德秀為師,在師長們的傾心栽培下三十一歲中進士。 從這里可知宋慈的前半生幾乎都在和理學打交道,是宋代的理學,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理科哦! 宋代理學是宋代哲學的主流,是儒家哲學的特殊形式,又可稱為道學。因理學家主要討論的內容為義理、性命之學,故稱為理學。是融合佛、儒、道三教三位一體的思想體系[1]。 理學講究“視、聽、言、動非禮不為”、“內無妄思,外無妄動”的教條,但是宋慈對尸體的查驗要求嚴重違背了理學的教條。 古代是講究非禮勿視、非禮勿言的,哪怕是尸體也一樣。 而且當時并沒有法醫的概念,充當法醫職責的仵作也因為對尸體的種種避諱,一般只會給出一個大致的死因,就像之前那個案子一樣,仵作只會告訴你人是怎么死的,而不會深究有助于案件偵破的線索。 但是宋慈的斷案方式打破了這種傳統,出于尸體檢驗的實際需要,他大膽地沖開尸體檢驗的桎梏。 宋慈告誡尸體的檢查人員檢查務必細致,所有孔竅都必須細細查驗,一旦其中是否可能藏有致命的異物。 而且宋慈還要求尸體不可有任何刻意遮蔽的地方,一旦有人故意遮蓋某處,則一定要對此多加查驗,并特意指出:“凡驗婦人,不可羞避”[2]。 你敢相信這是一個從小就備受儒學熏陶的人能說出的話?事實證明,優秀的人是不會被固有的思想禁錮的,他會打破常規,創造屬于自己的思想。 宋慈將禮法教條拋之腦后,一心只想確保天下無冤。與理學家的唯心主義不同,宋慈更像是一位信奉科學、心懷浩然的唯物主義者。 也正是因為宋慈的堅持,才締造了一段讓“死人開口說話”的法醫傳奇。 宋慈六十歲高齡的時候完成了《洗冤集錄》這部曠世奇作。 這部著作包含了檢驗總說、驗傷、驗尸、辨傷、檢骨等在內的53項內容。并對犯罪、犯罪偵查、法吏檢驗格式程序等也進行了詳細的論述[3]。 書中宋慈不僅創造了眾多理論知識,還把自己二十年來的實際工作經驗和真實案例編撰其中,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很多檢驗方法,現代依舊在用,書中科技含量是真的高! 后世很多法醫著作也是以這本書為藍本,而且這本書還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傳到海外,對整個世界的法醫學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奠定了宋慈世界法醫鼻祖的地位?!?/br> 大秦 世界公認? 真有這么厲害嗎?天幕出現以來,還是第一次用到這個詞。 法醫學之父,法醫鼻祖,后世居然如此推崇令史(秦朝的驗尸官),這有點出乎他的意料。 不過能讓死人開口說話,怎么做到的? 死人怎么會開口說話呢? 秦始皇百思不得其解。 “李斯,死人可會開口說話?” 被點到名的李斯心中一驚,如臨大敵道:“天幕說的未必真是讓死人開口,而是通過驗尸從尸體上得到指證兇手的線索?!?/br> 求求了,別什么都問他,尤其是這種關于死人的,他害怕。 秦始皇將剛才聽到的內容細細一想,頷首道:“唔,有點道理?!?/br> 李斯松了一口氣。 扶蘇第一次聽到這種言論,不知不覺入了迷,優秀的人不會被固有的思想禁錮,他會創作屬于自己的思想。 他心中怦怦直跳,似乎悟到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沒悟到。 半晌,扶蘇抬頭看向如高山般存在的始皇,或許他終其一生也無法越過這座大山,但他想試著做一些曾經想做卻不敢做的事。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都麻了,所以這個宋慈是個比包拯還厲害的人物對吧? 但為何出現在大宋??! 這樣的人怎么就不能出現在大漢,劉徹忿忿不平道,“電視劇是什么?”為何可以讓人聲名遠揚? 三個字他都認識,但合起來就成了一種他不認識的東西。 “稟陛下,之前那本《傳播學》中曾提到過電視,是和報紙一樣的傳播媒介,但傳播速度優于報紙?!?/br> 有才華的人比不上會宣傳的人?劉徹看著天幕若有所思。 他好像明白了點什么。 狄仁杰如果他記得沒錯的話,好像是唐朝的,唐朝、宋朝都有這種斷案如神的人,怪不得如此熱度如此之高。 他的大漢,武將有了;文人嘛,司馬相如算一個,這斷案也不是不能有。 唐太宗時期 貞觀群臣們驚訝于“讓死人開口”的言論,直呼這怎么可能。 李世民的關注點卻在于:“狄仁杰這名字好熟悉啊,是我們大唐的人吧?” 眾人聞言立即停下討論,記憶力最好的杜如晦最先想起來,他頷首道:“正是,狄仁杰是高宗朝的人?!?/br> 杜如晦說完瞬間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思,“此人年紀和高宗相差無幾?!?/br> 李世民笑了,“不錯不錯,能和包拯、宋慈相提并論,這狄仁杰肯定是個能人?!?/br>